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乱世烽烟-第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后梁被后唐灭掉之后高季兴便向中原朝廷称臣,又献计后唐向易守难攻的前蜀进攻消耗实力,可是他没有想到郭崇韬只用了两月的时间便将前蜀拿下,不过因此他得了两州之地。
虽然南平国为军事要冲,但地少人稀,高季兴在称帝之后也不鼓励工农商,而是采取了一个让人都想不到的治国策略——抢。
无论是闽国、南汉、楚国向中原朝廷进贡都要经过南平,因此高季兴和儿子高从诲便派兵去抢夺财物,每当各国问罪他就又将财物退回,卑躬屈膝的求饶称臣,因此这两人才得了高赖子这么一个称号。
高季兴的两个孙子,相对高保融来说高保勖还有些治世之才,但他却是极为荒淫之人。南平国在他们的治下一直没有得到长足的发展,百姓一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但是他们依旧没有任何好的治国方针,依旧延续着其祖父和父亲的套路,做着无赖的勾当,以向各国称臣求得一些赏赐。
第129章 一块肥肉
0115
(求收藏,求推荐!)
趁着此时周朝看到了唐国的实力不敢妄动,西北又有蜀国的威胁,此时唐国动兵拿下南平正是时候,但李景遂不知圣上的想法,他怕圣上犹豫不决,在将信送出之后,便又给朝中殷崇义等大臣也去了书信。
吴越五万大军进犯唐国,只有水军完好无损的撤离,其余刘彦琛部两人被斩杀八千余人,又有一万一千余人被俘虏。孙承佑两万部下,五千骑兵折损一千余人,三千余人被俘。步兵一万五千人逃回国内的也只有一万人。如此惨烈的战绩让吴越很是吃惊,也让战事过去两日之后才收到密信的柴荣很是吃惊。
看来这唐国此时真是动不得了,他不知道唐国怎么会突然间就有了如此实力,不管唐国怎么有了如此实力,他此时必需要做另一番准备了。
柴荣将王朴、王溥、李谷、魏仁浦等人一起连夜召进宫中商议此事。
王朴几人在看过之后相互对视几眼,几人首先对这情报的来源产生了怀疑。
王朴率先问道:“陛下,这情报是从哪来送来?”
柴荣面色阴沉冷峻,说道:“这密信来自吴越都城,诸位爱卿不要过多的怀疑信的真假,且说说我们该如何应对。”
“若是真实,那唐国的军事实力怕是已经超过我大周朝,所以陛下也要改变进攻策略,不能再以唐国为首要目标下手了。”王朴叹道。
“朕也是此意,但如今秦凤二州有蜀国的威胁,我们是不能贸然的兴兵,一定要先这里解决才是。”柴荣指了指地图说道。
魏仁浦沉思片刻瞄了眼几人,又盯着柴荣说道:“陛下,臣认为蜀国不足为惧,秦凤二州应该稳重防守,此时应该以南平为主,拿下南平便打通了去往蜀国的水路,又打通了楚国的道路,将楚国拿下便可以向南汉兴兵,又有吴越的策应,唐国便在我大周的包围之下。”
柴荣也不是没有想到过拿南平下手,相对来说南平是这些国家之中最弱小的一个朝廷,无论是经济还是军事实力都是无法与任何一个朝廷抵抗,但他又占据着如此军事要冲之地,早晚他都是要拿下来的。
“臣认为还是要将蜀国十万大军打败之后再对南平动兵的好,此时只需要向南平高保融发诏书,让其兄弟两人进朝,若是他不来,我大周就可以在消灭蜀国王昭远的大军之后,以此为借口对南平动兵。”王溥说道。
“不说蜀国大军,我朝对南平动兵,唐国又怎么会坐视不理?唐国定然会施加阻拦,以前唐国的实力我们可以不怕,但是如今已经不同与往日。”王朴道。
“不如同盟,以同盟为借口将唐国拖住,让我国拿下南平、楚国和南汉之后再做打算。”李谷沉思片刻说道。
柴荣无奈的摇头叹了一声,这对他来说已经算是一个好主意了。“朕从来没有想过结盟之事,但如今事不由人,也只能如此。”
御书房内沉默良久,柴荣才又朗声说道:“王溥立即修书唐国,大周王朝愿与唐国万代修好,希望唐国能遣使来我朝商议同盟之事。”
“魏仁浦立即写信给王景,让他此时做好防守,再派赵匡胤立即出兵秦凤二州支援,朕要在一月之内将王昭远大军击溃,再像南平进军。再修书给南平高保融兄弟二人,让其入朝听封,王朴准备粮草为进攻南平和楚国做好准备。”
柴荣一口气布置之后这才低下头,拿起狼毫笔在地图上的南平点了一笔。
柴荣却是不知,他有意拿下南平,唐国国内也已经有人在打南平的主意。
唐国国内不只是李景遂,就连李从嘉在常州军营内都在思考着周朝的下一步动作。
“吴越战败的消息应该已经进了大梁城了,柴荣应该也有了新的统一天下的策略,向我朝进攻的想法一定也是搁在了脑后,诸位猜猜那柴荣接下来会有什么动作?”李从嘉坐在几案前,眼睛盯着地图说道。
“蜀国正在对秦凤二州用兵,十万大军,就算都是草包,也不是一天两天内就能消灭的,周朝的侧重点应该还是在这边。”刘茂忠开口道。
“蜀国大军虽然有十万人,但是那王昭君却是起于市井无赖,是个彻底的弄臣,对军事一窍不通,只要守将稳重,蜀国大军对秦凤二州就没有什么大的威胁,周朝只要守上一些时日,怕是王昭远就会失去耐心,采取强攻之策,从而露出自己的弱点让周朝找到击溃的方法。”林仁肇说道。
“虎子说的有道理,蜀国就算有二十万大军,主将没有军事才能他们也是没有的办法,溃败是早晚的事,但是周朝即使是胜利怕是也不会大举进攻蜀国。”郑元华说道。
“要是我就会痛打落水狗!”刘茂忠就是一笑,接话道。
“周朝若是在秦凤二州击溃蜀国大军之后,定然会对这里用兵。”郑元华伸手在地图上指了一下说道。
“南平?”李从嘉朝地图上看去。
“正是,南平正处于军事要冲之地,从南平往西可以从水路进蜀国,往东顺江而下便是我唐国,再往南便是楚国和南汉,若是卑职是柴荣的谋士定会献计先拿南平,然后拿下楚国,将摇摇欲坠的南汉政权捏在手里,然后造大船顺江而上将蜀国吞并,最后伺机将已经在包围圈内的唐国拿下。”郑元华开口道。
见李从嘉紧紧的皱眉,郑元华再次说道:“周朝不缺眼光独到的能臣,王朴、李谷、王溥以及魏仁浦范质等等皆是治世能臣,个个都是老谋深算,定然也会想到拿南平开刀。武官之中赵匡胤在高平之战中异军突起,很是被柴荣认可,军士能力怕是不在殿下之下。”
“师黯,为本王向圣上修书,本王要向南平进攻。”李从嘉眉头深锁。
“殿下,这进攻也要有个理由不是?”张洎眨了眨眼睛。
“你只将元华所说写上就是,公之于众的理由之后再说。”李从嘉认真的说道。
“诺。”张洎点头。
“殿下英明,周朝此时有蜀国牵制不能对南平动手,我们可以提前一步将南平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将来的威胁就要小了很多。”郑元华说道。
“师黯要的理由也好找,某听说南平高氏抢夺从其国内经过的朝贡队伍,我国进功南平就以蜀国进贡我朝的贡品被其抢夺为由便可,那高保融兄弟二人一个脑子不灵活,一个荒淫无耻,就算是求饶我们只当做未听到便可,南平国内百姓也早就受够了高氏的统治,我们出兵他们也不会有任何的反抗。”林仁肇说道。
“这个理由很好。”李从嘉点头,不管什么理由这南平是拿定了,拿下南平,对周朝的防线才能统一在江北,避免了战线拉的太长,范围过大。
见众人点头,李从嘉笑道:“南平只有三州,只有不足万人的军队,若是圣上允许,我银枪都也可以当做练兵。”
“或许高保融不会给殿下练兵的机会而直接投降。”林仁肇笑道。
“那不是更好,”李从嘉笑道,“不费一兵一卒就将南平拿下,我等也可以再来考虑周朝和吴越大事。”
此时的南平在周朝柴荣等人和唐国李从嘉、李景遂等人的眼中就是一块肥美的肉。周朝夺下那么对于统一大业就占了一定的先机,唐国拿下,将未来周朝的威胁减小,同时也打通了通往蜀国的水路,割断了楚国、南汉与中原王朝的一条通路。
李从嘉的书信连夜送出,李景遂的书信此时也在途中,而朝中对于李从嘉和李弘冀的奖赏已经有了结果,银枪都在此次战事之中战绩最佳,李璟在与殷崇义等人商议过后,肯定了李从嘉的能力,认为像银枪都一样的军队是越多越好,便决定将银枪都从一万两千人扩军至两万人。而李弘冀却只是单独以黄金白银作为赏赐。
送去吴越国交换战俘的国书已经上了路,而这个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也是由李璟交给了李弘冀去做。
江宁府出来的圣旨分成两路,一路此时已经进入了常州府境内,另一路早进了润州城。
李弘冀见父皇赏了银子,又将这常州府的一万五千俘虏的交换交给他来处理,他很是开心,一万五千俘虏就是十五万两白银,这对他来说也是大赚了一笔。不过他却是高兴的太早了,李景遂告状的信昨夜里已经往江宁府送去。
一大早,李从嘉便在军营之内见到了从江宁府赶来宣读圣旨的内侍江斌,在得知银枪都可以扩军到两万人之后,李从嘉就在心里一阵笑,昨日他还要吕德将那五千人打散,看来此时没了那必要。
给了江斌赏赐,李从嘉想着俘虏的交换已经交给李弘冀去做,吴越军被打败也不会再次兴兵,看着江斌离开,李从嘉就开始整备军队准备回江宁府。
第130章 问责
0115
(求收藏,求推荐!!!)
除去五千沙河帮青壮,为了将银枪都招满额,李从嘉还要另外再募兵三千,白鹭洲上早已经成军的三千私兵,还是要留守在白鹭洲之上作为白鹭洲和潜州的防守之用。对于李从嘉来说,若是不对周朝和吴越用兵,那么这一万五千人暂时也是够用。
李从嘉对于募新兵已经有了新的想法,战事一时半会儿不会再起,这三千兵也可以从沙河帮的十八岁之下的少年之中挑选,每日正常操练,留在日后再用。
银枪都大军加上若干缴获的物资,缓缓的起拨向江宁府进发,常州刺史眭昭符毫无顾忌的带着全城的官员前来送行。
李从嘉知道眭昭符这是认可了自己的能力,当初他进城时眭昭符可不是如此笑脸相迎,不过李从嘉对此也不在意,眭昭符是个能吏,他倒是希望能够将他吸收到自己的身边为自己所用。
银枪都大军走走停停用了两日才进了江宁府,李从嘉一起与大军回到幕府山大营,安顿好一切这才往城内走去,他已经近两月时间未回府了,算算时日周宪这段时日也应该要生产了,越是临近府邸他的心情越是迫切。
就在李从嘉一边想着回府要做的事情一边往郑王府走时,皇宫内的李璟却是紧紧的皱着眉头沉思着,他的手里拿着李从嘉在常州写来劝说向南平进攻的书信,桌上还有一封是江都李景遂写来同样内容的书信。
这两封书信他都仔细的考虑过了,李景遂和李从嘉两人在信中已经说的很明白,李璟也是动了心,但是此事还要经过朝中讨论,毕竟先前对闽国和楚国用兵失利的阴影还存在李璟的记忆里。
放下手里的信笺,李璟拿起一封没有署名的信笺,还未打开便皱了下眉头,自言自语道:“这是谁送来的?”
虽然有着疑惑但他还是拆开了信笺,看了几眼就怒拍了一下几案,身后的刘贵被吓得一哆嗦,偷偷的瞄了两眼倒是只能看到圣上的侧脸,无法看到他脸上全面的表情。
“刘贵,去将郑王殿下召进宫来,朕有事要问。”一阵沉默之后李璟说道。
李璟恼怒的原因不是匿名信的由来,而是信中所说李弘冀在无锡县东北不经禀告,私自杀害战吴越俘两千余人,一直以仁著称的李璟怎么会容忍此时的发生。当然他最看重的还是唐国在天下诸国之间的声誉,并不是真的在乎战俘的死活,这事若是属实,一旦传出去,不仅会搞臭唐国在天下诸国之中的名声,也会让李弘冀在朝中落下不好的名声。不过李弘冀的名声如何李璟倒是没有过多的去想,他只想着唐国在天下间的那份虚名。
但这些都不是他最为恼怒的,他最为恼怒的是信中告郑王李从嘉在白鹭洲训练八千私兵意图谋反。
他虽然相信李从嘉不会谋反,但信的内容他又不能不认真对待,李璟早就知道李从嘉在白鹭洲、潜州和幕府山军营水寨的一系列动作,筑堤修码头这些事李璟很是支持。但是这八千人的存在他还是第一次听说,若是说有三头五百的私兵到也是无所谓,可如今突然冒出这些人来,对他来说已经超越了承受的底线。
李从嘉才进府还来不及与周宪等人见面就被李璟召进了宫中,李从嘉不知所以,一副茫然的看着刘贵,刘贵见此也是摇头表示不知情。
李从嘉无奈的叹了两声,见管事张礼有话要说,也只是摆了摆手,说道:“张管事,要说什么等本王回来再说吧,你且去与王妃说说,本王进宫去了。”
张礼欠身点了点头,看着殿下与内侍离开只是咧嘴一笑,他晓得殿下还不知王妃产下了一对双生子女之事,只是想将这事说出来。
李从嘉进宫请了安,见到父皇没有了往日的笑容,正一脸的愁容的盯着自己也是微微一怔,随即就开口问道:“父皇这是为何事愁闷?”
李璟瞄了李从嘉一眼,缓声问道:“六郎,你对皇叔作为皇太弟有什么看法?”
李从嘉心里一惊,在来的路上他从来没过李璟这时会问这个,看着父皇的表情,他搞不懂他在想什么,更不知他如此问是为了什么,只是略微沉思就小心的说道:“皇叔仁厚,又很有长者风范,治理江都政绩很好,朝中上下对其很是认可,儿臣认为皇叔有这个能力。”
“六郎当真是这么想?”李璟抬起眼睑又问。
“儿臣不敢说谎。”李从嘉见父皇这么问就想到他很有可能是发觉了什么,不管是江都刺杀自己之事还是其他,他都不能主动说出。虽然他也想让刺杀自己的真正主谋落网,但是他与钟伞诓椴怀鋈魏斡泄氐氖滴镏ぞ葜焙狭耸峦聘死畲由疲耸本筒荒茉俅瓮芽凇�
“那你对兄长燕王有什么看法?”李璟依然是那副冷冷的表情,问道。
“皇兄无论文治还是武功皆在儿臣之上,又是儿臣的兄长,儿臣只有敬畏之心。”李从嘉认真说道。
“那你对这次对吴越进犯的胜利有什么想法?”李璟又问道。
“此次作战吴越刘彦琛部队轻敌大意,才会造成如此惨败,儿臣只是碰巧遇到捡了个便宜,孙承佑不知刘彦琛部已经失败,中了儿臣的计谋,才会出兵与儿臣相碰。孙承佑有江阴城内皇兄大军的牵绊,儿臣胜也是侥幸,若是没有皇兄大军的牵绊儿臣不会胜得如此轻松。而皇兄的胜利却是一场大胜,两千骑兵便击溃了吴越的一万五千步卒,斩杀四千余人,这在我唐国的历史上也是仅有的以少胜多,就是在这乱世怕是都不会再有人能及。”李从嘉回道。
“既然六郎认为皇叔和皇兄都在你�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