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太平新篇-第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迎面拦在江心的湘军水师和河岭上的清军炮台同时响起了炮声,朱永华和艾尔哈德清楚的看到江中的湘军水师分成了数队,在几艘长龙大船的周围二十几条舢板船相互依托,对迎面冲上来的太平军兵船毫不留情的射击着,从火力的密度来看,朱永华才相信了李秀成之前对他的提醒,难怪太平军水营不是湘军水师的对手,就凭这种打法,对抗这样的强敌,那不败才真是笑话了。
原来火力就不如对手,现在又是逆流而上,进攻中的太平军水营一艘接一艘的被击沉,冰冷的江面上到处都是穿着太平天国号衣的尸体在上下浮动,好不容易接近了湘军战船的太平军兵船上的士兵纷纷想要跳上敌船肉搏,可惜根本没有这样的机会,架在船舷的转珠腰炮一炮就打出无数的铁珠铁沙,一扫就是一片,被炸得面目全非的太平军士兵哼都来不及哼一声就一头载倒掉进江水中。
“可以去打一下了,” 艾尔哈德终于点了点头,“朱,我们逆流而上,你想想有什么办法比较好?”
显然艾尔哈德忠实的屡行着王财所说的导师的工作,即使此刻仍不忘让自己的学生开动脑筋想出应对之策。朱永华眯着眼睛想了想,大声下令道:“升帅旗,全队两列纵队,紧跟旗舰转舵!集中左舷炮击!”顿了一下他又马上补充道,“再升惠山军校旗!”身后的水兵马上大声重复了一遍,很快镇远舰上升起了旗号,同时拉响了汽笛声,各舰遵命开始紧跟着镇远机动走位同时也纷纷升起了黄底龙盾军校旗。
汽笛声的巨响马上让酣战中的双方都吃了一惊,一路上与镇远舰队结队而来的太平军水营官兵当然知道这是江**师,而湘军水师却意外的听到这声巨响都有些不明就里,黑夜中就看见远远的开来一支船队,排着整齐的两列纵队横在江面上,接着就看见不断的闪起亮光,很快炮声就伴着铺天盖地的炮弹倾泄下来,仍然在奋力冲锋的太平水营眼看着头顶上不断飞过的炮弹,也开始向江**师这边后撤,这个时候再往上冲说不定要被自己人的炮弹打到了,唐正才明智的下令后撤。
被意外的炮击打蒙了的湘军水师很快反应过了,也整队向江**师这边冲来,一边顺流冲击,一边开炮还击。湘军水师的火炮大部分是从广东购进的前装滑膛炮,基本上都是从洋人军舰上淘汰下来的洋铁炮,而江**师除了镇远舰是新式滑膛炮外,其他各舰都装备的是苏州炮厂自己造的水师炮,在制造过程中也得到了美国技师的技术支持,虽然制造年代比湘军要新,但是质量却和湘军的差不多,因此两边的火炮从射和威力上来看都差不多,但是从射击准确与射击速度上来看,江**师确占了上风,特别是使用新式快炮的镇远舰,一炮就把冲在最前面的一条长龙炮舰给打成了两截,同时沿江冲来的湘军水师又吃了只能用船首炮的亏,不像江**师全部横在江面上,船首、尾和左舷炮全部发挥了威力,一次齐射就能打出二百多发炮弹,打得沿江而下的湘军水师苦不堪言,等到杨载福反应过来的时候,湘军水师队形已经被打乱了,各船顺流而下,越冲越快,没有多久,就和江**师靠近了。
江面本来就窄,一时间又集中了湘军、江**师、太平水营的数百条战船,顿时显得拥挤不堪。朱永华马上改变命令,以镇远舰为首,各舰紧跟其后不断的以“之”字形向上游开去,边走还边用两舷水师炮不停的炮击已经乱了套的湘军水师,拉开一段距离后,江**师再次排成了横队……
激烈的战斗一直打到午夜,在江**师的猛烈炮击和太平水营大小兵船的包围下,这支在湖北的湘军水师全军覆没,湘军水师副将杨载福死于乱军之中,没有被打沉的二十几条战船全部被俘,解决湘军水师的同时,朱永华还派出几条船炮击了河岭的湘军炮台。在荆州焦急的等待结果的官文没想到却得到杨载福阵亡,湘军水师全军覆没的消息,当下一屁股坐在椅子上,长叹一声:“岳州完了”。他说的一点不错,江**师在击败了杨载福的湘军水师之后随即配合唐正才挥师西进,很快打到了城陵矶,日夜炮击岳州守军,而李秀成的陆路大军也在陆溪口渡过长江,接连击败知州唐训方,游击普承尧,都司朱品隆,原来岳州已在掌中了,只可惜却被从通城增兵赶来的罗泽南阻击在羊楼司,急切赶不到岳州,致使原本已经在岳州知府衙门准备上吊的岳州知府廉昌抚了抚小鹿般乱跳的心肝,又搂着三夫人回内宅喝起了花酒。陆师不利,在城陵矶打了几天炮的太平军水师也只好撤了回去。整个战役结束之后,朱永华急忙派人把战报送给在苏州坐立不安的王财,对于王财来说,这场己方伤四艘,却干掉了湘军四十多艘的大战才真正算的上是中国水师的诞生之战!
在江西和湖北不断展开攻势的太平军让咸丰愤怒不已,时不时的跪在列祖列宗的画像前痛哭流涕,自从僧格林沁在苏北战败之后,清廷再没有力量在东西两面发动进攻了,盘距在苏、浙的王逆入寇江西之后,福建、广东两省变得越来越难以控制,天地会的反贼居然聚众攻打了广州城,而且一打就是一个多月,周围官军竟然无力增援,还是广东的洋人兵舰开炮助战,这才让这些个乱臣贼子败退而去,叶名琛上奏谈及此事,咸丰忍不住手捧着奏章泪流满面,这些乱臣贼子,竟如此胆大妄为!有心再调兵南下,但有句话说的好,“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咸丰把朝廷官员一个个梳了一遍,不得不和垂头丧气的发现,实在是找不出几个可用之将了,在籍的旗人溜鸟还行,说到打仗一个个脖子都缩到胸口去了,汉军营里拔拉了半天,左看右看也心里没底,只好下令各省督抚采访人材,据实保奏①。山西道监察御史宗稷辰还真给找了一个-左宗棠,而在安徽的福济和李鸿章却同时推荐了另一个人-顾诗。
团练头子顾诗自被冯天在小丰山杀了个人仰马翻之后就被李鸿章调到了庐州前线,还指挥部下突袭了含山,杀了近千名含山守军,俘杀了检点赵元发和将军王纪兴,差点把韦昌辉的弟弟韦志俊都给抓住了,虽然没多久就被韦昌辉派人赶了回去,但是这次含山大捷也让顾诗出了名,结合他在皖中、皖南的几次作战行动也让李鸿章与安徽巡抚福济另眼相看,看到咸丰急着要人,就具名保荐了他,咸丰也是饥不择食了,眼看李、福二人把顾诗吹的像朵花,马上赏了他一个正五品的守备,仍在李鸿章帐下听用。升了官的顾诗也急于打一场胜仗来显示一下皇帝英明,很快就给他找到了机会,待在凤阳的冯天新五军他不敢打,却发了狠,准备收拾安徽的捻军,自从雉河集会盟之后,张乐行的那票兄弟是四处出击,福济早已有心进攻苏中,但是后路的捻军时不时的断他粮饷搞得他不胜其烦,终于决心派顾诗领兵二千赴皖北剿灭张乐行,而对此积极热情的是另一个团练头子苗沛霖,这两个团练起家的人很快就在皖北掀起一阵腥风血雨来!
而在苏南一门心思办实业的王财并不知道安徽的局势变化,在他看来新五军和近卫骑一团放在凤阳随时可进可守,绝对可以镇得住福济,苏北平定之后仅仅是江西的战事让他最近省出了不少军费,手上有了银子,王财就忍不住又要弄出点事情来……
相关史实:
1、本章中标注①的地方,参考自咸丰五年十二月十二日上谕。
第八十六章:科教兴国
第八十六章:科教兴国
徐寿提交的关于架设电报线路的报告握在王财手里已经有一会儿了,他就一直在想这个有线电报和无线电报在技术上的差距到底有多大,脑子里好像记得谁做了一个什么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由此而捣鼓出了无线电这东西,那如果自己能重复一下这个实验,是不是也能拿个什么诺贝尔奖啥的?想到诺贝尔奖金王财马上又想到了那时一个时髦的词“科教兴国”,教育方面自己好像是做的不差了,振华堂以每年二十几座的速度在苏、浙全境铺开,名气打出去了,加上苏、浙科举又主考西学,之前全免费的振华堂看来现在是架不住了,搞个军烈属免费还是颇得民心的,至于那些有钱人想来学习就得交些书本费、教育赞助费什么的。那科技呢?王财觉得现在中国只能说有技术,但没有科技,回过头想想好像近代的什么发明全都是西方人整出来的,那怎么着也能让国人有科研的兴趣呢?“激励机制”,王财马上又想到了这个名词,以前在单位上班,领导暗示发个几斤红糖啥的就能让一屋子的人嗷嗷叫的干上一个月,如果照样来一个激励机制是不是会有同样的效果呢?洋人们是怎么搞科技的?好像科研都是在大学里面弄的,可现在中国哪有这个水平弄啥大学!王财在屋里来回的踱着步子,既然科技基础不行,那就用拿来主义怎么样?或者也设立一个什么奖金,对各国有科研愿望却口袋里没钱的人提供物质支持,取得的成果咱们有优先使用权?嗯,除此之外还应该给这些人提供一个搞学术的环境,办一个刊物怎么样?真要是中国人弄出了啥现代科学的东西,那西方人怕是要对咱们另眼相看了吧?王财一想到在上海的时候洋人指着他的士兵笑称“猴子”的时候就一肚子气。
徐寿提出沿铁路架设电报线的方案王财照单子全批了,现在徐寿在苏、浙两省大兴土木,修建了好几座新式工厂,每个月都有从上海坐火车到苏州来和他谈生意的洋商,往往谈成了一个初步意向就得再坐火车返回上海联系国内,确定之后再坐火车来苏州签合同,如此往返经年累月,废时废力,加上外贸司的生丝和茶叶贸易也遇到了这个问题,苏南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之间存在时间差,这也造成了一些损失,综合这些原因,王财非常爽快的同意了这项继铁路之后的大工程,而随着沪苏铁路近一年来的运行,老百姓对这个新鲜事物也不再像过去那样敬畏了,一年多来大批的铁路工人在洋人技师的指导下已经让这黑色的动脉已经把整个苏南的大城市全部连接在了一起,这些工人中也成长起来了不少中国自己的铁路工程师,投入运行的火车也从“起点”一辆增加到了五辆,每天都有喷着黑烟的火车在苏南的土地上飞驰。这样的好效果让王财琢磨着再继续把铁路修建到浙江,但是这次他拒绝了英、法各国的“善意”,决定改变过去由英、法委派人员全权筑路的的方法,由英、法工程师配合从筑路工人中成长起来的中国本土技师来共同完成这条铁路。
而电报线王财就只能让徐寿采用招标的办法去弄,几轮招标下来英国来顿电报公司和美国马克德电报公司分别拿到了沪苏段和苏杭段的电报架设权,王财在与两公司代表举行的签约酒会上笑嘻嘻的声称如果他们能够在不加价的前提下,友情帮助建立一个电报学堂的话,那么他们将有机会取得更多的电报架设合同。这个提意无疑非常具有诱惑力,反正工程师都要派来苏南的,顺便帮着建个学堂又费什么事了?两个公司的代表忙不迭的同意了这个补充条款。但是没有多久,他们就开始狠抽自己的嘴巴了,原来王财所说的学堂并不是只有几十个学生规模的学堂,而在真正筹款建了一个拥有一百多名学生的新式学堂,而且这些学生基本上是没有任何基础,工程师发现要想把电报原理说清楚,他们不得不从摩擦起电说起……
而另一方面,王财再次让人大跌眼睛的让刘丽川在上海宣布,他将投资一百万两白银用于银行业的消息。这个消息很快随着各国公使向国内发回的快件传到了各国银行家的耳朵里,这笔价值二十五万英磅的巨大投资让所有人都摸不着头脑,但是他们非常清楚这意味着什么,不久,西方各国银行都向苏州派出了代表,王财再次看到了银子的力量。
来到苏州的有汇丰银行、渣打银行、花旗银行等等很多他连名字都没有听说过的银行,其中最先赶到的是已经在上海有分行的英国丽如银行(在上海创办于1848年,是中国最早的外资银行),他们纷纷提出了各项优惠政策,极力劝说王财把钱存到他们各自的银行,甚至还有拿出中国人的传统招术走夫人路线的,搞得安心在家相夫教子(虽然还没有子)的周秀英也不胜其烦。最后王财干脆让他们每家银行提出一个固定存款利率,谁给的利息最高,他就考虑把钱存到哪里去!也许来之前谁都没有想到王财还知道利息这个说法,因此一时几家公司都措手不急,倒是渣打银行反应最快马上报出了3。24%的固定利率,这下子马上打击了很多小银行,几番出价下来,只有渣打银行和汇丰银行一起报出了5。37%的固定利率,不过最后让王财决定选择渣打银行的是一方面他记得很清楚渣打银行至少一直到2005年到还没有倒闭,其次渣打银行承诺每年将向王财提供十万英磅的免息贷款,最后还将在苏州增设一个办事处来帮助王财建立一个本土银行。综合这三条,王财终于和渣打银行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笔存款合同,为此渣打银行还专门送给王财一个纯金打造的纪念版存款收据,英国公使包令也特地赶到苏州大大的称赞了王财一番,而王财也友好的表示每年将再追加二十万两银子的存款!
与渣打银行的合同签订之后没有多久,渣打银行伦敦总行公开展示了王财的授权书,终于让世人明白了这个太平天国辅国候闹出这么多动静来的原因。授权书上声称,他将以每年二十万两白银的速度追加存款,而用每年不断增长的数万英磅利息设立“Osama bin Laden候爵奖”(Osama bin Laden乃是王财听从渣打银行的建议为自己取了一个英文名,想到将来震动西方的本大叔,他决定给自己也取了个相同的名字),用来奖励在物理、化学、文学上有突出成就的各国人士!为此王财还委托渣打银行请了一些专业人士担任评审委员会来确定每年的获奖名单,甚至王财还把苏州大儒赵鸿湘安排进了文学评审组。同时他还表示,即将在苏州成立的“Osama bin Laden候爵科学院”将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并为他们提供尽可能的研究方便。
渣打银行的这个消息几乎震惊了世界,谁都没有想到大清帝国的一个叛军头子竟然有这样一个胸襟,而时占世界GDP40%的大清帝国政府却大骂王财“资敌”,反而要求渣打银行退还这笔“被可耻的土匪抢去的帝国财产”,渣打银行当然拒绝了这一要求,他们表示“保证用户资金的安全是一个银行起码的职业道德!”被拒绝了的清政府恼羞成怒,照会各国公使要求他们中止一切与太平天国的联系,而美、普两国做出的反应就是马上关闭了设在北京的领事馆,全体人马转而跑到苏州设立了通商代表处。而英、法等国也只是象征性的应付了两下就不了了之了。
相对于气疯了清政府来说,苏南与天京也引起了不小的波澜。王财拿出一百万两银子存到外国去的事情在苏南民众之间引起一片哗然,大骂王财“卖国资敌”的占了绝大多数,就是在高层中以郑国为首的一部分保守派也对此非常的不理解,钱百万更是连番被王财强令“榨取”了几百万两库银而郁闷不已,但是以刘丽川、徐寿等为首的一批洋务派人士却又都是极力支持,特别是徐寿、华衡芳和戴枥,对于王财肯花大钱且冒着被天下人指责来促进科技进步极为佩服。天京方面�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