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烈明-第2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蟆;侍阅厦晒胖畈拷姓啵凑瞻似斓墓嬷啤R匀偃宋慌B迹由下搠庀略械拿晒疟恚驳镁衿锉蛴嗳恕R源宋。⒚晒虐似欤焐僦朴氚似煜嗤⒂朊晒胖畈苛觯远铈獯蟪纪沉臁�
而土默特部则不再八旗之列,属于外藩蒙古所部,依附于满清生存。随时奉命出兵跟随清军作战。此次南下,土默特部便出动了部落中的精锐骑兵主力跟随两蓝旗出征。
关外陷落的消息被清军严密控制起来,但土默特左右两旗的固山额真善巴和木布楚还是得到一些零星的消息。两人为此忧心不已,在博洛和屯齐面前也发了不少的牢骚,总的意思便是向尽快结束战事,回到蒙古草原去。
但博洛和屯齐为了笼络这支精兵,诱之以利,更是许下了攻克南京之后。将由土默特部接管镇江府,烧杀劫掠。八旗一律不闻不问。这才将两人安抚下来。
今日出营,善巴和木布楚立功心切,更是憧憬于镇江府的富庶,因此一马当先率领着麾下的骑兵冲在了最前边。两人还多了一个心思,要是能第一个杀进南京去,那这大明帝都之地可是任他们予取予求了。
但出营之后片刻的功夫。两人便发觉有些不对劲,明军的炮火一场猛烈,猛轰身后的清军前锋营,大营中如今是什么态势他们一无知晓。身后原本在计划之内的步卒以及跟役辅兵也没了影踪,一直没有任何的联络。炮声隆隆,连大营之内的任何号角、金鼓之声都听不到,万余的骑兵只能是闷着头一直向前冲。好在与聚宝门瓮城城门的距离并不算遥远,只要片刻的功夫便可以冲到跟前。
聚宝门前,依稀可见江阴的百姓在明军士卒的保护下正在缓缓的向着城中撤退,可以确定,他们的确是在“缓缓”的撤退,有条不紊,似乎完全没有发现正在逐渐逼近的铺天盖地而来的骑兵。这一点很让人奇怪,但此时的善巴和木布楚已经没有心思来考虑这些事情了。
眨眼之间,距离城门已经不过四百步的距离了,城头上的羽箭开始发射,但明弓软绵,对于高速移动的骑兵完全没有什么伤害。戴着红缨帽的蒙古骑兵撑开手中的圆盾,加上身上所披挂的柳叶甲,掌旗官将手中的黑纹苍鹰旗高高举起,视线所及之处,只剩下城门的方寸之地。
李过和李来亨父子骑马并辔站在吊桥的桥头,看着清军的骑兵山呼海啸一般涌来。李过不由得有些变色,但身边的义子李来亨却是面色如常,这让李过不免有些好奇和羞愧。自己也算是征战了半生的老将,却是连一个晚辈都不如。
但着实有些奇怪,清军大举逼近,李岩、阎应元却都是一副风轻云淡的模样,难道真的能“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陈头上密布火铳兵和各种火器,但城门却是并无重兵防守,一旦清军骑兵冲到城下,城门洞开之下,还怎能确保瓮城的安全?这山东军确是与其他明军有所不同,李过在明军中属于新人,对于山东军这种自信、纪律的氛围还是不能够完全理解。
就在李过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身边的李来亨却是一挥手,后面的士卒立刻吹响了口中的竹哨,声音尖利刺耳,但却在这炮声轰隆中清晰可闻。
竹哨吹响之际,李过却是吃了一惊,护城河中、壕沟沟堑之中,层层叠叠累积的尸身之中,却是忽然钻出了数百名护住口鼻的明军士卒。这些人是什么时候藏到这尸体中间去的?
明军士卒个个身穿轻甲,显得身形格外的敏捷轻盈,脸上都蒙着山东军中随处可见的特制口罩,一个个都看不清面目,但双眼投射出的兴奋和自信的神采却是显现无遗。
其中一部分人手中搬着一根四尺余长的竹管,管口有海碗粗细,但显得却是分量颇为沉重。李过视线所及,可以发觉竹管内部似乎还镶嵌了一层铁管。一些明军士卒身上套着厚厚的棉衣,肩膀上更是包裹了层层的棉垫,双手也带着厚实的手套。
另外的明军士卒将竹管放置在身穿棉衣的士卒肩上,随手将背后所背负的一根铁制的、包裹着火药层的火箭塞进竹管之内,随手点燃手中的火折子。将竹管后端的火绳点燃,然后轻轻一拍肩扛竹管的同袍的臂膀,随即退到了旁边。
李过看得目瞪口呆,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李来亨却是面色沉静的举起手来,看着清军的骑兵奔袭至三百步左右的位置,右手重重的向下一放。
竹哨尖利的声音再度响起。
李过还不知道此意为何,耳中径直便听到了一声险险能划破耳膜的声响,声音凄厉之极。震得人不禁浑身发毛,接着便是接二连三这种声音响起。
李过再也顾不得什么将军的体统和威严,忙不得的捂住了耳朵。
目线所及之处,一条条火蛇从竹管中喷薄而出,以一种难以形容的速度向着迎面而来的清军马队猛扑过去。四面的百姓都被这种威势吓得站住了脚步,张大了嘴巴看着那些火蛇一头扎进了清军的队伍中。
高亢尖利的声音不仅让清军的骑兵吓了一跳,就连胯下的战马都被惊了起来,一些战马猛然间停下脚步。身上的骑兵措不及防,一下子被惯下马来。后面的骑兵收脚不住,一头撞了上来,火箭未到之时,仅是这种情况便让数百名骑兵殒命。
百余条火蛇冲进清军骑兵的队列中,随即便是一连串惊天动地的爆炸,地动山摇之下。清军前排冲锋的士卒一瞬间便没了影踪,后面的骑兵无法及时站住脚步,只能是一头又扎进了硝烟之中。
适才,一枚火箭弹便在距离善巴右侧不到二十步的距离炸开,刚刚还活蹦乱跳、冲在最前边的三名正蓝旗骑兵和数名土默特士卒眨眼之间被炸飞出去。就连战马都被炸断了腿。
善巴的耳朵被震得嗡嗡作响,双眼的视线都变得模糊起来,勉强控制住了座下的受惊的战马,大声呼喝着让士卒们改变方向,向着城关的侧翼突围,但他喊出来的话语随即被接下来的爆炸声所淹没。
木布楚的右旗大纛早就没了影踪,骑兵们就像是没头苍蝇一般乱冲乱涂,明白的又增加了不少的伤亡。骑兵本事精锐,原本在遇到战事不利的情况下,中级和低级军官也能审时度势的快速指挥士卒避过敌军的攻击,但今日里,却是让清军的骑兵一下子乱了阵脚。原因无他,只因为明军今日所展现出来的炮火实在是太过骇人了。
善巴无论如何都想不通,原本空荡荡的城门处、护城河边,是这样凭空多出来这么多门火炮的!
转瞬间,明军已经发射完第一轮的火箭弹,炮手身手的士卒急忙用裹了厚厚雪白棉布的木棍将竹管内部的杂物清理干净,接着便迅速的将又一枚铁制火箭塞进了炮筒中。
无奈的善巴只能驾驭着自己的战马,不顾一切的向着城门的侧翼跑去,这其中,还要小心翼翼的躲过地上横七竖八的清军骑兵和战马的尸身和爆炸过后留下的大坑。此时城头上的明军也开始发射火铳和火器。密集的弹雨让清军的骑兵无可抵御,也无法躲藏。
整个聚宝门前成了一边倒的态势。
善巴心头滴血,双腿不断的猛夹马腹,但耳中却是又听到了那种追魂夺魄的声音,一抬头,一道火光直挺挺的向着自己冲来。
还没等善巴反应过来,胸腹之处一阵火热,那还燃烧着火绳的火箭竟然径直射进了他的胸口,巨大的冲击力将他直接从马上猛推下来,一直飞出十余步远,还没等落地,火箭已然爆裂开来,空中顿时出现一阵血雨,夹杂着碎肉散落下来。(未完待续。。)
第二十九章 接下来的战斗
三轮火箭轰击之后,聚宝门外已成修罗地狱,人和战马的失守层层叠叠的平铺了一片,出营攻击的万余清军骑兵,能够全身而退的不过四千余人,其中的最精锐的土默特左右两旗主力更是全军覆没,无一生还,两位旗主善巴和木布楚连尸首都被炸成了碎片。
李过看着战场上的情景,捂着耳朵的双手不知道何时已经松开,嘴巴张的可以塞下一个鸭蛋。跟随李自成东征西讨,何时见过如此一片倒的战事,曾经纵横天下、鲜有匹敌,让明军避之不及的清军铁骑居然遭受到如此之大的损失,而己方除了几名被火箭筒烫伤的士卒,除此之外便是一百多个被清军骑兵羽箭射中伤亡的士卒,明清之间伤亡比率的巨大差异,简直就像是鬼怪故事一般让人无法相信,即便是活生生的出现在眼前。
李过早已听说过,早在巨鹿大战的时候,朱平安协助卢象升,便一举歼灭了清军两万多精锐,那可是实打实的八旗精锐,由此震动天下。后来到了山东军杨廷麟麾下,这才知晓,原来朱平安军中便装备了这样一种大杀器——明军移动式火箭车,攻城略地、野战歼敌,那真可以说的是摧枯拉朽、无坚不摧。想一想,李过还真是有些后怕,就算顺军在鼎盛之时,遇到朱平安的山东军,即便是人多势众,想要一口吃掉山东军,那也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李来亨虽然已经是从军多年的老卒,还在讲武堂深造过。但毕竟是个半大孩子,战事一结束,稚气的一面立刻表露无遗。看着一边倒的战事和清军的惨重损失。嘴巴笑的几乎要咧到后脑勺,和几名亲随更是击掌相庆,欢呼不止。
“这个,这个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李过抚摸着从炮手手中接过来的竹筒,入手甚是沉重,上面的温度还是有些烫手,但有了竹管的包裹。炮手却是可以在加盖了棉垫和手套的情况下,完全可以双手扶持的,只是这竹管估计用了几次便要更换一回。
李来亨兴奋的向自己的义父解释。这还是李岩投奔山东军之后,一力主张打造的。原本的明军火箭车需要在战场上及时组装,重量也是不轻,仅是一套火箭车的装备。便需要两辆车来装载。加上组装的时间和要求精度,对于战争的需要还是显得有些缓慢。所以,李岩便大胆提出了这种单兵可以操作的火箭筒,最初的设计是为了应对可能面对的野战,尤其是在面对清军的骑兵冲击的时候,这种单兵可以发射的火箭筒将发挥巨大的作用。事实检验证明,李岩的这种设想也是完全符合实际的。
只不过,由于目前的工艺以及火箭弹造价的昂贵和技术的精度的限制。火箭筒也只能参照于明军以往的飞剑、飞刀、神火飞鸦等火器来锻造,打击精确度和破坏力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升。尤其是火箭弹的造价成本太过昂贵了。既需要高水平的锻造技术,有需要纯度极高的火药,目前来说,还远远满足不了一线部队的日常需要,这次从河南过来,李岩仅仅是带了一百二十套这样的装备,弹药也只够五个基次的使用。
此次轻而易举的击退清军火炮、步骑联合的进攻,在大规模的杀伤了清军骑兵主力的同时,还重创了乌真超哈所部,已经可以证实的消息中便透露出,乌真超哈的主将恭顺王孔有德,汉军正红旗固山额真石廷柱、吴三桂麾下大将刘之源等都在此次炮击中丧生。陈挺深入敌营,与孔有德以及一众亲随同归于尽,让汉军营元气大伤。最早投靠清廷,对辽东战事造成巨大影响的三个汉军旗王爷,如今只剩下耿仲明一人。
消息传来,南京举城欢腾,史可法、段喜年、钱德富以及留守的曹彦伦、康则诲等大臣也都一起登上镝楼,看到明军大胜,不少人激动的流下泪水,挥动双拳,心中的兴奋和激动难以抑制。众人一齐向阎应元、陈明遇和李岩表示庆贺,阎应元却是只能强颜欢笑,他很清楚,为了这一战,江阴付出了难以计数的代价,像是陈挺这样的人又付出了多大的代价。
清军此战大败,但兵马的数量还是要远远的多于明军,接下来势必要面对他们疯狂的反扑。阎应元很清楚清军主帅的想法,经此大败,清军更加不能善罢甘休,以后的战斗将更加的惨烈。
兵马撤回城中,聚宝门再度被封闭起来,适才清军的炮火还是有一些击中了城垣,阎应元立刻命令工匠对其进行修补,大批的青壮、匠人担着水泥、条石、城砖等物快步上城,紧张的开始了修葺的工作。
阎应元却是一眼便看到了刘茂的身影。他从江阴送信而来,连日的劳累和惊怕让他入城之后便虚弱无比,这两天也是刚刚缓过劲来,但此时的他却是脱去了士子的袍服,换上了一身的短打扮,瘦削的身体使得他并不能承担起普通匠人的活计,于是便加入到为匠人们担水搅拌水泥的行列中。
想起不久之前陈挺在清军大营引爆炸药的时候,刘茂撕心裂肺的那一声呐喊,就连阎应元也是心头一酸。家国蒙难之时,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却是放下了手中的诗书、笔墨,义无反顾的投入到抗清的战斗中来。
路振飞在江淮时,常常喟叹朝廷党政误国误民,一些朝廷大员不似报国尽忠,却是一心一意为了私利谋划,家国社稷全部丢在了脑后,甚至不惜背叛朝廷、背叛祖宗。但不可否认,许许多多的士子儒生,他们的心中依然还保有着最纯净的热血和灵魂。
……
与南京城中的热闹欢腾相比,清军大营中却是一片惨淡,推进到聚宝门城下的前锋营已经几乎成了一片焦土,清军不得不再度后撤。骑兵主力丧失了六成的战力,是清军南下以来从未有过的巨大损失,这还不包括清军中受伤的士卒,连日的大战下来,死伤足足有两万之众。博洛一惊顾不得幸灾乐祸,看屯齐的笑话,毕竟他如今才是清军东路军的主帅,有了罪责,他第一个就逃不掉。
可以想象到,多尔衮兄弟听到这样的消息会爆发出怎样的雷霆之怒,而他博洛的多罗贝勒的爵位也将摇摇欲坠,转眼间便要离他而去。
屯齐也没了精神头,蜷缩在大帐的角落中闷声不吭。清军的主帅中军大营中,一时之间冷清了许多。原本应该在场的许多人,都已经变成了战场上的孤魂野鬼,恭顺王孔有德更是连尸首都没留下,直接被挫骨扬灰。
平心而论,博洛和屯齐的方略是没有什么问题和纰漏的,但错就错在被明军掌握了先机,再加上明军突然冒出来的杀敌利器,使得清军骑兵死伤惨重。对于这一点,秦广廉等汉将也是惊惧不已,换做是他们来攻城,也未必就能做的更好。
乌真超哈部队被打残,残余火炮剩下五十门左右,跟明军相比,相去甚远,已经发挥不了多大的作用。骑兵不仅是损失惨重,原先所具备的心里优势也荡然无存,即便是今后在野战中遇到明军,恐怕也不再会有原先的那种一往无前的气势。
“要不,急令吴三桂的兵马向南直隶一带靠拢?”一直没有做声的屯齐忽然小声说道。
博洛闻听此言,恨不得一个大耳瓜子狠狠抽在屯齐的脸上。这一场败仗便让屯齐这样的八旗猛将变成这幅德性。这个时候将吴三桂的南下大军再调回来,这不等于是在博洛的脸上打耳光吗?
八旗军不行,再换上汉军绿营来攻打南京,这让博洛的脸面往哪儿去放!传扬出去,岂不是要成为八旗之中的笑柄。再者说,吴三桂现在一路势如破竹,与郑军连续打了三场硬仗,每一仗都是大获全胜,现在更是已经抵达了浙江和福建的交界,要不了多长的时间,便可以进入福建,直捣郑芝龙的老巢,这个时候,只要吴三桂不是傻子,谁会甘心来南京背这个黑锅,啃这块硬骨头!
“屯齐贝子!”博洛冷冷的看向屯齐,“说话做事先在心里好好想一想,思虑周全,莫要信口胡言,这样,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