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浴火重生之大宋中兴-第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贰!�
“哦”忽必烈沉思了起来,这是借刀杀人,让百家奴监督着范文虎的新附军进入福建路和光复军拼消耗,反正都是宋人,死多少也没关系,打下泉州更好,要是战事不顺,那就等消灭残宋之后,各路大军齐集,行雷霆一击,光复军也就灰飞烟灭了。
“臣不赞成征调汉军南下。汉军战斗力低下,军纪败坏,所过之处,民不聊生。几年后依然收不上税来!”阿合马插了一句,把蒙古军干的坏事,全部推到了汉军头上。
忽必烈把目光转向伯颜,笑着问道:“丞相之意如何?”
伯颜站起来,恭敬地说道:“陛下,董大人的分析甚有道理。只是,征调汉军南下未必可行。近年山东、河北一带屡受饥荒,民间凋敝。此时再征兵,无异于雪上加霜!臣以为,北方战事可先放缓,如今诸贼内部争执不断,我军不妨稍稍回撤,促其内乱。臣建议抽调一部分探马赤军,和九拔都所部汉军,剿灭残宋。而福建战事,如董大人所说,臣附议。”
“九拔都,朕倒是把他给忘了!”忽必烈脸上又是一喜。九拔都,是蒙古贵族们对汉军世侯张弘范的称呼。因为他在忽必烈跟前追随多年,所以诸臣已经不把他和他的部曲当作汉人。忽必烈甚至数度当着众臣的面,宣称自己视张弘范为子侄。而张弘范也的确不辜负忽必烈的器重。多年来领军做战,每战必胜。
………………………………………………。
不久,忽必烈正式授张弘范以蒙古汉军都元帅之职,命其前往征讨。陛辞之际,他请求“以蒙古信臣为首帅”,因为他深知此前无汉人统蒙古军的先例,顾虑难以指挥,无法保证成功。但忽必烈鉴于以往安丰之战中,“委任不专”,张弘范之父张柔与蒙古主将察罕捍格龃龉,以至“进退失据”的教训,断然决定把这次行动的指挥大权完全交付给他。为示信任还专门赐以尚方宝剑,并当面交代,“剑,汝之副也。不用命者,以此处之”。
&;&;&;&;&;&;&;&;&;&;&;&;&;&;&;&;&;&;&;&;&;&;&;&;&;&;&;&;&;&;&;&;&;&;&;&;&;&;&;&;&;&;&;&;&;&;&;&;&;&;&;&;&;&;&;&;&;&;&;&;&;&;&;&;&;&;&;&;&;
写了快两个月了,非常感谢大家的支持。样样称松在电信机房是ADSL网管,每天的事特别多,而且机房噪声影响心情,码字都是在晚上回家以后,更新是慢了点,但每天都有,这也很不容易,谁没有点私事,谁不去喝酒娱乐,现在的样样稀松真的很累。是大家的支持给了我写下去的动力,也许我写得很肤浅,毕竟这是我的第一次写小说,但大家真诚的鼓励是我动力的源泉。在这里感谢大家,特别是邵东人,话不多,每天默默六票的支持让我心里暖烘烘的。决定在以后小说里加个人物,当然是正面的,就叫邵东人好了,呵呵,希望兄弟不给告我侵权。
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样样不吝啬,而且每周精华都剩不少,可惜了。
祝大家周末愉快,别象我一样,有空多陪陪家人。
第十三章 回到泉州
造船厂里,布满了脚手架、木床和风轮。脚手架上是滑轮组,木床上是锯轮。有了这些机械,造船的功效得以大大提高。许汉青看着这些暗暗赞叹国人的聪明才智,他只是画出了几幅简单的机械图,讲述了一下其中的原理,没想到这些东西能这么快地被造出来,而且比他想象的还要实用。
海边不缺乏风能,工匠们通过一系列差速轮,不停的修改着风轮的效力。
人类文明是从轮子开始的,果然如此。现在整个工地上除了木材的搬运、吊装还需手工作业外,其余的大部分都已用机械代替了。
凝视那旋转不停的风车,许汉青想起了唐&;#8226;吉坷德。他仿佛看到唐吉坷德面对着这样一个庞大的怪物,不顾仆人的劝解竖起了长枪,催动战马对大风车发动了庄严而滑稽攻击。
百余年来,国人看到唐&;#8226;吉坷德这一幕作为,总是认为唐&;#8226;吉坷德愚蠢而白痴。我们嘲笑了唐&;#8226;吉坷德百余年,与此同时,世界上的牙医悬挂这位疯狂骑士画像的传统也有数百年历史。
唐&;#8226;吉坷德,这位疯狂的理想主义英雄,它所象征的挑战严酷现实的乐观主义,一直以来被中国士人所嘲笑,临大义而不苟,我们的民族就缺乏这种精神。许汉青始终不明白,历史上元军灭宋时,只出动了数量不多的蒙古精锐和探马赤军,可就是这些军队却越打越多,后来竟然能发展到十几万甚至几十万,那些尾随其后的数量庞大的新附军为什么会甘心让少数的蒙古人骑在头上作威作福,而又反过来屠杀自己的同胞,助纣为虐呢?汉奸,中国的汉奸为什么这么多呢?
而许汉青就是想做这个时代的唐&;#8226;吉坷德。命运既然不愿放过他,那为什么不站出来,跟命运来一场堂堂正正的比斗呢?哪怕他是堂&;#8226;吉珂德之战,他也要用自己的热血和呐喊唤醒越来越多的人,让华夏从此走出屈辱,走出多灾多难的轮回。
“大人,我们的近海水军已经有了一百多艘船,而且现在一个月有十条船造好。”近海水军统领许青华的话打断了许汉青的思考。
“哦”许汉青收起了思绪,想了一下,问道:“水军的训练怎么样了,再多的船也需要好水手才能发挥作用。”
“是的,水军的训练一刻也没停,我们光复军的待遇优厚,招募了不少沿海的渔民,再加上流求那边支援的商队水手,还有原来泉州蒲家的一些水手,人数现在已经有了两千多。”许青华如实答道。
“不够,远远不够啊!”许汉青轻轻摇了摇头,“招水兵的时候也不要太严格了,会游泳愿意来的都要,剩下的技能可以再学吗,明年年底怎么也要达到两万人。这是我给你下的死任务。”
“是,保证完成任务。”许汉青犹豫了一下,看着许汉青坚定的面孔,立刻高声答道。
“水兵的待遇可以再提高一些,又要马儿跑,又不给马儿吃草,那样是不行的。”许汉青拍了拍许青华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道:“你们水军以后要派大用场的,可别让我失望啊!”
“是,绝不负大人所托。”
“对了,这次我从戴云山那边带了一批造炮的工匠,由他们专门制造适合各种船只的火炮,你们不光要训练水手,还要训练炮手,任务很艰巨呀。”
“大人,船上要是都装上大炮,我看这海上便是咱们光复军的天下了。”
“呵呵,到时候我也上船在海上走一圈,看看咱们自己的海军能不能纵横海上。”
……………………
十二月二十许汉青回到泉州后,立刻巡视了泉州城防,光复军近海水军,造船厂等重要地方。随后又召开了光复军首脑会议,制定下一阶段的行动计划。
“据线报,两浙的范文虎正在整顿兵马,筹集粮草,估计开春后将在索多之子百家奴的监督下进攻泉州。张弘范已经奔赴扬州选调水陆兵将,估计到时水陆并进,攻打行朝,直接攻击咱们的可能性不大。达春已经奉命回师江南西路,防范来自邵武的威胁。目前情况便是这么多。”参谋长郑晔合上文件夹,向许汉青点头示意。
“虽然说张弘范直接来攻打泉州的可能性不大,但也不能掉以轻心。他要从陆上来,咱们不怕,可要是从海上来,咱们的近海水军刚刚成立,还不能与之争锋。所以对于泉州湾的防御还要加强,有备无患吗。”许汉青说道。
“目前已经修好了四座炮台,剩下的还在加紧施工中,大人您这回带回来很多火炮,封锁泉州湾还是有把握的。”参谋孙志勇解释道。
“那就好,兴化方面布置得怎么样了?”
“两条秘道已经完工了一条,另一条将在下个月中旬完成,这是兴化方面前几天传来的密报。”郑晔将一份情报递给了许汉青。
“告诉他们要抓紧,不仅要快,更要保密。”许汉青看完情报,抬头交待道:“我从山里带过来一组工匠,参谋长你负责找个僻静的地方把他们安置好,所需东西给他们备齐了,让他们马上开工,等泉州被元军包围了,咱们的武器弹药可不能全指望着外面供应。”
“是,会后我马上安排。”郑晔刷刷点点地记录着。
“还有,参谋部准备分成两部分,一部留守泉州,名为参谋本部;一部进入戴云山,统率那里的部队,准备在外围策应泉州,名为前线指挥部;参谋长尽快拟出名单,这两部分别由你和我来率领。”许汉青继续说道。
“大人,这次您留在参谋本部为好,一来可以稳定泉州的人心,二来可以提高士兵们的斗志,您看这样可好。”郑晔用充满希冀地口气问道。
许汉青瞅了他一会儿,笑着说道:“好吧,在外面不比泉州,一切都要小心。”
“是,大人您请放心。”郑晔如愿以偿地保证道。
“马上派出信使,通知沿海大宋官兵,特别是漳州潮州潮阳等城守军,小心戒备,防备张弘范从海路的袭击。”
“大人,吊妹在参谋部叼扰了这些时日,现在大战在即,很想回漳浦帮助哥哥抵御元军,不知可否?”在参谋部学习的陈吊妹突然站起身,向许汉青拱手说道。
“也好,”许汉青想了一下,点头说道:“你顺道押送一批武器弹药回去,我估计十有八九张弘范会进攻漳洲,你回去后帮大举好好筹划筹划,要不恐怕要吃亏。”
“多谢许大人,多谢大家这些日子来的照顾和帮助。”陈吊妹大大方方地向着屋内众人施礼道谢,随后又对许汉青说道:“吊妹走时,希望大人能借我们二十名教官,以便帮助我们训练一下部队。”
“这个没问题,你可以从光复军中自己挑选,但只能是营以下的军官。”许汉青爽快地答应道。
“那就多谢大人了。”
“虽然咱们又打了胜仗,在福建路已经没有能与光复军一争长短的元军,很多人的想法是打出去,进攻两浙或江南西路,是不是呀?”许汉青笑着问道。
“大人,难道不应该乘胜出击吗?现在江南西路元军兵力空虚,两浙的范文虎更是一只软脚虾,为什么咱们总要窝在福建路等元军来攻打呢?”102师指挥雷兴忿忿不平地说道。
“是呀,现在是个好机会,应该打出去。”“不对,现在应该统一整个福建路,把福州攻下来。然后再打出去。”…………
许汉青摆了摆手,制止了众人的吵闹,缓缓说道:“邵武之战,页特密实五万多人马被歼,你们说说是什么原因?”
第十三章 没有硝烟的战线
“那是鞑子不堪一击,再加上咱们光复军战力强大,出其不意,所以才能这么干净利索地收拾他们。”雷兴张口就说。
“不全对,我仔细研究过邵武战役的战报,页特密实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分兵,被我军出其不意地消灭了大半,等到他省悟过来的时候,手中已经没有多少兵力来顽抗了。”103师指挥许涛郑重地说道。看来他确实动了脑筋,仔细分析研究过邵武战役的过程。
“恩,许涛说得对。”许汉青赞赏地点了点头,夸奖道:“咱们光复军要是打出去,开始能够取得一定的胜利,但地盘大了,兵力势必分散,而等元军调集重兵之后,咱们的处境和页特密实也差不了多少,况且两浙易攻难守,地势平坦,正适合蒙古人的骑兵作战。而江南西路又是广南东路、广南西路元军的后方,如果我们进攻那里,元军势必全力来攻,到时候四面受敌,文天祥反攻江南西路是如何失败的,大家心里都清楚吧。”
“那咱们就始终窝在福建路吗?老是被动挨打也不行呀?”一个参谋质疑道。
“当然不是,咱们目前要依*福建路多山、地势多变,不适合骑兵作战的特点,吸引更多的元军进入到这里,福建路的百姓该迁的迁走,该藏的都藏起来,元军一到了这里,既没法找百姓当肉盾来攻城,又没法抢夺粮草来以战养战,咱们就是要让福建路变成元军不断流血的伤口,等到元军的血流得差不多了,乘着他虚弱咱们再集尽全力,给其致命一击。”许汉青端起杯子喝了口水,看着众将都若有所思的样子,继续说道:“所以咱们现在的战略目的就是立足长远,发展壮大,提高战力,以攻城掠地为辅,以消灭元军有生力量为主,不能盲目出击,分散力量。”
“那,那要是元军不来福建路怎么办?”雷兴挠了挠脑袋,问道。
“元军来与不来,咱们都要坚持向江南西路和两浙进行渗透,渗透进去的部队扎稳脚跟后要联络当地义军,发展当地百姓,对当地元军进行骚扰,来策应将来的大反攻。主力部队不时对江南西路和两浙展开突击性进攻,让元军首尾难顾,咱们与元朝的战斗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过程,快速取胜是不可能的,所以大家要有这个心理准备,以一隅对全国,人力物力都处于劣势,不要因为打了几个胜仗,便目空一切,骄傲自满啊!”
“哦,是这样啊!”“大人分析的对呀,咱们是有些急躁了。”“咱们还不到十万兵马,元朝可是几十万,上百万呢,”………………
“好了,参谋长和陈先生留一下,其他各位回去继续加紧训练,开春元军就要来攻打泉州了,参谋部已经制定好计划了,到时候让他们好好领教一下咱们的厉害,咱们打完这一仗可就要统一福建路了。”许汉青摆了摆手,示意会议结束。
许汉青借助于后世的经验,把对元朝的战争升级为一场全方位、多层次的战争。战场上明刀明枪的战斗同时,战场下的经济战、封锁战、舆论战也是硝烟弥漫。
元朝是中国古代史上纸币流通最为盛行的时期。受宋金影响,元世祖于中统元年(一二六〇年)便印发“中统交钞”和“中统元宝宝钞”。发钞之初,蒙元王朝特别制定了最早的信用货币条例“十四条画”和“通行条画”:设立“钞券提举司”垄断货币发行;拨足以丝和银为本位的钞本来维持纸币信用;允许民间以银向政府储备库换钞或以钞向政府兑银,同时严禁私自买卖金银;确立交钞的法偿地位,所有钞券均可完税纳粮;明令白银和铜钱退出流通。如此标准的、被后人称之为银本位制度的创立,在人类历史上尚属首次。遗憾的是好景不长,主要也是受到巨大短期收益的诱惑和面临连年对外用兵引起的财政压力,元朝政府很快就自坏成法,失信于民,步宋金之后尘,短短二十年后,宝钞便贬为原值的十分之一。之后,政府滥发宝钞不已,物价奇贵,元末米价竟比元初上涨六七万倍。结果民怨沸腾,钞法崩溃。
“参谋长,对敌经济作战室现在的成果怎么样了?这可是大事,我想听一下汇报。”许汉青待众人都走后,向郑晔询问道。
“第一批宝钞已经印制完毕,还请大人指示用途。”郑晔答道。
“印制的宝钞效果怎么样?进行处理了吗?”许汉青不放心地追问道。
“呵呵,效果可以说能以假乱真,两种宝钞放在一起,根本无法分辨。而且都经过旧化处理,保证没有问题。”郑晔轻笑了一下,答道。
“好,这些宝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