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月东升-第1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笔地订货,使得铁匠作坊很赚了笔过年银子,那笑脸是见了谁都堆在脸上。这若是在加上给那些船场打制的年来赚地,可比往年数年还要多。同样,那**各式绳索的店铺,也是一样忙得不亦乐乎。
若是再往上追溯地话,那提供原料的铁场矿山,以及木材、竹编等等扩散到镇江堡以外数百里地,今年的生意并未因战事而萧条,反而更胜往年。这场迁居因人口过多而带来的各种隐患,很快便由这些类似的流通而正常起来。而那些日益在无形之中庞大起来的无数商队、船队,更是添了一把柴火。镇江堡作为一个商货的集散地,已然成形。
当然,所谓集散,自然是有来有往。此时的镇江新城,还是来的多,去的少。但毕竟已经有商家店铺以及那些各怀祖传秘技的作坊向外地发货了。只是目前仍然以军用购买为主,还远未形成苏翎所希望的,将本地商货远销四方的状态,只能说已经在向这个目标发展。
唯一能算得上稀缺商货的,便是那几家船场所打造的船。可惜目前的订货,都由胡德昌的商船船队以及冯伯灵的水师包全了,一般商户想买,怕还得另外托些路子,才能在几个月之后匀出一艘。扩大船场规模的设想,在每一家船场主人那里,都是第一要筹备的事情。
这说回到壕沟处,如今灌入壕沟的水早已冻实,冰面之不过,这虽能过得人,却是也要费一番功夫,能够通行的,便是在各个要道上设置的吊桥。这与那道壕沟一样,只是初步的防御手段,自安装妥当,除了试了几次,到还真没正式地收起来过。
每一处吊桥,都有二十名士兵把守,日夜都住在吊桥旁修筑的小型兵站内。这二十名士兵由一名把总管带,职责虽说是盘查可疑之人,警讯敌踪,但实际上除了每隔数日维护一下木制的吊桥外,便是燃起两堆篝火,吊桥两边各有一堆,给那些往来的行人、商队照明而已。而这座兵站后面百步左右。便开始进入大片的宅院区域。
陈若疏一行八骑看到的两堆篝火。便是这镇江新城北面的第一座吊桥。此时天色既晚,路上已无行人,是故陈若疏几骑地马蹄声,很快便被把守吊桥地士兵听到了。那名把总模样的武官微微扬起头,向远处张望,身后的十名轮值的士兵倒是列队站得齐整,但面上的神情却不见有丝毫警惕。毕竟这里是镇江堡,哪儿来的危险?从最初那些黑甲骑兵在混乱的人群中扬刀立威之后,镇江堡一带是连个贼都没有。紧张是不必,但那列队军姿却是丝毫不能含糊的。这是新兵大营的第一课,能派出执行军务的,早就过了这一关。人在吊桥彼端勒马停下,随即缓步踏上吊桥,向另一端走去。这是规矩,任何人都不得在吊桥上纵马狂奔,那处罚自不必多说。
陈若疏与陈芷月地一黑一红两色皮袍,在篝火的照耀下分外醒目,是故那名把总很快便认出了来者是谁。
“果然是千山七虎。”那名把总笑着说道。
陈若疏走过桥,勒马停住。笑着说道:“王大哥,你又笑我们了。那是我们自个儿叫着玩的。可别再这么叫了。”
显然陈若疏与这名把总熟悉。说起来,陈若疏还与此人一起上过课。这名把总叫王三宝,二十五岁,在苏翎的军中倒是待了几年,最近才被提拔为把总。在武官学院整训了一个月,如今暂时调拨到这里驻守。那陈若疏等千山七虎。自打到了镇江堡,只要有空。便要出去狩猎几日,是故王大宝倒是见得多
“我倒以为你们明日才回呢。”王大宝伸手摸了摸陈若疏的战马。说道:“往常不都要去个两三日,怎么今日回来这么早?”
陈若疏笑着答道:“今日不是腊八么?赶着回去宝拍了拍脑袋,笑着说道:“我这里还温着一锅腊八粥若是不嫌,便来吃一碗如何?”
陈若疏摇摇头,说道:“谢了。我们这会儿赶着回去,大姐怕是等的急了。”
“也对,也对。”王大宝连声说道,“那快去吧,看这会儿都什么时辰了。”
陈若疏想了想,便问道:“王大哥,你这会儿有多少兄弟?”
王大宝一怔,随即说道:“有十个。胡将军有令,今晚不轮值的兄弟,有家的都放假回去歇一晚。怎么?有事?”
陈若疏伸手在马上摘下一个口袋,掂了掂,又再摘下一个,递给王大宝,说道:“今儿猎了头熊,这两袋也有二三十斤吧,该够吃的了。”
那王大宝大喜,也不客气,伸手接过,递给身旁地士兵,然后转回身笑着说道:“这总吃你的,哥哥我也过意不去。这样吧,也让我请你们兄弟七个一回。你要不嫌弃,就到我家里如何?”
陈若疏地地位,说高不高,说低也不合适,苏翎所部除了军中,那一惯是不讲究尊卑地位的,何况这陈若疏七人还是个孩子。王大宝说的“不嫌弃”,也就是客气了。
陈若疏笑着答道:“那好,就吃王大哥一顿。”
王大宝这下笑得更开心了,说道:“那好。再过十日,我便交接了这里的军务,我也不好寻你们,十日之后,不管哪一天,你们只管来我家便是。记住,在振武区乙字巷二百七十八号,那便是我家所在。我天天都在家侯着。山珍海味没有,大鱼大肉管够,还有一坛好酒。”
陈若疏回头看了看其余几人,又回头说道:“那好,到时我们看学院里的安排,一有空我们便来。”
说完,陈若疏又好奇地问道:“王大哥,怎么就交接了?是要调职么?”
“是要调职。”王大宝笑着说道:“所以胡将军给了我们这批武官放了假,等过了年便走。”
这调职地去向,陈若疏当然明白不能随便问,王大宝也不会说。
正说道这里,那陈芷月适才一直侧着头,那顶火红的狐皮帽子又压得低。王大宝倒是没瞧见这人是谁。此时陈芷月却催马走上几步。说道:“我也去,你请不请我
王大宝一瞧,见一片火红之中,露出一张俏丽白净地脸,微微一怔,眼光便向陈若疏望去,不知这容貌秀丽、说话却有些突兀的女子是何人。这陈芷月虽然贪玩淘气、古灵精怪,却也不至于混到那群武官整训地队伍里去,是故那王大宝却是不认识。或者说,只闻其名、未见其人。
陈若疏倒是不奇怪。二派,也不是一次两次了。
“她是我二姐。”陈若疏笑着对王大宝说道。
王大宝一听,立即咧开大嘴笑着说道:“请,怎么不请?求还求不来呢。陈家二小姐光临寒舍,我王大宝一家不甚荣幸。”说罢,对着陈芷月做了个揖。
听着王大宝说话不伦不类,大概是从戏词里学到地,陈芷月当即“扑哧”一声笑出声来。
“那好,我可要喝酒地,到时候不能不够。”陈芷月猛然间收住笑。直着身子,一本正经地说道。
“够。一定够的。”王大宝说道,“我那老婆早就想见见陈家小姐了。二小姐能来,可是给了天大的面子吧。”陈芷月笑着说道,“我可不领这话,我只管喝酒。”
瞧着二姐陈芷月总给人难堪。陈若疏连忙说道:“王大哥,这就这么说定了。我们这就回去了。”
“好。”王大宝作揖到:“我在家恭候。”
“谢王大哥。”陈若疏也回礼。说道:“告辞。”
其余几人也在马上齐齐作揖,随后便策马走上几步。这才轻抽一鞭,向城内奔去。
没走出多少步。就听得的喊叫:“记住了,是在振武区乙字巷二百七十八号。”
声音倒是又响又亮,听得十分清楚。陈若疏等扬扬手,示意清楚,便继续行路。那王大宝瞧见,这才满意地转身,对那些士兵们说道:“好了。留两个人守着,其余的收拾那熊肉,今日可都有口福,要炖要烤的,随便。”
连王大宝算是,这是一人倒是每人都能分到三斤上好的熊肉,怕是一顿还吃不完,这个腊八节,还当真过得满意。
至于王大宝再三强调的“在振武区乙字巷二百七十八号”,倒是王大宝自家的门牌。镇江新城地筹建,既然是从划分区域开始,自然要比那些由人随意聚居而成的城要有规律。分区只是第一步,随后在每个区内,还有街、巷,这名字到每没怎么规划,振武区是属于军中家眷居住之地,四周邻居街坊的,都是家中有人入伍之人,连同那些残疾不能再留在军中的,也在振武区内居住。这每一所宅院,可比往日的小户富裕之家还要大一些。这些当然不再如那些百姓一样还要偿还修筑的银子,军中之家一律免费供给。
这振武区只是第一个而已,在各地还将修建类似的区域。当然,此时振武区类便有十条街巷,那乙字巷自然是第二条巷子,按二百七十八号看,这王大宝的家,分给的较晚,算是新家了。自然,这房屋的供给,是自上而下施行地。苏翎等十几个兄弟自然是最先安排到镇江堡原来的城内,随后才是这些高级武官,等到类似王大宝这把总一级,该当时大多数武官都已安排妥当。当然,这跟苏翎自千山堡出来地官兵,要靠前安置,这一点无可非议。这接下来,便是数万士兵的安置了。
如今,镇江堡内已经有一名断了左手的武官,带着十几名也是无法留在军中的老兵,专门负责安置处的事宜。虽然没有挂牌,但如今几大营地老兵们,可都熟悉了这些人的面孔。因为他们地名字,每一个均被这些人登入名册,等待安置一个新家。
离开王大宝驻守的吊桥,陈若疏等八人沿着街道行进。积雪早已被两旁地居民清扫干净,露出一色的青石石板。这条算是主要大街地街道笔直地通往镇江堡内城,并在南面也延伸出十里远,依旧都是青石板的路面,平整而干净。街道两旁还开有泄水沟槽。也一并用青石板遮掩。当然,作为主要大道,目前是完整地铺设而成,其余地街道、小巷,还远远没有达到这个水准,主要是取石地地点越来越远,有时甚至要从对岸的朝鲜一边用船运过来,朝鲜一方的赚得了过年的红利。
这条南北长达二十里的大街,可算是在辽东都司境内是首屈一指。当然不能跟山海关内的那些大城相比。连绵二十里的城,在大明朝境内,可不少见。只是如今的镇江新城,没有城墙,这让习惯于看到高高矗立的城墙的百姓多少有些不习惯。
城墙其实不仅仅是防御之用,这在京城以及南京等各地富庶地府县尤其明显。那些地方不知有多少年没经过战火了,但仍然要拨出银子屡屡修补。这怕是要在百姓心中修筑一道城防工事而已。而百姓,明显也是从心底愿意的。这安全感,实在毫无来头,但毕竟那么一道高墙确实给人带来安稳的想法。此时在镇江新城。若不是那道既深且宽的壕沟以及数十座吊桥,怕是这数以万计的百姓还要称镇江旧城为城了。
还有一个令百姓们感到安稳的。是胡显成主掌的新兵大营。这座大营坐落在镇江新城的西部、北部,暗暗防护着唯一能受到威胁的方向。这座新兵大营最多时,曾容纳了二万五千多名官兵,仅战马便有一万多匹。这也是镇江新城的穷苦百姓人家地一个谋生途径,光是柴草。便有数百人专为提供,更别说洗衣、做饭等等琐碎事务带来的哪怕要说的这新兵大营的稀奇之处。便是这二万多名新兵,倒不真的都是第一次入伍之人。除了本地以及在南四卫陆续招募而来的真正地新兵。还有数千名女真士兵。这些女真族士兵一部分来自曹正雄的管区,还有一部分是来自海西、东海地部族战士。这一年。那些术虎属下的部族,给苏翎输送地战士可近八千之数,且具都是骁勇善战之人。这些部族战士一部分经过武官学院的整训,已经担任了基层地武官,若是学会了识字,还有有更多的升迁机会。
这另一部分,就更特别一些,是自赫图阿拉一带俘获的战俘人口。这些女真人自经过一段日子的比对之后,自然选择了入伍当兵,来养家糊口。相对而言,这些女真人在农事上远远比不过寻常的汉人百姓,倒是在这武力上,反倒算是长处。这怕是多年以来的习惯所致,大明朝的孩童,可没多少以当兵为荣,家里稍微富余的,便是要往那仕途上使劲,这才是汉地的发家之道。而女真人,可没这么多选择,要战胜自然、敌人、仇家等等威胁,便首先要有自保的能力。这一身的功夫可不是如傅家的傅瑞江是一种喜好,而完全是一种本能的选择。不生则死,这是包括女真八旗兵在内的唯一标准。对于境内的这些女真人,苏翎与胡显成等人也做过一番考虑。这明面上倒是没有什么特别的,既不歧视,也不优待。只是当作汉人一样地给予分地征税,若是遇到那些惹是生非的,不论汉人、女真人,都是一样的处置。当然,这暗地里的,倒也有一番特别安排。比如作为最初跟随苏翎的尼忙古、阿里侃浦卢虎等女真武官,如今也是千总级别。这虽然不高,但苏翎也才是个总兵而已,下面参将、游击,也哪个都比这几人建下的战功要多。再说,还有那十七兄弟的情分,哪个又能有什么不满?
如今,尼忙古、阿里侃浦卢虎不仅接来了原有的家眷,且其中妻子失踪了的,还另娶了汉人女子。胡显成将这些人的家,也都特意安置在镇江堡的振武区内,与那些汉人武官的家做了邻居。这一番比对,可是没有什么差别。这对稳定女真人之心当然是最有效的做法。
唯一的麻烦,大概要算女真人习惯的那条辫子。不过,在军中的,苏翎倒未严令剪掉,只是必须如汉人士兵一样,至少要盘在头上。绝不允许露在脑后。这理由自然是作战需要。至于军外的,在给那些女真人安置时,也派人私下里交待了一番,要么盘着,要么干脆剪掉。总之是起纠纷为目的。这样一来,至少在镇江堡一带,看不到晃动辫子地人。
而那些家眷,因彼此地父亲、丈夫、儿子等等都在军中当兵,这份族别上的问题,可几乎等于没有。事实上。在辽东都司境内,包括军中的官兵,对女真人的仇恨,可不像史书中记载的那样浓厚。虽然如今对阵的也是女真人,可努尔哈赤的麾下,也是有汉人、蒙古人的。同样,苏翎所部也是如此。这国与国之间的战争,眼下还算不上,因为大明朝可从不承认什么后金国。再说,这民间百姓。哪里计较什么这个国,那个国的。在辽东这等民族交错聚居地地带。可谈不上什么仇恨之说。
是故这些女真人,安置在镇江堡之后,人数虽少,可也没有受到多少异样的目光。苏翎的一视同仁态度,在这里得到最好的体现。何况。镇江新城内的宅院,还有属于朝鲜人、蒙古人的。当然。还是最先从军中的家眷开始,随后才是商人。
新兵大营里的女真士兵。便在这种环境下,逐步融入到苏翎所管带的大营之中。
此时陈若疏等人眼中见到的。两旁万家灯火地夜景,其中便有一部分是女真之家。
等陈若疏八人奔至镇江堡是过了半个时辰。从敞开的城门洞中望去,镇江堡内城之中,却远没有外城地灯火辉煌,倒是安静一片,稍稍有几分祥和的意思,就连在城门处守门的士兵,也没有王大宝的属下那般严肃。
把守镇江内城城门的士卒也算是不能上阵地老兵,这守门的差事,也算是一种优待,倒不指望他们真地严格盘查,多少类似于仪仗的意思。这些人只在夜里询问一下进出地行人、马队,到一个也不拦着,自然,说不出去干什么的,便不会被放入城内,此处不是风景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