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唐朝好医生-第4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治半晌无语,过了好一会儿,才道:“幸亏无病你提醒,要不然孤真的会对她唉,孤这段时间根本就没有理会她,而她也一直跪在外面,她儿子闯出这般大的祸来,想必她心里也不好受,孤不追究她的责任,也就是了”
王平安松了口气,心想:“这就对了,杨妃虽然对我不是很亲热,但却好歹是我娘的远房亲戚,能照顾着点儿,就照顾着吧”
他又道:“京中之事,自有各位宰相置办,这些都是不用臣担心的。但那李恪怎么办?先帝大行之事,不可能瞒多久的,想必此时已经有高句丽的密探,将消息传过去了。高句丽必有大动作,而且会发动极快,那么该如何应对?”
李治有些茫然地道:“这事你们没主意吗?孤不清楚啊,你们说该怎么办,那就怎么办吧”
王平安皱了皱眉头,道:“殿下即将登基,却在即位之初,便遇到这么重大的军情,您肩上的担子很重啊”
李治嘴巴一扁,竟然又哽咽起来,他抬袖擦拭眼泪,道:“怎么办呢,无病啊,孤这时候早就失了主张,还得你和舅舅拿主意啊”
王平安看向灵柩,叹了口气,道:“皇上临大行前,可有旨意?要对高句丽如何?”
李治放下袖子,道:“父皇要灭了高句丽,还有突厥也一定要划入我大唐的版图,这都是要打仗的事,可孤却是半点主意都没有”
王平安道:“既然是先帝吩咐的,那么咱们现在谈谈就无妨了。臣去叫长孙大人,咱们一起商量一下对策吧。”
见李治答应了,王平安这才起身,去请长孙无忌。如何对付即将到来的高句丽的发难,是当务之急,绝对不能耽误的。
长孙无忌一直等在外殿,他虽然是即将即位的皇帝的亲舅舅,但未经召唤,也是不能进入内殿的。
王平安弯着腰走到长孙无忌的身边,凑近他的耳朵,小声道:“长孙大人,可否移步,咱们进内殿去,谈谈高句丽的事,好吧?”
长孙无忌嗯了声,道:“正该如此。其实老夫早就想说这件事了,可太子一直还迷一直悲伤过度,所以这事便搁置了。”他站起身来,冲着几位老友一挥手。
褚遂良和房玄龄,还有马周一起站起身来,跟着王平安便往内殿走。那些卫府的大将军们见状,便都明白是要商量高句丽的事情了,可王平安没叫他们,长孙无忌又没暗示,所以他们也没法跟着进去,只能继续在外面等着。
事实上,王平安只叫了长孙无忌,并没叫别人,可一群宰相要进去,他总不能拦着
进了内殿,长孙无忌又一挥手,除了史忠臣远远地蜷缩在柱下之外,他把里面的内侍都打发出去。看了一眼史忠臣,长孙无忌心中叹气,史忠臣在短短的时间里,就如同老了二十几岁一样,已然和风烛残年的老者再无区别,估计着他的日子也不远了
众人围在李治的身边,王平安小声道:“殿下,人都来了,咱们议事吧”
李治看了眼宰相们,又看向父皇的灵柩,心想:“就在这里议事?不太妥当吧”
长孙无忌知他心中所想,道:“这是先帝临大行前交待的事情,不必忌讳,在先帝的灵前商议此事,正可告慰先帝在天之灵”
李治这才点头,却道:“可孤现在心中烦乱,拿不出主意来,你们先议吧,议出了结果,告诉孤一声就成了”说着,他拿起一把纸,放入面前的火盆里,给父皇烧纸。
宰相们都知道这位未来的皇帝,是个啥主意也拿不出的人物,和刚刚驾崩的先帝正好相反。不过,给越厉害的皇帝当臣子越难,而给懦弱无能的皇帝当臣子,却要简单得多。李治啥主意也拿不出,对宰相们来讲,也算是好事一桩。
长孙无忌对王平安道:“高句丽联合百济攻打新罗,这个战报,无病你可知道?”
王平安啊了声,摇头道:“还不知道,我只知道李恪在营州招募了不少的郡兵,而丁壮却全是高句丽人,估计着高句丽是想浑水摸鱼吧”
褚遂良哼了声,道:“他们想得倒美,我大唐堂堂天朝,岂会因这种小事而发生动乱,就算要打内战,也容不得他们高句丽插手”
房玄龄却道:“说这些意气之话,有何用处?还是赶紧商量一下该怎么对付高句丽吧”
长孙无忌看向王平安,道:“先帝大行之前,曾和老夫说过,一旦等新罗支持不住了,便要发兵征讨高句丽,行围魏救赵之计,先破营州,然后攻打辽东城,高句丽自然也就得从新罗退兵,这样新罗独自对付百济,打败百济还是不困难的。无病你看呢?”
王平安想了想,道:“关于这点,怕是高句丽人也想到了吧,要不然怎么会扶持李恪呢?我们从营州开始进攻,攻打辽东城,那不和前隋,以及先帝进攻高句丽,所用的策略相同么,说不定战事又得陷入泥潭,拖得久了,对我大唐极为不利啊”
他想起来了,狄仁杰曾经说过,如果进攻营州,那么宰相们一定会说府兵准备得不够充分,而且如果立即对高句丽进行作战的话,那么极有可能会派突厥兵去进攻,虽然折柳县的突厥兵离营州极远,但谁让他们是突厥人呢,打头阵当然要派他们去,而派突厥兵去,那么王平安就得领兵前往了
王平安不想领兵打仗,运气不能总是跟着他啊,高句丽那么难打,万一出点意外,他岂不是哭都来不及了
长孙无忌皱眉道:“那怎么办?除此之外,也没别的办法啊”
马周一直不吱声,他见大家都拿不出主意来,只好道:“老夫倒是有一计,只是太过行险,得派最得力的将领去才行。另外,还得派出一位重臣监督,否则此计便不可行”
真实的历史上,马周是死在了李世民之前,他没有活到李治的登基,而在李世民东征之时,他还并不是位高权重之人,没有参予进东征战术的制定当中去。严格意义上讲,这是他头一回参加这种军事计划的制定,他的性格又稳重,所以才最后一个说话。
众人的目光一起看向他,长孙无忌道:“马兄,你是中书省的宰相,正是管着做策划的,你有什么主张,我们都是很重视的,不妨说出来听听,行或不行,议完再定”
马周道:“与其围魏救赵,不如釜底抽薪。我中原天朝历次征讨高句丽,总是不能灭掉此国,原因很多,但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百济总在后面支持它。”
众人一起点头,房玄龄道:“可我们没法进攻百济,如果进攻百济,就得从高句丽的国土上穿过去,那得等灭了高句丽才行啊”
长孙无忌和褚遂良一起点头,褚遂良道:“就因为百济看明白了这点,他们才会不遗余力地支持高句丽,而咱们大唐也才会大力地支持新罗,让他们之间互斗。这点不光是咱们明白,就连他们三个国家自己,也都是明白的”
马周道:“按着以前的打法,进攻百济只能从陆路上,这点很难办到,我们也确实一直没有办到过。可是,百济临海,我们可以从海上过去啊,可以直接攻打到百济的国都”
他的话一说完,周围出现了暂短的沉默,安静到李治都转过头来看他们,奇怪他们怎么不说话了
好半晌,长孙无忌才道:“如此说来,如果从海上能进攻到百济的国都,那也能直接进攻到高句丽的国都平壤啦”
马周摇头道:“不然,百济的国都离海边很近,我军一下船就可以发动袭击,只要他们没有准备好,直接就能打进城去的,可平壤却不在海边,咱们是没法进行突袭的”
宰相们从来没有想过渡海作战,所以对百济的国都离海边有多远,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可听马周这么一说,都感觉有理,纷纷点头。
长孙无忌道:“如此说来,倒是不难,百济的军队正好在进攻新罗,咱们的军队只要一登陆,面前的百济国都就是一座空城,那么攻下此城,并不费力啊”
王平安心想:“有没有搞错,渡海作战,那是要经过长时间准备的,你们说打就打,还要趁着百济军队不在时打,那得多匆忙啊可千万不要派我去啊,我晕船的”
王平安道:“这个,似乎不是那么太稳妥吧?各位大人请想,就算是我军占领了百济的国都,可接下来怎么办啊?百济兵得知国都失陷,必会玩命似的回救,我军岂不是要被围困在城里?城里是百济的百姓,而城外是百济的军队,这仗怎么打啊?我军去得容易,回来就难了”
这个问题确实是个问题但是,却不在宰相们的考虑之内
长孙无忌道:“这个简单,如果百济军回救,那新罗兵必会追击,路上就能解决掉一批百济兵。而等百济兵回到了国都时,我军放一把火,把城给烧了,不用死守的,反正又不是我们的城池。等百济兵进城,把火救灭,那时他们的军队必会粮草断济,兵无粮,马无草,那时我军再回去,把城一围,饿也饿死了他们”
宰相们一起点头,这招在以前大唐统一天下时,他们经常用,而且用得相当地纯熟,把敌军的老巢先给毁掉,然后退出,等着敌军来救,再去打援军,事实上这是围点打援的另一种用法,绝对的用兵高招
房玄龄道:“如果百济的军队没有出征,那我军渡海作战,怕得用十万大军才成。可百济的军队去了新罗,那咱们只需派一万精锐之士,就能把百济给灭了”
褚遂良笑了笑,忽然感到在皇帝灵前不能笑,他忙正色道:“烧也烧光了他们,把百济国都周边的村镇全部烧掉,百济军的粮食供应不上,就算是再不想投降,他们也得投降啊”
长孙无忌点头道:“对,就这么干了,派一万精兵去突袭百济,就算是没法真的灭了他们,也得让他们元气大伤,没法再支持高句丽,如此一来,我们专心对付高句丽,那就容易得多了”
宰相们又一起点头,房玄龄道:“那该派谁去了呢?此事重大,得派得力将领去才行啊”
一边点着头,这群老头儿一边看向了王平安
王平安差点儿哭出来,有没有搞错,看我干嘛呀他道:“是啊,得派一个得力的人去,依我看,李绩李大将军是个好人选”
宰相们齐刷刷地摇了摇头,李绩打仗是很厉害,别的大将也都不弱,但这些良将是要对付高句丽的,高句丽才是重点,而对百济之战,是一场突袭,胜负难料,人家大将军不一定愿意去
长孙无忌语重心长地道:“无病啊,突袭,这种作战方法有可能胜,也有可能败,而李大将军心高气傲,如果败了,他受不了啊,而且不肯逃走的,那岂不危险?”
褚遂良也道:“如果打败了就跑,那会让李大将军名声受损,可有的人打不过就跑,那就没啥了,无所谓的事儿,顶多以后不做武将,做文官呗。所以得派一个打不过就跑,又不怕被人笑话的人去才成”
言下之意,只要脸皮厚就成呗,打不过就跑,多大点事儿啊,大不了以后改行当文官
宰相们又一起看向王平安,目光中充满了栽培之意
第七百二十八章 李治登基
王平安看着宰相们的眼神,嘴一咧,心想:“干嘛,想要栽培我么,把我当好苗子了?算了吧,这么好的机会,还是留给别人吧”
他点了点头,毅然决然地道:“各位大人所想,下官很是明白,你们对下官充满了期待啊”
宰相们一起点头,这孩子不错,很聪明,值得栽培,把力气用在他身上,比用在别人的身上强,我们这帮老头子,后继有人啦
长孙无忌点头微笑,道:“无病,很好,你很好”
李治这时转过头来,他的心思根本就没在众人的谈话上,只是在发愁自己以后该怎以办,虽然当皇帝是件好事,可怎么当啊,要是当不好该怎以办?他正在为这事发愁呢,忽然听到长孙无忌夸许王平安,便转头道:“无病,你很好,孤一向都认为你很好的”
王平安露出感激的表情,道:“多谢殿下的错爱,多谢长孙大人,多谢各位大人的看重。承蒙各们这么看得起,那下官绝不能辜负了各位的厚爱”
宰相们又点起头来,心中都想:“你自己说出来领兵渡海,去突袭高句丽,比我们说出来要好,免得日后你说是我们逼你去的”
王平安郑重地道:“那么就由下官推举一人吧,外举不避仇,内兴不避亲,下官有个好朋友,名叫苏定方,他的武艺了得,而且熟读兵法,所以派他去突袭百济,那是再好不过了”
宰相们就象刚才的王平安一样,也都把嘴咧开了。小样儿的,跟我们玩这个,我们看得起你,才要你领着兵去,不是让你推荐别人去,你故意歪解其意看来我们只好对你语重心长一番了
长孙无忌道:“无病,你看看咱们老夫这些人里,是不是少了谁啊?”
王平安看了看几个老头儿,呃了声,道:“是少了一位,是东台的相爷吧?要不要下官去叫他?”
刚才他出去叫长孙无忌,而长孙无忌则叫了几个老友进来,大家都是宰相,可大唐朝的宰相却并非他们这么几个,其中东台,也就是门下省的宰相没有跟着进来。由此,也可以看出,东台的宰相和长孙无忌并非是亲密战友。
皇帝在位时,门下省的宰相可以平衡一下朝堂的势力,可现在皇帝不在了,长孙无忌全都说了算,那自然要先清洗掉和自己关系不太好的那位门下省宰相了,这是很正常的事,不要说长孙无忌会这样做,换了谁,都会这样做的
长孙无忌摇头道:“叫他干什么,如果要叫,老夫早就叫了,何必现在才让你去叫?”
马周却道:“这个时候,就不要暗示了,非常时期,行非常之事吧无病,你是老夫的弟子,做为你的师傅,就让老夫和你来说几句”
王平安看了一眼李治,却见李治面无表情,正对着火盆发呆。他只好转头看向马周,等着听马老师的教诲,不愿意听,也得听
马周道:“那位相爷,办事糊涂,丢三落四的,一件事情,往往办好几遍才能办好,总是搞不清楚他在干嘛呢”
王平安心想:“官僚嘛,不都这样么。你们还说他们,其实你们也不比他强多少的,只是你们喜欢凑一块商量,却故意孤立那样相爷罢了”
他点头道:“恩师说得对,确实是这么回事”反正,那位相爷马上就要被排挤出朝堂了,也犯不着替他说什么好话。
马周又道:“所以呢,长孙大人打算撤换了他”
长孙无忌忙道:“别别,马兄,你可别这么说,是太子殿下要撤换了他。太子殿下,老臣说得对吧?”
李治迷迷糊糊地转过头来,有些莫名其妙,可他却什么反对的话也没说,道:“对,舅舅说得对”
长孙无忌对马周道:“你看,这是太子殿下的意思,和咱们没有关系的”他又对王平安道:“如果门下省出了空缺,你恩师的意思就是内举不避亲了,打算推举你入主门下省”
马周赶紧道:“别别,无忌公,你可别这么说,老夫是想要推举他,但不还得各位都赞成嘛是不是,这不是老夫一个人的意思”
褚遂良嗨了声,他一向对王平安很好,有些生气地道:“这个时候,就别磨叽了,别互相推来推去的了,行不行啊话就直说吧,无病,你要是这次带着兵去突袭百济,回来就让你当门下省的宰相,你愿不愿意,给个痛快话吧”
王平安道:“这个下官,这个小侄,这个”说心里话,谁不想当宰相啊,尤其是他没到二十岁呢,如果能当上宰相,那可真是千古美谈了,而且权力一大,能做的事情就更多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