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万花楼-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要做小小武员又有何难,想来强如在此落草为盗,终无结局收场。况我又不思九五之尊,无非靠着喷罗在山前打劫小民,既非善行,有日年高老迈,打劫不了,岂非全无结果!我兄弟不如趁此机会,往投三关,倘杨元帅收录了,这是正路行为。”
不知牛刚如何回答,且看下回分解。
第三十八回 思投效强盗送征衣 念亲恩英雄荐姐丈
却说牛刚听了牛健之言,气昂昂道:“大哥,你如此胆怯,称什么英雄?既为男子汉,须要敢作敢为,奈何一心畏怯杨宗保,要往投降?”牛健道:“贤弟,你休存偏见,听我之言,方是见机。”牛刚道:“哥哥,你言无有不依,如要投顺三关,却断不依从,哥哥立意要往,弟亦不敢强留。”牛健道:“既然贤弟不愿同往,别有良图,也罢,与你分伙便了。”牛刚道:“倒也不差。”当时牛健将在山的唆罗兵,带了三千,尽将征衣装在车辆上,出山而去。余外对象,牛健一些也不取,留与牛刚受用。牛刚道:“哥哥此去,须要做个大大的官儿,荣宗显祖,荫子封妻才好。”牛健道:“贤弟,你做强盗,也要做得长久称雄方妙。”牛刚笑道:“巳看谁算的高。”当下牛健吩咐喽罗三千,推押三十万征衣并劫来粮草,一同推下,炮响三声,离山望三关路途而去。牛刚亦不来相送,摇头长叹一声道:“哥哥,你缘何如此怯惧杨宗保,劫抢了征衣,又去交还,悄然不允收录于你,那时一命难逃,反吃一刀之苦了。”
书中不表牛刚之言,且说张忠、李义领了元帅将令,带领精兵二万,将近燕子河,只见前面一标军马,直望而来。李义道:“二哥,你看前边那技人马那里来的?”张忠道:“此路军马,定然是杀不尽的余寇。”李义道:“狄钦差立了大战功,我二人也立一点小小功劳,你道可否?”张忠道:“说得有理。”即吩咐军士杀上前去,张忠、李义刀枪并举,雄赳赳的大喝道:“杀不尽的反贼,那里走!”牛健一看,认得是护守征衣的二将,知他们是杨元帅麾下之人,今既去投降,必先向二人下礼,方是进见之机。即马上欠身打拱,口称:“二位将军,我不是西夏反徒之党,不必拦阻。”二将道:“既不是反徒,莫非强盗么?”牛健道:“我原强盗,如今不做强盗了。”张忠道:“你是那方的强盗,今欲何往?”牛健道:“二位将军听禀,我本在磨盘山落草。”
话未说完,弟兄一齐重重发怒,骂道:“狗强盗,劫抢征衣,险些儿使钦差被害,连累及我众将兵,叫关中四十万兵丁俱受冻寒之苦。今日仇敌相遇,断不容饶!”言未已,长枪大刀,齐砍刺来。牛健闪开刀,架过枪,即打拱道:“二位将军,请息雷霆之怒,且容小的奉告一言。”张忠、李义道:“你有话快些说来!”牛健道:“二位将军,且听禀,念小人一时不合,误听孙云的言语,唆弄劫抢征衣,罪该万死,那日劫了上山,悔已不及,恐防连累钦差有罪,原要即日送还到关,不想牛刚兄弟不明,言已误劫征衣,如要送还,料杨元帅执罪不赦,不如献上大狼山。是日我心慌意乱,见事不明,就依了他。即晚放火烧山,投奔大狼山,献于赞天王,给赏众军。岂知西夏士兵所穿的都是皮袄毛衣,与我中国征衣有天渊之隔,和暖各异,故征衣原装不动。我今连劫来粮草,送还元帅,立志归投效力,伏望将军引见元帅。”张忠道:“你唤何名?”牛健道:“小的名叫牛健。”李义道:“还有一人在那里?”牛健心想:若说在大狼山,他二人必是寻牛刚去了,因道:“他与我已经分散,不知去向了。”张忠喝道:“胡说,想你们已经投顺赞天王,即为敌国反寇,今将征衣为由,其中定有计谋,莫不是差你来作奸细,探听消息不成?”言罢,大刀砍去。李义长枪又刺。牛健是有心投顺,故仍不敢动手,几次架开刀枪,呼道:“二位将军,小人实有投顺之心,望勿动疑!”张、李道:“你既有投降之心,且立下誓来,方准你来投降。”牛健开言道:“天地昭然共听,我牛健立心投降杨元帅麾下效力,若有丝毫歹意,口是心非,上遭神明责谴,在阵过刀而亡!”张忠、李义原是直性英雄,见他立下重咒,即放下刀枪言道:“我二人留些情面,但作不得主张,且带你回关,候杨元帅定夺。如若元帅允准收留,是你的造化。倘然不准投降,便与我二人不涉了。”牛健道:“深谢二位将军高义,还乞周全些。”张忠吩咐众兵丁就此回关,牛健随后押着征衣车辆,仍从燕子河道而行。
这李义打算立功,因道:“张二哥,我与你到元帅帐前,须说些谎话,也可立些功劳。”张忠道:“三弟,怎生谎话,可以立得战功?”李义道:“只说奉了元帅将令,杀到大狼山,杀得二牛大败,牛刚被逃脱了,牛健被擒,取回征衣,夺转粮草,如此岂不是立得大功?”张忠道:“元帅案前,且勿谎言,方见光明正大,即拿回强盗,讨回征衣,也不算什么功劳。且待血战沙场,敌人授首,定国安邦,显标名姓,方为英雄,假功劳有何希罕的!岂可效着昨日李守备父子行为!”李义道:“二哥这句话深为有理,到底不说谎话好。”张忠道:“这也自然。”路上二人谈谈说说,已是红日西沉,早已封锁关门,只得在城外屯扎一宵。
次早,元帅升坐,中军文武官员都来参见,有焦廷贵上帐,启禀元帅道:“今有张忠、李义带领大军前往大狼山,路逢强盗投降,送还征衣,现在辕门外候令。”杨元帅喜色洋洋,连称妙妙,吩咐即传二人进来。焦廷贵领令,不一时张忠、李义报名进至帅堂,参见过元帅,站立两旁。元帅虎目一瞧,二将一人面如枣色,一人面如淡墨,体壮身魁,凛凛威风,真是两员勇将。元帅开言道:“张忠、李义,你二人带兵往大狼山讨取征衣,事体如何?且细告本帅得知。”二将齐禀道:“元帅,小将奉令,带兵未到大狼山,在燕子河遇着牛健,将原劫征衣粮草送回,他自愿投降军前效力。小将只得带同牛健而来,不揣冒昧,准其投降与否?伏祈元帅定夺。”元帅闻言点头,又唤孟定国将征衣检点明白,散给众军兵,粮饷贮归军库。狄青点首自言道:今朝才应圣觉禅师之言,有失有归,祸中得福,毫厘不差。
当日,杨元帅吩咐捆绑牛健,进至帅堂,跪于帐前,低头伏地。元财大怒,喝道:“牛健,你占据磨盘山为盗,本帅一向全你蝼蚁之命,故未来剿灭。今日擅敢劫抢御批征衣,连累钦差,本帅都有罪名,你又投入敌人麾下,今见贼人倾尽,进退无门,方来投顺。本帅这里用你不着!”喝令刀斧手,推出辕门,斩首号令。牛健道:“元帅开恩听禀,只因孙云有书,投到磨盘山,叫我兄弟将征衣抢劫,原该如山罪重。劫上山后,悔已不及,料得元帅震怒,大兵一至,我兄弟休矣。当时原思送还,都是我兄弟牛刚不明,只恐元帅加罪,教唆我发火烧山,投归赞天王部下。但今粮草征衣原装未动,今日小人改悔前非,特来献降,愿在元帅军前牧马效力,以盖前愆,伏乞开思,留残躯于一线,足见元帅宽仁之恩。”元帅问道:“孙云是何等样人?与你书信往来,且直禀上来,休得隐瞒。”牛健道:“元帅,那孙云的胞兄名叫孙秀,在朝现为兵部之职。”元帅道:“如此是孙秀之弟了。”又叫道:“王亲大人,那孙云与你有仇么?”狄爷细将情由说明,元帅方知其故,又问牛健道:“那孙云的来书何在?”牛健道:“放火烧山,其书未存,亦已烧毁在山中了。”元帅道:“狄王亲,如若有书留存,本帅可以上本奏明,收除此贼了。怎奈凭证全无,言词不足为据,如何是好!”狄爷道:“元帅,孙秀、孙云虽然有罪,但如今没有书信为凭,是他的恶贯未盈之故。且慢除他,小人立心不善,下次岂无再作恶之时,待他犯了大关节,再行除他,尚未为晚。”元帅笑道:“狄王亲海量仁慈,非人可及。”
一旁有焦廷贵半痴半呆叫道:“元帅,小将有禀。”元帅道:“你有何商议?”焦廷贵道:“牛健是个信人,断然杀不得。”元帅道:“你怎知他是信人?”焦廷贵道:“他误所孙云之言,劫了征衣,来害钦差。如今劫去又送还,从来只有拿到的犯人,没有自来的犯人,元帅是明理的,杀这自来贼寇,岂不是元帅欺着信实之人?”元帅大喝道:“匹夫,休说乱语。”又问范大人怎生处置?范爷道:“想大狼山余寇尽除,饶了他谅亦无妨。”杨青道:“他来投顺,井无歹心,何须杀却。”狄青见焦廷贵讨饶,料与牛健有些瓜葛,便道:“元帅,牛健也是一念之差,恕彼已知罪,送还征衣,免其一死。”元帅道:“狄王亲既如此洪量大度,本帅未便执法,死罪饶了,活罪难宽。”吩咐松绑,打二十军棍,发在军前效力。当时打了牛健二十军根,他忍痛起来,谢了元帅之恩。元帅道:“牛健,你还有弟牛刚,如今何在?”牛健道:“逆弟不愿投降,如今分散,不知去向了。”元帅道:“何须猜测,定然在大狼山,少不得发兵征剿。”牛健道:“启上元帅,小人尚有三千兵,求元帅一并收用。”元帅命焦廷贵将兵点明上册,焦廷贵得令而去,牛健随后而出。
这时孟将军上帐缴命,已将三十万军衣给散毕,并三千押征衣兵补归元帅麾下,粮饷亦贮归军库。狄青道:“小将有言告禀。”元帅道:“王亲大人,有何见谕?”狄爷道:“五云汛守备现经空缺,小将有一姐丈,名唤张文,向为潼关游击,被马应龙无故革除,望元帅着他暂署此缺。”元帅允准,拔令差孟定国前往起复张文。此事慢提。
当日张忠、李义经元帅命作三关副将。原来三关上官员,要升要革,要活要死,悉凭元帅定夺,先行后奏。只因先帝真宗时,杨延昭守关之日,已敕授斧钺生杀之权,至宗保袭职,复赐龙凤上方宝剑,专授官爵,执掌兵符。当下杨元帅要备本回朝,商量荐举狄青拜帅,只因失却征衣之事须要周全。范爷道:“若言失了征衣,其罪非小,大狼山破敌功劳虽大,只好功罪两消,焉得圣上准旨拜帅?”杨青道:“征衣虽失,不过三天,即复还了。将此抹去,有什么证据?本上只言钦差押送征衣,依限而至,进城数天,立下战功,岂不省却许多麻烦。”元帅听了,准依此拟,修起本草,即日差将登程。吩咐回到汴京,勿与众奸党得知,须要亲至午朝门,通知黄门官传奏。另有书信一封,送回天波府祖母畲太君、母亲王氏夫人;狄青一书,送至南清宫狄太后;范爷一书,送至包待制府中;杨将军一书,送交韩吏部府上;别无言语,无非关照狄青征衣解至,并破大狼山立下血战大功。是日只有狄青思念生身母在张文姐丈家,一心牵于两地,今日起复张文为守备,母亲定然到此,使我晨昏侍奉,为子方得安心。
不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三十九回 临潼关刘庆除奸 五云汛张文上任
当晚狄青思亲之际,杨元帅退了帅堂,众将各自归营,狄青一切无差,单单忘却一位活命恩人,此人乃是庞府上逃出的李继英。他与张忠、李义一同到此,是日元帅只令张、李进见,狄爷已忘却他在外营。忽一天继英得遇张忠,他只说要见狄爷,张忠反觉骇然,道:“狄哥哥忘怀了活命恩人,待我与你传知。”这日狄爷正与杨元帅对坐,论说圣上增送岁币,与北夷契丹的失算,有张忠上帅堂,向狄爷禀知,李继英求见。狄爷听了,忽然醒悟道:“怎么遗忘了他,倒显得我无情了。”传命速请他进来相见,张忠领命而去。元帅忙问:“那李继英是何人?”狄爷细将得他搭救前情说明,元帅与众将都言,此等义侠之人实为可敬。正说之间,李继英已至,参见过元帅,又拜见狄爷,他即扶起李继英,再参见范礼部、杨老将军、孟、焦等一班文武官员。众将士敬他是侠烈士,不便轻慢,元帅又与他一坐位,在狄爷位下。谈论数说,元帅吩咐赏酒一桌,狄爷命张忠、李义陪宴。狄爷又道:“元帅,五云汛上还缺一千总官,可否命李继英补了此缺?”元帅道:“狄王亲既荐他,本帅自当依命。”即着李继英莅任五云汛,李继英叩谢而往。此事暂停。
且说前文飞山虎刘庆依了张文之言,归随狄王亲。但碍着妻子,又不能逃出潼关,当日计算,收拾起细软对象,将家眷送暂在一所洁净尼庵安顿了,又来见马总兵。马总兵道:“庞太师一心要害狄王亲,不想前月一连几次,你不下手,莫非你与他有什么瓜葛?”飞山虎道:“小将与他毫无交情,焉有不下手的?但他盔上甚奇,日夜放光,冲开大刀,不能下劈。不如待小将再至三关走一遭便了。”马应龙道:“狄青到关已久,你今此去更难下手了。”刘庆道:“不妨,此去定取狄青首级回来,断不再误。”马应龙道:“如此,速速前往!”飞山虎退出。刘庆不往别处,只往张文家去。
且说孟氏太君,自与孩儿分别,终日悬念。只因时值三冬,霜雪交加,倘道路延搁,违了限期,只恐杨元帅执法无情,虽有畲太君家书一封,不知杨元帅能否遵依宽宥。金鸾小姐时常安慰母亲,张文也道:“狄兄弟乃烈烈英雄,定然无碍的。”忽一天报进杨元帅差官到来,反吓得张文一惊,只得接进来。两人见过礼,杯茶已毕。张文问道:“孟将军到此,有何公干?”孟定国道:“只为钦差英勇,杀退敌人,即于元帅前保举张老爷为五云汛守备之职,元帅有文书在此,请看便知明白。”张文道:“有此奇事么?”张文虽做过游击,但前程已被革去,因何孟定国仍称他为老爷?只为张文是狄钦差的内戚,今已起复为守备,孟定国所以才恭敬于他。当下张文看了文书,满心大悦,要备酒款待,孟将军坚辞而去。张文进内堂报知岳母,孟氏闻言大喜道:“难得孩儿立此大功。”金鸾欣然道:“母亲,兄弟果然胆大志高,具此奇能,如今愁尽闷消了。”太太道:“此乃苍天庇佑,吾儿年纪虽小,却能立此奇功,真不容易。”当下张文选了吉日登程赴任,预早收拾物件,不用细言。
这日又来了刘庆参将,说道:“那马总兵必要谋害狄王亲,但我已将家口安顿在尼庵中,心无挂念,张老爷可收容我了。”张文微笑道:“刘老爷,真乃言而有信之君子。”刘庆道:“为人言出如山之重,岂容更变?”张文道:“我家兄弟虽然年轻,实乃英雄骁勇,方到边关,即立下大功。”刘庆道:“立下什么大功?”张文道:“首寇赞天王等五将,数十万敌兵,被杀个净尽,今又保荐我去做五云汛守备,你道奇妙也否?”刘庆道:“可惜,可惜!追悔已迟了。我悔不及早跟随狄钦差,若能早到三关,也立些战功了。孰知间阻来迟,有何面目往见钦差?”张文道:“刘老爷,何须着恼,你今未建小功,还有大功待你建立。”刘庆道:“张老爷,还我席云帕,待我克日往见狄钦差。”张文道:“你今日即是要往三关,总也迟了,如今何须性急。小弟再隔两天,也要动身,同往如何?”当时张文款留飞山虎,堂中排开酒宴一桌,二人对坐,吃得尽欢。
酒至半酣之际,谈论庞洪奸恶,马应龙附和权奸,要陷害狄钦差,张文呼道:“刘老爷,吾想庞洪、孙秀、胡坤,与狄钦差结下深仇,要图陷害,也不去说他。但马应龙与狄钦差并非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