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史-第3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言珊实病,乞悯怜听其归。帝曰:“彼属卿言耶?主人留客坚,客则强留。珊独
不能为朕留耶?且朕以天下事付卿辈,犹家人父子。今太平未兆,何忍言归!”
大夏出以告珊,珊泣曰:“臣死是官矣。”帝既崩,珊以新君嗣位不忍言去,力
疾视事。疾作,遂卒。赠太子太保,谥恭简。
赞曰:孝宗之为明贤君,有以哉。恭俭自饬,而明于任人。刘、谢诸贤居政
府,而王恕、何乔新、彭韶等为七卿长,相与维持而匡弼之。朝多君子,殆比隆
开元、庆历盛时矣。乔新、韶虽未究其用,而望著朝野。史称宋仁宗时,国未尝
无嬖幸,而不足以累治世之体;朝未尝无小人,而不足以胜善类之气。孝宗初政,
亦略似之。不然,承宪宗之季,而欲使政不旁挠,财无滥费,滋培元气,中外乂
安,岂易言哉。
卷一百八十四 列传第七十二
○周洪谟杨守陈(弟守阯子茂元茂仁)张元祯(陈音)傅瀚
张昇吴宽傅珪刘春吴俨顾清刘瑞
周洪谟,字尧弼,长宁人。正统十年,进士及第。授编修。博闻强记,善文
词,熟国朝典故,喜谈经济。
景泰元年,疏劝帝亲经筵,勤听政,因陈时务十二事。再迁侍读。天顺二年
掌南院事。宪宗嗣位,复陈时务,言人君保国之道有三:曰力圣学,曰修内治,
曰攘外侮。力圣学之目一:曰正心。修内治之目五:曰求真才,去不肖,旌忠良,
罢冗职,恤漕运。攘外侮之目六:曰选将帅,练士卒,讲陈法,治兵器,足馈饷,
靖边陲。帝嘉纳焉。
成化改元,廷议讨四川山都掌蛮,洪谟上方略六事,诏付军帅行之。进学士。
寻为南京祭酒。上言南监有红板仓二十间,高皇后积粟以养监生妻孥者,宜修复。
帝允行之。母丧服阕,改北监。十一年,言士风浇浮,请复洪武中学规。帝嘉纳,
命礼部榜谕。崇信伯费淮入监习礼,久不至。洪谟劾之,夺冠带,以儒巾赴监,
停岁禄之半,学政肃然。先圣像用冕旒十二,而舞佾豆笾数不称,洪谟请备天子
制。又言:“古者鸣球琴瑟为堂上之乐,笙镛柷敔为堂下之乐,而干羽则舞于两
阶。今舞羽居上,乐器居下,非古制,当改。”尚书邹干驳止之,洪谟再疏争。
帝竟俞其议。
迁礼部右侍郎。久之,转左。以蔡《传》所释璇玑玉衡,后人遵用其制,考
验多不合,宜改制,帝即属洪谟。洪谟易以木,旬日而就。十七年进尚书。二十
年加太子少保。二十一年,星变,有所条奏,帝多采纳。
弘治元年四月,天寿山震雷风雹,楼殿瓦兽多毁。洪谟复力劝修省,帝深纳
之。洪谟矜庄寡合,与万安同乡,安居政府时颇与之善。至是,言官先后论奏,
致仕归。又三年卒,年七十二。谥文安。
洪谟尝言:“士人出仕,或去乡数千里,既昧土俗,亦拂人情,不若就近选
除。王府官终身不迁,乖祖制,当稍变更。都掌蛮及白罗罗羿子数叛,宜特设长
官司,就择其人任之,庶无后患。”将殁,犹上安中国、定四裔十事。其好建白
如此。
杨守陈,字维新,鄞人。祖范,有学行,尝诲守陈以精思实践之学。举景泰
二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成化初,充经筵讲官,进侍讲。《英宗实录》成,
迁洗马。寻进侍讲学士,同修《宋元通鉴纲目》。母忧服阕,起故官。孝宗出阁,
为东宫讲官。时编《文华大训》,事涉宦官者皆不录。守陈以为非,备列其善恶
得失。书成,进少詹事。
孝宗嗣位,宫僚悉迁秩,执政拟守陈南京吏部右侍郎,帝举笔去“南京”字。
左右言刘宣见为右侍郎,帝乃改宣左,而以守陈代之。修《宪宗实录》,充副总
裁。弘治改元正月,上疏曰:
孟子言“我非尧舜之道不敢陈于王前。”夫尧舜之道何道?《书》曰:“人
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此尧、舜之得于内者深,而为出治
之本也。询四岳,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此尧、舜之资于外者博,而为致治
之纲也。臣昔忝宫僚,伏睹陛下朗读经书,未尝勤睿问以究圣贤奥旨。儒臣略陈
训诂,未尝进详说以极帝王要道。是陛下得于内者未深也。今视朝,所接见者,
大臣之丰采而已。君子、小人之情状,小臣、远臣之才行,何由识?退朝所披阅
者,百官之章奏而已。诸司之典则,群吏之情弊,何由见?宫中所听信者,内臣
之语言而已。百官之正议,万姓之繁言,何由闻?恐陛下资于外者未博也。
愿遵祖宗旧制,开大小经筵,日再御朝。大经筵及早朝,但如旧仪。若小经
筵,必择端方博雅之臣,更番进讲。凡所未明,辄赐清问。凡圣贤经旨,帝王大
道,以及人臣贤否,政事得失,民情休戚,必讲之明而无疑,乃可行之笃而无弊。
若夫前朝经籍,祖宗典训,百官章奏,皆当贮文华殿后,陛下退朝披览。日令内
阁一人、讲官二人居前殿右厢,有疑则询,必洞晰而后已。一日之间,居文华殿
之时多,处乾清宫之时少,则欲寡心清,临政不惑,得于内者深而出治之本立矣。
午朝则御文华门,大臣台谏更番侍直。事已具疏者用揭帖,略节口奏,陛下详问
而裁决之。在外文武官来觐,俾条列地方事,口陈大要,付诸司评议。其陛辞赴
任者,随其职任而戒谕之。有大政则御文华殿,使大臣各尽其谋,勿相推避。不
当则许言官驳正。其他具疏进者,召阁臣面议可否,然后批答。而于奏事、辞朝
诸臣,必降词色,详询博访,务竭下情,使贤才常接于目前,视听不偏于左右,
合天下之耳目以为聪明,则资于外者博而致治之纲举矣。
若如经筵、常朝只循故事,凡百章奏皆付内臣调旨批答,臣恐积弊未革,后
患滋深。且今积弊不可胜数。官鲜廉耻之风,士多浮竞之习。教化凌夷,刑禁驰
懈。俗侈而财滋乏,民困而盗日繁。列卫之城池不修,诸郡之仓库鲜积。甲兵朽
钝,行伍空虚。将骄惰而不知兵,士疲弱而不习战。一或有警,何以御之?此臣
所以朝夕忧思,至或废寝忘食者也。
帝深嘉纳。后果复午朝,召大臣面议政事,皆自守陈发之。寻以史事繁,乞
解部务。章三上,乃以本官兼詹事府,专事史馆。二年卒。谥文懿,赠礼部尚书。
弟守阯。子茂元、茂仁。守阯,字维立。成化初,乡试第一,入国学。祭酒
邢让下狱,率六馆生伏阙讼冤。十四年,进士及第。授编修。秩满,故事无迁留
都者。会从兄守随为李孜省所逐,欲并逐守阯,乃以为南京侍读。
弘治初,召修《宪宗实录》,直经筵,再迁侍讲学士。给事中庞泮等以救知
州刘逊悉下狱,吏部尚书屠滽奏遣他官摄之。守阯贻书,极诋滽失。十年大
计京官。守阯时掌院事,言:“臣与掌詹事府学士王鏊,俱当听部考察。但臣等
各有属员。进与吏部会考所属,则坐堂上,退而听考,又当候阶下。我朝优假学
士,庆成侍宴,班四品上,车驾临雍,坐彝伦堂内,视三品,此故事也。今四品
不与考察,则学士亦不应与。臣等职讲读择述,称否在圣鉴,有不待考察者。”
诏可。学士不与考察,自守阯始。修《会典》,充副总裁。寻迁南京吏部右侍郎。
尝署兵部,陈时弊五事。改署国子监。考绩入都,《会典》犹未成,仍留为总裁。
事竣,迁左侍郎还任,进二秩。武宗立,引年乞休,不待报竟归,诏加尚书致仕。
刘瑾乱政,夺其加官,瑾败乃复,久之卒。
守阯博极群书,师事兄守陈,学行相埒。其为解元、学士、侍郎,皆与兄同。
又对掌两京翰林院,人尤艳称之。守陈卒,守阯为位哭奠者三年。
茂元,字志仁。成化十一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历郎中,出为湖广副使,改
山东。弘治七年,河决张秋,诏都御史刘大夏治之,复遣中官李兴、平江伯陈锐
继往。兴威虐,絷辱按察使。茂元摄司事,奏言:“治河之役,官多而责不专。
有司供亿,日费百金。诸臣初祭河,天色阴晦,帛不能燃。所焚之余,宛然人面,
具耳目口鼻,观者骇异。鬼神示怪,夫岂偶然?乞召还兴、锐等,专委大夏,功
必可成。且水者阴象,今后戚家威权太盛,假名姓肆贪暴者,不可胜数,请加禁
防,以消变异。画工、艺士,宜悉放遣。山东既有内臣镇守,复令李全镇临清,
宜撤还。”疏入,下山东抚、按勘,奏言:“焚帛之异诚有之,所奏供亿,多过
其实。”于是兴、锐连章劾茂元妄,诏遣锦衣百户胡节逮之。父老遮道诉节,乞
还杨副使。及陛见,茂元长跪不伏,帝怒,置之诏狱。节遍叩中官,备言父老诉
冤状,中官多感动。会言者交论救,部拟赎杖还职,特谪长沙同知。谢病归。久
之,起安庆知府,迁广西左参政。正德四年,刘瑾遣御史孙迪校勘钱谷,索贿不
予。瑾又恶茂元从父守随,遂勒致仕。瑾诛,起官江西,寻迁云南左布政使。以
右副都御史巡抚贵州,改莅南京都察院,终刑部右侍郎。
茂仁,字志道,成化末进士。历刑部郎中。辽东镇守中官梁玘被劾,偕给事
中往按,尽发其罪。终四川按察使。
张元祯,字廷祥,南昌人。五岁能诗,宁靖王召见,命名元征。巡抚韩雍器
之曰“人瑞也”,乃易元祯。举天顺四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
宪宗嗣位,疏请行三年丧,不省。其年五月,疏陈三事:“一,勤讲学。愿
不废寒暑,所讲必切于修德为治之实,不必以乱亡忌触为讳。讲退,更凝神静味,
验之于身心政化。讲官,令大臣公举刚明正大之人,不拘官职大小。一,公听政。
请日御文华殿,午前进讲,午后听政。天下章奏,命诸臣详议面陈可否,陛下亲
临决其是非。暇则召五品以下官,随意问以时事得失利病,令下情得以毕达。一,
广用贤。请命给事中、御史,各陈两京堂上官贤否。如有不尽,亦许在京五品官
指陈之,以为进退。又令共荐有德望者,以代所去之位,则大臣皆得其人。于是
命之各言其所属及方面郡县官之贤否,付内阁吏部升黜之。中外群臣,有刚正改
言者,举为台谏,不必论其言貌、官职、出身。但不宜委之堂上官,恐惮其刚方,
而荐柔媚者以充数,所举之人感其推荐,不敢直斥其非。是以古者大臣不举台谏。”疏入,以言多窒碍难行,寝之。预修《英宗实录》,与执政议不合,引疾家居,
讲求性命之学。阅二十年,中外交荐,皆不赴。
弘治初,召修《宪宗实录》,进左赞善。上言:“人君不以行王道为心,非
大有为之主也。陛下毓德青宫,已负大有为之望。迩者颇崇异端,嬖近习,以蛊
此心;殖货利,耽玩好,以荒此心;开幸门,塞言路,以昧此心。则不能大有为
矣。愿定圣志,一圣学,广圣智。”疏反复累万言,帝颇纳之。《实录》成,迁
南京侍讲学士,以养母归。久之,召为《会典》副总裁。至则进学士,充经筵日
讲官,帝甚倾向。元祯体清癯,长不逾中人,帝特设低几听之。数月,以母忧去。
服阕,迁南京太常卿。已,修《通鉴纂要》,复召为副总裁。以故官兼学士,改
掌詹事府。帝晚年德益进。元祯因请讲筵增讲《太极图》、《通书》、《西铭》
诸书。帝亟取观之,喜曰:“天生斯人,以开朕也。”欲大用之,未几晏驾。
武宗立,擢吏部左侍郎兼学士入东阁,专典诰敕。元祯素有盛誉。林居久,
晚乃复出。馆阁诸人悉后辈,见元祯言论意态,以为迂阔,多姗笑之。又名位相
轧,遂腾谤议,言官交章劾元祯。元祯七疏乞休,刘健力保持之。健去,元祯亦
卒。天启初,追谥文裕。
陈音,字师召,莆田人。天顺末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成化六年三月,
以灾异陈时政,言:“讲学莫先于好问。陛下虽间御经筵,然势分严绝,上有疑
未尝问,下有见不敢陈。愿引儒臣赐坐便殿,从容咨论,仰发圣聪。异端者,正
道之反,法王、佛子、真人,宜一切罢遣。”章下礼部。越数日,又奏:“国家
养士百年,求其可用,不可多得。如致仕尚书李秉,在籍修撰罗伦、编修张元祯、
新会举人陈献章皆当世人望,宜召还秉等,而置献章台谏。言官多缄默,愿召还
判官王徽、评事章懋等,以开言路。”忤旨切责。
司礼太监黄赐母死,廷臣皆往吊,翰林不往。侍讲徐琼谋于众,音大怒曰:
“天子侍从臣,相率拜内竖之室,若清议何!”琼愧沮。秩满,进侍讲。汪直党
韦瑛夜帅逻卒入兵部郎中杨士伟家,缚士伟,考掠及其妻子。音与比邻,乘墉大
呼曰:“尔擅辱朝臣,不畏国法耶!”其人曰:“尔何人,不畏西厂!”音厉声
曰:“我翰林陈音也。”久之,迁南京太常少卿。刘吉父丧起复,音贻书劝其固
辞,吉不悦。后吏部拟用音,吉辄阻之曰“腐儒”,以故十年不得调。尝与守备
中官争事,为所劾,事卒得直。弘治五年,吉罢,始进本寺卿。越二年卒。
音负经术,士多游其门者。然性健忘,世故琐屑事皆不解。世多以不慧事附
之以为笑,然不尽实也。
傅瀚,字曰川,新喻人。天顺八年进士。选庶吉士,除检讨。嗜学强记,善
诗文。再迁左谕德,直讲东宫。孝宗嗣位,擢太常少卿兼侍读,历礼部左、右侍
郎。寻命兼学士入东阁,专典诰敕,兼掌詹事府事。
弘治十三年代徐琼为礼部尚书。保定献白鹊,疏斥之。陕西巡抚熊翀以鄠县
民所得玉玺来献,以为秦玺复出也。瀚率同列言:“秦玺完毁,具载简册。今所
进玺,形色、篆纽皆不类,盖后人仿为之。且帝王受命在德不在玺,太祖制六玺,
列圣相承,百三十余载,天休滋至,受命之符不在秦玺明矣。请姑藏内府。”帝
是其言,薄赏得玺者。
京师星变、地震、雨雹,四方多变异。瀚条上军民所不便进者,请躬行节俭
以先天下。光禄寺逋行户物价至四万余两。瀚言由供亿之滥,愿敦俭素,俾冗费
不生。所条奏,率傅正议。十五年卒,赠太子太保,谥文穆。
张昇,字启昭,南城人。成化五年进士第一。授修撰,历谕德。弘治改元,
迁庶子。
大学士刘吉当国,昇因天变,疏言:“陛下即位,言者率以万安、刘吉、尹
直为言,安、直被斥,吉独存。吉乃倾身阿佞,取悦言官,昏暮款门,祈免纠劾,
许以超迁。由是谏官缄口,奸计始遂。贵戚万喜依凭宫壶,凶焰炽张,吉与缔姻。
及喜下狱,犹为营救。父存则异居各爨,父殁则夺情起官。谈笑对客,无复戚容。
盛纳艳姬,恣为淫黩。”且历数其纳贿、纵子等十罪。吉愤甚,风科道劾昇诬诋,
调南京工部员外郎。吉罢,复故官,历礼部左、右侍郎。十五年代傅瀚为尚书。
孝宗崩,真人陈应衤盾、西番灌顶大国师那卜坚参等以祓除,率其徒入乾清
宫,昇请置之法。诏夺真人、国师、高士等三十余人名号,逐之。昇在部五年,
遇灾异,辄进直言。亦数为言者所攻,然自守谨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