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国百姓看中国-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怀觯⒆咏喜涣搜г谝匀彼秸呙媲埃嵌牟黄鸬模烁┦滋伟ぁ霸住保鼓苋绾危勘鹚凳俏募苫钩34蛘劭勰兀�
  
  桌子该死
  陈大超(湖北孝感)
  到一个朋友家里去玩,正说着话,他的孩子一不小心,把头碰到了桌沿上。“哇——”的一声,孩子立刻咧嘴哭起来。
  朋友不说孩子不小心,而是把桌子一拍,唬着脸说:“这个桌子真该死!我们宝宝玩得好好的,你怎么把他的头碰着了?下次再碰着了我们宝宝,小心我对你不客气!”
  孩子果然被他哄住了,竟然也伸出小手说:“打死你,打死你!”
  朋友扭过头对我一笑。
  这样的场面我见得多了,有的孩子碰在树上,大人就把树踢两脚,说树该歹已有的孩子摔倒了,把头碰在地上,大人就把地跺两脚,说地该死。自然,小孩子也学着踢树,跺地。
  很少有大人怪孩子自己不小心不注意的。
  这样的孩子长大了,做事做错了,干事干砸了,十有八九,都会把自己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同时还要说别人该死。
  现在的大人也都是这样惯大的,所以现在的大人,也免不了做了错事就会往别人身上栽赃。
  
  反腐成绩如何算
  李元元
  如果问社会生活中老百姓最关心什么,毫无疑问是反腐败。因此反腐败题材的新闻报道群众爱看,看到祸国殃民的贪官和为虎作伥的爪牙被曝光的丑态,看到党报正视反腐败斗争的严重性,敢于披露大案要案的勇气和决心,群众才会感到邪不压正,对党充满信心。这类报道我自然也爱看,因此,见华东某报近日一篇报道《××市反腐败成绩显著》,便仔细浏览下来。
  这篇报道通篇列了一系列数字,是1993年以来的回顾,如“清理超标准小汽车246辆,清退楼房167套、平房18间,补交款310万元共取消压缩办公楼建设项目28个”,“一批违纪违法的大案要案被查处1993年1月到1997年10月,全市共立案5968件,结案4773件,挽回经济损失1459。5万元。”
  看完后却不禁生出些许茫然来,那就是不知标题中“显著”二字是怎么比出来的。是和1993年以前的五年比?或是和其它同等规模的大都市比?文中没有提,我想也不大可能去比,所以“显著”二字便有些“溢美”的意思,经不住推敲。
  除了不可比因素外,我以为“腐败”是一个判断性质的概念,而不是类似“丰收”、“贫瘠”、“茂密”等以数量判断为主的概念;腐败也绝不仅是经济犯罪或物质上的超标准享受,它也包括官僚主义、效率低下、推诿塞责、浮躁虚夸等,所以要谈反腐败的成果,必须涉及如何从质上制止腐败现象的行之有效的措施。比如,中央领导人指出用人上的腐败是最大的腐败,那么我们的组织人事部门为克服任人唯亲、买官跑官、嫉贤妒能、结党营私等现象有哪些新办法;或者,为实现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制定了哪些得力的政策,是强化了民主集中原则,还是鼓励群众参政议政,或是每项决策都能请专家论证?再有,说是加强舆论监督,那么,对写批评报道的新闻工作者是不是有了些保护甚至鼓励的措施
  这才是反腐“成果”,如果施行起来能使政权高效、公正、廉洁的话。没有类似的反腐措施,五年后我们还可以行到新的一大串的反腐败的数不胜数的“成绩”。我前面说过,群众爱看反腐败的报道,但倘若腐败现象一茬又一茬韭菜似的割也割不完,岂不冷了群众的心?我们还好意思说什么成绩“显著”吗?
  说这些数字不算反腐败成绩也冤枉。但这使我想起了川老鼠尾巴计算灭鼠成果的招数,这种数字难免不使我们的统计工作陷入两难境地:说少了,没抓到老鼠,说多了,怎么就你这里老鼠多?而且我觉得许多数字都有水份,老鼠尾巴里可能混有萝卜缨子,“反腐成绩”也未必打到了蛇的“七寸”上。比如报道中说到公款安装的住宅电话取消了国际长途直拨,而现在“手机腐败”正时髦得很,权力部厂]连手机都能找人报销,何况几次国际长话费?
  年年岁岁花相似,这花就未必还有多少美感,它只不过告诉大家新的一年又来了。
  
  告别“括弧
  云南东川精简“人政府”,市改区触动数千“乌纱帽”,为了“稳定”,在那些降级使用的干部的后面都加了一个“括弧”,表明他原有的干部级别。不要小看这个“括弧”,区组织部长和丽川说:“这个括弧很重要,有人把级别当做人生价值的标志,据弧用的就是事业全部的意义。”
  这话说得很深刻也很无奈,说其深刻,因为在一个“官本位”颇有市场的国度里,官的大小,级的高低,不仅是人生成功的标志,也和种种待遇密切联系,比如看文件、听报告、住房、用车、主席台位置等等。说其无奈,就是这种“括弧”现象,谁都知道不大正常,与我们高喊多年的“能上能下,能官能民”的口号背道而驰,但又不能不违心地去迁就它。
  当然,打“括弧”并非东川的“专利”,这种现象,不仅全国都有,而且花样繁多,以至干出现了“处级和尚”、“厅级佛爷”括弧的怪事。不过,既然一个小小的“括弧”就能涵盖一个人奋斗一生的全部内容,就能带来种种让人“振奋”的待遇,“魅力”如此之大,那就让人不能不去拼命追求。
  一般来说,“括弧”多出现在三个地方:一是官员告任命书上,级别高的官员由于没有相应的位置,不得不到低一级任职时,带“长”的官员如市长、县长、局长改任“员”,如调研员、检察员时,都一无例外地要加上“括弧”,注明其原有级别,享受何等待遇,可起到“镇静剂”的作用。二是名片上,一个副局长的名片上醒目地在“括弧”里印上:“没有局长”四个大字,言外之意,自己实际上行使局长大权。还有一个县委宣传部长的名片上在“括弧”里能和他们平起平坐。三是讣告。讣告是一个盖棺而定的结论,自然也是最为重要的,所以,不止一次听说,某些去世官员的家属在处理后事的其他方面都很通情达理。就是对“括弧”里的内容毫不通融,不达目的,甚至不让死者火化。
  “括弧”,可说是我国特有的“现代国粹”,因为这个东西不仅在封建社会没有,在当代其他国家里也从未耳闻。旧时,官员告老还乡就是士绅,绝没有“宰相级士绅”、“尚书级士绅”之类“括弧”,总督改任巡抚,太守降为知县,也不会有“总督级巡抚”、“享受太守待遇”之类括弧。而在其他国家,州长、市长下台可干木匠当演员,谁也不会给他来个“州长级木匠”的“括弧”;总统空缺,副总统也不会在名片的“括弧”里印上“没有总统”几个字。可见,“括弧”实际上是官本位加计划经济的产物,如今我们正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正在告别官本位,那么,“括弧”之类,如果眼下还不能一刀切,也应日渐减少,力争有一天,让“括弧”也进入历史博物馆。
  
  千万不要胡吹
  严秀
  近年来有不少人在忙于谈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21世纪的世界文化是儒学思想领导的文化,对世纪最重要的世界通用语言文字是汉语和中文等等一句话,在对世纪内,中国会把全世界的一切都统一起来。我看,这完全是在胡说一气。要西方人放弃拼音文字来使用中国的方块汉字?要西方人放弃自由、平等、博爱、民主、法治、人权的口号来采用中国三纲五常、中庸之道的思想道德规范,要人家都放弃交响乐来听我们的威风锣鼓?要人家放弃芭蕾舞来演我们的跑旱船?要人家放弃现代医学学都来学我们的肝火脾土的医术?这简直是异想天开,无可理喻了。
  现在中国不仅已经吃了几年饱饭(但是还有几千万人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哩!),而且国家比“文革”前和“文革”时期,都确实有了根本的不同,国家是大大地飞速前进了,面貌可谓大为改观了,人们当然会因此而感到无比高兴和自豪。在这种时节,会产生一些异想天开的想法,看来也是必然的——因为它反映了中风还相当落后,在见识上同应有的卅界水平似乎还有一段小小的距离,所以才会说出种种离奇古怪的胡话。
  这回大说特说的胡话一倒不是要天天斗、一天到晚要去解救全世界四分之三处在水深火热中的人民之类的空话了,相反的是一些更加怪异的东西,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么然讲: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电视、报刊上常见,字体很大,当然主要是在信口开河的说话和广告中,但是有些正式的文章也在这么大讲特讲。这算什么爱国主义?这是在么开的胡说八道。难道中国要做宰割全世界的秦始皇?胡吹这类东西,真可说是愚昧到了极点。
  我们不仅现在不应该胡说什么21世纪是中国的世之类的昏话,即使在千年万年中国人强特强之后,那时世界真的“大同”了的话,也决不是“大同”于某一个国家或某一民族,只不过是现在大家还很难想像的某种联系更加密切的状态罢了。恐怕在那个“大同”中不但有“小异”,而且还有“大异”呢!例如,语言文字,就很难“大同”得了。要我们十几亿人口放弃汉语、中文等,怎么办得到呢?要全世界的人都来通用汉语、中文等,当然更是决不可能的事。
  国家兴旺起来了,这是大幸事,但我们还要更力口谦虚一点才好,更加理智一点才好,更加照顾常识一点才好。一切统一于中国,不但纯属空想,而且十分反动,这是千万胡吹不得的
  外国人现在大体上也知道这类东西全是无知者的妄说,所以他们现在也还没有认真看待这类东西,大约还处在一旁看笑话的状态中。但是如果吹得太多了,吹的人有的又不全是无知妄人,甚至把这种胡吹变成一种时尚潮流,汁误以为是“爱国主义”宣传,听其泛滥,以至鼓励其泛滥,那就很不像话了,外国人也会真的重视起来的。所以,我劝有些大家小家们,不要吃了几年饱饭,有个电视机看行,就又忘乎所以了,还是要照顾一点常识,不要这样胡说八道为好。
  
  “稳定”不是挡箭牌
  曹中勋(青岛)
  各级政府和干部要关心民间疾苦,减轻群众的负担,我想,是中央强调稳定的题中应有之义。没想到这一政策到了某些人那里却倒了过来,成了抵挡人民依法督促政府和干部减轻人民负担行为的挡箭牌。这恐怕也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一种创举。
  也许在河边镇、蓬溪县某些干部的眼里,所谓稳定,就是农民遭受再重的负担也要默默承受;所谓稳定,就是社会各界见到再不公平、违法乱纪之事,也不要去把它抖露出来,更不要去纠正。这倒使我想起古罗马的一位专制皇帝君士坦丁的名言:公开的丑闻比暗中让某些人逍遥法外列为有害。也许,这样的思想是很对那些惯用“稳定”做挡箭牌的干部的心思的。
  但是现在毕竟是二十一世纪前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是中世纪的罗马帝国。我们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讲究依法治国。人民也好,干部也好,政府也好,均需依法行事。因为我国宪法规定人民有依法监督政府行为的权力,“行政诉讼法”也早已实行。难道人民行使合法权力,是“破坏稳定”吗?
  稳定是大局,依法治国是大计。什么时候某些干部、某些政府领导人才能学会做一个合法的公仆,学会用法制社会的思维方式来考虑问题呢?
  
  窝里斗
  沈昌(广州)
  我在纽约打工的时候,听到这样一则故事:年底,美国老板欲给工人加薪,数额颇大——每人500美元,但他规定:每组只加一人,具体加给谁,由各组民主讨论后决定。这间厂的工人大都来自亚洲,故分为日本组、越南组、韩国组,中国组
  通知下达后,秘书小姐要求各组下班前报上加薪名单,日本组最快,几分钟就定出了名单,送给老板一看,老板很满意,此人正是他意料中的人选——技术高、速度快;越南组报上来的是一个技术中等,工资最低的可怜人;韩国组也报上来了,是一个技术最差,人缘特好的和事佬,对此,老板摇摇头,无可奈何。
  中国组呢?为何迟迟不报?快下班的时候,秘书小姐再去催促,结果却是:中国人不要加薪!老板听了大吃一惊!难道中国人真的发扬共产主义风格?难道正当的报酬都不要?老板不相信,亲自下中国组了解,终于真相大白:原来中国组的五个人已经讨论了半天,争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他们向老板提出“要么平均分配,每人加一百,要么大家都不加!老板生气地把手一挥,取消了中国组的加薪!
  一些外国老板得出结论说:聘请中国人最好单独使用,几个人在一起就会“内讧。”
  
  “当”当表
  金土木(安徽)
  单位一小青年乐不可支地散糖。问:“何喜之有?”答:“当上市人民代表了。”
  小青年不说“选”上了而说“当”上了,是很准确的:我们这有上千号选民的单位,今年压根就没选过什么市人民代表;小青年所在部门的绝大多数人,也是吃了小青年的喜糖后,方“喜”知本部门“出”了个市人民代表。
  有好事者追根溯源,方明白:市里给我们单位一个“市人民代表”指标,要求这名代表必须是“无党派人士,少数民族,年龄在35周岁以下”。这小青年刚过“而立”,是少数民族后裔,表现平平尚未加入任何党派,“三项硬条件具备”。于是,单位有关部门“报”上了,市有关部门“批”了,小青年也就“当”上了。
  不要揣测这小青年在市里有什么“背景”;不,绝对没有。他之所以“当”上了,仅仅因为他“三项硬条件具备”。至于他是否具有参政议政能力,是否足以“代表”本单位上千号“选”民,这些似乎都成了“软条件”而且被忽略不计了。
  不知道像这样因“硬条件具备而“当”上了人民代表有多少?不知道像这样“当”上的人民代表如何“加大对政府监督的力度”?
  
  想及他人
  莫小米
  时下的综艺节目中往往穿插一些要现场嘉宾回答问题的节目,时下的嘉宾往往非常机灵,那些来自异国他乡的、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奇形怪状的东西,只要导游小姐一声“这是干什么用的呢?”他们都能凭着丰富的想象,争先恐后地说出种种答案来,而且,总能猜它个八九不离十。然而却有一次例外。
  那是我们十分熟悉的东西——电梯,问题是:电梯里总有一面大镜子,那大镜子是干什么用的呢?
  回答踊跃如常:
  ——用来对镜检查一下自己的仪表仪容。
  ——用来看清后面有没有跟进来不怀好意的人。
  ——用来扩大视觉空间,增加舒适感透气感的。
  一再启发之后,主持人终于说出了非常简单的正确答案:肢残人摇着轮椅进来时,不必费心转身即可从镜子里看见楼层的显示灯。
  原来是这样!
  原本活泼靓丽机智风趣的嘉宾们多少有些尴尬,其中一位颇有些抱屈地说:那我们怎能想到呢?
  是啊,怎能想到呢?时至今日,我们的确越来越聪明,我们的知识面的确越来越宽广,我们想一个问题常可以想到海阔天空,但不幸的是,思路无论扩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