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清末英雄-第3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嗯,这里比沪上安全!”杨锐答道:“虽然离边界近,但是朝鲜那边也都是山,大部队越境无法补给物质,要越境最多也就是几万人的规模,就这些人,还是没什么好担心的。打丛林战,我们谁都不怕的。”
通化什么都好,就是离朝鲜太近了一些,既然杨锐对于此地的安全有信心,杜亚泉就放心了。他小心的在工作笔记上把拖拉机的事情记下来,以待回去好好想一想如果要开这么一个工厂,要多大的地方。还有用电、用水、用人各个方面应该怎么调配。
说完军工、重工,再接下来就是轻工和农业以及教育,杜亚泉把本子翻过一页,开始说轻工。“轻工我们主要是在榨油厂和炼油厂上,缫丝、面粉、纺织这些我们都没有涉及,只是培训了一批本地的商绅,然后由关东银行给他们贷款。让他们办厂。去年我们在各地的榨油厂共榨油七千六百吨,出口美国两千八百多吨,其余的都运到沪上。一千五百吨是硬化后用于造肥皂蜡烛以及润滑油,其他剩下的都是食用。去年整个东北去年大豆产量估计为六十五吨左右,农贸公司内贸做了十五万吨,出口了四万多吨。占全东北出口量的一半。主要是出口日本、南洋还有菲律宾。不过去年开始日本人三井拉了一帮人也在各地收豆子。大连那边我怕再过两年,他们靠着南满铁路要把我们打压下去了。”大豆是东北经贸的重头戏,杜亚泉一向盯的紧,他这么着急铁路除了运煤,那就是运豆子。这其中又以运豆子最要紧。
“大豆的事情很复杂啊。”杨锐说着拿出准备好的一份文件给杜亚泉,“这是沪上制定的大豆产业发展报告,你回去找人研究一下吧。只要能把这里面的事情做好了,那大豆就是永远的控制在我们手中。”
杜亚泉闻言接过。计划很厚,他只翻开了目录。只见目录上有好几个大标题,第一个便是在沪上交易所开设大豆期货,一看到沪上,他便道:“行健去沪上就是为了这件事情?”
“嗯。就是为了这件事情。”杨锐点头道:“美国那边股票马上要崩盘了。韬辅走不开,这事情只能派行健去。沪上是中国的金融中心,大豆期货在那边挂牌有利于出**易,以后大豆卖什么价钱,还是要看那边的行情,还有生丝、桐油、煤炭,这些以后都要上市交易,我们是庄家,很多事情就好操控了。不过为了可以上市交易,东北这边就必定要要对大豆分级交易。”杨锐再补充道。
杜亚泉却道:“我们现在已经在这样做了。大豆已经分了等级,豆饼、豆油也有等级。比较我们自己的榨油厂不少……”
“不行,这样还不够。”杨锐是看过整份报告的,知道上面很多东西和杜亚泉有偏差,“大豆的产量还在不断的提升,现有的这些榨油厂完全不够。现在关东银行马上就要实行一个油坊贷款计划,即给所有有意向开油坊的人低息贷款,而这些油坊将加入我们主导的东北大豆贸易商会,届时所有油坊都是按照我们的标准榨油,做出来的豆油、豆饼将会是一个标准;大豆这边,将在各地成立保管仓库,客商的大豆入库就分级,不再是简单的分级,而是细分成五级。为了怕有些人嫌麻烦,储存费用将适当减免,铁路的运费也将对于分级之后的大豆优惠,这样既能分级又能给铁路公司拉货源,一举两得。最后就是当地的合作社制度,这事农垦公司的要做的事情,大豆终究是一种商品,世界贸易的油料有涨有跌,气候每年也会有变化,所以从种植上去调配还是很有必要的。”
杨锐一口气把该说的东西都说了出来,但还没有说完就被杜亚泉打断了,他道:“这样就不光是做生意这么简单了,这……这好像,好像我们变成了官府一般,在操纵整个大豆生产、加工和贸易,竟成,我们有这么多钱贷给他们建榨油厂吗?还有合作社,这是要把所有的百姓都联合起来啊,这能做到吗?”
“这有什么做不到的,关东银行现在沪上影响颇大,而且沪上那边不少人做大豆都发了财,即便不是我们贷款建的榨油厂,只要用了我们的机器,受过我们的培训,那也就会加入大豆贸易商会,其实我们做的就是整合这些榨油厂,整合武器一是铁路,二是榨油机,现在各地的榨油机都很落后,我们之前用的那种压榨机在技术上是比其他人设备都先进的,那些办榨油厂的人难道不知道要买这种设备?”大豆产业计划是东北的重中之重,整个计划费了杨锐不少心血。“农村那边其他的不提,关键是我们能掌握大豆价格就好了。”
见到杨锐说大豆价格,杜亚泉却道:“前这几年东北大豆的价格是我们说了算。这都是因为占了沪上那边的便宜啊,可只要日本人的出口量超过了我们,那东北大豆的价格就将由他们来定。这…这便是我最最担心的事情!”
定价权是农产品贸易的最关键权力,谁掌握了货源,谁就掌控了一半的定价权,而另一半,则在贸易商那里。天字号控制的粮站、大车店不少,算是掌握了货源,而内贸和出口的量极大。算是控制了贸易,这样基础上完全可以操纵大豆的价格。不过随着大豆外贸量的攀升,按照报告三年之后将达到四十万吨——杜亚泉不知道这是不是真的,其实按照历史这不但是真的。而且这个量只有实际数字的一半——这样的出口量下。日本人的议价能力自然会提升,哪怕大豆比蚕茧耐储,但一个不好,又是胡雪岩第二。
杜亚泉的忧虑杨锐却不当回事,他笑道:“秋帆兄,不要担心,一切都在控制范围之内。”说完杨锐却转移话题了。他另外问道:“这边学校办的怎么样了?杭州的事情有影响吗?”
“影响有,但是不大。”杜亚泉虽然想不到杨锐的底气在哪里。既然他不提他就不好问了,他只好说道:“包括对于这边的实业。影响也不大,去年年末的时候,北京那边特意的来了一批人,说是探查辽东这边的木业情况,但其实是在调查天字号在通化的规模,来的都是几个人都是斯斯文文的大官,我还同他们吃过饭,他们见到这边的规模这么大了,倒是吓了一跳,还问我这是中国人办的还是洋人办的,我当时说,大部分都是中国人办的,不过里头杨锐的股份也不少。他们走后到时没有什么动静了,就是赏了我一个二品顶戴,算是收买吧。
学校这边要比关内办的好,毕竟这边粮食比关内便宜,要是全吃高粱的话一个学生一年只要五两银子,现在是混着吃,每人六两银子不到。小学生计有六万三千余人,中学九千七百余人,两所学校,一是通化法政学堂,学生七百余人,二是通化技术学堂,这个人多一些,大概有一千三百余人人。哈尔滨大学还是建,但是估计今年秋天就可以竣工了,规模和沪上的同济大学堂相当,就是俄国人的教授没有沪上的多。”
“怎么,你这边似乎比华北的规模大不少?教育会拨款拨的多吗?”杨锐记得小学生华北只有一万出头,加中学生也就两万人,可现在东北这边却有八万多学生,以六两每人每年计,那也要四十多万两,教育会对东北的拨款一定没有这么多的。
“沪上拨了三十万两,东北这边自己补贴了一部分,还有就是和我们一起办工厂的商绅捐了一些,现在东北各县都有我们的学校,特别是辽东这边,各乡镇都有学校,移民那边是,小学堂办的也不少。”杜亚泉发觉自己的说漏了,有些语无伦次的说着些废话,他明白他这样是违反内部管理条例的,毕竟教育全部挂在教育会名下,同时任何的资金都控制在财务这边,东北既然是有额外的钱办学,那一定是财务监管体系有漏洞。
四十万两,差额近十几万两,商绅是不可能捐这么多的,杨锐盯着他问道:“这些钱哪来的?”
看着杨锐盯着自己,杜亚泉背上全是冷汗,他很为东北的教育骄傲,但却不想几个数据就让杨锐看出了问题,他苦笑道:“是做私单来的。主要是通化轮船公司这边,核定的装载量是五百吨,但是实际上是可以多载的,每次能多装一百多吨,一条船一年能多装四千多吨,现在轮船公司十多条船,一年便能装六万多吨。这六万吨煤一年下来也有十八万两。赚的钱除了小部分给了船工之外,其他的都投到学校里去了。”
杜亚泉说完,杨锐却不做声,轮船公司打报告超载的事情他是知道的,但是浑江太过弯曲,鸭绿江也是季节性河流,水位深浅不定,所以当时的意见是禁止超载,谁能想到对航线越来越熟,加之额外收入的诱惑,轮船公司这帮人居然超载一百多吨,真是想钱想疯了……
“你先把手上的事情移交吧。等财务监察那边调查完了之后你再上班。”杨锐言语冷峻,只寒到杜亚泉心里。
杜亚泉听到杨锐说移交,脸色顿时灰暗起来,早先天字号也查出不少营私舞弊的,但数额都很小,几百两的居多,包括之前有一个虞辉祖的亲戚,挪用两千多两货款被查了出来,虽然退赔了货款,但还是被严肃处理了。杜亚泉想着杨锐对于挪用和贪污的强烈反感,自己这边真不知道会怎么样,他愣了半响,最后对着杨锐点点头,强作镇定的道:“好。我马上移交。”(未完待续。。)
丁卷 第三十章 转岗
杨锐坐在红土崖的办公室里,面前的陈广寿正说着话。这已经是好几天以后,学校的那笔帐基本都查完了,陈广寿正在向他汇报这件事,但是他却一点儿也没有心思听见,以至陈广寿最后发现先生又走神了,只好干立在一边。过了好一会,杨锐才愣愣神说道:“你接着说吧。”
“杜先生那边没有问题,而且这件事情已经报告过小徐先生……”陈广寿的话没有说完,就被杨锐喝断,“他们为什么不对我报告?”
“因为……”陈广寿被杨锐喝的一震,垂头道:“当时先生刚好不在沪上,而且,而且小徐先生见教育支出极大,既然轮船公司超载能赚钱,只要这些钱账目清楚,并且是用于会内,也就同意了。”
难怪杜亚泉对此并不掩饰,原来是早就报备过了,杨锐几天前听杜亚泉说那番话之后,还很奇怪,要是贪污,那一定会想尽一切办法掩饰的,哪有这么直白的就交代出来了的,而且杜亚泉也不像是一个贪钱的人……可他为什么不说这件事情报告过呢?难道,他猜到我要干什么吗?其实这也不难,大家都是聪明人。杨锐想着这些,又问道:“那些私账账目都清楚吗?”
“都很清楚,每一笔都在册。小徐先生从沪上也发来了电报,解释了这件事情。”陈广寿答道,他觉得杨锐似乎有些太慎重了。
“其他的公司有没有这样的事情?”杨锐再问。
“其他的公司还在查,应该是很少这样的情况。”陈广寿拿着财务监察处给的报告。没有看到其他部门有类似的事情。
“那就通知秋帆上班吧。还有,美国那边的穆藕初让他两个月之内交接好手上的事情,”杨锐看了一下现在的日期。4月22号,“六月下旬到东北来报道。”
穆湘玥和陈万运是美国那边的得力骨干,杨锐调他回来怕是变动东北这边的人事了,陈广寿闻言稍微一呆,而后说道:“是,先生。”,说完便出去了。
杜亚泉这几日不在岗。但是杨锐还是可以很方便的了解整个辽东的情况,就实业来说,东北现在最棘手的是铁路。最重要的,不是钢铁,而是大豆。06年大豆产量虽然只有六十五万吨,但主要是因为轮作刚好。农民都在种其他作物。正常的产量应该接近一百万吨。并且随着关内移民的增多,三年内东北大豆产量上到一百五十万吨非常正常,保守期间以三十五两一吨计,那么整个行业的产值就有五千二百万两。
如果这一百五十万吨大豆全部出口,按照之前农贸公司的测算,这其中农民得六成,大车店、粮店得两成,农贸公司得两成。也就有一千万两。减去成本,四百万两利润还是有的。但是现在外贸的量只有不到五万吨,内贸量虽大,却因为完全是拿来拉量的,同时的各地的大车店和粮站都在收编中,所以去年农贸公司的大豆业务处于微亏状态。
看完报表的的杨锐忽然又对杜亚泉有了些歉意,最少这四年他是干了不少实事的,他的能力比钟观光强,可是……可是他不是自己的人。杨锐全面回想杜亚泉的种种作为,觉得他只是一个单纯的事务性的人才,并不刻意的和谁交好,但能信任他吗?想到他之前和蔡元培一起教书办报,杨锐又隐隐的觉得不能,还是在沪上安排他一个高一点的位置吧。
“一会通知通化那边,我晚上要和秋帆兄吃饭。”杨锐在屋子里想明白了,便对着陈广寿说了一声。陈广寿应后便忙开了,杜亚泉此时正在通化新城的家里,要过去是要坐小火车的。
通化新城内,一处宽敞的寓所里,杜亚泉一席青衫,正无聊的看着妻子在脱小儿子身上的羊皮袄子,小孩子调皮,袄子上都是不知道哪里弄来的灰。
妻子边扒袄子边骂道:“叫你不要去炼铁厂就偏要去!看,袄子弄得这么脏,看明年怎么穿,我看你就是皮痒痒了……”说罢作势欲打。
小孩子机灵,转个身袄子就脱下了,然后笑呵呵的跑到杜亚泉脚边,再转个圈又溜出去了,妻子见状也是无奈,只是在拍袄子。东北和关内不一样,气温极冷,最冷的那段时候不但要烧炕,还要穿羊皮袄子。杜亚泉职位虽高,但是薪饷却不高,养家之外并无余钱,所以妻子还是极为节省的。
看着妻子爱惜的样子,杜亚泉道:“也没事。明年应该就是在关内过年了。”
“真的?”江南女子即便在这里几年也还是不习惯这里的冷,闻言喜道:“真的能回家过年吗?这太好了!”
“嗯。应该不会错的。”杜亚泉话刚说完,外面的他的助理便过来了,“总理,刚才有电话来,说是一位杨老爷要和您一起吃饭。”
杨老爷是杨锐的代称,听到杨锐和自己一起吃饭,杜亚泉一边摇头一边笑,好半响才道:“他有说去哪里吃吗?”
“说的就在这里,总理,要推了吗?”助理之前没有听说过杨老爷,同时杜亚泉也没有把客人带回家吃饭的习惯,但是这个杨老爷似乎老熟人一般,直接来这里拜访,让他很是诧异。
见助理要把杨锐推掉,杜亚泉仍是笑,“不能推,你还要去买菜,”他一边摸着钱,一边道:“嗯……就买个野鸡和蘑菇,其他的就不要了。”说着掏出一张一块钱的纸钞,急急的打发助理去了。
从那一日简单的移交了工作之后,杜亚泉便和财务监察处的人呆了一上午,专门交代轮船公司那档子事情,而后就一直在家里喝茶看书了。整肃风起。聪明如他还是能看出里面的一些东西的,关内关外负责整肃的人都是杨锐的亲信,而被整肃的那些除了确实有问题的。很多转职的高级干部都是浙江人。在他的理解里,这是一次整肃,更是一场和平的势力清洗。不过即使如此,他也没有什么太多的想法,杭州出事,杨锐收权是在情理之中,而且这些人都是平调或者高调到关内去了。并没有什么怨言。他看着这形势本也是想申请去关内的,但在通化近四年,看着一个个工厂从无到有。一间间学校书声朗朗,他又舍不得离开。
前几日杨锐的那种冷峻和戾气让他震动极大,使得他并没有对那件事情辩解,而是按照规定移交工作�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