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元史-第2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斩方家奴乃可出师。”丞相乃与庆童入其军,数其罪,斩首以徇,民大悦。继而

苗军帅杨完者以其军守杭城。丞相达识帖睦迩既承制授完者江浙行省右丞,而完

者益以功自骄,因求娶庆童女。庆童初不许,时苗军势甚张,达识帖睦迩方倚以

为重,强为主婚,庆童不得已以女与之。明年,出镇海宁州,距杭百里,地濒海

硗瘠,民甚贫。居二年,盗息而民阜。至是,庆童在江浙已七年,涉历险艰,劳

绩甚优著,召拜翰林学士承旨,改淮南行省平章政事,未行,仍任江浙。十八年,

迁福建行省平章政事,未行,拜江南行台御史大夫,赐以御衣、上尊。时南行台

治绍兴,所辖诸道皆阻绝不通。绍兴之东,明、台诸郡则制于方国珍,其西杭、

苏诸郡则据于张士诚。宪台纲纪不复可振,徒存空名而已。

二十年,召还朝,庆童乃由海道趋京师。拜中书平章政事。俄有谮其子刚僧

私通宫人者,帝怒杀之。庆童因鞅鞅不得志,移疾家居久之,日饮酒以自遣。二

十五年,诏拜陕西行省左丞相。时李思齐拥兵关中,庆童至则御之以礼,待之以

和。居三年,关陕用宁。召还京师。二十八年七月,大明兵逼京城,帝与皇太子

及六宫至于宰臣近戚皆北奔,而命淮王帖木儿不花监国,庆童为中书左丞相以辅

之。八月二日,京城破,淮王与庆童出齐化门,皆被杀。

○也速

也速,蒙古人,倜傥有能名。由宿卫历尚乘寺提点,迁宣政院参议。至正十

四年,河南贼芝麻李据徐州,也速从太师脱脱南征,徐州城坚不可猝拔,脱脱用

也速计,以巨石为炮,昼夜攻之不息,贼困莫能支。也速又攻破其南关外城,贼

遂遁走。以功除同知中政院事。继又领军从父太尉月阔察儿征淮西,会贼围安丰,

即往援之。渡淮无舟,因策马探水深浅,浮而过。贼大骇,撤围去。进攻濠州,

有诏班师,乃还。升将作院使。复从太尉征淮东,取盱眙。迁淮南行枢密院副使,

升同知枢密院事。讨贼海州,大败之。贼走,航海袭山东,尽有其地。也速计贼

必乘胜北侵,急引兵北还,表里击之,复滕、兖二州,及费、邹、曲阜、宁阳、

泗水五县,贼势遂衄。未几,复泰安州及平阴、肥城、莱芜、新泰四县,又平安

水等五十三寨。升知枢密院事。讨蒲台贼杜黑儿,擒送京师磔之。东昌贼将北寇,

道出陵州,也速邀击于景州,斩获殆尽。复阜城县。有诏命也速以军屯单家桥,

断贼北路。贼转攻长芦,也速往与战,流矢贯左手,不顾,转斗无前,杀贼五百

余人,夺马三千匹。于是分兵下山寨,民争来归。

拜中书平章政事,改行省淮南。雄州、蔚州贼继起,也速悉平之。知枢密院

事刘哈剌不花所部卒掠怀来、云州,欲为乱,也速以轻骑击灭其首祸者,降其众

隶麾下。贼陷大宁,诏也速往讨之。贼兵次侯家店,也速遇贼,即前与战,自昏

抵曙,散而复合。也速遣别骑绕出贼后,贼腹背受敌,大败。遂拔大宁,擒首贼

汤通、周成等三十五人,磔于都市。召入觐,赏赉优渥,进阶金紫光禄大夫、知

枢密院事。既而贼雷帖木儿不花、程思忠等陷永平,诏也速出师,遂复滦州及迁

安县。时辽东郡县惟永平不被兵,储粟十万,刍藁山积,居民殷富。贼乘间窃入,

增土筑城,因河为堑,坚守不可下。也速乃外筑大营,绝其樵采,数与贼战,获

其伪帅二百余人,平山寨数十。又复昌黎、抚宁二县,擒雷帖木儿不花送京师。

贼急,乃乞降于参政彻力帖木儿,为请命于朝。诏许之,命也速退师。也速度贼

必以计怠我师,乃严备以侦之。程思忠果弃城遁去,亟追至瑞州,杀获万计。贼

遂东走金复州。诏还京师。拜辽阳行省左丞相,知行枢密院事,抚安迤东兵农,

委以便宜,开省于永平,总兵如故。金、复、海、盖、乾、王等贼并起,西侵兴

中州,阴由海道趋永平,闻也速开省乃止。也速亟分兵防其冲突。贼乃转攻大宁,

为守将王聚所败,斩其渠魁,众溃,皆西走。也速虑贼窥上都,即调右丞忽林台

提兵护上都,简精锐自蹑贼后。贼果寇上都,忽林台击破之,贼众又大溃。永平、

大宁于是始平。乃分命官属,劳来安辑其民,使什伍相保以事耕种,民为立石颂

其勋德。

二十四年,孛罗帖木儿与右丞相搠思监、宦者朴不花有怨,遣兵犯阙,执二

人以去,而也速遂拜中书左丞相。七月,孛罗帖木儿留兵守大同,自率兵复向阙。

京师大震,百官从帝城守,皇太子统兵迎于清河,命也速军于昌平。而孛罗帖木

儿前锋已度居庸关,至昌平。也速一军皆无斗志,不战而溃。皇太子驰入城,寻

出奔于太原。孛罗帖木儿遂入京城,为中书右丞相,语具《孛罗帖木儿传》。二

十五年,皇太子在太原,与扩廓帖木儿谋清内难,承制调甘肃、岭北、辽阳、陕

西诸省诸王兵入讨孛罗帖木儿。孛罗帖木儿乃遣御史大夫秃坚帖木儿率兵攻上都

附皇太子者,且以御岭北之兵,又调也速率兵南御扩廓帖木儿部将竹贞、貊高等。

也速军次良乡不进,谋之于众,皆以谓孛罗帖木儿所行狂悖,图危宗社,中外同

愤。遂勒兵归永平,西连太原扩廓帖木儿,东连辽阳也先不花国王,军声大振。

孛罗帖木儿患之,遣其将同知枢密院事姚伯颜不花以兵往讨。军过通州,白河水

溢不能进,驻虹桥,筑垒以待。姚伯颜不花素轻也速无谋,不设备。也速觇知之,

袭破其军,擒姚伯颜不花。孛罗帖木儿大恐,自将讨也速,至通州,大雨三日,

乃还。孛罗帖木儿先以部将保安不附己,杀之,至是又失姚伯颜不花,二人皆骁

将也,如失左右手,郁郁不乐。事败,遂伏诛。

二十七年,诏以也速为中书右丞相,分省山东。二十八年,大明兵取山东。

闰七月,也速与部将哈剌章、田胜、周达等御于莫州,众败溃,乃尽掠莫州残民

北遁。

○彻里帖木儿

彻里帖木儿,阿鲁温氏。祖父累立战功,为西域大族。彻里帖木儿幼沉毅有

大志,早备宿卫,擢中书直省舍人,遂拜监察御史。时右丞相帖木迭儿用事,生

杀予夺皆出其意,道路侧目。彻里帖木儿抗言,历诋其奸,帖木迭儿欲中伤之。

会山东水,盐课大损,除山东转运司副使。甫浃月,补其亏数皆足。转刑部尚书,

京师豪右惮之,不敢犯法,而以非罪丽法者多所全脱。天历二年,拜中书右丞,

寻升中书平章政事,出为河南行省平章政事。黄河清,有司以为瑞,请闻于朝。

彻里帖木儿曰:“吾知为臣忠、为子孝、天下治、百姓安为瑞,余何益于治。”

岁大饥,彻里帖木儿议赈之。其属以为必自县上之府,府上之省,然后以闻。彻

里帖木儿慨然曰:“民饥死者已众,乃欲拘以常格耶?往复累月,民存无几矣。

此盖有司畏罪,将归怨于朝廷,吾不为也。”大发仓廪赈之,乃请专擅之罪。文

宗闻而悦之,赐龙衣、上尊。

至顺元年,云南伯忽叛,以知行枢密院事总兵讨之。治军有纪律,所过秋毫

无犯。贼平,赏赉甚厚,悉分赐将士,师旋,囊装惟巾栉而已。除留守上都。先

是,上都官买商旅之货,其直不即酬给,以故商旅不得归,至有饥寒死者。彻里

帖木儿为之请。有旨,出钞四百万贯偿之。迁江浙行省平章政事,以严厉为政,

部内肃然。寻召拜御史中丞,朝廷惮之,风纪大振。至元元年,拜中书平章政事。

首议罢科举,又欲损太庙四祭为一祭。监察御史吕思诚等列其罪状劾之,帝不允,

诏彻里帖木儿仍出署事。时罢科举诏已书而未用宝,参政许有壬入争之。太师伯

颜怒曰:“汝风台臣言彻里帖木儿邪?”有壬曰:“太师以彻里帖木儿宣力之故,

擢置中书。御史三十人不畏太师而听有壬,岂有壬权重于太师耶?”伯颜意解。

有壬乃曰:“科举若罢,天下人才觖望。”伯颜曰:“举子多以赃败,又有假蒙

古、色目名者。”有壬曰:“科举未行之先,台中赃罚无算,岂尽出于举子?举

子不可谓无过,较之于彼则少矣。”伯颜因曰:“举子中可任用者唯参政耳。”

有壬曰:“若张梦臣、马伯庸、丁文苑辈皆可任大事。又如欧阳元功之文章,岂

易及邪?”伯颜曰:“科举虽罢,士之欲求美衣美食者,皆能自向学,岂有不至

大官者邪?”有壬曰:“所谓士者,初不以衣食为事,其事在治国平天下耳。”

伯颜又曰:“今科举取人,实妨选法。”有壬曰:“古人有言,立贤无方。科举

取士,岂不愈于通事、知印等出身者?今通事等天下凡三千三百二十五名,岁余

四百五十六人。玉典赤、太医、控鹤,皆入流品。又路吏及任子其途非一。今岁

自四月至九月,白身补官受宣者七十二人,而科举一岁仅三十余人。太师试思之,

科举于选法果相妨邪?”伯颜心然其言,然其议已定,不可中辍,乃为温言慰解

之,且谓有壬为能言。有壬闻之曰:“能言何益于事!”彻里帖木儿时在座,曰:

“参政坐,无多言也。”有壬曰:“太师谓我风人劾平章,可共坐邪?”彻里帖

木儿笑曰:“吾固未尝信此语也。”有壬曰:“宜平章之不信也,设有壬果风人

言平章,则言之必中矣,岂止如此而已。”众皆笑而罢。翌日,崇天门宣诏,特

令有壬为班首以折辱之。有壬惧及祸,勉从之。治书侍御史普化诮有壬曰:“参

政可谓过河拆桥者矣。”有壬以为大耻,遂移疾不出。

初,彻里帖木儿之在江浙也,会行科举,驿请考官,供张甚盛,心颇不平,

故其入中书,以罢科举为第一事。先论学校贡士庄田租可给怯薛衣粮,动当国者,

以发其机,至是遂论罢之。彻里帖木儿尝指斥武宗为那壁,那壁者,犹谓之彼也。

又尝以妻弟阿鲁浑沙女为己女,冒请珠袍等物。于是台臣复劾其罪。而伯颜亦恶

其忤己,欲斥之。诏贬彻里帖木儿于南安,人皆快之。久之,卒于贬所。至正二

十三年,监察御史野仙帖木儿等辩其罪,可依寒食国公追封王爵定谥,加功臣之

号,事不行。

○纳麟

纳麟,知曜之孙,睿之子也。大德六年,纳麟以名臣子,用丞相哈剌哈孙答

剌罕荐,入备宿卫。十年,除中书舍人。至大四年,迁宗正府郎中。皇庆元年,

擢佥河南廉访司事。延祐初,拜监察御史。以言事忤旨,仁宗怒叵测,中丞朵儿

只力救之,乃解。又言风宪恃纠劾之权而受人赂者,宜刑而加流。四年,迁刑部

员外郎。六年,出为河南行省郎中。至治三年,入为都漕运使。泰定中,擢湖南、

湖北两道廉访使。天历元年,除杭州路总管。锄奸去蠹,吏畏民悦。明年,改江

西廉访使。南昌岁饥,江西行省难于发粟。纳麟曰:“朝廷如不允,我当以家赀

偿之。”乃出粟以赈民,全活甚众。平章政事把失忽都贪纵不法,纳麟劾罢之。

至顺元年,拜湖广行省参知政事。元统初,召为刑部尚书,未至,改江南行台治

书侍御史。寻升中丞。至元元年,召拜中书参知政事,迁同知枢密院事。寻出为

江浙行省右丞,乞致仕,不允,除浙西廉访使,力辞不赴。至正二年,除行宣政

院使。上天竺耆旧僧弥戒、径山耆旧僧惠洲,恣纵犯法,纳麟皆坐以重罪。请行

宣政院设崇教所,拟行省理问官,秩四品,以治僧狱讼,从之。寻为江浙行省平

章政事。三年,迁河南行省平章政事。明年,入为中书平章政事。七年,出为江

南行台御史大夫。寻召拜御史大夫,所荐用御史,必老成更事者。八年,进金紫

光禄大夫,请老,不许,加太尉。御史劾罢之。退居姑苏。

十二年,江淮盗起,帝命为南台御史大夫。纳麟承诏即起。仍命兼太尉,设

僚属,总制江浙、江西、湖广三省军马。诏遣直省舍人海玉传旨尉谕之。纳麟北

面再拜曰:“臣虽耄老,敢不黾勉从事,尽余生以报陛下!”至则修筑集庆城郭。

会江浙杭城失守,淮南行省平章政事失列门引兵往援,次于采石。纳麟使止之曰:

“闻杭贼易破不足忧,今宣城危急,先宜以兵救宣城。”乃调典瑞院使脱火赤率

蒙古军应之,大破贼于堈下门,宣州以安。已而贼陷徽州、广德、常州、宜兴、

溧水、溧阳,蔓延丹阳、金坛、句容,略上元、江宁,游兵至钟山,集庆势甚危。

纳麟乃力疾治兵,部署士卒,命治书侍御史左答纳失理守城中,中丞伯家奴戍东

郊。是时湖广行省平章政事也先帖木儿军和州,纳麟遣使求援。也先帖木儿曰:

“我奉命镇江北,不敢往援江东。”纳麟复遣监察御史郑鄈力促其行。也先帖

木儿引步骑度采石,至台城,入候纳麟疾。纳麟喜,即以其故闻于朝。已而也先

帖木儿兵东趋秣陵,杀贼二千余人,平湖熟镇,尽复上元、江宁境,乘胜入溧阳、

溧水,贼溃奔广德,其据龙潭、方山者奔常州。时江浙行省平章政事三旦八、右

丞佛家闾亦引兵来会。所在群贼皆败北,州郡悉平。

十三年,纳麟固请谢事,从之,命太尉如故,乃退居庆元。十六年九月,诏

以江南行台移置绍兴,复以纳麟为御史大夫,仍太尉。明年,移治绍兴。十八年,

赴召,由海道入朝,至黑水洋,阻风而还。十九年,复由海道趋直沽。山东俞宝

率战舰断粮道,纳麟命其子安安及同舟人拒之,破其众于海口。八月,抵京师。

帝遣使劳以上尊,皇太子亦馈酒脯。而纳麟感疾日亟,卒于通州。年七十有九。

卷一百四十三 列传第三十

○马祖常

马祖常,字伯庸,世为雍古部,居净州天山。有锡里吉思者,于祖常为高祖,

金季为凤翔兵马判官,以节死赠恒州刺史,子孙因其官,以马为氏。曾祖月合乃,

从世祖征宋,留汴,掌馈饷,累官礼部尚书。父润,同知漳州路总管府事,家于

光州。祖常七岁知学,得钱即以市书。十岁时,见烛欹烧屋,解衣沃水以灭火,

咸嗟异之。既长,益笃于学。蜀儒张摐道仪真,往受业其门,质以疑义数十,摐

甚器之。延祐初,科举法行,乡贡、会试皆中第一,廷试为第二人。授应奉翰林

文字。拜监察御史。是时仁宗在御已久,犹居东宫,饮酒常过度。祖常上书请

“御正衙,立朝仪,御史执简,太史执笔,则虽有怀奸利己乞官求赏者,不敢出

诸口。天子承天地祖宗之重,当极调摄,至于酒醴,近侍进御,当思一献百拜之

义。”英宗为皇太子,又上书请慎简师傅。于是奸臣铁木迭儿为丞相,威权自恣。

祖常知其盗观国史,率同列劾奏其十罪,仁宗震怒,黜罢之。秦州山移,祖常言:

“山不动之物,今而动焉,由在野有当用不用之贤,在官有当言不言之佞,故致

然尔。”疏闻,大臣皆家居待罪。祖常荐贤拔滞,知无不言。俄改宣政院经历,

月余辞归,起为社稷署令。亡何,奸臣复相,左迁开平县尹,因欲中伤之,遂退

居光州。久之,奸臣既死,乃除翰林待制。泰定建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