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太平血-第1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帅,他们的作用仅此而已。但西洋军队中的侦察兵就不同了,他们还要会勘察地形,还要负责为整支军队查探道路,并且要会绘图和制图,同时他们还要会为炮兵指导方向。这个时候的列强火炮已经有能打数公里远的火炮了,在超视距的情况下,炮兵侦察兵的作用就更为明显,但如果你不明白炮兵的弹道学和坐标学,你如何为炮兵指引方向?
所以宋峰和苏骥这些侦察兵科的人最近都在恶补其他兵科的知识,除了操练之外,他们的剩余时间都用来学习了。
剩下的人就是学员了,第一批近千名军官和新招募的识字之人也经过了数月的操训和学习,他们基本掌握了自己兵科的知识和操典技能。他们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等着他们手下的士兵到来,他们也会变成教官,重新训练自己的士兵。
正所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萧云贵建立讲武学堂的初衷就是通过科学、规范的军校制度把西殿太平军打造成一个铁打的营盘。军校是培养军官的地方,而军官能教会更多的士兵。
萧云贵站在自己的宝座前环视在座的人一眼之后,他还发现了几个熟悉的身影。潘启亮、陈阿林、黄威、周秀英、沐英红等人,他们都是军官学员,从他们的目光中看得出来,他们经过数月的学习似乎已经开窍了,眼神中没有了那种说不出的迷茫,现在有的只是军人的坚毅和睿智。
周秀英和沐英红分别是辎重科和卫生科的军官学员,西殿太平军和天京那边一样,还是保留了女营的编制。但西殿太平军的女营幸运得多,自从湘阴之战后,萧云贵说了那句著名的女营战争训令,就是除非太平天国的男人死光,才会让女营的人出战。是以女营现在更多的承担了后勤辎重保障和战地救护等职责。
周秀英这个莽姑娘原本非常抵触到辎重科学习,她那火爆的脾气更愿意去步兵科或是骑兵科,那次萧云贵回上海的时候,周秀英就来找萧云贵闹过情绪,她央求萧云贵把她调到骑兵科,实在不行步兵科也行,但萧云贵拒绝了。后来这莽姑娘甚至说出只要能进骑兵科,她什么条件都能答应萧云贵。
当时萧云贵看着周秀英那饱满的胸口,经常练武而保持得婀娜多姿的身姿,以及那句只要能进骑兵科,西王想要我做什么都行的话,差点就犯了错误。好在洪韵儿及时出现,打消了萧云贵的这个念头。
这时候看到周秀英,这小娘皮也看了萧云贵一眼,眼神里却还是带有一丝的哀怨和不满之色。萧云贵一双贼眼准确的捕捉到周秀英那新式的军官服下似乎更加丰满的胸脯,这厮不禁暗暗咽了几口谗咽,跟着目光又望向她身边的沐英红。
和周秀英那健康的麦色皮肤比起来,沐英红更显白皙一些,虽然从前都是武艺不错的女将,但沐英红的性子更柔弱些。当初关刀帮沐关刀、宁波帮谢应龙等上海帮派首脑到苏州当闲散官员之后,沐英红这些帮派下层的帮派骨干就被林启荣收编了。帮派人员被打散充入上海各地的驻军之中,随后军校成立,沐英红就和其他几名开明的帮派头目一同被林启荣安排进了军校。
沐英红学的是卫生科,也就是战地救护,她出身帮派,也学过一些跌打损伤,入了学之后才知道自己从前学的只是皮毛。(未完待续。。)
第三百三十五章 整编之需
萧云贵的目光从周秀英、沐英红两位女将身上转了过去,她们身旁坐着从厦门救回来的小刀会几位首领身上。潘启亮、陈阿林、黄威、黄德美等人都是小刀会的首脑,刘丽川因为在宁波军政司任职,算是已经脱离了军伍,因此他没有来讲武学堂学习。
关于这次西殿轮换大整编是萧云贵一早就开始计划着的了,经过从长沙一路打到苏褔省,西殿兵马不可限制的扩张开来,成分也越来越复杂。
从一开始的广西狼兵到湘湖子弟兵,从湖广兵到江浙兵,现在的西殿兵马主体已经悄悄的变了,广西老兵们几乎都升了上去,下面基层士兵变成了湖南、湖北、安徽、江西、浙江等地的兵。
而士兵的成分也比较复杂,有流民、有农民、有帮会的人、有起义军、也有清军降兵。
之前一直在打仗,新招募的士兵或者新归附的军伍,西殿都是按着太平军的编制重新改编,把太平军的军规灌输下去,然后就是拉出去打仗。
这种情况下拉起来的军队在打顺风仗的时候还可以,一旦遇上强硬对手就说不好会出什么问题。苏杭之战、上海之战,萧云贵为什么需要带着自己的亲卫兵马两头来回跑,除了清军经过战争也在不断学会打仗之外,西殿太平军大量的扩军带来军队战斗力下降也是一个原因。
因此,萧云贵早在攻克上海之时,就已经下定决心要整编西殿所有的军队。
整编一词是军伍中常用的,一般是指这支部队被打得伤亡很大,需要下去补充兵员,整顿、编训来恢复这支部队。但一般来说。因为部队整编后,补充新兵较多,新兵没见过血,这支部队的战斗力会直线下降。
但也有例外的,比如太祖在历史上进行的三湾整编,当时这支部队打剩下千人,部队建制混乱、思想混乱、军心动摇,因此太祖进行了三湾整编,缩减部队编制,把部队缩减为团级编制。然后又在军中建起了党支部,开始了党指挥枪的建军历程。
西殿这次整编不同,西殿兵马并不是因为减员而进行整编。萧云贵的整编理由就是十六个字,去芜存菁、重整编制、消除帮派、学新战术。
第一点去芜存菁是重点,西殿兵马这个时候部队杂多。部队成分复杂,新兵、老兵比例搭配不合理。弱兵、强兵混合。老弱兵卒需要裁汰,兵卒思想需要进行整顿。
第二点重整编制,萧云贵自从开始领着太平军四处征战以来就总觉得太平军的编制越来越不适合眼下的战争需要。以一军为例,全载其组织编制,五人为伍,伍长管冲锋、破敌、制胜、奏捷四伍卒;五伍为两。两司马管刚强、勇敢、雄猛、果毅、威武五伍长,25人;四两为卒,卒长管东、西、南、北四两司马,104人;五卒为旅。旅帅管壹、贰、叁、肆、伍五卒长,525人;五旅为师,师帅管前营、后营、右营、左营、中营五旅帅,2625人(实应为2630人),五师为军,军帅管前营、后营、左营、右营、中营五师帅,13125人(实应为13155人)。军帅之上,有监军、总制、将军、指挥、检点、丞相,以至军帅节制。
这个编制是按照《周礼》的军伍编制来制定的,而《周礼》所处的时代却是几千年前的冷兵器时代,现在不管是太平军还是清军却已经是冷热兵器混杂使用的军队了,这个编制明显已经跟不上时代变化的脚步。
冷兵器时代需要军队尽可能的发挥出人力优势,这就意味着你的阵型宽度要尽可能的大于敌方,压制敌方两翼,对敌方中军从三个方向进行肉搏打击更加容易取得胜利。当然也有喜欢直捣中军的冒险者,向当年的蒙古军队就常常喜欢凿穿敌人的中军,不过不是任何一支冷兵器军队都有蒙古骑兵的强悍战斗力。
同时,《周礼》存在的时代,中华大地还都是奴隶制,军中会辅以大量的炮灰奴隶兵来打头阵,消耗对方体力,而正规军是在后面行动。《周礼》的这个军伍编制是正规军使用的编制,当奴隶兵和敌人消耗之后,正规军才开始出动。
而且冷兵器时代的兵器种类也是一个如何编制的原因,古时讲究长兵以卫,短兵以守,箭矢橹盾驻阵脚。因此冷兵器时代的军队编制比较适合冷兵器发挥人力。
但太平军眼下是冷热兵器混用,而且作战规模越来越大,太平军使用的周礼军制已经不适合这种作战需要了。太平军的一个军有一万多人,旗下一个师两千六百多人,在作战的时候,一个战术方向上使用一个战术单位是较好的,而太平军一个军的兵力到下一级忽然锐减为两千多人,在大兵团作战的时候是明显不够的,而在小规模作战中又显得太多。随后的几级编制中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原因就是太平军编制是五五编制,五卒为旅,五旅为师,五师为军。
在萧云贵看来既然太平军正在向热兵器军队过渡,因此这次整编需要连同军队编制一起进行改变,改变成更加适合热兵器作战需要的三三制。
军队体制编制“三三制”;最早起源于英国将军汉密尔顿爵士依据军事组织的历史得出的结论。他认为基层军队管理幅度应在三至六人之间;三人将使一名军官相当忙碌;而六人也许要一天工作十小时。他论述道:“我们越是接近整个组织的最高司令;就越是应当按三人一组进行工作;我们越是接近整个组织的基层(战列步兵);就越是应当按六人一组进行工作。”他的这个理论影响甚大;英国的军队体制依此按“三三制”编制。随后,苏联等国均采用此编制。
三三制在热兵器军队兴起之初得以广泛运用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战场通讯问题。冷兵器是听鼓声而进,看令旗为伍,闻号炮为令,简单的一些指令兵卒可以根据这些来服从命令。而热兵器军队就不同了,就像一个简单的排队枪毙就需要整个战线的士兵统一动作,统一发扬火力。因此在热兵器战争中,一个军官指挥几个士兵才不会忙中出错呢?汉密尔顿爵士已经找到了答案。
当然三三制在现代已经不适用了,因为现代战争的通讯手段改变,每个单兵的通讯装备都很好,一个军官可以指挥更多的士兵,因此现代军队的编制更趋于灵活。
第三消除帮派则是萧云贵的一个很重要的整编理由,明面上是消除军队里的帮派山头,实则萧云贵是要打破太平军中兵为将有的现状。就像李秀成部、林启荣部、林凤祥部等等,他们的手下部将越来越多的成为各部将领的亲信,萧云贵不希望看到今后自己指挥不动军队的情况发生。因此他必须打破这种局面,牢牢的把军队抓在自己的手中。
虽然说李秀成、林启荣、林凤祥这些人对自己都是忠心耿耿的,但历史上的忠王不也是经常不听天京方面的将领么?萧云贵需要通过整编部队来打散原来的格局,西殿太平军的将领今后将实行轮换。
同时军队里现在也的确是帮派林立,什么天地会、什么小刀会、什么厦门义军、什么青浦义军,士兵们喜欢按照原来的帮派拉帮结伙。萧云贵不能容忍这些旧有的帮派势力渗透自己的军队,整编就是最好的手段。
然后就是几个军队制度的改变,其一是典官制度的改变,今后随军典官将正式改名为教导官,他们除了教士兵识字之外,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掌握士兵的思想,时常给士兵们洗脑。教导官将单独由讲武学堂的政治司培养,政治司的司长是王辏г耍庖彩窍粼乒笠桓鲋匾俅耄幌M又富诱钦富泳印�
其次便是参谋制度和后勤制度的改革,从前的将领眉毛胡子一把抓,既要筹划打仗,又要管后勤,不但非常的累,而且一不小心就会犯错。参谋制度和后勤制度的引入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作战参谋要负责制定行军、绘图、驻扎、战术等计划,提供给将领参考,大大减轻将领的负担,同时人多也会避免单人思考不周而犯错。后勤制度则是军队供需完全不由一军将领掌握,完全由后勤司来掌管,将领不必再为军械钱粮而苦恼,后勤司会安排好一切。
这样一来,就会进一步削弱一个将领在一支军队中的作用,也保证一军将领出什么意外的时候,整支军队也不会因此混乱,参谋部和副官们还是会继续运作,把部队带好。同时,这也让萧云贵紧紧抓住军队的想法更趋牢靠。
最后的学新战术也就是通过整编,让各级军官,基层士兵重新操训,从而熟悉和掌握全热兵器的作战方法。
这次整编萧云贵和西王府上下、军中各级将领都计划了好久,虽然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都有解决方案,但毕竟军队是萧云贵和洪韵儿保命的命根子,因此军队的改革不像新政改革那样,萧云贵必须亲自坐镇。(未完待续。。)
第三百三十六章 整编章程
萧云贵凌厉的目光扫视了场内众人一眼,在军中不比在西王府,在面对各方势力和政客的时候,西王需要刚柔并济,而在军中,西王的威势必须是十成的。
场内众人除了王辏г恕⒗钏固氐热酥猓溆嗟拇蠖际俏魍跏窒碌慕浚源咏鹛锲鸨岳矗魍跄歉沼挛奁ァ⒊宸娴谝坏耐蜕钌畹睦釉谖鞯钋熬恳桓鼋啃耐贰3ど持胶螅魍跻宦妨熳盼鞯钋熬险鞅闭剑闭咂啤⑺髡叻谔骄幸丫辛司竦某坪牛舨皇翘骄叛霭萆系劢蹋话菖枷竦幕埃魍跽庾鹁裨缇捅蝗斯┢鹄窗萘恕�
是以萧云贵往那一站,凌厉霸道的目光往下一望,自林启荣以下将士心头无不凛然,一个个坐得笔直,目不斜视。
“林启荣!”萧云贵厉声喝道,西王嗓门大人所皆知,这圣武殿上的回音效果又不错,隆隆回响之声不绝于耳。
人们耳中的回声还未消停,林启荣便站起身来,立正挺胸,也是大声回应道:“属下在!”
萧云贵很满意讲武学堂内将士们的表现,军人就该有这种一往无前的阳刚之气,他微微颔首道:“你来宣读这次的整编章程。”
林启荣行了个军礼大声应是,跟着翻开一份厚厚的公文卷宗大声的宣读起来:“奉西王令,晓谕全军,我太平圣兵披坚执锐、戮力杀妖,为天国开疆拓土,战功显赫、盛威兵雄。然今百姓青壮云从,各部兵甲器械不齐,新募将士战技不足,宿将旧部兵马疲惫。全军需整备编训。特命西殿兵部尚书李开芳、上海讲武学堂林启荣、王辏г俗约滓昃旁鲁跻蝗掌穑骷鞑拷勘砣说然慵虾=参溲谜怠�
这次西殿太平军整编涵盖了几乎所有西殿正规太平军兵马,此时总计西殿各部兵马有十五万三千四百二十三人,其中男营兵马十二万八千五百四十三人,童营兵马一万三千八百七十二人,女营兵马一万一千零八人。
西殿兵马大致分布在三个方向,一部便是还在苏中和清军胜保部对峙的罗大纲、林凤祥部,该部有兵马五万余人。另一部是宁波李秀成部,该部有三万余人,正和福建的清军李廷钰部对峙。最后一部是陈玉成部。该部两万余人正和东殿杨辅清部攻略江西。其余的兵马分别驻守各大城镇要地,上海一地便有八千余太平军驻守。
林启荣所念章程中将整个整编计划分为三步走,第一步便是整训驻守各大城镇、要地的兵马以及三个战略方向上的二线部队。陈玉成、罗大纲、李秀成三部兵马的二线部队中抽调一部分,加上各地驻军当中先各抽调一半兵马整训,上海驻军因为离得较近。便是在第一批当中全部进行整训。
第一批整训兵马共计四万余人,上海林启荣部就占了大部分。第一批整训为期三个月。主要是重新编制军队建制、把参谋部、后勤部等人员加入进新编军队中。让将领、士兵们掌握新的战法。
第一批整编的四万余人计划编成一个军,三个师。其中太平军基本的作战单位一个伍将改为班,每班十人,班长、副班长、教导官各一人,其余七名战士。三个班组成一个排,三个排组成一个连。每连连长、连教导官、副连长、副教导官、各排排长、司务长等干部。加上炊事班,人数大约在一百二十人左右。一个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