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史-第1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藩,令暂给米岁三千石,遂为例。正统十二年定王府禄米,将军自赐名受封日为

始,县主、仪宾自出閤成婚日为始,於附近州县秋粮内拨给。景泰七年定郡王将

军以下禄米,出閤在前,受封在后,以受封日为始;受封在前,出閤在后,以出

閤日为始。

宗室有罪革爵者曰庶人。英宗初,颇给以粮。嘉靖中,月支米六石。万历中

减至二石或一石。

初,太祖大封宗藩,令世世皆食岁禄,不授职任事,亲亲之谊甚厚。然天潢

日繁,而民赋有限。其始禄米尽支本色,既而本钞兼支。有中半者,有本多於折

者,其则不同。厥后势不能给,而冒滥转益多。奸弊百出,不可究诘。自弘治间,

礼部尚书倪岳即条请节减,以宽民力。嘉靖四十一年,御史林润言:“天下之事,

极弊而大可虑者,莫甚於宗藩禄廪。天下岁供京师粮四百万石,而诸府禄米凡八

百五十三万石。以山西言,存留百五十二万石,而宗禄三百十二万;以河南言,

存留八十四万三千石,而宗禄百九十二万。是二省之粮,借令全输,不足供禄米

之半,况吏禄、军饷皆出其中乎?故自郡王以上,犹得厚享,将军以下,多不能

自存,饥寒困辱,势所必至,常号呼道路,聚诟有司。守土之臣,每惧生变。夫

赋不可增,而宗室日益蕃衍,可不为寒心。宜令大臣科道集议於朝,且谕诸王以

势穷弊极,不得不通变之意。令户部会计赋额,以十年为率,通计兵荒蠲免、存

留及王府增封之数。共陈善后良策,断自宸衷,以垂万世不易之规。”下部覆议,

从之。至四十四年乃定宗藩条例。郡王、将军七分折钞,中尉六分折钞,郡县主、

郡县乡君及仪宾八分折钞,他冒滥者多所裁减。於是诸王亦奏辞岁禄,少者五百

石,多者至二千石,岁出为稍纾,而将军以下益不能自存矣。

明初,勋戚皆赐官田以代常禄。其后令还田给禄米。公五千石至二千五百石,

侯千五百石至千石,伯千石至七百石。百官之俸,自洪武初,定丞相、御史大夫

以下岁禄数,刻石官署,取给於江南官田。十三年重定内外文武官岁给禄米、

俸钞之制,而杂流吏典附焉。正从一二三四品官,自千石至三百石,每阶递减百

石,皆给俸钞三百贯。正五品二百二十石,从减五十石,钞皆百五十贯。正六品

百二十石,从减十石,钞皆九十贯。正从七品视从六品递减十石,钞皆六十贯。

正八品七十五石,从减五石,钞皆四十五贯。正从九品视从八品递减五石,钞皆

三十贯。勒之石。吏员月俸,一二品官司提控、都吏二石五斗,掾史、令史二石

二斗,知印、承差、吏、典一石二斗;三四品官司令史、书吏、司吏二石,承差、

吏、典半之;五品官司司吏一石二斗,吏、典八斗;六品以下司吏一石;光禄寺

等吏、典六斗。教官之禄,州学正月米二石五斗,县教谕、府州县训导月米二石。

首领官之禄,凡内外官司提控、案牍、州吏目、县典史皆月米三石。杂职之禄,

凡仓、库、关、场、司、局、铁冶、递运、批验所大使月三石,副使月二石五斗,

河泊所官月米二石,闸坝官月米一石五斗。天下学校师生廪膳米人日一升,鱼肉

盐醯之属官给之。宦官俸,月米一石。

二十五年更定百官禄。正一品月俸米八十七石,从一品至正三品,递减十三

石至三十五石,从三品二十六石,正四品二十四石,从四品二十一石,正五品十

六石,从五品十四石,正六品十石,从六品八石,正七品至从九品递减五斗,至

五石而止。自后为永制。

洪武时,官俸全给米,间以钱钞兼给,钱一千,钞一贯,抵米一石。成祖即

位,令公、侯、伯皆全支米;文武官俸则米钞兼支,官高者支米十之四、五,官

卑者支米十之六、八;惟九品、杂职、吏、典、知印、总小旗、军,并全支米。

其折钞者,每米一石给钞十贯。永乐二年乃命公、侯、伯视文武官吏,米钞兼支。

仁宗立,官俸折钞,每石至二十五贯。宣德八年,礼部尚书胡濙掌户部,议每

石减十贯,而以十分为准,七分折绢,绢一匹抵钞二百贯。少师蹇义等以为仁宗

在春宫久,深悯官员折俸之薄,故即位特增数倍,此仁政也,讵可违?濙不听,

竟请於帝而行之,而卑官日用不赡矣。正统中,五品以上米二钞八,六品以下米

三钞七。时钞价日贱,每石十五贯者已渐增至二十五贯,而户部尚书王佐复奏减

为十五贯。成化二年从户部尚书马昂请,又省五贯。旧例,两京文武官折色俸,

上半年给钞,下半年给苏木、胡椒。七年从户部尚书杨鼎请,以甲字库所积之布

估给,布一匹当钞二百贯。是时钞法不行,一贯仅直钱二三文,米一石折钞十贯,

仅直二三十钱,而布直仅二三百钱,布一匹折米二十石,则米一石仅直十四五钱。

自古官俸之薄,未有若此者。

十六年又令以三梭布折米,每匹抵三十石。其后粗阔棉布亦抵三十石,梭布

极细者犹直银二两,粗布仅直三四钱而已。久之,定布一匹折银三钱。于是官员

俸给凡二:曰本色,曰折色。其本色有三:曰月米,曰折绢米,曰折银米。月米,

不问官大小,皆一石。折绢,绢一匹当银六钱。折银,六钱五分当米一石。其折

色有二:曰本色钞,曰绢布折钞。本色钞十贯折米一石,后增至二十贯。绢布折

钞,绢每匹折米二十石,布一匹折米十石。公侯之禄,或本折中半,或折多於本

有差。文武官俸,正一品者,本色仅十之三,递增至从九品,本色乃十之七。武

职府卫官,惟本色米折银例,每石二钱五分,与文臣异,馀并同。其三大营副将、

参、游、佐员,每月米五石,巡捕营提督、参将亦如之。巡捕中军、把总官,月

支口粮九斗,旗牌官半之。

天下卫所军士月粮,洪武中,令京外卫马军月支米二石,步军总旗一石五斗,

小旗一石二斗,军一石。城守者如数给,屯田者半之。民匠充军者八斗,牧马千

户所一石,民丁编军操练者一石,江阴横海水军稍班、碇手一石五斗。阵亡病故

军给丧费一石,在营病故者半之。籍没免死充军者谓之恩军。家四口以上一石,

三口以下六斗,无家口者四斗。又给军士月盐,有家口者二斤,无者一斤,在外

卫所军士以钞准。永乐中,始令粮多之地,旗军月粮,八分支米,二分支钞。后

山西、陕西皆然,而福建、两广、四川则米七钞三,江西则米钞中半,惟京军及

中都留守司,河南、浙江、湖广军,仍全支米。已而定制,卫军有家属者,月米

六斗,无者四斗五升,馀皆折钞。

凡各卫调至京操备军兼工作者,米五斗。其后增损不一,而本折则例,各镇

多寡不同,不能具举。凡各镇兵饷,有屯粮,有民运,有盐引,有京运,有主兵

年例,有客兵年例。屯粮者,明初,各镇皆有屯田,一军之田,足赡一军之用,

卫所官吏俸粮皆取给焉。民运者,屯粮不足,加以民粮。麦、米、豆、草、布、

钞、花绒运给戍卒,故谓之民运,后多议折银。盐引者,召商入粟开中,商屯出

粮,与军屯相表里。其后纳银运司,名存而实亡。京运,始自正统中。后屯粮、

盐粮多废,而京运日益矣。主兵有常数,客兵无常数。初,各镇主兵足守其地,

后渐不足,增以募兵,募兵不足,增以客兵。兵愈多,坐食愈众,而年例亦日增

云。

明田税及经费出入之数,见於掌故进,皆略可考见。洪武二十六年,官民田

总八百五十万七千余顷。夏税,米麦四百七十一万七千馀石,钱钞三万九千馀锭,

绢二十八万八千馀匹;秋粮,米二千四百七十二万九千馀石,钱钞五千馀锭。弘

治时,官民田总六百二十二万八千馀顷。夏税,米麦四百六十二万五千馀石,钞

五万六千三百馀锭,绢二十万二千馀匹;秋粮,米二千二百十六万六千馀石,钞

二万一千九百馀锭。万历时,官民田总七百一万三千馀顷。夏税,米麦总四百六

十万五千馀石,起运百九十万三千馀石,馀悉存留,钞五万七千九百馀锭,绢二

十万六千馀匹;秋粮,米总二千二百三万三千馀石,起运千三百三十六万二千馀

石,馀悉存留,钞二万三千六百馀锭。屯田六十三万五千馀顷,花园仓基千九百

馀所,徵粮四百五十八万四千馀石。粮草折银八万五千馀两,布五万匹,钞五万

馀贯,各运司提举大小引盐二百二十二万八千馀引。

岁入之数,内承运库,慈宁、慈庆、乾清三宫子粒银四万九千馀两,金花银

一百一万二千馀两,金二千两。广惠库、河西务等七钞关,钞二千九百二十八万

馀贯,钱五千九百七十七万馀文。京卫屯钞五万六千馀贯。天财库、京城九门钞

六十六万五千馀贯,钱二百四十三万馀文。京、通二仓,并蓟、密诸镇漕粮四百

万石。京卫屯豆二万三千馀石。太仓银库,南北直隶、浙江、江西、山东、河南

派剩麦米折银二十五万七千馀两。丝绵、税丝、农桑绢折银九万馀两,绵布、苎

布折银三万八千馀两。百官禄米折银二万六千馀两。马草折银三十五万三千馀两。

京五草场折银六万三千馀两。各马房仓麦豆草折银二十馀万两。户口盐钞折银四

万六千馀两。蓟、密、永、昌、易、辽东六镇,民运改解银八十五万三千馀两。

各盐运提举馀盐、盐课、盐税银一百万三千馀两。黄白蜡折银六万八千馀两。霸、

大等马房子粒银二万三千馀两。备边并新增地亩银四万五千馀两。京卫屯牧地增

银万八千馀两。崇文门商税、牙税一万九千馀两,钱一万八千馀贯。张家湾商税

二千馀两,钱二千八百馀贯。诸钞关折银二十二万三千馀两。泰山香税二万馀两。

赃罚银十七万馀两。商税、鱼课、富户、历日、民壮、弓兵并屯折、改折月粮银

十四万四千馀两。北直隶、山东、河南解各边镇麦、米、豆、草、盐钞折银八十

四万二千馀两。诸杂物条目繁琐者不具载。所载岁入,但计起运京边者,而存留

不与焉。

岁出之数,公、侯、驸马、伯禄米折银一万六千馀两。官吏、监生俸米四万

馀石。官吏折俸绢布银四万四千馀两,钱三千三百馀贯。仓库、草场、官攒、甲

斗,光禄、太常诸司及内府监局匠役本色米八万六千馀石,折色银一万三千馀两。

锦衣等七十八卫所官吏、旗校、军士、匠役本色米二百一万八千馀石,折色银二

十万六千馀两。官员折俸绢布银二十六万八千馀两。军士冬衣折布银八万二千馀

两。五军、神枢、神机三大营将卒本色米十二万馀石,冬衣折布银二千馀两,官

军防秋三月口粮四万三千馀石,营操马匹本色料二万四千馀石,草八十万馀束。

巡捕营军粮七千馀石。京营、巡捕营,锦衣、腾骧诸卫马料草折银五万馀两。中

都留守司,山东、河南二都司班军行粮及工役盐粮折银五万馀两。京五草场商价

一万六千馀两。御马三仓象马等房,商价十四万八千馀两。

诸边及近京镇兵饷。

宣府:主兵,屯粮十三万二千馀石,折色银二万二千馀两,民运折色银七十

八万七千馀两,两淮、长芦、河东盐引银十三万五千馀两,京运年例银十二万五

千两;客兵,淮、芦盐引银二万六千馀两,京运年例银十七万一千两。

大同:主兵,屯粮本色七万馀石,折色银一万六千馀两,牛具银八千馀两,

盐钞银一千馀两,民运本色米七千馀石,折色银四十五万六千馀两,屯田及民运

本色草二百六十八万馀束,折草银二万八千馀两,淮、芦盐四万三千馀引,京运

年例银二十六万九千馀两;客兵,京运银十八万一千两,淮、芦盐七万引。

山西:主兵,屯粮二万八千馀石,折色银一千馀两,草九万五千馀束,民运

本色米豆二万一千馀石,折色银三十二万二千馀两,淮、浙、山东盐引银五万七

千馀两,河东盐课银六万四千馀两,京运银十三万三千馀两;客兵,京运银七万

三千两。

延绥:主兵,屯粮五万六千馀石,地亩银一千馀两,民运粮料九万七千馀石,

折色银十九万七千馀两,屯田及民运草六万九千馀束,淮、浙盐引银六万七千馀

两,京运年例银三十五万七千馀两;客兵,淮、浙盐引银二万九千馀两,京运年

例银二万馀两。

宁夏:主兵,屯粮料十四万八千馀石,折色银一千馀两,地亩银一千馀两,

民运本色粮千馀石,折色银十万八千馀两,屯田及民运草一百八十三万馀束,淮、

浙盐引银八万一千馀两,京运年例银二万五千两;客兵,京运年例银万两。

甘肃:屯粮料二十三万二千馀石,草四百三十馀万束,折草银二千馀两,民

运粮布折银二十九万四千馀两,京运银五万一千馀两,淮、浙盐引银十万二千馀

两。

固原:屯粮料三十一万九千馀石,折色粮料草银四万一千馀两,地亩牛具银

七千一百馀两,民运本色粮料四万五千馀石,折色粮料草布花银二十七万九千馀

两,屯田及民运草二十万八千馀束,淮、浙盐引银二万五千馀两,京运银六万三

千馀两,犒赏银一百九十馀两。

辽东:主兵,屯粮二十七万九千馀石,荒田粮四百馀两,民运银十五万九千

馀两,两淮、山东盐引银三万九千馀两,京运年例银三十万七千馀两;客兵,京

运年例银十万二千馀两。

蓟州:主兵,民运银九千馀两,漕粮五万石,京运年例银二十万六千馀两;

客兵,屯粮料五万三千馀石,地亩马草折色银万六千馀两,民运银万八千馀两,

山东民兵工食银五万六千两,遵化营民壮工食银四千馀两,盐引银万三千馀两,

京运年例银二十万八千馀两,抚赏银一万五千两,犒军银一万三千馀两。

永平:主兵,屯粮料三万三千馀石,民运粮料二万七千馀石,折色银二万八

千馀两,民壮工食银万二千馀两,京运年例银十二万二千馀两;客兵,屯草折银

三千馀两,民运草三十一万一千馀束,京运银十一万九千馀两。

密云:主兵,屯粮六千馀石,地亩银二百九十两,民运银万两有奇,漕粮十

万四千馀石,京运银十六万两有奇;客兵,民运银万六千馀两,民壮工食银九百

馀两,漕粮五万石,京运银二十三万三千馀两。

昌平:主兵,屯粮折色银二千四百馀两,地亩银五百馀两,折草银一百馀两,

民运银二万两有奇,漕粮十八万九千馀石,京运年例银九万六千馀两;客兵,京

运年例银四万七千馀两。

易州:主兵,屯粮二万三千馀石,地亩银六百馀两,民运银三十万六千馀两;

客兵,京运银五万九千两。

井陉:主兵,屯粮万四千馀石,地亩银八千馀两,民运本色米麦一万七千馀

石,折色银四万八千馀两;客兵,京运年例银三千馀两。

他杂费不具载。

 卷八十三 志第五十九

◎河渠一

○黄河上

黄河,自唐以前,皆北入海。宋熙宁中,始分趋东南,一合泗入淮,一合济

入海。金明昌中,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