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材料帝国-第3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奔渚椭赖模哟虐咽甲髻刚叽笄丶乓布窃谛纳狭恕�
一家能够和库塞拉公司掰手腕,而且成功地把库塞拉公司带进坑里去的中国企业,是值得花谷三郎重视的。现在听说石墨烯的工业化制备专利就落在大秦集团的手里,花谷三郎的斗志一下子就被激发起来了。
“石墨烯的生产专利落在大秦集团这样一家企业的手上,对我们的威胁是很大的。”花谷三郎说道,“如果我们不能在短时间内开发出自己的石墨烯生产工艺,那么这个市场就会被中国人垄断,即使未来我们能够把他们挤出去,市场的利润也已经被他们占完了。”
任何一种新技术,在问世之初都是利润最为丰厚的时候。市场上没有其他的竞争者,拥有技术的企业能够肆意地提高产品的价格,采取所谓“撇油”的方法,赚取超额利润。等到其他企业开发出同类技术,市场供应逐渐变得丰富,产品的价格也就会应声而落,这时大家就只能赚个辛苦钱,没有太大的油水了。
新冢化工作为一家颇具实力的企业,经常能够成为市场上的领先者,对于先发优势的价值十分了解。这一回,看到中国人抢了先手,而且还是一家极具市场野心的中国企业,花谷三郎岂能不着急。
“吉田君,难道除了中国人提出的这两种制备工艺之外,就不存在其他的工艺吗?”森冈嘉纪向吉田源问道。
“我想应当是存在的。”吉田源硬着头皮说道,“不过,气相沉积法和氧化还原法应当是两种最为简捷的方法,其他的方法是否可行,我们需要进行实验。”
“从现在开始,你们必须把所有的精力全部用在开发石墨烯的新工艺上,我希望在三个月之内就能够得到一种有效的工艺。至于经费,你尽管提出来吧。”花谷三郎用阴恻恻的目光盯着吉田源,吩咐道。
“嗨!”吉田源努力地答应着,不过心里却远没有这样乐观。(未完待续。。)
第六百四十四章 技术研讨会
安河材料学院的大报告厅能够同时容纳300人听报告,在平常很少使用,不过今天却是破例地开放了。来自于全球各地的科学家、工程师挤满了整个报告厅,有一些人找不着站的地方,只能呆在走廊上,踮着脚尖向报告厅里张望。踏进报告厅,只听得满耳都是各种口音的英语,有纯正的伦敦腔,有带着弗吉尼亚粗犷风格的美音,也有带着东京湾咸鱼味道的日式英语,偶尔还能听到几句“印格里虚”的南亚款发音。
这是全球第一次石墨烯技术研讨会,据会议主办方安河材料学院称,会后将进行有关石墨烯产品合作开发的洽谈。得到会议通知,全球各大洲数以百计的高校、企业都派出了最精干的人马,急匆匆赶往安河红泽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中国二线城市。原因无它,只因为到目前为止,能够拿出石墨烯成品的只此一家,别无分号。
开会的时间到了,被秦海硬推出来主持会议的王晓晨红着脸走上讲台,鼓起勇气对着一屋子的外国人用清亮的嗓音说道:“ladies_and_gentlemen,wele_to_hongzhe……”
今天的王晓晨,早已不是秦海刚认识她的时候那个青涩而胆怯的乡下女工了,自从几年前被任命为材料学院的院长助理之后,她接触的世界越来越大,每天打交道的都是国内顶尖的学者,逐渐培养起了一种沉稳与自信的气质。为了能够与学者们进行充分的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王晓晨总是想办法抽时间与学生一起听课,有时候还会去参加各个实验室的内部研讨会。如今也算是个半吊子水的材料学爱好者了。
随着材料学院的国际影响日益扩大,对外交流不断增加,王晓晨在丈夫宋洪轩的鼓励下,开始自学英语,到现在应付一般的外事往来已经没有太大的问题。不过,主持这样一次国际学术会议。对于她来说还是第一次。
“来了这么多国家的人,我万一弄砸锅了怎么办?”当秦海把这个任务交给她的时候,王晓晨一下子又回到了青锋厂时候的那个样子,拼命地摆着手推托着。
“怎么会弄砸锅呢?”秦海笑道,“在材料学院,上千人的职工大会你也主持过,这一次不过是几百人,你怕什么?”
“可是,来的都是国际大牌学者。万一我说错什么,人家会笑话的。”王晓晨道。
“谁敢?”秦海瞪着眼睛道,“他们也不想想,现在多少人哭着喊着想和材料学院合作,我们都没答应,能够让这些人来参加会议,已经是够给他们面子了,他们谁敢笑话你。你马上让保安把他们轰出去,把他们的名字列上材料学院的黑名单。永不合作。”
“秦总你又逗我了!”王晓晨嗔怪道,她当然知道秦海说的是玩笑,不过这玩笑也并非没有根据,这一次的会议,的确是材料学院的主场,敢在这个会议上跟她这个院长助理过不去的。绝对是脑子进水了。
“能不能让龙院长主持,要不,让李教授主持也行。”王晓晨还在做着最后的努力,想让龙长生或者李林广来代替自己。
秦海断然地摇了摇头,道:“不行。他们都已经老了,以后这样的事情,必然是要落在你肩膀上的,这是一次练手的机会,你必须要出场。”
“那……你要在台下帮我,好不好?”王晓晨知道自己是拗不过秦海的,只能退而求其次,央求秦海给她保驾护航了。这么多年来,王晓晨最服气的人就是秦海,如果有秦海在台下坐着,她的胆量就能够涨上三分。
“没问题,我会全程在场的。”秦海爽快地答应道。
这样重要的会议,秦海自然是会亲自到场的。按照他原来的打算,主持会议的应当是他自己而不是王晓晨。让王晓晨来主持会议的建议,是材料学院的几个老人,也就是傅文彬、龙长生和李林广等人提出来的,他们是看着王晓晨逐渐成长起来的,也有意要把材料学院这副担子转交给王晓晨,因此力主让王晓晨来当会议的主持人。
接受了这个任务之后,王晓晨开始忙碌起来。她首先要向聂森了解有关这个会议的具体情况,确定自己应当说什么、怎么说。接着,她又写了一份详细的讲话稿,先是让宋洪轩帮她在内容上进行了润色,然后又找学院里的英语老师帮着翻译成英语。为了保证自己的发音不会出错,她反复排练了多次,最后被英语老师鉴定为可以到bbc去当播音员了,这才算是心踏实了下来。
事实证明,让王晓晨当主持人,的确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这次前来参会的学者中间,男性居多,就算有一些女性,也大多是半老徐娘,还多少有些木讷。王晓晨刚刚30出头,有着一股少妇的风韵,往讲台上一站,立即就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也使得这样一次严肃的会议顿时增添了几分亮丽的色彩。
“非常高兴能够在这里见到来自全球各地的同行朋友们,也非常欢迎大家参与安河材料学院的石墨烯项目合作,下面,先请石墨烯的发现者聂森教授向大家做专题介绍。”王晓晨稳住心神,用平和的语气说完开场白,把舞台交给了聂森。等她走下讲台,坐到秦海身边的时候,感觉到后背都已经被汗浸湿了。
“讲得不错,很有大家风范。”秦海向王晓晨翘起一个拇指,低声地表扬道。
“紧张死我了……”王晓晨面上含着笑意地说道,其实她对自己刚才的表现也是颇为满意的,自信心有爆棚的趋势。
“多练几回就好了。”秦海说道,“下次我们到纽约去开发布会,还让你主持。”
“那得等我再练练英语才行。”王晓晨认真地回答道。
一屋子的学者们并没有注意到王晓晨与秦海的交流,他们的注意力全都被讲台上的聂森给吸引住了。
在science上发表了一篇简短的报告性论文之后,聂森紧接着又在“纳米材料”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长达40个页面的长篇论文,系统介绍了有关石墨烯的各方面性能。今天前来参会的学者全都通读过这篇文章,对文章中的一些内容还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即便如此,聂森此时的报告,还是给他们带来了无数的震撼。
“我们使用第一性原理,分别用铝、钴、镍等金属元素对石墨烯进行了表面渗透处理,以下几张图片,分别是石墨烯与各种金属表面界面结构的能带结构图……”
聂森一边说着,一边在投影屏幕上打出了巨大的示意图和电镜照片。坐在下面的学者们疯狂地拿着笔记本进行着记录,还有一些人则举着价格昂贵的相机,咔嚓咔嚓地拍摄着这些珍贵的图片。
聂森的讲述貌似十分详细,但其实还是有所取舍的。安河材料学院已经成立了几个研究组,选择了几个最有价值而又有希望取得突破的方向进行攻关,对于这些方向上的相关内容,聂森便有意识地进行了回避。在场的学者们是听不出这种回避的,毕竟一种新材料刚刚被发现,哪方面的性能没有得到关注也是正常的,谁会料到聂森会如此腹黑呢?
聂森足足讲了一个半小时,然后照例是听众提问的时间。众人争先恐后地举手,弄得聂森都不知道该先让谁说话才好。到了这个时候,王晓晨已经不知道该如何处置了,秦海只好亲自上台去解围。
“各位,我看得出来,大家对于聂教授的发言都非常感兴趣,也有许多可贵的想法希望能够与聂教授进行交流。不过,我粗略看了一下,举手要求发言的朋友有七八十位,如果每个人说两分钟时间,咱们就要耽误午餐了。我想,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大家把自己的问题先存着,我们在未来三天内分别安排四个专场,让大家充分地讨论。
大家的有些问题,可能只需要聂教授的助手就可以回答,这样我们就不用再麻烦聂教授亲自来回答了。如果的确需要与聂教授本人交流的,我们再协调时间,大家看如何?”秦海笑呵呵地给大家做着安排。
“很好,我觉得这样是比较合适的!”有人大声地响应着。其实稍微明白点事理的人也能够看出来,现在根本不是交流的时候,实在是有些人多嘴杂了。
“为了让大家对石墨烯的特性有一些基本的了解,我们准备了100份石墨烯样品,每份包括一克石墨烯,每家机构限购一份。我们还腾出了20间实验室,方便大家在这里做一些基础实验,不过为了公平起见,需要向大家收取一点点的实验室占用费。在这方面需要的朋友,可以到王女士这里登记!”秦海说着,用手指了指端坐在台下的王晓晨。
话音未落,王晓晨就觉得耳朵边嗡地一声,无数的人一下子出现在她的面前,大声地喊叫着:
“我要!”
“我们需要一间实验室!”
“我们愿意支付双倍的价钱!”(未完待续。。)
第六百四十五章 目光太过短浅了
石墨烯不是白菜,或者说至少到目前为止,它还不是白菜。提供100份石墨烯给前来参加研讨会的机构用于研究,每份仅限一克,没有人会觉得这是安河材料学院抠门,相反,大家都被这种大手笔给震住了。足足100克石墨烯,这已经完全超出实验室的制备能力了,足以说明安河材料学院已经能够对石墨烯进行工业制备了。
即便是这100份石墨烯,材料学院也不是免费提供给参会机构的,秦海的话里说得很明白:每个机构限购一份,也就是说,这是需要花钱买下的。
马上就有人向王晓晨询价了,了解石墨烯的价格以及租用实验室的价格。王晓晨的回答让大家再次震惊了一回:每克石墨烯的售价是100美元,而租用实验室则根据所需要配备的设备、试剂等情况,每天收费200至1000美元不等。
后一项,大家没什么话说,都知道这是良心价,在国外大学里临时租用一间带有各种分析设备的实验室,也得花这个价钱。如果用到的设备比较高端,价格甚至还会更高一些。
让大家震惊的,是前一项的报价,每克石墨烯100美元,这实在是超出了大家的想象。不过,大多数的人对于这个价格的认识都是觉得太便宜了,觉得价格太贵的,基本上就是没有实际做过这方面的科研,纯粹是来寻求商业合作的那些机构了。
“王小姐,100美元一克的价格,是你们公开的报价吗?”一位来自于美国的学者发问了,他这次来中国的目的之一就是采购一批石墨烯回去做进一步的实验,所以价钱的问题肯定是要问清楚的。
王晓晨嫣然一笑,答道:“这位先生。我需要解释一下,我们这次收取的石墨烯价格,只是一个象征性的费用,我们目前的石墨烯产量还很低,不可能以这样低的价格公开发售石墨烯产品。”
“那么如果我希望能够购买100克石墨烯,大约需要多少钱?”那位学者认真地问道。
旁边的人也都在紧张地盯着王晓晨。等着听她的回答。想从中国带一批石墨烯回去的,可不止这位学者一个人,还有一些企业更是抱着要采购石墨烯作为工业原料的想法而来的,安河材料学院能够供货的数量以及价格,都是他们最为关心的。
王晓晨对于这个问题是早有准备的,她装出一副为难的样子,说道:“先生,如果你这次就想购买100克石墨烯,我只能很抱歉地表示。我们恐怕无法满足你的要求。我刚才说过了,我们目前的石墨烯产量很低,仅够满足我们自己的实验需求,略有一点点富余能够提供给重要的合作机构。我们现在正在建设一条石墨烯生产线,大约在半年后能够投产,届时我们预计能够以每天5公斤的数量向市场供应石墨烯产品。”
“那么,你们预计供货价格会是多少呢?”一位欧洲的材料商人问道。
“我无法确切地回答你,不过。据我们的工程师估计,届时我们每克石墨烯的供货价格将有望低于20美元。”王晓晨答道。
“20美元!”
众人都唏嘘起来。
一种新材料的用途。与它的价格是息息相关的。比如碳纤维这种东西,在最初出现的时候,价格高得惊人,于是只有航天、航空这样高大上的领域能够用得上;接下来,随着技术的改进,碳纤维的价格不断下降。于是就有人用它来做汽车、做自行车、做钓鱼竿等等。如果有朝一日碳纤维能够便宜得像毛竹一样,自然就会出现碳纤维的家具、包装箱、栅栏。所有这一切,都是由价格直接决定的。
石墨烯的应用也是如此,由于工业化生产的石墨烯尚未面市,没有人知道它的价格会是多少。每克100美元或者1000美元。都是一种可能的结果。面对不同的价格,厂商需要考虑用它来制造什么产品,并且需要估算出最终产品的定价以及市场的空间。
每克20美元的石墨烯,是远远低于大多数人预期的,在王晓晨报出这个价格的时候,许多人都在心里快速地盘算着如何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这种新材料,至于如何实现这些应用,自然就是科学家和工程师们需要伤脑筋的事情了。
“王女士,你们未来还会继续增加石墨烯的产能吗?”
从人群中传出来一个有些怪腔怪调的声音,众人循声望去,只见说话的是一位形容猥琐的亚洲人,从他的英语发音,基本上可以猜出这应当是一位来自于东瀛的客人。
说话的,正是新冢化工的技术总监吉田源,不过,他在材料学院的来宾登记册上登记的身份是大坂某个大学里的讲师。新冢化工在碳材料的研发和生产上颇有名气,吉田源担心自己的真实身份会让大秦集团产生警惕。
�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