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万历中兴-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鞣澜绲某杉己沟淖铀铮晕恋钠锷浔玖於家丫Я恕�
第61章 川军入藏
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历来是中原王朝的大患,作为一个全民都善于骑马射箭的族群,在冷兵器时代,比起依靠农业为主的中原,从小就接触马匹的他们,只要是成年能够弯弓的男子都是一名合格的战士,全民皆兵这个词来形容他们在合适不过了。
从匈奴到鲜卑直到成吉思汗手下的蒙古汗国,更是将草原游牧民族的实力发挥到极致,利用自己最擅长的骑马射箭,蒙古的铁骑征服了世界各地许多的王朝,让*这个词出现在欧罗巴白人的口中。
然而,正如中原王朝一直所说的那样,可以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由所向披靡的蒙古铁骑所建立的蒙古帝国,很快就支离破碎,灰溜溜地被人赶回到草原上,但即使如此,他们弓马娴熟的本事依旧留在人们的印象里。
但也仅仅是停留在印象里了,实际上,已经分裂的蒙古人,不仅在兵力上不能达到自己祖先的水准,在打仗的技术上,更是烂的不止一条街。
由强盛转向衰亡,顺带着,连本事也不如自己的祖先强了,曾经对草原各部来讲如同呼吸一样简单的骑马射箭,反而渐渐成为不是一般人才能掌握的本事。
如果按照历史,和大明一起走向衰落的还有自己北方的蒙古,蒙古的林丹汗烂泥扶不上墙的被后金欺负,最终让蒙古这个曾经辉煌的草原民族彻底沦为附庸。
几乎和满清同时开始崛起的葛尔丹蒙古最终在和满清争霸的过程中彻底泯灭,但从葛尔丹不玩骑射,反而对着清军搞了个骆驼阵,打起了阵地战,就知道,葛尔丹蒙古对于自己祖宗的本事,学习的也不怎么样。
等到列强打开中国的大门,最后的蒙古骑兵,僧格林沁手下的蒙古骑兵,说是骑兵,干脆直接叫做马队得了,除了僧格林沁自己之外,大部分蒙古人也仅仅能坐在不动的马上射箭而已,和他们祖宗能够骑马向前奔跑的同时向背后射箭比起来,这种本事实在是弱爆了。
因此,留在麻贵印象中的骑射无双的蒙古人,三娘子手下的人马做不到,扯力克鞑靼也做不到,瓦刺同样做不到,说来如果任何一方能够做的到,统一草原各部都不成问题,明军也不能向现在这样轻轻松松的和他们战斗。
毕竟这个时代的火器还远远大不到后世的强悍,冷兵器火器混合使用依旧还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依靠冷兵器的军队,未必打不过拥有火器的军队。
“你们骑马射箭的本事也不怎么样。”麻贵对三娘子说道。
三娘子也是苦笑,虽然他也知道自己的祖先弓马娴熟,高速奔驰的快马上弯弓搭箭射中目标不是难事,但是对于现如今的他们来说,除了族中较为出色的勇士,还有谁能够做得到这种高难度的事情?强大的蒙古帝国手下骁勇的猛士,昙花一现,早已经成为历史尘埃了。
“要我们帮忙追击吗?”三娘子建议到,既然心甘情愿做大明的藩属,打起仗来自然也要尽到自己的责任,正面出力自己没有这个本事,但让自己的手下去追击溃败的瓦刺人,还是能够做到的。
“不用,老子没时间和这帮人在这瞎耗。”麻贵否决道,他的任务是追击扯力克,在已经从蒙古人身上挣足了军功的他,对拿瓦刺人开刀也已经没有了兴趣,大明已经不把打败鞑靼人当做大事了。
“再派人过去,告诉他们的首领,要么投降,要么被荡平。”
三娘子点了点头,内心一阵可惜,虽说现在蒙古已经臣服于大明,但要是借助明军之手,重新征服瓦刺,让自家的草场再大一些,也不是坏事不是?只是可惜明朝不配合,自己也只能想想罢了。
草原上的法则,谁的拳头大,谁就是老大,除了对于某些保证家族荣耀不放的人来说,臣服实在不是什么丢脸的事,瓦刺已经没落了,以往人们不清楚,但打了之后,脆弱的本质显露出来,投降蒙古或者大明,自然都没有问题。
浩浩荡荡地马队冲过去,几乎对明军造成太大的伤害,不对称的战斗已经让瓦刺人心寒了,各部首领争先恐后的向大明表示效忠,向中原王朝称臣嘛,这种事情草原上的民族又不是没干过,轻车熟路。
但是麻贵现在可没有心思理这帮人,刚刚得到的军令让他意外的愤怒。
“邓子龙率部挺近乌斯藏?!”麻贵得到这个消息一脸吃惊。
“没错,最新的消息,邓总兵已经由川地挺进乌斯藏,朝廷让我们相互配合,联手共同夹击扯力克。”传命兵说道。
“邓子龙入藏是什么时候的事了?”
“二十多天以前。”
砰!
拳头狠狠地敲在桌子上,麻贵咬牙切齿地说道:“一个老头子,什么东西,不老老实实回家抱孙子,跑来和咱抢功劳。”
二十天,二十天邓子龙的川军入藏不知道已经前进多少里了,估计早已经和扯力克在藏的势力交手过了,两军配合?到底是两军配合还是自己去配合他!自己辛辛苦苦追着扯力克伪汗跑,最终让一帮川兵拨了头筹。
“李如松那个怂货在哪?”麻贵看着地图,头也不转问道。
“平北伯现在已经快到宁夏镇。”手下回到道。平北伯是李如松,定北伯是麻贵,这是两人在蒙古建功立业的见证,两个人共同打败蒙古,是战友也是对头。
“老子在宁夏镇的时候他在辽东,老子都打到瓦刺了,他还没到宁夏,这个王八蛋!手下的辽东骑兵跑的比乌龟还慢!”麻贵愤愤地说道:“派人去告诉他,老子可不会等他,再不快点,那帮南蛮子都抢功抢到咱们手底下了。”
这是地域性攻击,是包括万历在内所有人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大明九边历来是重镇,这帮和鞑靼作战的老兵痞们看不起南方兵,朝廷曾经让戚继光的浙兵镇守蓟门就让九边这帮人很不爽,一个军区一个抱团,虽然大同麻家和辽东李家同样不对付,但大同兵和辽东兵同在北方,和戚继光的浙兵以及邓子龙的川军更是尿不到一个壶里去。在九边的这些将领们看来,对付游牧部落这种明显应该是北方兵做的事情,让戚继光邓子龙等人插手,无疑是在打自己等人的脸,能给他们好脸色才怪呢。
第62章 九边的面子
大明宁夏镇。
不用麻贵催促,李如松自然同样着急,他身在宁夏,也不用说麻贵等他,是他等麻贵才对,比麻贵更早几天得到朝廷的军令,高傲的李如松对于邓子龙率领川军入藏的事同样不满。
“这个麻贵,让他去追扯力克他没追到,现在倒好了,川军竟然也想来插一脚,当我们九边诸将都是吃干饭的不成!”身处大营中的李如松气愤地说道。
“这几年南方那些个什么浙兵川兵纷纷都不懂规矩,插手到咱们的地头上来了,皇上又信任他们,搞得好像全天下就他们会打仗似得。”李如柏接腔道。
手下的诸将也都纷纷点头同意,他们是都是九边的军将,可以说大多数世代都为大明镇守边关,并且因为九边是大明防务的重中之重,面对其他各地的士兵,自然个个趾高气扬,只是最近这些年头,浙兵川兵这些南方军队的崛起,并且插手到镇守九边的事务上来,让他们深深感到不满。当然,当年毕竟自己实力太差,九边废弛让大明受到蒙古的侵扰,自己太烂,戚继光等人才有机会插手九边,现在九边又不是不能打仗,还被他们抢了饭碗那就真是打击了。
所以,大明朝不仅仅只有文人才有南北之争,实际上,就是武将,南北地域之争同样激烈,举个例子,现如今大明朝最能打仗最有威望的将领谁谁?按照后世人受到的宣传的了解,无疑是平倭的戚继光,但真正身处大明朝,这个结论却不一定正确。南方人都知道平倭的戚大帅,但也仅限如此而已,放到北地,最有威望的将领,那就一定是辽东李成梁。
戚继光在沿海南方的威望较高,但在北方,九边的将军楷模那是李大帅,戚继光平倭不错,但在北方地域的观点看来,倭寇怎么也比不得李成梁杀的鞑子,加上戚继光在蓟门时较为保守的防御战略,和李成梁依靠骑兵主动出击,哪个更让人拜服,自然显而易见。
“等麻贵将军一到,咱们两军合为一处,就也入藏,这功劳可不能让川军邓子龙这个老头子抢去。”宁夏游击将军啺萁ㄒ榈馈K敲晒湃耍尉改昙涞米锪俗约翰孔宓氖琢觳磐侗即竺鞯模蛭艽蛘蹋窒录叶∏耍谀囊彩歉鋈宋铮还诶钊缢傻难劾铮簿湍敲椿厥拢竺鞒卤嘀频木右丫淮叶×耍в嗉叶∫郧肮倘皇歉鋈宋铮诶钊缢陕楣蟮热说难劾铮删际窃�
当然此刻的李如松不知道,按照历史,这个自己眼中的废物会在几年后造反,被自己和麻贵等人彻底碾过,成为军功的一部分。当然,野心的成长都要有一定的生存环境的,按照大明如今的实力,啺菡庑┰竞岬慕欤衷谝仓荒芄怨源糇牛踔廖朔馄廾茸樱乃佬е掖竺鞒筒蝗�
“等到麻总兵回军到宁夏,黄花菜都凉了。兵贵神速,咱们辽镇骑兵多,应该先入藏才是。”李如柏身后顶着金钱鼠尾的努尔哈赤站出来建议到,已经身为偏将的他自然有资格参与到这个会议上来。“咱们辽镇又不是没了大同兵就不行,干嘛非要等麻贵总兵回来,难道宁夏镇的兵都这么没胆子不成。”
作为较早归顺大明的女真爱新觉罗家族,正在为全族汉化而努力着,以前是通古斯人,后来是女真人,现在要是能顺利成为汉人,那真是发达了。然而努尔哈赤毕竟已经成年,渔猎民族女真人那一套早已经深深应入到骨头里去,纵然是能够将汉语说得再顺溜,也能被人一眼认出不是汉人,但好歹他有儿子,儿子还小,现在和汉人居住在一起,生活方式和一般汉人无二,因此干脆放弃自己彻底归化成汉人的可能,转而全力立军功,为自己子孙挣个前程来。
“你说谁没胆子。”啺萘成槐洌拔覇拜镇守宁夏多年,也是为朝廷立下过汗马功劳的,杀的寇边的鞑靼人不计其数,你竟然说我没胆子。”
尽管曾经身为蒙古的一员,但将入侵大明的游牧部族称呼为鞑靼,啺菀埠廖扪沽Γ褡逡馐叮飧鍪贝皇撬腥硕加械模褪怯校蚕M约和冉奈拿魃峡浚泶Σ菰系那钋灼荩浚∮新穑吭诓菰匣褂星灼萋穑�
“杀过一些鞑靼就叫有胆子了?老子还曾经身着重甲冒着箭雨为大明攻城呢。”努尔哈赤不屑道。“我看这宁夏镇的兵要靠着大同镇才有胆子,我们辽镇的兵不需要,俺们辽镇和大同兵一起进的归化城,不比大同差。”
“你”
“好了!”
啺莼瓜胨祷埃幢焕钊缢纱蚨希蠓追淄肆嘶厝ァ�
“努尔哈赤说的对,辽镇不比大同差,咱们也没必要等着麻贵回来。”李如松说道:“现在咱们得尽快出兵,这不是九边哪个镇的事,让川军拨了头筹,丢的是咱们九边所有人的面子,不用等麻贵,咱们先行一步。”
这话说的没错,诸将再次齐齐点头,现在的问题最重点的是九边的面子,让川军和浙兵替他们守边镇已经是丢面子的事了,现在好不容易戚继光调走,主动出击鞑靼的时候又让川兵过来插一脚,真当九边是泥捏的,谁都能动上一动?
“李如柏。”
“在!”
“你打头阵,带上手下的骑兵先走,务必要提前邓子龙之前接触扯力克鞑靼。”李如松命令道。
“是!”李如柏应声道。
先锋啊,历来是立功的军队,李如柏怎么说也是李如松的亲兄弟不是,怎么说也都要照顾一番。
“我手下的人马愿意随行。”啺菟档溃骸拔沂窒禄褂幸恍┢锉胰枚訂承恩带着人马跟将军一起去。”
李如松点了点头,同意了啺莸慕ㄒ椋衷谧钪饕南鹊俗恿徊浇哟サ匠读索谗埃溆啾鸬氖虑槎际切∈隆�
第63章 老兵楷模
西藏不是满清末年的西藏,川军也不是清末赵尔丰手下的川军,故而川军入藏所面临的事态也不相同。
邓子龙是江西人,按理来讲和川军没有关系,但朝廷让他镇守西疆,手下一色川军,自然成了川军的代表。
在哪当将军,都要为自己手下的人找饭吃,对于军队而言,这口饭,自然就是军功了,只有军功才是最实在的东西。
至于这个时候率军入藏,是不是拂了九边的面子,管他邓子龙鸟事,他邓子龙是九边一系的人吗?怕九边以后给他使绊子报复吗?戚继光能够代表浙系,他邓子龙现在就是云贵蜀系,谁都不怕谁。
现在最值钱的军功还是北方的鞑靼,现在对付扯力克,能够从四川挺入西藏插上一脚,捞上一笔功劳,不干白不干。
“有没有扯力克在乌斯藏的消息?”邓子龙问道。
“还没有,现在只知道扯力克原来的人马有不少在乌斯藏,至于扯力克有没有逃回乌斯藏,还不能确定。”副将回到道。
“哼!麻贵和李如松就是废物,这些个人,靠着家里的关系,年纪轻轻当上一方总兵,就以为了不起,一个个容易冲动,做事情不知道先动动脑子,让扯力克跑了这么长时间,净给朝廷惹麻烦。”邓子龙不屑地说道,不过随即嘿嘿一笑,“不过也好,惹了麻烦让老夫给他们摆平,让他们知道姜到底还是老的辣。”
“你就说白了自己是来抢功的不是。”副将内心鄙视道,但心中同样同意,和自家总兵比起来,李如松麻贵这些年轻将领,虽然确实战功赫赫,但是靠着家里的关系成长起来的将领,确实有些毛病,很多时候眼光不够独到。
从俺答汗去世后两人争先恐后如归化城就能看出来,两人立功心切,都想立大功,可是就因此导致当时俺答汗的长子,扯力克的父亲乞庆哈率部成功逃脱,没能一次性平定蒙古,让朝廷如今不得不一点点清理。
“九边这帮人,一个个将门世家,打仗确实可以,可惜这帮二代将虽然能打,但到底是有些眼高于顶的毛病。”邓子龙说道。
这其实是种歧视,邓子龙无限低嫉妒又歧视李如松麻贵这帮人,九边的传统就是将门传承,但说到底也是儿子凭借他老子的威望一步步爬上来。甭管是麻贵还是李如松,要说在成为一方总兵的道路上,没有他们父亲的帮助,那实际是不可能的,很少有人年纪轻轻就战功赫赫。
这点他邓子龙就不是,老邓可是实打实的嘉靖三十七年武举出身,从江西调往沿海抗倭,从小校到把总再迁守备,然后是都指挥佥事再到参将,最终到如今的一方总兵,实打实的战功,没有虚假,麻贵李如松这帮父亲就是将军的将领和他是没法比的,就是戚继光俞大猷也是祖上就有世袭的官职,和常人比起来,少了些许奋斗上来的。
所以邓子龙简直是大明朝平民成功路上的典型啊,尽管现在重文轻武的思想还没有淡去,但是对军人而言,拿邓子龙作为军人的范例,实在是太典型了。如何从一介士兵走向一方总兵,邓子龙就是大明士卒上进道路上的楷模。
“将军,乌斯藏如今十分混乱啊。”副将提到。现在西藏红教和黄教的争执,蒙古人支持黄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