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隋末逐鹿记-第1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换垢な卮笕恕�
    为此,他连家也不曾回一趟,食宿都在城楼上,生怕什么地方出了差错,被高畅军夺下城来。
    从表明上看,杨仪是在欣赏这难得的秋日美景,其实,在他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中,却蕴藏着狂躁与不安。
    不晓得郡守大人现在怎么样了?是否已经大获全胜?还是?
    各种各样纷杂的念头在他心中翻涌,他紧握拳头,凸出的指节骨微微泛白。
    就在这时,一支军队从城外几里地的一个小土坡探出头来,朝河间城行来,那支军队的行进速度不疾不徐,几十杆旌旗在风中飘拂,距离远了一点,杨仪看不清旗号。
    杨仪的心猛烈地跳动了两下,他深吸一口气,将紧张的心情平复下来,向着城楼上的士卒高声吼叫。
    “擂鼓,备战!”
    不晓得那支军队是敌是友,唯有事先做好万全的准备,到时再见招拆招。
    不会是大军败了吧?
    杨仪的心中莫名地多了这么一个念头,他猛地甩了甩头,想将这个不详的念头甩掉,不过,那个糟糕的想法依然在他心中盘旋不去。
    根据目测,城外的那支军队大概两千多人,一支骑兵小队脱离了大部队,向城门下疾驰而来,那支小队打着的是官兵的旗号。
    “来人通名!”
    在杨仪的指使下,一个嗓门大的传令兵从墙垛上探出头去,朝城下高声喊道。
    城下的骑兵小队勒住马缰,其中一人手中高举一支令箭,朝城楼上喊话。
    “吾乃景城令麾下,有要事向城中主官汇报!”
    “说!”
    那人高举令箭在城楼下的护城河前驱马小跑了一圈,让楼上众人将那支令箭看了个通透,然后,大声说道。
    “我家大人奉郡守王琮大人命,特地回城,押解粮草再赴前线,此乃郡守大人令箭,城上的,可看清了!”
    什么?
    杨仪的眉头锁得更紧了!
    不是早就有万全之计,会在极短的时间将敌军击溃,为何还要粮草呢?难道,前方的战事真的像自己想象的那样不利。
    “你家大人可在军中?”
    杨仪不待那个传令兵传话,忙不迭地将头探出墙垛,向城下喊道。
    “大人正在军中,随后就到!”
    “叫你家大人前来问话!”
    那个传令兵手中的确握有王琮的令箭,不过,只凭传令兵的一面之词,杨仪是不可能打开城门,放那支军队入城的,知道彭伯玉也在军中,他自然要问个明白。
    不一会,彭伯玉在一群骑兵的簇拥下,来到了城楼下。
    “正夫兄,前方战事如何?”
    顾不得寒暄,杨仪开门见山,问起了自己担忧之事。
    彭伯玉的脸色显得分外憔悴,这一路的奔波,的确把他累坏了,不过,绕是再是疲倦,他也只能忍受,强打精神回答杨仪的问话,小心翼翼地以免露出破绽。
    已经上了高畅的这条贼船了,为今之计,只能随其走下去了!
    这条船若是沉了,他绝对讨不到好去!
    “战事出了点意外,我军虽然夺取了贼子的七里井大营,在白石渡头一役中,却未能将其一举击溃,我军的前锋与贼军有过小规模的交战,双方互有损耗,贼军虽然被我军围困在渡头上,士气却不曾跨掉,仍然具有背水一战的能力,为了防止敌军临死一击,给我军造成极大的损失,郡守大人没有下令强攻,而是紧紧将敌军困在白石渡头,使其进退不能!”
    “是吗?”
    杨仪哈哈大笑,连声说道。
    “如此甚好,如此甚好!”
    听了彭伯玉的一席话,他心中的阴霾顿时一扫而空。
    “为了使贼军无法突围,郡守大人在白石渡头前扎下了营寨,运河上也有水军游弋,使其无法渡过河去,局面已在大人的控制之中,只是,由于出征之前大军所带粮草不多,也不知要多少天才能使困在渡头的贼军屈服,不战而降,郡守大人特意命我率本部人马返回河间
    送粮草送往前线!”
    “嗯!”
    杨仪微一沉吟,就点了点头,在他看来,彭伯玉的这番话合情合理,没有什么不实之处。
    “或许郡守大人认为我们景城兵不堪大用吧?这才让我们来押送粮草!公德兄,请打开城门,让我早点完成大人交待的任务吧!”
    彭伯玉的话语中略带抱怨,这比较符合他现在的心情,没有仗打,就表示他无法立功,特别是在一场必胜的战役中被委派来押送粮草,不管是谁,处在那个位置上都会比较郁闷。
    “正夫兄,没有必要如此,要知道,三军未动,粮草先行,谁都知道粮草的重要性,郡守大人将这个任务交给你,不可谓不重视正夫兄啊!”
    杨仪随便找点了话语安慰了彭伯玉一下,随后命令士卒们打开城门,放城外的军队进城,并且,为了安抚自己的友人,不要让他对郡守大人心有埋怨,杨仪还特意下了城楼,来到城外亲自迎接彭伯玉。
    城外的军队不疾不徐,从大开的城门鱼贯而入,战马没有嘶鸣,士卒们也没有发出杂音,当他们从杨仪等人面前经过时,杨仪不禁对彭伯玉竖起了大拇指。
    “谁说正夫兄的景城兵没有战斗力啊!只看这队列,这军姿,这气势,就知道景城兵是百战之师,有些地方,连我们河间兵的精锐也比不上啊!正夫兄,你真是带兵有方!”
    “哪里?哪里?”
    彭伯玉干笑了两声,他偷偷地瞄了身侧的管小楼一眼,此时,管小楼正饶有兴致地仰望着城楼上飘扬的官兵旌旗。
    昨夜管小楼抓住王琮之后,准备收降王琮,胁持他前来赚城,岂料王琮宁死不降,无论怎样劝说以及威吓,依然如此。
    没有办法之下,最终还是采取了这个方法前来赚城,有了王琮的令箭,再加上与杨仪交好的彭伯玉,这个计划成功的可能性非常高,若是计划失败,高畅则只好率军强攻河间城了,那个时候,鹿死谁手,孰未可知。
    幸好,杨仪对彭伯玉的这一番说辞并未起疑心,大大方方地打开了城门,并且亲自上门,来到了管小楼军中,计划施行得如此顺利,彭伯玉终于将紧揪的一颗心放了下来。
    杨仪在找他说话,他有一句没一句地回应着,目光牢牢地盯在那支进城的队伍上,那是管小楼率领的两千精兵,只要他们进入城中,也就大功告成了,何况,在几里外的土坡后面,还有高畅的主力大军,就算他们露出了破绽,只要守住城门口,使城门无法关闭,也算获取了这个功劳。
    “正夫兄,你怎么啦!”
    杨仪推了彭伯玉一把,在他看来,彭伯玉心神恍惚,明显在神游天外,彭伯玉忙回过头来,笑着说没有什么。
    此时,管小楼的两千精兵已经进入了一大半。
    按照常理,他们应该快速通过城门通道,在城内接应的人的带领下进入城中,然而,这支军队入城之后,却并未如此。
    他们不顾领兵官的阻止,分成了几个小队,朝外城墙,以及瓮城的城墙奔去,行动快速而准确,在城内的守军还没有反应过来之前,就迅速地占领了制高点。
    王琮领兵出征,将大部分精锐都带走了,留守部队大多是没有经验的新兵,所以,面对这突然的变化,他们不知所措,再加上主将不在,他们更是不知该如何是好,只好眼睁睁地瞧着这些所谓的友军粗暴地接替了自己的位置。
    这个时候,城内的骚乱也传到了杨仪这里,他虽然不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事情,不过,直觉告诉他,城中出了大乱子,这支军队有问题,彭伯玉有问题!
    “正夫兄,你这是?”
    杨仪有些不可置信地望着彭伯玉,手放在了横刀柄上,这时,他才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拉开了和亲卫的距离,他和他的亲卫都陷入了彭伯玉的人的包围中。
    “公德兄,抱歉!”
    彭伯玉朝他拱拱手,说道。
    “愚兄给你介绍一个人,这是夏王殿下的头号大将管小楼将军!”
    管小楼微笑着朝杨仪抱了抱拳,说道。
    “杨大人,得罪了!”
    话音刚落,在杨仪身后的两个亲卫立刻将他的双手反剪起来,解下了他腰间的横刀,随后,城中响起了一阵鼓声,从城外的山坡后面,转过了一支大军,军威鼎盛,尘土飞扬。
    杨仪的脸刷地一下白了,他双脚一软,几乎瘫倒在地。
    第三集 第二十九章 大事件
     更新时间:2008…9…4 15:07:52 本章字数:4694
    三年九月到十月之间,在风雨飘摇的大隋王朝,发生事情。
    高畅占据河间自然是其中的一件大事情,然而,说起来,仍然算不得引起天下震动的大事件,真正能引起天下震动的大事件另有其事。
    这件大事发生在高畅未来的大敌李唐的身上,在这一时期,李唐大军的动向与原来的时空相差不多,行军速度同样奇快无比。
    九月初,李渊令左领军长史陈演寿,王长谐,以及右一统军,右光禄大夫刘宏基率领数千精兵从梁山渡口渡过黄河,在黄河北岸扎下营寨,巩固了滩头阵地。
    与此同时,率先来投李渊的关中贼左光禄大夫,武乡县公孙华也率本部数千精兵渡过了黄河,他们准备前往黄河下游十余里的蒲津桥,拆掉蒲津桥,以便切断了河东之敌屈突通的退路。
    临行之际,李渊曾经向几位将领交待过,他认为屈突通本事虽然不大,却也打过好几年的仗,因为害怕在代王那里落个不战之罪,绝不会任由你们占据要冲之地,所以,要担心敌军突然发起攻击,将你等赶下黄河。
    于是,渡河的时候,孙华部抢先过河扎营,并摆出了战斗队形,以防隋军来个半渡而击,渡河时,唐军的心一直都紧绷着,就连过了河之后也没有放松,而是加固了营垒。派出了大量地斥候。
    当夜亥时,大隋虎牙郎将桑显和果然率领数千骁果来袭,隋军个个口咬箭杆,马蹄上裹着厚厚的布团,隐踪藏迹,宰了哨探,偷偷摸到唐军营前,然后。向唐军发起了突然攻击。
    第一道营棚很快就被攻破了,然而,隋军的攻击在第二道土墙面前被阻止了,王长谐率领本部人马凭借土墙挡住了隋军的攻势,按照事前计划的那般,刘宏基率军从侧翼向隋军发起攻击。孙华率领数百精骑绕到了隋军后面,从后方向隋军杀来,三面夹击之下,隋军立刻崩溃了。
    他们立刻四下逃散,拼命逃生,唐军从后急追,在饮马泉附近消灭了最后一支成队的隋军,桑显和孤身一人狼狈逃回了河东城,自此,隋军再也不敢出城半步。
    第二日。孙华部就按李渊之命拆掉了下游的蒲津桥,断了屈突通的后路。
    有个汾阳人叫薛大鼎。他是河东豪族薛家地家主,在战事正紧的时候。他来到军中求见李渊,向李渊献策。
    他劝慰李渊不必攻打河东,直接从龙门渡过黄河,占据永丰仓(今陕西华阴县内),再传檄四方,群雄一定会纷涌来投,关中唾手可得。
    李渊听了薛大鼎的话,意有所动。不过,李建成和李世民两兄弟以及手下都反对这样做。于是,李渊接受了众人的意见,率领大军进驻河东城下。
    不过,他觉得薛大鼎这人很有本事,就让他做了自己的幕僚。
    进驻河东城下之后,在建造攻城器械之时,文成郡守郑元被囚车押着送到了李渊帐前,这是通议大夫张纶的功劳。
    早在大军没有从晋阳出发之前,李渊就命令通议大夫张纶率领一支精兵经略稽胡,离石,龙泉,文成诸郡,大军一路疾行,进展顺利,攻下了这几个地方,俘获了文成郡守郑元,现在才送到李渊军中来,李渊会见了郑元,抚慰了他几句,然后就将他放了,这是因为郑元是阳郑家地子弟,李渊自然不会向他下杀手。
    对这些被俘获的原隋朝官吏,凡是世家子弟,李渊都非常小心地在对待,若是愿意投降从军,他自然欢迎,若是誓死不降,他也不以为甚,会赠送大量金银礼送回乡。
    九月十一日,李渊和李建成,李世民,长史裴寂分率四路大军围住了河东四门,将河东城围了个水泄不通,随后,下令向河东发起猛攻。
    屈突通的确如李渊所料,不敢出城攻击,但是他有几万精兵,龟缩在城池高大的河东城内,固城自守,却也绰绰有余。
    李世民部率先向河东城发起了攻击,然而,却无功而返,在高大的城池下白白地丢了数百健儿的性命。
    随后,李建成部,裴寂部以及李渊部都向河东城发起了试探性的攻击,结果与李世民部一般无二。
    随后,下起了雨来,李渊也就下令停止攻击。
    部队退下后,李渊在黄河岸边扎下了营寨,依然围困着河东城。
    要想攻下有精兵把守的河东城,并不是在短期内就能成功的,并且,要有付出巨大牺牲的觉悟,李渊在此心知肚明,这个时候,他又想起了薛大鼎地建议,究竟该怎么办?他决定召集手下议事,商量对策。
    屈突通有数万精兵,占据着坚城,若是我军无法攻克长安,朝后退必定被其阻拦,那时,腹背受敌,就太危险了!我军还是应该先攻下河东城,解决掉这个钉子之后,然后再西进关中,这样速度虽然慢了点,但是胜在稳妥。
    这是长史裴寂的意见,在议事地诸位将领中,大部分人都赞同他的意见。
    然而,李世民这个时候却改掉了初衷,赞同薛大鼎地建议来。
    最初,他之所以反对这个建议,也是有着裴寂那样的顾虑,同时,他又认为固守河东的屈突通部士气低落,河东城不难攻下,岂料交上手之后,才发现并非如此,河东城绝非短期之内可以攻下的,要是让大军在河东城下空耗粮草,消磨时间,在这个风云变幻之际,无疑是坐失良机,李世民认为大大不妥,所以,他改变了主意,赞同薛大鼎的建议。
    若是认为正确的事情,李世民就会横下一条心,谁的话都不听,一定要这样做,若是认为是错误的事情,他不会为了自己地脸面,或是别的什么,拒绝改变,而是会立刻改变主意,按照他认为地正确的方向去做。
    在这方面来说,李世民无疑具有明主的资质。
    和往常一样,李世民又发挥了他能言善辩的优
    宇轩昂地在议事会上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意思大概如
    自古兵贵神速,我军正是大胜之机,正应该借势西进关中,在八方豪杰纷纷归附的情况下,留守长安的敌军必定闻风丧胆,有智慧的来不及谋划,有勇气的来不及决断,我军攻取长安,必定如秋风扫落叶一般毫无阻滞。
    如果我军恋战,长期逗留在河东这座坚城之下,那时,长安的敌军就获得了喘息之机,他们便有时间来调整部署,建立好防线,严阵以待我军来攻,那时,我军进不能攻下长安,退又被河东牵制,浪费了绝好的时机,军心也会为之不稳,大事必将败坏无疑!何况,关中群雄谁都没有找到主子依靠,谁先到他们就会投靠谁,难不成我们要将他们拱手让给别人吗?要知道,在长安的西边,还有一些不安分的人啊!
    至于屈突通,他就像一条老狗,虽然依旧张牙舞爪,却只能威慑别人,没有必要将他看得太厉害!
    李世民年轻气盛,他的建议以攻为主;裴寂老谋深算,善于稳中求胜;面对这两条思路迥然不同的意见,李渊陷入了沉思。
    最终,李渊将两人的建议各取了一半,决定分兵两路,一路留下来堵住河东通往长安的大道,另一路则直接向长安挺进,先占据至关重要的永丰仓再说。
    马上就要入关了。群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