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北齐书-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心,幽明知感,岁精仕汉,风伯朝周,真人去而复归,台星坼而还敛,《诗》称
多士,《易》载群龙,从此而言,可以无愧。
又问释道两教,逊对曰:
臣闻天道性命,圣人所不言,盖以理绝涉求,难为称谓,伯阳道德之论,庄
周逍遥之旨,遗言取意,犹有可寻。至若玉简金书,神经秘录,三尺九转之奇,
绛雪玄霜之异,淮南成道,犬吠云中,子乔得仙,剑飞天上,皆是凭虚之说。海
枣之谈,求之如系风,学之如捕影。而燕君、齐后,秦皇、汉帝,信彼方士,冀
遇其真。徐福去而不归,栾大往而无获。犹谓升遐倒影,抵掌可期;祭鬼求神,
庶或不死。江璧既返,还入骊山之墓;龙媒已至,终下茂陵之坟。方知刘向之信
洪宝,没有馀责;王充之非黄帝,比为不相。又末叶已来,大存佛教,写经西土,
画像南宫。昆池地黑,以为烧劫之灰;春秋夜明,谓是降神之日。法王自在,变
化无穷,置世界于微尘,纳须弥于黍米。盖理本虚无,示诸方便,而妖妄之辈,
苟求出家,药王燔躯,波论洒血,假未能然,犹当克命。宁有改形易貌,有异生
人,恣意放情,还同俗物。龙宫馀论,鹿野前言,此而得容,道风前坠。
伏惟陛下受天明命,屈己济民,山鬼效灵,海神率职。湘中石燕,沐时雨而
群飞;台上铜乌,诉和风而杓转。以周都洛邑,治在镐京,汉宅咸阳,魂归丰沛,
汾晋之地,王迹维始,眷言巡幸,且劳经略。犹复降情文苑,斟酌百家,想执玉
于瑶池,念求珠于赤水。窃以王母献环,由感周德;上天锡珮,实报禹功。二班
勒史,两马制书,未见三世之辞,无闻一乘之旨。帝乐王礼,尚有时而沿革;左
道怪民,亦何疑于沙汰。
又问刑罚宽猛,逊对曰:
臣闻惟王建国,刑以助礼,犹寒暑之赞阴阳,山川之通天地。爰自末叶,法
令稍滋,秦篆无以穷书,楚竹不能尽载。有司因此,开以二门,高下在心,寒热
随意。《周官》三典,弃之若吹毛;汉律九章,违之如覆手。遂使长平狱气,得
酒而后消;东海孝妇,因灾而方雪。诏书挂壁,有善而莫遵;奸吏到门,无求而
不可。皆由上失其道,民不见德。而议者守迷,不寻其本。钟繇、王朗追怨张苍,
祖讷、梅陶共尤文帝。便谓化尸起偃,在复肉刑;致治兴邦,无关周礼。伏惟陛
下,昧旦坐朝,留心政术,明罚以纠诸侯,申恩以孩百姓。黄旗紫盖,已绝东南;
白马素车,将降轵道。若复峻典深文,臣实未悟。何则?人肖天地,俱禀阴阳,
安则愿存,扰则图死。故王者之治,务先礼乐,如有未从,刑书乃用,宽猛兼设,
水火俱陈,未有专任商、韩而能长久。昔秦归士会,晋盗来奔;舜举皋陶,不仁
自远。但令释之、定国迭作理官,龚遂、文翁继为郡守,科间律令,一此宪章,
欣闻汲黯之言,泣断昭平之罪。则天下自治,大道公行,乳兽含牙,苍鹰垂翅,
楚王钱府,不复须封,汉狱冤囚,自然蒙理。后服之徒,既承风而慕化;有截之
内,皆蹈德而咏仁。号以成康,何难之有?
又问祸福报应,逊对曰:
臣闻五方易辨,尚待指南;百世可知,犹须吹律。况复天道秘远,神迹难源,
不有通灵,孰能尽悟。乘楂至于河汉,唯睹牵牛;假寐游于上玄,止逢翟犬。造
化之理,既寂寞而无传;报应之来,固难得而妄说。但秦穆有道,勾芒锡祥;虢
公凉德,蓐收降祸。高明在上,定自有知,不可谓神,冥昧难信。若夫仲尼厄于
陈蔡,孟轲困于齐梁,自是不遇其时,宁关性命之理。子胥无君,马迁附下,受
诛取辱,何可尤人。至如协律见亲,棹船得幸,从此而言,更不足怪。周王漂杵,
致天之罚;白起诛降,行己之意。是以七百之祚,仍加姬氏;杜邮之戮,还属武
安。昔汉问上计,不过日蚀;晋策秀才,止于寒火。前贤往士,咸用为难;推古
比今,臣见其易。然草莱百姓,过荷恩私,三折寒胶,再游金马。王言昭贲,思
若有神,占对失图,伏深悚惧。
尚书擢第,以逊为当时第一。
十二月,清河王岳为大行台,率众南讨,以逊从军。明年,显祖纳贞阴侯为
梁主,岳假逊大行台郎中,使于南,与萧修、侯瑱和解。逊往来五日,得修等报
书,岳因与修盟于江上。大军还邺,逊仍被都官尚书崔昂举荐。诏付尚书,考为
清平勤干,送吏部。
七年,诏令校定群书,供皇太子。逊与冀州秀才高乾和、瀛州秀才马敬德、
许散愁、韩同宝、洛州秀才傅怀德、怀州秀才古道子、广平郡孝廉李汉子、渤海
郡孝廉鲍长暄、阳平郡孝廉景孙、前梁州府主簿王九元、前开府水曹参军周子深
等十一人同被尚书召共刊定。时秘府书籍纰缪者多,逊乃议曰:“按汉中垒校尉
刘向受诏校书,每一书竟表上,辄言:臣向书、长水校尉臣参书,太史公、太常
博士书、中外书合若干本以相比校,然后杀青。今所雠校,供拟极重,出自兰台,
御诸甲馆。向之故事,见存府阁,即欲刊定,必藉众本。太常卿邢子才、太子少
傅魏收、吏部尚书辛术、司农少卿穆子容、前黄门郎司马子瑞、故国子祭酒李业
兴并是多书之家,请牒借本参校得失。”秘书监尉瑾移尚书都坐,凡得别本三千
馀卷,《五经》诸史,殆无遗阙。
八年,诏尚书开东西二省官选,所司策问,逊为当时第一。左仆射杨愔辟逊
为其府佐。逊辞曰:“门族寒陋,访第必不成,乞补员外司马督。”愔曰:“才
高不依常例。”特奏用之。九年,有诏超除员外将军。后世祖镇邺,召入司徒府
管书记。及登祚,转授主书,迁员外散骑侍郎。天统初,病卒。
刘逖,字子长,彭城丛亭里人也。祖芳,魏太常卿。父戫,金紫光禄大
夫。逖少而聪敏,好弋猎骑射,以行乐为事,爱交游,善戏谑。郡辟功曹,州命
主簿。魏末征诣霸府,世宗以为永安公浚开府行参军。逖远离乡家,倦于羁旅,
发愤自励,专精读书。晋阳都会之所,霸朝人士攸集,咸务於宴集。逖在游宴之
中,卷不离手,值有文籍所未见者,则终日讽诵,或通夜不归,其好学如此。亦
留心文藻,颇工诗咏。天保初,行定陶县令,坐奸事免,十馀年不得调。乾明年,
兼员外散骑常侍,使于梁主萧庄,还,兼三公郎中。皇建元年,除太子洗马。肃
宗崩,从世祖赴晋阳,除散骑侍郎,兼仪曹郎中。久之,兼中书侍郎。和士开宠
要,逖附之,正授中书侍郎,入典机密,兼散骑常侍,聘陈使主。还,除通直散
骑常侍。寻迁给事黄门侍郎,修国史,加散骑常侍。又除假仪同三司,聘周使副。
二国始通,礼仪未定,逖与周朝议论往复,斟酌古今,事多合礼,兼文辞可观,
甚得名誉。使还,拜仪同三司。世祖崩,出为江州刺史。祖珽执政,徙为仁州刺
史。祖珽既出,征还,待诏文林馆,重除散骑常侍,奏门下事。未几,与崔季舒
等同时被戮,时年四十九。
初,逖与珽以文义相得,结雷陈之契,又为弟俊聘珽之女。珽之将免赵彦深
等也,先以告逖,仍付密启,令其奏闻。彦深等颇知之,先自申理,珽由此疑逖
告其所为。及珽被出,逖遂遣弟离婚,其轻交易绝如此。所制诗赋及杂文文笔三
十卷。子逸民,开府行参军。
逖弟察,少聪明,好文学。天统、武平之间,历殿中侍御史,兼散骑侍郎,
迎劳陈使,转尚书仪曹郎。周大象末,卒于黎州治中。子玄道,有人品识用,定
州骑兵参军。
逖从子顗,字君卿。祖廞,魏尚书,为高祖所杀。顗父济及济弟摐俱奔江南。
顗出后。武定中从摐还北。摐赐爵临颍子,大宁中卒于司徒司马。顗好文学,工
草书,风仪甚美。历瀛州外兵参军、司空功曹,待诏文林馆,除大理司直。隋开
皇中鄜州司马,卒。
荀士逊,广平人也。好学有思理,为文清典,见赏知音。武定末,举司州秀
才,迄天保,十年不调。皇建中,马敬德荐为主书。世祖时,转中书舍人。状貌
甚丑,以文辞见用。曾有事须奏,值世祖在后庭,因左右传通者不得士逊姓名,
乃云丑舍人。世祖曰:“必士逊也。”看封题果是,内人莫不忻笑。后主即位,
累迁中书侍郎,号为称职。与李若等撰《典言》行于世。齐灭年卒。
颜之推,字介,琅邪临沂人也。九世祖含,从晋元东渡,官至侍中、右光禄、
西平侯。父勰,梁湘东王绎镇西府谘议参军。世善《周官》、《左氏》,之推早
传家业。年十二,值绎自讲《庄》、《老》,便预门徒。虚谈非其所好,还习
《礼》、《传》,博览群书,无不该洽,词情典丽,甚为西府所称。绎以为其国
左常侍,加镇西墨曹参军。好饮酒,多任纵,不修边幅,时论以此少之。绎遣世
子方诸出镇郢州,以之推掌管记。值侯景陷郢州,频欲杀之,赖其行台郎中王则
以获免。被囚送建业。景平,还江陵。时绎已自立,以之推为散骑侍郎,奏舍人
事。后为周军所破。大将军李显庆重之,荐往弘农,令掌其兄阳平公远书翰。值
河水暴长,具船将妻子来奔,经砥柱之险,时人称其勇决。显祖见而悦之,即除
奉朝请,引于内馆中,侍从左右,颇被顾眄。天保末,从至天池,以为中书舍人,
令中书郎段孝信将敕书出示之推。之推营外饮酒,孝信还以状言,显祖乃曰:“
且停”。由是遂寝。河清末,被举为赵州功曹参军,寻待诏文林馆,除司徒录事
参军。
之推聪颖机悟,博识有才辩,工尺牍,应对闲明,大为祖珽所重,令掌知馆
事,判署文书。寻迁通直散骑常侍,俄领中书舍人。帝时有取索,恒令中使传旨,
之推禀承宣告,馆中皆受进止。所进文章,皆是其封署,于进贤门奏之,待报方
出。兼善于文字,监校缮写,处事勤敏,号为称职。帝甚加恩接,顾遇逾厚,为
勋要者所嫉,常欲害之。崔季舒等将谏也,之推取急还宅,故不连署。及召集谏
人,之推亦被唤入,勘无其名,方得免祸。寻除黄门侍郎。
及周兵陷晋阳,帝轻骑还邺,窘急计无所从,之推因宦者侍中邓长颙进奔陈
之策,仍劝募吴士千馀人以为左右,取青、徐路共投陈国。帝甚纳之,以告丞相
高阿那肱等。阿那肱不愿入陈,乃云吴士难信,不须募之。劝帝送珍宝累重向青
州,且守三齐之地,若不可保,徐浮海南渡。虽不从之推计策,然犹以为平原太
守,令守河津。齐亡入周,大象末为御史上士。隋开皇中,太子召为学士,甚见
礼重。寻以疾终。有文三十卷,撰《家训》二十篇,并行于世。曾撰《观我生赋》,
文致清远,其词曰:
仰浮清之藐藐,俯沉奥之茫茫。已生民而立教,乃司牧以分疆。内诸夏而外
夷狄,骤五帝而驰三王。大道寝而日隐,《小雅》摧以云亡。哀赵武之作孽,怪
汉灵之不祥。旄头玩其金鼎,典午失其珠囊。瀍涧鞠成沙漠,神华泯为龙荒。吾
王所以东运,我祖于是南翔。晋中宗以琅邪王南渡,之推琅邪人,故称吾王。去
琅邪之迁越,宅金陵之旧章。作羽仪于新邑,树杞梓于水乡。传清白而勿替,守
法度而不忘。
逮微躬之九叶,颓世济之声芳。问我良之安在,钟厌恶于有梁。养傅翼之飞
兽,(梁武帝纳亡人侯景,授其命,遂为反叛之基。)子贪心之野狼。(武帝初
养临川王子正德为嗣,生昭明后,正德还本,特封临贺王。犹怀怨恨。径叛入北
而还,积财养士,每有异志也。)初召祸于绝域,重发衅于萧墙。(正德求征侯
景,至新林,叛投景,景立为主,以攻台城。)虽万里而作限,聊一苇而可航。
指金阙以长铩,向王路而蹶张。勤王逾于十万,曾不解其扼吭。嗟将相之骨鲠,
皆屈体于犬羊。台城陷,援军并问讯二宫,致敬于侯景也。武皇忽以厌世,白日
黯而无光。既飨国而五十,何克终之弗康。嗣君听于巨猾,每凛然而负芒。自东
晋之违难,寓礼乐于江湘。迄此几于三百,左衽浃于四方。咏苦胡而永叹,吟微
管而增伤。
世祖赫其斯怒,奋大义于沮漳。(孝元帝时为荆州刺史。)授犀函与鹤膝,
建飞云及艅艎。北征兵于汉曲,南发餫于衡阳。(湘州刺史河东王誉、雍州刺
史岳阳王察并隶荆州都督府。)昔承华之宾帝,实兄亡而弟及。(昭明太子薨,
乃立晋安王为太子。)逮皇孙之失宠,叹扶车之不立。(嫡皇孙驩出封豫章王而
薨。)间王道之多难,各私求于京邑。襄阳阻其铜符,长沙闭其玉粒。(河东、
岳阳皆昭明子。)遽自战于其地,岂大勋之暇集。子既殒而侄攻,昆亦围而叔袭。
褚乘城而宵下,杜倒戈而夜入。(孝元以河东不供船艎,乃遣世子方等为刺史。
大军掩至,河东不暇遣拒。世子信用群小,贪其子女玉帛,遂欲攻之,故河东急
而逆战,世子为乱兵所害。孝元发怒,又使鲍泉围河东。而岳阳宣言大猎,即拥
众袭荆州求解湘州之围。时襄阳杜岸兄弟怨其见劫,不以实告,又不义此行,率
兵八千夜降,岳阳于是遁走。河东府褚显族据投岳阳。所以湘州见陷也。)行路
弯弓而含笑,骨肉相诛而涕泣。周旦其犹病诸,孝武悔而焉及。
方幕府之事殷,谬见择于人群。未成冠而登仕,财解履以从军。时年十九,
释褐湘东国右常侍,以军功加镇西墨曹参军。非社稷之能卫,童汪绮。阙仅书记
于阶闼,罕羽翼于风云。及荆王之定霸,始仇耻而图雪。舟师次乎武昌,抚军镇
于夏汭。时遣徐州刺史徐文盛领二万人屯武昌芦州拒侯景将任约,又第二子绥宁
度方诸为世子,拜中抚军将军、郢州刺史,以盛声势。滥充选于多士,在参戎之
盛列。惭四白之调护,厕六友之谈说。时迁中抚军外兵参军,掌管记,与文挕
刘民英等与世子游处。虽形就而心和,匪余怀之所说。繄深宫之生贵,矧垂堂与
倚衡。欲推心以厉物,树幼齿以先声。中抚军时年十五。忾敷求之不器,乃画地
而取名。仗御武于文吏,以虞预为郢州司马,领城防事。委军政于儒生。以鲍泉
为郢州行事,总摄州府也。值白波之猝骇,逢赤舌之烧城。王凝坐而对寇,向诩
拱以临兵。任约为文盛所困,侯景自上救之,舟舰弊漏,军饥卒疲,数战失利。
乃令宋子仙、任约步道偷郢州城,预无备,故陷贼。莫不变蝯而化鹄,皆自取
首以破脑。将睥睨于渚宫,先凭陵于他道。景欲攻荆州,路由巴陵。懿永宁之龙
蟠,永宁公王僧辩据巴陵城,善于守御,景不能进。奇护军之电扫。护军将军陆
法和破任约于赤亭湖,景退走,大溃。奔虏快其馀毒,缧囚膏乎野草。幸先生之
无劝,赖滕公之我保。之推执在景军,例当见杀。景行台郎中王则初无旧识,再
三救护,获免,囚以还都。剟鬼录于岱宗,招归魂于苍昊。时解衣讫而获全。
荷性命之重赐,衔若人以终老。
贼弃甲而来复,肆觜距之雕鸢。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