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男绿女-第2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葛律师安慰道:“咂……罗姬,不要这么感性好不好,你觉得可怜的事,也许是姐夫最快乐的事……”

罗姬摇摇头不认可这话:“可是,我就是觉得可惜,眼看着他们分手。一点办法都没有。你不知道明理,原来我是死活不同意我姐跟他好。一点都看不上他,那时候我也是没办法,眼看着他们走到一起;现在我倒觉得,这事是我姐办得有点不对了,姐夫其实是个很好的人,知冷知热、通情达理,又会赚钱,处处都宠着她,到了了,还是狠下心来和人家离,我就是觉得心里堵得慌……”

葛律师摇摇头说道:“这事,不怨你姐,也不怨姐夫,俩人的选择地生活方式不同而已,说不上谁对谁错,也许分开了,对俩人更好一点。”

“那他们谁选择的对?”

葛律师笑着说:“也许都对!城市生活就农村生活本身就是俩个概念,你没看姐夫已经很洒脱了吗?我第一次接他的委托的时候,明显感觉到患得患失,现在你不感觉他很洒脱地接受这一切了吗?我觉得他已经找到他所要的生活了。而你姐,也很冷静!”葛律师很肯定地说到。

罗姬却是不屑地说道:“切!冷静什么呀?装地,在家哭呢!”

葛律师一惊:“真的!?”

罗姬道:“当然是真的了!”

这葛律师话锋一转又是一句:“那也正常!伤心过后就能重新开始了!”

“你……我说你们当律师的,一点感情都不懂,没一个好东西,就眼巴着人家离婚你们好挣钱是不是?还正常,我看你最不正常………冷血动物!”罗姬气咻咻地说道,说着往外走,不理会葛明理了。

“嗨,罗姬,等等我呀!”葛律师吓了一跳,赶紧追上前去:“好好好……我伤心、我为姐和姐夫的事伤心总成了吧!其实你不知道,我很伤心的………”

这个伤心当然是假的,两人不多大一会就和好如初了,罗姬虽然不认可葛律师的话,但他的话里也许有一句说得很准确:杨伟,现在是很洒脱地接受了这一切!

是地,很洒脱地回到了沁山,回到了豹凹沟,回到了那个城市外的世界,郁郁葱葱一片深绿色的那是苜蓿草已经长成了、五百亩玉米地,自己回了趟大连,那嫩苗儿又长高了一截,现在都快一人高了;第一批引种的圈羊在大憨二憨的驱赶着,咩咩地叫着;年初栽下的经济林,多数都吐出的几片新叶,活了**成;远远地望着,那个准备了两个月的猪场已经开工了………牧场上,处处是忙碌的人群和悠闲地牛羊。

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四畜兴旺,不正在咱老百姓梦想吗?

杨伟第三天回到豹凹沟,映入眼帘地就是这些,极目远眺之处,一片葱翠之色,心里的郁闷之气尽去。在他地眼里,没有哪个地方比这里更精彩………妈的,谁说乡下不好,谁说我的家乡不好,在这儿活一辈子,比他娘滴那儿都逍遥自在。杨伟心里道了句。

“驾……”杨伟拔出骡车上的大鞭子大吼一声,仿佛是要呼出胸中的积郁之气。细竹儿的鞭身、牛皮细条编的大鞭子挽了一个鞭花、空里“啪……”得一声炸响,那头青花大骡子吃痛,飞也似地奔向刚刚落成了新场区,吓得乡里回来送场长的车夫差点从车上滚下来……远远地看着场区外已经挂起了醒目的招牌:杨家湾生态农业园!

我………有家了!我的新家………杨伟看着越来越近的场区,心里有点酸酸得,暗自在心里说道。

整整二十八年了!二十八年跌倒了无数次,爬起来无数次,从来没有过一个真正的家!

这一刻,杨伟想起放羊的老爹,那时候,爬在老爹的背上,最期望的就是夜晚来临,回到土夯垒的家,热上一大锅开水,听着咕嘟咕嘟的水声、看着跳动着的火苗,暧暧地在被窝里听着小羊儿咩咩地找着羊妈妈吃奶………那时的家,很穷、很温暖!

这一刻,想起了已经过世的师傅,那个慈祥的空性大师,103岁无疾而终,躺着闭眼的时候,喃喃地说了一句:回家了!回家了!………不知道师傅,现在回家了没有!

这一刻,杨伟也想起了长眠在雪原上的战友,一个个曾经英雄的名字已经变成了冰冷的石碑,伴着他们的只剩下了日升日落、雨浇雪覆,可在那里,他们也许已经找到了自己真正的家…………

我!一直在找一个属于我自已的家………出家的时候已无家、还俗的时候家已无、雪原沙漠,金戈铁马的生活躺下就是家;铁窗牢狱,有家无家都惘然;灯红酒绿的繁华、纸醉金迷的生活、颠沛流离了一座又一座城市,都不是家!

而眼前,就是我用自己的双手亲手建造起来的家园!

家!我有家了………杨伟挥着长长鞭子挽着鞭花、空中一阵阵脆响,脑海里,快三十年的生活霎那而过、历历在目,不自觉地左手抹了一掬热泪………

家!我终于有家了…………我终于回家了!

第六卷【除恶难尽】 第49章  ~涧水悠悠流年长~

生活,像豹凹沟里的泉水一般悠悠地流着………

杨伟过年后从大连回到沁山没过几天,北京的陆文青把一摞办好的手续全部交给了杨伟,虽然林国庆已经方方面面打了招呼,但手续依然是办了几个月,这小姑娘在云城和沁山县城长住,用了几个月的时间把这个一万亩的土地山林承包手续办下来了,承包期限是五十年,正式成立的公司名字就叫做“杨家湾生态农业开发股份公司”,一切都按照杨伟设计来的,林国庆这破嘴也帮了不少忙,手续办下来居然挂着“绿色农业”的牌子免除了十年的税费,而且划到自己名下的只有百分之二十的股份,不知道是为了送杨伟一个大人情还是其他意思,但杨伟知道林国庆的虽然和自己共同投资,但他的目的和自己却根本不相同,他的目的也许就是在于用这个牧场能套多少拔款多少补贴,对于牧场本身并不感兴趣。就像他说的,他总不会开着加长版的林肯来给杨伟抢放羊的地方吧?

不感觉兴趣正好,杨伟还怕他感兴趣呢!

至于他挣多少,杨伟也不感兴趣,蛇有蛇路,龟有龟道,各人有各人的挣钱门道,这眼红不得也学不来。而杨伟最感兴趣的是,这场子最终将全部是自己的,或者可以说,这个牧场,是自己永远的家。是杨家湾、是舜王村是河湾乡老少爷们共同的家。

一个冬春季节,依然是天当房、地当床,帐篷群里挤着垦荒的老少爷们。荒场里依然是冻土的时候,大型的挖掘机械就开进来了,一个月的机械施工加上三百多名施工人员的日夜奋战,平整出了五百多亩地空地,这是要用作种粮的土地。主要的作物就是玉米。既能提供粮食也能提供一部分大牧畜的饲料。这是生存之本。工作量并不大,就是在原来旧牧场的地上平整了一下。原来牧场要说经营的也不错,但都是雇佣地人,最后这帮没有归属感的牧场职工回城的回城、自己做生意的做生意,走的时候,还不忘在场子里捞点东西。三捞两捞把个牧场掏空了!这是公有制永远无法解决地痛!

清明时节,十辆大卡车昼夜不停地拉着树苗运进了牧场,足足用了半个多月时间,杨伟指挥着村民沿着牧场坡地山梁种树,油松、苹果树、桃树、核桃树和山脊的杏树。以栽一棵树五块钱的价格,栽下了五万株树苗,有了钱不再是义务植树,用不着乡长发动,以前植树造林并不积极的乡民。这次足足在两千人参加了植树活动,云城十二个县以及相领的几个市地苗圃。所有的树苗被抢购一空。这些,在杨伟眼里是将来地发展之本,三年五年之后,这些树苗都会成为摇钱树。

在杨伟看来,所有义务的事都扯蛋玩意,没有利益别说村民,连自己都不会主动去种树!而村民们的要求并不高,一天十块二十块钱就可以雇到一个壮劳力,如果管饭。住户区是单另划出地一片,与场区相隔不过500米,一场一区,相映成趣,甚至于有的在编场工直接就是落户的农民,对这样的生活有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晚上在床上出操、早上在场上出操、上下午在地里出操………一天从早操到晚。

不过,不管是那操,个个的干劲却是十足!

场区在建的时候,在谷乡长的幄旋下,邻近四个乡的农技指导人员进驻的杨家湾牧场,帮着牧场在四周的坡地上套种花生,花生一种就是近一千亩,这些贫脊的坡地,正适合种这些对土地质量要求不高的经济作物………这些农技人员进牧场指导了一个月,有两个人干脆留了下来,在这里建了一个百头猪场,在建猪场的时候,下层直接修成了沼气池、上层是温室和猪场,这种建法可以充分地利用光线资源,而且有效地把污水和排泄物转化成热能……温室养猪,最快三个月就能出栏,事实上,在牧场,丰富的牧草养猪还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本,三个月后。牧场人就吃到了自己喂养的猪…………过年的时候,第一批喂养的猪就销到了沁山和云城。

一部分年纪较大的落户村民也有事干了:喂猪!

青贮着羊群吃不完的牧草现在有地儿处理了:喂猪!

杨伟,很快乐,是那种英雄有了用武之地地快乐,是那种价值得到大家认可时候的快乐。

多少有点文化的杨小孬和黑蛋俩娃,专心致志地学起了养鱼。二十多亩的水库水面成了他们的工作场所,在县农技人员的帮助下,这里建起了全县第一个红鳟鱼养殖基地,红鳟鱼以肉质细嫩和刺少、易成活出名,但对温度和水质地要求高。这种鱼市价卖到三十多块钱一斤。项目到县里已经由来已久,但一直没有合适的地方和投资,现在,终于在杨家湾牧场生根落户了。四个月后,红鳟鱼已然上了云城人的餐桌。这种鱼的产量不大但销量大,直到两年后还是供不应求。

第一年冬天来的时候。第一组试验大棚也在这里落户了,十亩大棚区和猪场连为一体,在陆文青地建议下,杨伟采取了公司加农户的方式,从其他乡聘请了两名有经验的农民种大棚菜,带动本场职工也开始着手学习种植,前期投资由公司垫付百分之七十,个人出百分之三十,而产出的产品由牧场统一销售。利润除按比例逐步归还投资成本外,农户占百分之七十、公司拿百分之三十。这办法很好的调动了村民地积极性,第二年春天大棚菜发展到了三十亩,整整一冬一春,云城市和凤城市的菜贩子甚至开着车等在这里拉新鲜蔬菜!而菜贩子也愿意来这儿,虽然路远,但管吃管住价格公道,最重要地是,只要在沁山出车只是拉得是杨家湾的蔬菜。一路畅通无阻。连交警也给几分面子!

杨家湾牧场村民的桌上,渐渐地开始和城里人一样了。有鱼有肉、四季有新鲜菜,连口袋也不觉得囊中羞涩了,一年之中,差不多有十对成家的落户在这里。其实就解决了村长那大憨的婚事。娶回来媳妇在杨伟看来,就像山上的树一般,要在这里生根发芽,长叶开花最后结一串丰硕的果实!

杨家湾,越来越有生气、越来越有人气了。

九月份,杨伟带着五十名非兵非农,一身迷彩装的场工队伍在四个乡大收山货,药材、木耳、核桃、杏仁、松籽、羊皮、牛皮、蜂蜜,林林总总把牧场的仓库堆满了,为了卖出去这些东西,杨伟不得不又在沁山县城里建了一个农副产品销售商店。五十多人地收购队伍形成了一个规模效应,收购回来的量也成了一个规模效应。这其中和县城一帮子坐地为王的贩运户发生了冲突,杨伟这流氓手段频施,在抬高收购价格的同时,又发动河湾乡的村民围堵这些外地的收购贩子,把县城经营山货一**商加痞子跑了,自己坐起了大庄,几乎对河湾一片形成了垄断。

流氓依然是流氓,不过是为了生意和利益,为了给村民讨一个公道的流氓,虽然手段不齿,但也得到了大家的拥护。效益虽然一般,但整体的收购金额接近一百多万,采山货地村民,基本都赚了。杨伟也赚了,第一年秋天赚了十二万,而且从建店后生意不断,一直到第二年,杨伟才发现,这是一个最赚钱地买卖,每年的山货都被领县地大户雇着小贩收购跑了,如果这些东西都到自己手里,那是个天文数字,算算几个乡的核桃,差价就能赚三十万。而蜂蜜一项,三个月就能赚二十万!

发现了这个天机的杨伟雄心勃勃地制订好了第二年的收购计划!而这个收购计划从第一冬天就开始了,杨家湾场区的名声在四邻八乡格外地好,有些村民甚至把一些存货直接送到了场区或者县城的收购点!

这个世界,哪里都有机会,缺乏的只是发现机会的眼光和抓住机会的胆量,杨伟,虽然笨点,但从来不缺乏这种眼光和胆量。

场区里路有了,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是牧场人从土地里筛出石头铺成了小路……

车有了。是牧场人自己养的大骡子大马套辕的车,整整十大辆……………

住户有了,原杨家湾陆陆续续迁进来地住户一直增长着,农场的人数达到了四百人,无形中为牧场提供了劳动力资源。而且只要农忙时节,派人出乡里一嗓子一喊。能招来几百名临时人员。

沿着牧场向南走十公里,到处都是一片青青的草场,羊群正慢慢扩大,肥美的水草,把羊群喂得个个膘肥体壮………

土地。对于辛勤的人和尊敬它的人,回报同样是惊人地。这年秋天,地里收成二十八万斤玉米,十八万斤花生、三千斤油菜籽、玉米秸杆青贮了一部分,养了五十多只大牲畜。如果单论种树的平整土地。基本都是当地投资,当年全部收益。

沉甸甸的果实。让杨伟觉得欣喜若狂!尽管在七叔的眼里,这仍然是个赔钱的买卖!

时间,像豹凹沟里地泉水悠悠的流着,一天天一月月,转眼间又是一个新年,这年有了一更大的喜事,豹凹沟,通电了!

早就想通电了,杨伟半年前就和乡长商量。这谷乡长又和变电所商量、变电所又和县电业局商量,不过扯来扯去,电业局非要四十万的架线费用,而且得等一年。这自然条件太够呛,谁也不想往这里投资。这事搁住了,杨伟不得不买了两台发电机凑和着抽水。

不过,这次可有了意外和转机。十一月份邻近大尖山森林失火,牧场男女老少组织了三百人的队伍上山救火,早有类似经验地杨伟指挥着五十名已经有训练经验的场工冲进火场。用四台手提电锯和人工斧放倒了火场边上地一片幼林。隔断了火势,牧场里用灭火器的、用镐挖土、用锹洒土的配合的毫无间隙。这架势比一窝蜂上山救火的村民要有效得多。成为当时救火的中坚力量…………这事被县委一位管林业的县长看在眼里,这群打扮的不伦不类的人还以为是县武装部临时组织地民兵,后来一问才知道,居然是牧场的人。心下感激之下,在县里树了这么个典型,大报小报和电视台足足吹嘘了一个月。跟着县武装部参加救火的也对这群纪律严明、进退有序的人感兴趣,也以为是消防中队训练出来的人,一问才知道不是兵,是民,彻头彻尾的农民!

如果是个队伍倒不稀罕,这么训练有素的农民可让军旅出身的县武装部一干人员奇怪了。县武装的一位姓白地政委不解之下,专程去了趟杨家湾,前后一问,在武装部干了二十年地政委不但认出了舜王村这老村长,而且知道了这带头的,居然在十多年前就是自己手下地民兵,还是自己把这个人送进了队伍。

一番拉扯之下,这关系还越来越近乎,白政委看着一群儿精壮的大小伙是越看越喜欢,越看越像自己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