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太平血-第3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幸烨ぶ睿康揭淮Ρ囟ㄊ窍冉嵊舱茸〖悍秸蠼牛还灿行┎煌氖撬墙嵯碌挠嘀煤竟担的诒赜蟹琅谥础!�
听到这里萧云贵皱眉插话道:“据本王所知,清军所购火器多为前膛燧发枪,此种枪械射程近,且无膛线要保证火力准头,必定要排列紧密队形方能发扬火力,难道他们从不野战?”
林凤祥道:“苏北兵团和清妖新军小队人马打过几仗,他们的确极少打野战,多以壕沟硬寨为遮护与我军周旋,清妖士卒在我军炮击之前多藏于寨垒壕沟之内避炮,等我军压上靠近之时,他们才从壕沟内出来,在营寨垒壕后排成队列射击。”
萧云贵淡淡冷笑道:“果然清妖新军战法与湘军雷同,只懂打呆仗,此种战法局限甚大,机动不足,那便不足为惧。”
林凤祥点头道:“不错,但清妖的这种战法对付一般义军和我们的乡兵团却是足够了。捻军和东殿赖文光、陈得才部便是败于此等战法之下。”
萧云贵嗯了一声,淡淡的说道:“坊间有传言,说本王这次派遣东殿旧部北上,乃是借刀杀人,铲除东王旧部,这话你信么?”
林凤祥摇摇头道:“西殿新军兵力虽然有十余万之众,但要投入数个方向对抗清妖,且要发起两广这样的大战役,兵力自然不够用。且新军纯火器作战,依赖大量钱粮枪弹,两广战役乃是今年重中之重,自然不可能派西殿新军出战。坊间无知小民妄加猜测,做不得准。殿下大可不必理会。”
萧云贵笑了笑说道:“做不得准这个自然,但却不可不去理会。罢了,此事你不必再管。本王自会处理,还是接着说清妖的新军吧。”
林凤祥心头微微一惊,难道西王觉得这些谣言乃是别有用心之人作怪?免不了又要掀起一场腥风血雨,他也听闻一些东殿老兄弟对西王厚此薄彼还是有些微词的,但西王有话在先,还是先不作理会,当下接着将清妖新军的一些作战特点说了。
清妖新军与清妖其他军队最大的不同便是首重纪律。也很善于拼刺肉搏,在这点上与太平军新军颇有相似的地方。此外清妖新军也是依赖后勤补给,炮术也尤为精良。足见清妖编练这部兵马是花了大力气去训练的。
听完之后萧云贵才道:“果然与本王打听到的差不许多。”接着萧云贵取出一本小册子递过去道:“陈玉成在广西俘虏了一名清妖总兵,此人名唤邓贺明,原本乃是清妖新军的四大营将之一。后来押解至天京,本王亲自审问后。他写了些清妖练兵的法则。便是这本小册子。”
林凤祥接过粗略一看后道:“清妖新军操训之法倒是与我军颇多雷同,只是得其形而不得其真意。”
萧云贵微微颔首道:“正是,既然你对清妖新军有所了解,接下来本王派你任务也就心里有数了。”
林凤祥急忙起身立正道:“请西王将令!”
萧云贵摆摆手示意他坐下后才道:“近日英国人派了阿礼国来商谈换约之事,清妖坚辞不肯让我军参与谈判,英法意欲和清妖在大沽口打一战,但他们希望太平军也能出兵打一打江北清妖,以为牵制。此事本王答应了。”
林凤祥皱眉道:“其实最好便是让夷人与清妖拼个两败俱伤,我等不必插手。”
萧云贵微微一笑说道:“夷人并非蠢蛋。我们能想到要坐收渔人之利,他们何尝不能想到?要让他们在大沽口和清妖卖力恶战,我们也要做一些动作才能显示我们的诚意。”说罢萧云贵指着淮北地图道:“本王要苏北兵团第二军大部为主力,大举攻打淮北清妖,既然清妖新军喜欢结硬寨、打呆仗,那就围住他们一部,吸引清妖援兵前来,歼灭清妖新军一部,一来挫挫他们的锐气,二来也算为东殿旧部报仇。”
跟着萧云贵顿了顿又道:“但你要注意掌握节奏,也不能把清妖新军打得伤了元气,等大沽口那边打得热火朝天之时,你大可以钱粮弹药不足为由主动后撤,让清妖腾出手来北上增援。”
林凤祥点点头道:“属下明白了,此战开始要真打,后面便放开清妖让其留有余力转头去和夷人拼命。”
萧云贵哈哈笑道:“正是如此,你明白的话,在京城的事办完之后,就尽快回去准备战役发起吧,但还有一点要注意,本王能给这次战役提供的后勤钱粮物资当真不多,你需得计划着点花用。”
林凤祥点头答应,又说了些苏北军政之事后,萧云贵便准备和林凤祥告别。萧云贵送林凤祥到元狩堂园中之时,林凤祥还是忍不住回头说道:“殿下,听闻四眼牙仔克复金田村之后,附近很多乡亲父老都来寻找自己的亲人?”
萧云贵点点头笑道:“是有此事,本王已经命人办这件事了,先让老兄弟们给家里回个书信,将领以上级别的老兄弟们还可到请洋人来专门照相然后先寄回去,等有机会再让他们分批回乡探亲。凤祥,你也想回去看看吗?”
林凤祥微微一笑说道:“属下亲人都跟随大队到了天京,不回去也罢。只是东殿那些老兄弟虽然有些怨怼之言,但当年都是一同从金田村打出来的老兄弟了,只望西王不要牵连太广,不要让他们在金田的亲人收到的都是抚恤金啊。”
萧云贵知道林凤祥是在劝自己对淮上兵败谣言的事宽大处理,当下淡淡的说道:“此事我知道了,但军人不问政治,你做好自己分内的事就好了。”
林凤祥闻言,心头轻叹,知道西王如今也不再是当年的西王,当下规规矩矩的敬了个军礼后,一言不发的便走了。(未完待续。。)
第五百三十四章 文艺复兴
林凤祥走后不久,左宗棠便即到来。自从西殿主政天京之后,天国主要政务都压在了左宗棠的肩上,虽然有六部尚书三十六司司长分担其事,但左宗棠还是有些力不从心。
左宗棠向萧云贵见礼后,萧云贵让他坐下后说道:“左相,所来有何事?”
左宗棠不紧不慢的说道:“殿下,苏北兵团出兵所需的物资已经拟好章程,请殿下批示后便可调集。”
萧云贵听完后嗯了一声,接过左宗棠递过来的章程看了看便大笔一挥批了,然后交给一旁办公的西殿薄书用印,口中奇怪的道:“左相,只是物资调集章程批阅,你差人送来便可,何必亲自跑一趟呢?难道还有别的事?”
左宗棠笑道:“正是。”说到这里看了看书房内办公的几名薄书,后又抿起茶来,却不言语。
萧云贵看他欲言又止的样子,知道事情机密,当下挥退几名薄书后道:“说吧。”
左宗棠踌躇半晌才道:“殿下,属下听闻殿下与北边的一位显贵之人有书信来往?”
萧云贵面色微变,跟着淡淡一笑道:“左相从何处听来的?”
左宗棠坦然道:“殿下,当年属下只是一介布衣,屡试不第,蹉跎乡里,殿下识我于微时,托付兴汉大事于属下,实有知遇之恩。属下以忠义报效殿下,也希望殿下以诚待之。虽不知殿下与北面何人往来书信,但事关家国。希望殿下能据实以告,属下虽不才,但也可以为殿下筹划一二。而非如今妄自猜测。”
萧云贵干笑两声道:“本王的确是和北面一位佳人有书信来往,但这人只是本王旧时红颜,书信中只说些昔日旧事,无关国事。”
左宗棠面色一板,淡淡的说道:“殿下休要诓骗,殿下素来杀伐果断,白泽堂出了李丁这等叛徒。早已经应该正法,就因为他为北边人送信,至今仍然逍遥法外。殿下不是一个为了红颜罔顾国法之人啊。此话戏言尔。”
萧云贵皱眉道:“白泽堂的事你如何得知?”
左宗棠微微一笑并不言语,萧云贵一拍脑门这才想起左宗棠也有情报司和白泽堂的奏事闻报权,两边的情报在送萧云贵和洪韵儿之后,还是会有一份给左宗棠传阅的。
李丁送信的事萧云贵虽然下了封口令。但京城白泽堂分舵被捣毁。此等大事还是给左宗棠传阅了的。左宗棠知晓京城分舵之事后,偶然之下问了童强胜叛徒是否清除,童强胜只是支支吾吾以对,最后逼问紧了,童强胜才说叛徒李丁另有送信的任务,暂不清除。左宗棠何等人物,一看童强胜为难的样子,便猜到只有西王才能让他三缄其口。略作推想便猜到一二。
萧云贵沉吟片刻后道:“左相,此人真是本王旧时红颜。此事西王娘也知道,总之并不涉及家国大事,也就无需告诉左相了。”虽然左宗棠猜到一些事情,但宋清韵现在是慈禧,萧云贵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对左宗棠解释这件事,索性还是不说为好。
左宗棠沉吟片刻后道:“殿下既然不肯说,那属下也不强求,但若殿下觉得事不可抉之时,可与属下商议。”
萧云贵松了口气,嗯了一声之后尽快转移话题道:“科举的事准备的如何了?”
左宗棠道:“礼部已经准备的差不多了,明日便可将这次考试的几科试卷送来殿下这里审阅。”
萧云贵嗯了一声道:“这次科举分时政、策论、德艺三门必考科目,另有选考科一门,考生可选择一门杂学参考,杂学涉及农艺、工商、政务、教学、刑名、天文、地理等等不限,乃是我天国甚至是千百年来科举第一次改革,一定要把它办好。”
左宗棠重重的点头应了,他当年几次参加满清科举,虽然满腹才学,但却总是落地,对满清科举的八股取士非常痛恨,因此他非常支持新科举考试的改革。而天国治下自从西殿大肆宣扬复兴汉家儒学以来,正在逐渐屏弃满清阉割后的儒学,尽复明末之前的儒学。而洪韵儿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与儒学的经世致用之说又颇为契合,是以此时西殿提倡的儒学又很有心学的影子。
萧云贵抿了口茶接着说道:“想我汉家数千年来称雄东方,早已经站立在世界之巅,但如今却开始没落,已然沦落到洋夷欺压上门的境地。本王总在想,为何昔日辉煌一时的中华文明会沦落到现在这个样子,这些日子和几名西洋传教士谈论过此事,问起西洋科学文明是如何崛起的,左相可知他们是如何与我说的?”
左宗棠微微一笑道:“殿下知道我不信教的。”
萧云贵摆摆手笑道:“不是说教义的事,那些传教士和我说了一个西洋诸国文明变革的重要时期,他们称之为文艺复兴时期。”
左宗棠哦了一声道:“愿闻其详。”
萧云贵道:“泰西诸国皆是信奉基督教、天主教等等上帝教义,自古以来便是以神权为至上,说句笑话,这些泰西诸国从前可是比我们落后太多了,就因为他们被神权禁锢了思想。到了元末明初之时,西面的奥斯曼帝国出兵攻打东罗马帝国,东罗马平民百姓大量逃亡至亚平宁半岛,给泰西诸国带去了大量古代希腊、古罗马的文献、著作。此时的泰西诸国已然开始了大兴商贸之事,随着商贸繁盛,一批新兴的商贸贵族兴起,他们中的一些有学识之人便助研究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文化,通过文艺创作来宣传人文精神。”
说到这里左宗棠问道:“何谓人文精神?”
萧云贵道:“人文精神便是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反对愚昧迷信的神学思想,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
左宗棠闻言微微颔首道:“这倒是与心学左派泰州学支颇有些相似,只不过泰西诸国打破的是神权,泰州学派打破的是理学。”说到这里左宗棠顿了顿,若有所思的道:“当年西王娘提出兴复汉家儒学,虽然是如此说来,但在做法上却偏向于经世致用之学说颇多,难道西王娘的用意也是想在中华兴起文艺复兴?”
萧云贵嗯了一声道:“当年宣娇提出尽复明末之前的儒学,并大力扶植心学支派,其实就是这个意思。想满清之前的儒学虽然也有儒家理学这等旧锢,但并未压制其他学派的发展,明朝时有王阳明的心学,其后又有王氏学派发展而来的各家支派显学,就算被传统儒学视为极端的泰州学派也有众多人物入朝为官,可谓是百家齐鸣、百花齐放的时期。可惜满清入关之后,大兴文字狱,禁锢思想,如今已经两百余年,满清儒学可有什么发展没有?因此,当时宣娇便准备着手兴复汉儒。”
左宗棠点点头道:“如今天国广开言路,新办学社、报纸,民间出书立说,思潮煌煌而开,各学科都有发展,的确有一番新气象。可殿下,这思想放开了,会不会有朝纲动荡之虞?”
萧云贵知道左宗棠一时间还是走不出满清儒家愚民的政策,当下说道:“左相知道普鲁士这个国家吧。”左宗棠微微颔首,萧云贵接着说道:“这个普鲁士国家在乾隆年间国土不过排在泰西诸国第十位上,可就是这个国家在乾隆年间联合英国与当时几个强国如奥地利、法国、俄国、瑞典等国进行了长达七年的战争。当时普鲁士人口不过五百余万,军队不过十余万,诸国联军则多达数十万,英国虽然当时是其盟友,但投入兵力不多。而且普鲁士弹丸小国,还多线作战,但最后普鲁士居然没有亡国,还战而胜之,左相以为如何?”
左宗棠不太清楚这段历史,当下沉默了片刻后道:“难道与人文精神、思想开放有关?”
萧云贵点点头说道:“普鲁士能够胜利原因很多,但本王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普鲁士兴办了教育、荟萃国内精英,重铸民族精神。早在七年战争开始前数十年出了一位君王,名唤弗雷德里希。威廉一世,这位君王颁布了一项《义务教育规定》,其中列明,所有未成年人,不分男女和贵贱,都必须接受教育。普鲁士屏弃当时的旧有思想,让国民接受教育,识字知理,花了数十年时间兴办教育,最后国内民众识字率远高于泰西诸国。普鲁士国民接受了教育,识字读书,接受了各种思想,但就是这样识字明理之后,他们更加明白自己是这个国家的国民,更加有国家民族意识,而不是像我们历朝历代这样,一家天下,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民不知国,国不识民。”
“我太平天国既然以兴汉为己任,便要建立一个永固的汉家国度,这个国度并不会因为君王更替而灭亡,也不会因为朝代更迭而没落。我们不但要建立这样一个国家,还要让这个国家强盛起来,恢复昔日汉唐荣光,那我们便需要有自己的文艺复兴,有自己的解放思想令国民不在只是麻木不仁的愚民看客,他们同样是这个国家的缔造者和维系者,这才是真正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未完待续。。)
第五百三十五章 复兴之路
左宗棠是一副深思状离开的,他需要好好的消化一下儒家文化中的人文精神这个提法,但他无法否认假如心学中的泰州学派这个分支发展不被满清入关打断的话,会不会演化出所谓的人文精神。
这一点萧云贵也不知道,其实儒家自从诞生那天起就不断的在发展完善,正如孔子说过的那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萧云贵和洪韵儿谈论过复兴汉家究竟要复兴什么的问题,单纯的统治权力争夺似乎并不是复兴汉家真正精义所在,再被满清压抑禁锢两百多年后,国人的奴性和劣根性益发乖张,阉割后的儒学只剩下了传统的三纲五常,只剩下教人做奴才的儒学,只剩下了压制学术发展的禁锢。所以复兴汉家不但需要夺回统治权,还需要夺回精神控制权,打破心中那根无形的辫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