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殖民美利坚-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身给天主的红衣主教。这对可怜的恋人,一方面深深地爱恋着对方,一方面经常需要忏悔,请求天主饶恕自己的罪孽,还有一方面,又需要不断地澄清,说明两个人之间的清白和纯洁无瑕。 【七】 在阿佐利诺的大力支持下,一六六二年,克里斯蒂娜的生活再次稳定下来,和教皇的关系也大有改善。克里斯蒂娜的住所又成了罗马最高雅的人文荟萃之所。一六七一年,克里斯蒂娜在罗马成立了一个剧院,使得大批艺术家可以施展音乐才华。她甚至拥有一个私人的剧场,用于赞助年轻的音乐家,在表演艺术中崭露头角。 这一期间,克里斯蒂娜也曾经回过两次她的祖国瑞典。根据她的退位协议,她在瑞典还拥有不少领地。这些领地当中,都有克里斯蒂娜的经理人为她进行管理,然后集中通过一个德国的银行家,每年向克里斯蒂娜交付收入。克里斯蒂娜第一次回国,是因为她的大表哥,瑞典国王卡尔英年早逝,她回去参加葬礼。第二次却是纯粹为了解决领地的问题。不料,因为她的随从当中,夹带了一个天主教的牧师,结果瑞典新国王发布法令,禁止这位前女王再次进入瑞典。 克里斯蒂娜的收入时好时坏;但是她基本上维持了一个女王的花钱派头:这使得她成了十七世纪欧洲最重要的艺术和文化赞助人之一。除了上述的剧院以外,她还购买了大量美术作品;在她的收藏中,有多幅提香、维罗尼塞和拉斐尔的作品。而著名的意大利雕塑家贝尼尼,则几乎是她一手扶植起来的。 克里斯蒂娜还创建了一个学术图书馆,收集了从公元四世纪到十四世纪的大量书籍和手稿,这些图书,至今仍是梵蒂冈图书馆的一个重要部分。除此之外,她还曾经对考古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出资赞助过几次重要的考古发掘。她自己也是一个创造者,写过数卷的格言录,和一本没有完成的自传。一六八九年四月,克里斯蒂娜在长期患病之后,在其六十三岁的那一年辞别了人间。红衣主教阿佐利诺成了克里斯蒂娜的继承人,并且安排她的葬礼。忍着巨大的悲痛,阿佐利诺给教廷写信说:“女王去世了;她是作为上帝和天主教会最为神圣、真诚和忠心的女儿而逝去的”。阿佐利诺为他的心上人,安排了隆重的葬礼;克里斯蒂娜作为唯一的外国君王,长眠在梵蒂冈的圣彼得教堂的墓地上,和各任教皇的长眠之处,毗邻而处。仅仅七个星期以后,红衣主教就追随着克里斯蒂娜,也与世长辞了。 瑞典女王克里斯蒂娜的故事,还有很多。她的不平凡的一生,恍如一颗耀眼的彗星,在历史的天空中划过,留下美丽的痕迹,许多感叹,许多遗憾。无论如何,她是一位了不起的女性;一位在十七世纪,就具有二十世纪才流行的女权意识的人;一位强权国家的君主;一位毕生追求爱情的女人,一位勇于为了自己的信仰而放弃王位的女王,一位艺术和文化的热衷者和慷慨的赞助者,一位对欧洲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的人物。至今,意大利人还是把她生活在罗马的时代,称之为“克里斯蒂娜的十七世纪”:ilseicentodiCristuna。
第一美国殖民历史(整理)
在今天美国马萨诸塞州的一个叫做普利茅斯小镇,每天都有来自美国各地的人来到这里瞻仰一块大石。 人们为什么会对一块大石如此敬仰呢?因为,美国的历史与它有着非同寻常的关系。 1、我们这些签署人在上帝面前共同庄严立誓签约,自愿结为民众自治团体。 1620年9月16日,102名英国清教徒登上了一艘重180吨、长90英尺的木制帆船扬帆出海,这艘船名叫五月花号。 他们选择出海的季节实在是糟透了,但他们别无选择。 在17世纪初的英国,最早源起于加尔文的清教徒们发起宗教改革运动,试图在国教内部进行“纯洁”工作,却遭受残酷打压。 于是他们出逃荷兰,在荷兰不仅寄人篱下,而且下一代对于清教徒信仰和祖国语言日益淡薄,于是他们将最后的期望寄托在遥远的新大陆,再次出走。 他们向往那片百年前才刚刚被发现的新大陆——美洲,那里没有国王,也没有刽子手,他们可以自由自在地传教和生活,而无需面对欧洲大陆冰冷的目光和时隐时现的绞索。 也许是“五月花”这个浪漫而生机勃勃的名字给他们带了来好运,“五月花”号在海上风狂浪险地渡过了66天之后,只有一个人死去,但在船上又降生了一个婴儿,所以当他们于11月9日到达科德角时,船上还是102个人。 他们在科德角对面的普罗温斯顿港湾抛锚,按照欧洲的航海传统,他们首先登上了一块大礁石。五月花号上的人们大声欢呼,共同庆祝新生活的开始。后来的美国人把他们视为美国最早的开创者。 其实,远在他们之前,已经有很多欧洲人来到北美,就是英国也早于1606年就组织了两批人员探查,一批移民,为什么美国人却把“五月花”号上的人们视为“清教徒始祖移民”? 今天“五月花”号的复制品停泊在马萨诸塞的海湾,在船舱里,摆放着一份文件的复制品,这份文件被称为美国最早的立国文本。 “五月花”号上的人们走上新大陆之前,在船上签署了这份文件,41位男士在文件上签下了名字,他们是船上的成年男性移民,由于当时妇女没有政治权利,所以她们没有签署。 在这份《五月花号公约》中这样写道: “为了上帝的荣耀,为了增强基督教信仰,为了提高我们国王和国家的荣誉,我们漂洋过海,在弗吉尼亚北部开发第一个殖民地。我们这些签署人在上帝面前共同庄严立誓签约,自愿结为民众自治团体。为了使上述目的能得到更好的实施、维护和发展,将来不时依此而制定颁布的被认为是对这个殖民地全体人民都最适合、最方便的法律、法规、条令、宪章和公职,我们都保证遵守和服从。” 《五月花号公约》是此后无数自治公约中的第一个。它所呈现出的依法管理、民众自治理念成为许多居民点和后来殖民地竞相效仿的模式,对《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被人们称为美国精神的先驱。 2、在从前无人来到的地方,我们希望移植一个民族。 12月25日后的一天,移民们陆续在普利茅斯上岸,那些参加签约的人组成了普利茅斯殖民地的自治体,这个自治体具有选举官员、通过法律和吸收新的投票委员的权力。 当兴奋感迷失后,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景象既使他们迷茫,也使他们兴奋。 这是一片完全陌生的大地,冬天的北美万物萧索,沉寂而荒凉。回顾身后,万顷波涛化作千般障碍、万里鸿沟,把拓荒者与欧洲的联系斩断,他们只能独自面对命运的挑战和生存的考验。 威廉&;#8226;布雷德福在“五月花号”抵达美洲10年后,生动地描述了他们的所见所感:“回顾身后,只见曾经跨越的海洋浩瀚无边,将他们与世上所有的文明社会阻隔……现在除了上帝的精神和慈爱,还有什么能够支持他们呢?” 其实他们真正的力量来自于开创新天地的渴望和坚定的信仰,正如布雷德福所说:他们知道自己是先驱者。正像一只小蜡烛点燃千支烛一样,在这里燃起的光照亮了很多的人,而且可以说,它还以某种方式照亮了我们的整个民族。 应该说“五月花”中人的运气非常好,他们登陆的港口是一个天然良港,附近有一个出产丰富的渔场,可以提供大量海产品。在陆地上有一些小溪,虽然结了冰,但可以向他们提供充足的淡水。 而且,在这片土地上居然到处有人类生活的遗迹,开垦过的肥沃农田,这真是一幅美好而又诡谲的景象,他们只能将这些归结于上帝的怜悯。后来他们才知道,这里是一个印第安村落的遗迹,这个村落的居民因为一场来势凶猛的天花而遭灭顶之灾。 但即使这样,在头一年,移民们依然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北美寒风呼啸,把缺少过冬装备的人们抛入一片冰天雪地,在这陌生的大陆上他们不知道应该如何生活,怎样从中汲取生活资料。繁重的劳动,严寒的气候,恶劣的生活条件,凶猛的传染病,很多人倒下了,几乎家家都办过丧事。 到第二年,他们只剩下50个人。每个人的心头都被绝望所压迫,所有的理想和美梦似乎都被严酷的现实撕得粉碎。人人都在祈祷上帝的恩典,但上帝在哪里? 在一个春天的早晨,一个印第安人走进了村庄,人们向他展示自己的悲惨生活。这个略通英文的印第安人默默地看着,听着。几天后,他把自己的酋长带到了村庄。 酋长马萨索伊特与这些远来的人们订立协议,非常慷慨地送给他们许多生活必需品,后来又派出能干的印第安人教授给移民们在这块大地上的生活技巧,包括种植玉米、捕鱼,甚至包括饲养火鸡。 在这一年,也就是1621年,风调雨顺,在印第安人的帮助下,移民们大获丰收。这年秋天,布雷德福被选为普利茅斯殖民地的总督,他决定举办庆典感谢上帝的恩赐。当然,他也没有忘记印第安人,他请马萨索伊特等印第安人参加庆典。 在11月底的一天,移民们大摆筵席,印第安人和移民们热烈地交谈、游戏,餐桌上摆满了山林的野味以及自产的玉米和南瓜饼火鸡大餐。 这就是北美大陆感恩节的起源,1789年11月26日,华盛顿发布了第一个感恩节公告。富兰克林&;#8226;罗斯福于1939年将11月的第4个星期四定为感恩节,1941年国会立法认可了这一规定。感恩节是最具有美国特色的节日,在美国人心目中,某种程度上感恩节要比圣诞节更重要。 感恩节的庆祝方式多年来改变不大,而印第安人教给移民们饲养的火鸡始终是感恩节上最主要的一道食品。 在此后的岁月里,来自欧洲的移民日益增多,几番艰辛之后,他们在这片大陆上扎住了脚跟。到了17世纪末18世纪初,一共建起了13个殖民地。 “在从前无人来到的地方,我们希望移植一个民族。” 这是一位诗人描绘当时的景象,那么这些人到底希望移植一个什么样的民族呢?我们从今天的威廉斯堡小镇寻找答案。 在美国弗吉尼亚州东部海岸有一座小镇叫威廉斯堡。 走在小镇的一部分街道上,仿佛进入了时空隧道,这里没有任何现代意义的装饰和建筑,教堂、学校、邮局以及人们的衣着打扮,与今天的一切截然不同。 这座小镇曾是北美最早的英属殖民地,曾和早期美国历史中一些重要事件发生过联系。 已然逝去的时光似乎从来没有拜访过这里,一切还是北美开拓初期的景象。 从17世纪初到美国建国前的一百多年时间里,英国在北美共有13个殖民地,一些殖民地因为利益有时发生争吵,甚至大动干戈,但是,多个族裔、多种文化在广阔的北美大陆共处和混合,逐渐形成一个富有特色的民族,就像现在威廉斯堡中的人们所表演出来的那样。 在那个时代,殖民地居民信奉多种宗教,但他们大多讲求实际,不尚空想,把精力集中于人世间的实际问题,致力于在人间建立基督所谓的天堂。 天堂最需要的莫过于一种优良的秩序,于是他们深深困扰并不断思考着三个现实问题: 一是怎样选举领导人和代表,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二是怎样设定政治权力的适当限度? 三是怎样组成一个联合组织? 在北美的英属殖民地,乡镇很早就各自任命自己的行政官员,规定自己的税则,分配和征收自己的税款,凡涉及全体居民利益的事务,均在公众场所召开公民大会讨论决定。 在欧洲的大多数国家,政治生活一般都始于社会的上层,然后是逐渐地而且是不完整地扩大到整个社会,而在殖民地有些时候则相反,那里的乡镇成立于县之前,县又成立于州之前,而州又成立于国家之前。 17世纪初,欧洲许多国家的君主专制体制已经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在大放异彩和文艺繁荣的欧洲,人们还没有想到一些可能被他们轻视的原则已经在新大陆的荒野中公布出来,并且已经成为一个民族未来的信条。 人类理性的一些最大胆的设想竟在一个不被人重视,连任何政治家都不屑于关注的社会里付诸实现了,在这个还没有出过将军,也没有出过哲学家、作家和思想家的默默无闻的社会里,却出现了一种崭新的社会运行方式。 这十三个殖民地不仅在政治观念上非常相似,更重要的是他们都说英语,遵守英国的风俗,建立议会制度和陪审团,他们的书籍、建筑、图画、文学主要是英国式的,甚至都接受3000英里大洋外大英帝国的管理,虽然许多人一辈子也没见过一个来自英国的皇家官员,大多数人从来没有踏上过英伦三岛,虽然实际上来自英国的直接管理力量非常微弱。 18世纪初,13个殖民地的农工商业得到飞速发展,交通运输尤其突出,一些地方开辟了公路,建立了邮政,波士顿的信件6天就能到达费城。 交通与通讯使各地可以互通有无、交流信息、联络感情,像一根纽带将13个殖民地联结在一起,对美利坚民族的形成起了深远的影响。 1782年,一位法裔移民克雷夫科尔发表了12篇文章,他称之为《一个美国农场主的来信》,这组信为新大陆的新国家赢得了许多朋友,也使作者一举成名。他是这样描述新兴的美利坚人的: “我们是一个耕者民族,散居在一片巨大的领土上,通过良好的道路和可通航的河流相互交流,由温和政府的丝带把我们联在一起,大家都尊重法律而不畏惧其权力,因为法律是公平的。我们生气勃勃,充满实业精神,这种精神已被除去镣铐,不受任何约束,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为自己工作的。” “……是英格兰人、苏格兰人、爱尔兰人、法国人、荷兰人、德国人和瑞典人的混杂。由这种混杂繁衍产生了一个现在叫作美利坚人的种族。……在这里,来自世界各国的人整合成一个新的民族,总有一天,他们所付出的劳动以及他们的后代将使世界发生巨大的变化。”
第一大国崛起,十七世纪的英格兰(整理)
查理一世:先生,判决,我说,先生,我要…… 不让我说话,别的人还能指望有什么公道啊! 1649年1月30日,伦敦迎来了一个晴朗寒冷的冬日,上千名伦敦市民怀着愤怒和兴奋的心情,围聚在王宫内的白厅广场上,等待观看一场断头的刑罚。 这一天要被送上断头台的,就是英国历史上那位因被砍头而载入史册的国王,倒霉的查理一世,他因为这次著名的砍头被后世尊谥为“殉难者”。几天前,他被议会以“暴君、杀人犯、我国善良人民的公敌”的罪名被判砍头,这在英国历史上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砍头只是手起斧落、一刹那间的事情,不过,导致查理一世先生被砍头的原因则要追溯到本世纪初。 1603年,晚年被称为“凶狠的老母鸡”的伊丽莎白一世撒手西去了,她的逝世不仅结束了一个王朝,也结束了君主专制的巅峰时期。 精明强干的伊丽莎白的统治,提高了英国的国力和国际地位,不过她的政治智慧也强化了专制王权。而且,伊丽莎白也給她的继任者留下了难以解决的财政和宗教问题。 后伊丽莎白时代是一个考验国君智慧和统制国家能力的最佳时代,这个舞台不接受拙劣的演员。 接替伊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