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闲话闲说-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永远回不到现世了。反而基督的能治麻风绝症,复活,等同特异功能,对中国人

吸收力很大。

原罪,中国人根本就怀疑,拒绝承认,因为原罪隐含着对祖宗的不敬。

22

另一个例子是印度佛教。

印度佛教西汉末刚传入的时候,借助道术方技,到南北朝才有了声势,唐达

于鼎盛,鼎盛也可以形容为儒、道、释三家并立。其实这时的佛教已是中国佛教

的意义了。

例如印度佛教轮回的终极目的是要脱离现实世界,中国世俗则把它改造为回

到一个将来的好的现实世界,也就是说,现在不好,积德,皈依,再被生出来,

会好。这次输了,再开局,也许会赢,为什么要离开赌场?

释迦牟尼的原意是离开赌场。

观音初传到中国的时候,还是个长胡子的男人,后来变成女子,再后来居然

有了“送子观音”。

这也怪不得中国人情急时是阿弥陀佛太上老君一起喊的。

佛祖也会呵呵大笑的,因为笑并不坏慈悲。

说到中国佛教的寺庙,二十四史里的《南齐书》记载过佛寺做典当营生,最

早的中国当铺就是佛寺。

唐代的佛寺,常常搞拍卖会,北宋时有一本《禅苑清规》,详细记载了拍卖

衣服的过程,拍卖之前,到处贴广告,知会世俗。

元代的时候,佛寺还搞过类似现在彩票的“签筹”,抽到有奖。

佛寺的放贷、收租,是我们熟知的。鲁迅的小说《我的师父》,汪曾祺的小

说《受戒》,都写到江南的出家人几乎与世俗之人无甚差别。

我曾见到过一本北洋政府时期北京广济寺主持和尚写的回忆录,看下来,这

主持确是个经理与公关人才。主持和尚不念经是合理的,他要念经,一寺的和尚

吃什么?

印度佛教东来中国的时候,佛教在印度已经处于灭亡的阶段,其中很大的原

因是印度佛教的出世,中国文化中的世俗性格进入佛教,原旨虽然变形,但是流

传下来了。

大英博物馆藏的敦煌卷子里,记着一条女供养人的祈祷,求佛保佑自己的丈

夫拉出屎来,因为他大便干燥,痛苦万分。

23

至于禅宗,更是改造到极端。

中国禅宗认为世界实在的不得了,根本无法用抽象来表达,所以禅宗否定语

言,“不立文字”。“说出的即不是禅”,已经劈头一棍子打死了,你还有什么

废话可说!

你们可以反问既然不立文字,为什么倒留下了成千上万言的传灯公案?

我的看法是因为世界太具体,所以只能针对每个人的不同,甚至每个人不同

时期的实在状态,给予不同点拨。如果能用公案点拨千万人,中国禅宗的“万物

皆佛”也就是妄言诳语,自己打自己的嘴巴了。

所谓公案,平实来看,就是记录历代不同个人状态的个案,而留下的一本流

水账,实际是“私案”。现代人被那个“公”字绕住了,翻翻可以,揪住一案,

合自己的具体状态,还好说,不合的话,至死不悟。

“说出来的即不是禅”是有来头的,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可以说

出来的那个道,不是道,已经在否定“说”了。庄子说,“得鱼忘筌”,捕到鱼

后,丢掉打鱼的篓子,也是在否定“说”,不过客气一点。有一个相同意思的

“得意忘形”,我们现在用来已不全是原意了。

据胡适之先生的考证,禅宗南宗的不立文字与顿悟,是为争取不识字的世俗

信徒。如此,则是禅宗极其实用的一面。

 



中 部

 

24

既然是实用的世俗文化系统,当然就有能力融合外来文化,变化自身,自身

变化。

有意思的是,这种不断变化,到头来却令人觉得是保持不变的。我想造成误

会的是中国从秦始皇“书同文”以后的方块象形字几乎没有变。汉代的木简,我

们今天读来没有困难,难免让人恍惚。

你们都知道宋朝的李清照,她的丈夫赵明诚好骨董,李清照写《金石录后序》

讲到战乱时如何保留收藏,说是插图多的书先丢,没有款识的古器先丢,原则是

留下文字最为重要。

读书人认为文字留下了,根也就保住了。

不识字的中国老百姓也晓得“敬惜字纸”,以前有字的纸是要集中在一起烧

掉的,类似一种仪式,字,是有神性的。记得听张光直先生说中国文字的发生是

为通人神,是纵向的,西方文字是为传播,是横向的。

我想中国诗发生成熟得那样早,而且诗的地位最高,与中国字的通神作用有

关吧。这样地对待文字,文字焉敢随便变化?

我们可以注意一下词,词的变化和新词很多。大体说来,翻译佛经产生了很

多的新词,像“佛”、“菩萨”、“罗汉”、“金刚”、“波罗蜜”等等。

第二次是元杂剧,为了记录游牧民族带来的叠音,像“呼啦啦”、“滑溜溜”

等等。有个朋友问我“乌七麻黑”怎么写,我说“乌七麻”大概是以前北方游牧

民族带来的形容“黑”的词的音写,或者“七麻”是,加在“乌黑”当中,也许

都是语音助词,总之多么多么“黑”就是了,将“乌”和“黑”写对,其他随便。

第三次仍然是为了适应外来文明,也就是近代。科学中化学名词最明显,生

生造出许多化学元素的表音表义字,等于词。明末徐光启、李之藻那辈人翻译欧

洲传来的数学天文知识,中国字词将将够,对付过去了。清末以后,捉襟见肘,

说了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资本主义”、“反动”、“主任”、

“主席”、“主观”、“传统”等等等等,都是外来语,直接从日本搬来的词形。

鲁迅讲“拿来主义”,他们那个时代,正是拼命拿来的时代。

25

我们看现在读书人的文章,外来的关键词不胜枚举,像什么“一元论”、

“人道”、“人权”、“人格”、“人生观”、“反映”、“原理”、“原则”、

“典型”、“肯定”、“特别”、“直觉”、“自由”、“立场”、“民族”、

“自然”、“作用”、“判断”、“局限”、“系统”、“表现”、“批评”、

“制约”、“宗教”、“抽象”、“政策”、“美学”、“客观”、“思想”、

“背景”、“相对”、“流行”、“条件”、“现代”、“现实”、“理性”、

“假设”、“进化”、“教育”、“提供”、“极端”、“意志”、“意识”、

“经验”、“解决”、“概念”、“认为”、“说明”、“论文”、“调节”、

“紧张”,大概有五百多个。

我知道我再举下去,你们大概要疯了,而以上还只是从日文引进中文的几个

例子,而且不包括直接译自西方的词,比如译自英文Engine的“引擎”,Index 

的“引得”,“引得”

后来被取自日文的“索引”代替了。

如果我们将引进的所有汉字形日文词剔除干净,一个现代的中国读书人几乎

就不能写文章或说话了。

你们若有兴趣,不妨找上海辞书社编的《汉语外来词词典》来看看,一九八

四年初版,收词相当谨慎。我的一本是一九八五年在湖南古丈县城的书店里买到,

一边看一边笑。

26

从世俗本身来讲,也是一直在变化的,不妨多看野史、笔记。

不过正史也可读出端倪,中国历代的皇家,大概有一半不是汉人。孟子就说

周文王是“西夷之人”。秦更被称为“戎狄”。常说的唐,皇家的“李”姓,是

李家人还没当皇帝时被恩赐的。这李家人生“虬髯”,也就是卷毛连鬓胡子,不

是蒙古人种,唐太宗死前嘱咐“丧葬当从汉制”,生怕把他当胡人埋了。

陈寅恪先生的《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上篇《统治阶级之氏族及其升降》里的

考证非常详细,你们有兴趣不妨读读,陈先生认为种族与文化是李唐一代史事的

关键,实在是精明之论。

我去陕西看章怀太子墓,里面的壁画,画的多是胡人,这位高干子弟交的尽

是外国朋友,更不要说皇家重用的军事大员安禄山是突厥人,史思明是波斯人。

安禄山当时镇守的河北,通行胡语,因此有人去过了河北回来忧心忡忡,认为安

禄山必反。

唐朝人段成式的《酉阳杂俎》,你们若有兴趣,拿来当闲书读,一天一小段,

唐的世俗典故,物品来源,写得健朗。

也是唐朝人的崔令钦的《教坊记》,现在有残卷,里面记的当时唐长安、洛

阳的世俗生活,常有世俗幽默,又记下当年的曲名,音乐大部分是外来的,本来

的则专称“清乐”。

27

我想唐代多诗,语句比后世的诗通俗,是因为新的音乐进来。

唐诗应该是唱的,所谓“装腔”,类似填词,诗配腔,马上就能唱,流布开

来。

唐传奇里有一篇讲到王之涣与另外两个大诗人在酒楼喝酒,听到旁边有一帮

伎女唱歌,于是打赌看唱谁的诗多。

我们觉得高雅的唐诗,其实很像现在世俗间的流行歌曲、卡拉OK。

白居易到长安,长安的名士顾况调侃他说“长安米贵,白居不易”,意思是

这里米不便宜,留下来难哪,这其实是说流行歌曲的填词手竞争激烈。

白居易讲究自己的诗通俗易懂,传说他做了诗要去念给不识字的妇女小孩听,

这简直就把通俗做了检验一切的标准了。

做诗,自己做朋友看就是了,为什么会引起生存竞争?看来唐朝的诗多商业

行为的成分,不过商品质量非常高,伪劣品站不住脚。

唐代有两千多诗人的五万多首诗留下来,恐怕靠的是世俗的传唱。

唐的风采在灿烂张狂的世俗景观,这似乎可以解释唐为什么不产生哲学家,

少思想家。

28

大而言之,周,秦,南北朝,隋唐,五代,元,清,皇家不是汉人。辛亥革

命的“驱逐鞑虏,恢复中华”若说的是恢复到明,明的朱家却是回族,这族谱保

存在美国。

汉族种性的纯粹,是很可怀疑的,经历了几千年的混杂,你我都很难说自己

是纯粹的汉人。在座有不少华裔血统的人生连鬓胡须,这就是胡人的遗传,蒙古

人种的是山羊胡子,上唇与下巴的胡须与鬓并不相连。

中国历代的战乱,中原人不断南迁。广东人说粤语是唐音,我看闽南语亦是

古音,以这两个地区的语音读唐诗,都在韵上。

北方人读唐诗,声音其实不得精神,所以后来专有金代官家的“平水韵”来

适应。毛泽东的诗词大部分用的就是明清以来做近体诗的平水韵。

所谓的北方话,应该是鲜卑语的变化,例如入声消失了。你想北方游牧民族

骑在马背上狂奔,入声音互相怎么会听得到?听不到岂不分道扬镳,背道而驰?

入声音是会亡族灭种的。

内地说的普通话,台湾说的国语,都是北方游牧民族的话。杭州在浙江,杭

州话却是北方话。北宋南迁,首都汴梁也就是现在的开封,转成了南宋的临安也

就是现在的杭州,想来杭州话会是宋时的河南话?

殷人大概说的是最古的汉话,因为殷人是我们明确知道的最古的中原民族,

不过炎帝治下的中原民族说的话,也可算是汉话,也许我们要考一考苗瑶的语言?

不过这些是语言历史学者的领域。

29

我去福建,到漳浦,县城外七十多里吧,有个“赵家城”在山里头,原来是

南宋宗室赵若和模仿北宋的汴梁建了个迷你石头城,为避祸赵姓改姓黄。过了一

百年,元朝覆亡,黄姓又改回姓赵。汴京有两湖,“赵家城”则有两个小池塘模

仿着。城里有“完璧楼”,取“完璧归赵”的意思。

我去的时候城里城外均非人民公社莫属,因为石头城保存得还好,令我恍惚

以为宋朝就有了人民公社。

中国南方的客家人保存族谱很认真,这是人类学的一大财富。中国人对汉族

的历史认真在二十几史,少有人下死功夫搞客家人的族谱,他们的语言,族谱,

传说,应该是中原民族的年轮,历代“汉人”“客”来“客”去的世俗史。

我去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的东亚图书馆,中国的原版地方志多得不得了,回北

京后说给一个以前在琉璃厂旧书铺的老伙计听。

我这个忘年交说,辛亥革命后,清朝的地方志算是封建余孽,都拉到琉璃厂

街两边儿堆着,好像现在北京秋后冬储菜的码法儿。日本人先来买,用文明棍儿

量高,一文明棍儿一个大铜子儿拿走,日本人个儿矮棍儿也短,可日本人懂。后

来西洋人来买,西洋人可是个儿高棍儿也长,还是一文明棍儿一个铜子儿拿走。

不教他们拿走,也是送去造纸,堆这儿怎么走道儿呀?

中国的文化大革命是从秦始皇开始的传统,之前的周灭商,周却是认真学习

商的文明制度。我们看陕西出土的甲骨上的字形,刻得娟秀,一副好学生的派头。

孔子是殷人的后裔,说“吾从周”,听起来像殷奸的媚语,其实周礼学殷礼,全

盘“殷”化,殷亡,殷人后裔孔子坦然从周,倒是有道理的。

秦始皇以后,历代常常是民族主义加文化小革命,一直到辛亥革命的“驱逐

鞑虏,恢复中华”,都是。元朝最初是采取种族灭绝政策,汉人的反弹是“八月

十五杀鞑子”。

之后一九六六年的文化大革命,新鲜在有“无产阶级”四个字,好像不关种

族了,其实毁起人来更是理直气壮的超种族。论到破坏古迹,则太平天国超过无

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30

现在常听到说中国文化只剩下一个吃,但中国世俗里如此讲究吃,无疑是看

重俗世的生活质量吧?

我八五年第一次去香港,当下就喜欢,就是喜欢里面世俗的自为与热闹强旺。

说到吃,世间上等的烹调,哪国的都有,而且还要变化得更好,中国的几大菜系

就更不用说了。

粤人不吃剩菜,令我这个北方长成的人大惊失色,北方谁舍得扔剩菜?从前

北京有一种苦力常吃的饭食叫“折箩”,就是将所有的剩菜剩饭汇在一起煮食。

我老家的川菜,麻辣的一大功能就是遮坏,而且讲究回锅菜,剩菜回一次锅,味

道就深入一层。

中国对吃的讲究,古代时是为祭祀,天和在天上的祖宗要闻到飘上来的味儿,

才知道俗世搞了些什么名堂,是否有诚意,所以供品要做出香味,味要分得出级

别与种类,所谓“味道”。远古的“燎祭”,其中就包括送味道上天。《诗经》、

《礼记》里这类郑重描写不在少数。

前些年文化热时,用的一句“魂兮归来”,在屈原的《楚辞·招魂》里,是

引出无数佳肴名称与做法的开场白,屈子历数人间烹调美味,诱亡魂归来,高雅

得不得了的经典,放松来读,是食谱。

咱们现在到无论多么现代化管理的餐厅,照例要送上菜单,这是古法,只不

过我们这种“神”或“祖宗”要付钞票。

商王汤时候有个厨师伊尹,因为烹调技术高,汤就让他做了宰相,烹而优则

仕。那里煮饭的锅,也就是鼎,是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闽南话现在仍称锅为鼎。

极端的例子是烹调技术可以用于做人肉,《左传》、《史记》都有记录,

《礼记》则说孔子的学生子路“醢矣”,“醢”读如“海”,就是人肉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