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小麦加油-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潜小麦亦步亦趋跟在一旁帮忙,细细把夹杂在芹菜里的杂草挑了,一边和杨新莲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话。

杨新莲:“小麦,回南江你过得还适应么?大姑姑之所以送你回去,不仅仅因为你要上学了。更因为大姑姑过几天就要去北京帮老板做衣服了,小姑姑上半年毕业了也要去做缝纫学徒,家里就没人再照顾你了。”

潜小麦:“大姑姑要出师了吗?恭喜大姑姑。我在南江一切都很好,你不用担心。”

“南江的爷爷奶奶对你好吗?”

“嗯。都很好。潜家爷爷还教了我很多东西。”

“那就好。你同村的二姨一家呢?”

“都是我妈妈跟他们接触,我和爸爸接触不多。”

杨新莲割掉芹菜上的泥尾巴,叹了口气道:“尽管二哥从来不说,但我们还是从别人嘴里听到了一些事情。”

“姑姑,我爸爸为什么要到南江做上门女婿啊?”潜小麦弱弱问出那个迷惑了自己两辈子的问题。

杨新莲闷闷地换了个姿势:“我也不太清楚。听说我爷爷在世时,二哥是他最疼宠的孙子,上山下田,无论走到哪儿都带着,惹得一众堂兄弟又羡慕又嫉妒。爷爷百年后,他们总屡屡找二哥的碴儿。二哥十九岁时,和后屋的大堂兄不知有了什么矛盾,两人大打了一架。老爹顾及大伯面子,辟头盖脸削了二哥一顿。谁知第二天起床一看,二哥竟留书离家出走了……二哥也是个倔脾气,此后两年,除了寄钱回来,就再没回过家门。有一天匆匆回来了,却是跟大家说他要在南江招赘了。”

“然后呢?”没想到,老爸当年还是愤青一枚。

“没有然后了,等老爹去把潜家前前后后调查清楚,事情都差不多尘埃落定,二哥自己也愿意招赘,后悔也没用了。这事,可是老爹的心头痛。”

年少冲动,看来父亲是吃了没有调查的亏。

杨新莲又幽幽开口了:“其实你五叔、小姑姑和我最不希望的就是二哥离开这个家了。这个家,除了爹娘,就数二哥对我们最好了。即使留书出走,也会寄钱回来给我们交学费。明知道自己要招赘,离家前还收拾出了一间厢房,就是我们和小姑姑一直住的这间。”

见大姑姑脸上有些伤感,潜小麦马上机灵地转了个话题:“五叔、大姑姑和小姑姑对我也很好啊。爸爸说你们把我教得很乖很懂事,他很高兴呢。”

闻言,杨新莲隐隐挤出一丝笑意,吁了口气说:“小麦,你长大了。半年不见,比以前更懂事了。以后大姑姑不在身边的日子,你要好好照顾自己,也要帮忙爸爸妈妈照顾弟弟妹妹,知道吗?”

“知道的。姑姑你去北京要多带些衣服。爸爸说过,北方比我们这儿冷很多。”

“嗯,已经准备了不少。听说北京有很多好玩的地方,天安门啦,长城啦,故宫啦……等姑姑赚了钱,以后一定带你去玩。”

“真的吗?那我等着姑姑赚大钱哈……”

……

第一卷 078致富大会

杨勇挑着一袋冬笋、两只小羊羔回家的夜里,杨家召开了一次家庭会议。

圆桌的上方,杨家爷爷先发表了开幕词:“过去的一年总的来说不错……”咳咳,旁边正喝水的潜小麦差点喝呛进肺里,咋两家爷爷的出场白都这么相似咯。

“老大这几年开始在华阳市里蹬三轮车,平时家里的活儿也能顾着,日子还过得去。”

“老二嘛,身不由已,还是老样子种田。但现在孩子多了,得重新想个法子了。”

“老三去年刨了两丘水田养鸭子,情况比以前种田要强,今年你们夫妻俩好好琢磨琢磨,是不是可以再多养一些。”

“老四去年就写了一封信,西班牙没有想象中的好,一天要干十几个小时的活儿,做过泥瓦匠,烤过面包,洗过菜牒子,去年生了个儿子,现在日子是硬挺着。”

“老五去年都没回家,来信说当上了班长,转士官了。”

“新莲嘛,三年学徒满了,初九动身去北京替服装店老板做衣服。”

“水莲上半年也要初中毕业了,学习成绩平平,想是考不上了。我和你娘商量过了,让她也去学缝纫好了,女孩子有门手艺伴身总是好的。”

“过不了几天,你们兄妹就是天南地北各一方了。所以趁今天晚上把你们都叫来,大家好好商量商量,想些好法子把日子过火了。特别是帮老二家出出主意。”

昏黄的灯光下,杨家爷爷不急不缓的一番话,说到后来,竟让大家滋生出了离愁别绪。好长一段时间里,都没人说话。良久,还是杨勇先打破了这种沉寂:“昨天在高山坳里,我和‘洋葱头’也谈过。他们家是靠山吃山,每年出产的冬笋、春笋运到华阳市里一转手,就有好几百。围了个木栅栏,二十几只羊每天往山里一赶,除了人力基本不需要投入大成本。所以我跟他买了两只小羊羔,准备带回去养养看。”

“几只随便养养没问题,但多了就得放自己山上。潜家的山离得挺远呐。”杨家爷爷道。

“那养兔子吧,我家孩子他舅就是养这个,放家里,做几排上下层隔间的竹笼子。那东西,吃的是草和萝卜,长的是兔肉和兔毛,蛮合算的。”久久不语的老大开口了。

老三见大哥如此说,嘿嘿开起了玩笑:“还是跟我一样养鸭子吧。别的不说,小麦喜欢的话,天天可以吃一个鸭蛋,偶尔还能抓住一个杀了补补。是不是,小麦?”

潜小麦这会儿正靠着杨新莲静静坐在角落里,见三叔点了自己的名,只得笑笑道:“我若是天天吃一个‘鸭蛋’,我班主任和爸妈会活生生灭了我的。我还是吃我爸卖的人参、天麻吧,补脑又补身。”

老三喷笑,继续“刁难”着小侄女:“你爸进的那点货,都让你补了,拿什么去卖啊?”

潜小麦老神在在,一副轻描淡写的样子:“自己种呗,种得多了,我就当萝卜吃。脑子变聪明了,天天考一百。”

一番童言稚语惹得在座的长辈们哈哈大笑起来,连素来深知自家女儿无厘头、少根筋的杨勇也哭笑不得,说:“那吃羊肉不好吗?这个营养比猪肉好多了,价格也更贵。”

潜小麦心里翻了个白眼:“好吃是好吃,可在吃之前你肯定会全部卖光。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你一定会抓了我们三姐弟去放羊,把我们彻头彻尾变成‘羊倌’。”

“我现在总算知道,你妈为什么总说你好吃懒做了。”杨勇夸张地数落着女儿。

经过这么一闹,屋子里的气氛马上显得活络起来。大伯母也开口了:“说起羊肉,我都还想明年把田租出去,跟了你大哥去华阳市卖羊肉串呢。可惜弓剑兄弟俩都还太小,要人在家照顾来着。”

三婶也跟进道:“可不是么,邻村有人在华阳城里就卖这个,成本小又没风险又不吃力,就是我们女人也能照应得过来。可惜被孩子绊住了出不去。要不然咱也像新莲一样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该多好。”

“阿新,到了北京万事要小心,好好照顾自己。要和邻村的几个姑娘搞好关系,有事大家互相帮忙,千万别落单了……”

“每个月记得至少要写一封信回来。路上有陌生人搭讪,能不应最好不要应……”

好久,直至潜小麦悄悄起身,带着呵欠连连的潜小茉去睡觉,大人们还在各抒已见,谈着生意经、家务经、儿女经。这一夜,杨家“会议室”里的灯迟迟未灭……

第一卷 079回南江

初七不出门,初八不回家,初九又太迟,是以初六一大早,吃过杨家奶奶和姑姑们特意制作的“出门饺子”,在众人的目送中,父女三人踏上了回南江的车辆。

刚跳下车,强大的第六感立马感觉到了村子里与众不同的气氛。进得门来,潜小海早早飞奔过来,一边抢甘蔗,一边逗小羊羔,嘴里还报告着,原来村里从今天开始要做社戏了。

还没等父女三人进里屋的门,潜丽琴听到声响,就在里面说开了:“怎么这么迟?总算把你们盼回来了,这几天家里都忙翻天了,还愁你们初九才回家,正想让人捎个信过去催呢。”

杨勇环顾了家里一圈,奇怪地问:“怎么没看到大姐?”

潜丽琴正用量杯往小塑料袋里装瓜子,一小袋一小袋封好了拿到戏台下卖:“她回大柘口了。”

“怎么这么快,往年不是都回来住上十天半月,看几场戏再走的么?”

“她家大儿子二月初五要去法国帮金田的华侨务工,家里还有一些要准备的事宜。急急忙忙住一宿就往家里赶了……大姐听说了家里的事,知道我们手头紧张,没收咱送行礼金,还借了两百块钱给我们。这下今年咱们能熬过去了。”

“哦。”杨勇有点遗憾:“那我过完元宵,出去卖西洋参时绕过去看看吧。”

潜丽琴却没理会,径自说下去:“四妹没回来,让同嫁在温州虹桥的杨家大女儿捎了话回来。去年十二月跟人租了几亩田,今年准备种双季稻,让你插秧苗的时候过去帮忙。”

杨勇心里细细一算日子,捏了捏眉心:“租了这么多,再加上她自己家的。他们一家三口,怎么忙得过来?再说,插头季稻秧苗时,我卖完西洋参得赶回来种洋芋了。”

闻言,潜丽琴不悦了:“他们那儿是平原,这两年有收割机了,今年收稻时不是已经没叫你帮忙了吗?现在就插个秧苗,你啰嗦什么。”

“知道了,到时候去就是了。”

潜丽琴挪挪身子,探头看了看小天井围墙上的阳光,手里一刻不停地忙活着,朝房间里喊话:“小麦,去楼上柜子里把粉干拿两扎来。中午咱们吃炒粉干。今年拜年时,你二姨送了很多粉干过来,你奶奶分了点给咱家,今天炒了给你们好好尝尝。”

潜小麦一言不发,跑到楼上打开橱柜,拿了扎粉干细细端详了一番,空着双手回来了。

潜丽琴奇怪:“怎么没拿过来,不喜欢吃吗?”

潜小麦踮起脚尖凑在潜丽琴耳边嘀咕了几句:“妈,那粉干不能吃……”

“真的?没凭没据不能乱讲啊?”

“当然是真的。那次陪奶奶过去,进了他们房间,那东西就放在隐蔽的床角落里,我眼尖看到了,很多呢。”

潜丽琴虽然吃了一惊,但还是板起脸来吩咐女儿:“这事不要出去讲,被别人听到了,你二姨家的粉干就再没人买了。到时候他们要恨死你了,还以为是我们大人挑唆的,知道没?”嘴上这么说,心里却暗暗叹了口气,这二姐也真是的,提了一大袋的粉干过来拜年,说是建芳三姐弟去温州打工没路钱,变相推销嘛,向自家母亲要走了五十块。没成想还是这样的粉干。也不想想自家母亲是什么样的身体,那么多粉干吃坏了身子,受罪花钱的可都是自己家。看来得找个借口把那些粉干都处理了。

潜小麦朝天打了响鼻,耸耸肩说:“你放一百个心吧。谁爱管他们家的事,我就自己不吃。食物嘛,还是自己家种的菜蔬最好了。以后你也甭让小海喝什么鱼肝油了。几块钱的东西没啥好货。”

潜丽琴思索了下,觉得有理便点了点头:“那中午吃饭,你去盛米来做,妈妈要把这些瓜子全都装好。早点吃了饭,等下我们一起去戏台下,换你爷爷回来吃饭。”

直至锅里飘起饭菜的香味儿,潜丽琴忽然想起一件重要的事,缓了缓手里的动作,对正在炒菜的潜小麦说道:“小麦,去罗店有压岁钱吗?有的话,妈妈替你保管,开学了给你交学费。”

潜小麦揣着明白当糊涂,故意顾左右而言他:“妈妈,不麻烦你了,学费我可以自己交的。”

一旁帮忙张小袋子的杨勇乐不可支嘿嘿笑开了,潜丽琴满脸疑惑,追问:“有多少呢?”

“二十,大人们给的时候连小茉的份儿都一起交给她了。”

“怪不得要自己交。小小年纪,这么财迷眼儿……你干嘛带两只羊羔回来,咱可没养过羊。”

“养养看呗,这东西不费劲儿,羊脖子套上绳,赶到屋后山脚,往树桩上一系就行了……”

……

第一卷 080祝福

这算不算是分店呢?

南江乡乡政府的礼堂此刻正承担着戏台的作用。大红、深蓝的两层帷幕已经拉起,锣鼓笙箫的序曲响彻全村,演员们忙前忙后做着最后的化妆打扮。戏台下露天的场子里比肩接踵、人头攒动,村里的老老小小几乎都聚集到了这里。

潜家的小摊子就位于露天场子台阶入口处。样式很简陋,两条长凳架起小竹床,店里的各式烟酒吃食都移过来一些,交上场地租金,就成一个小摊位了。

戏台下像潜家这样的小摊子有好几个,有炸油条的、炸油饼的,也有卖水果、卖新奇首饰的。这不,黄雪萍也紧挨着潜家小摊子摆了个油饼铺子。这会儿早早点火开工,溢出的阵阵油炸饼子香味儿,时时勾引着看戏人们肚子里的馋虫。

潜家爷爷看着迎面走来的一家五口,淡淡朝杨勇问了句:“回来了啊?”又见杨勇扛着一大捆甘蔗过来,就说了:“这是罗店拿过来的吗?孩子爷爷是想给几个孙子孙女吃的,老人家一番心意,就甭卖了。”

选了个角落把甘蔗轻轻放下,杨勇站直了身子回答:“这些拿来卖,家里还留着几根给孩子们解馋。吃多了也不好,会上火。”

闻言,潜家爷爷不再坚持,把小摊子交给夫妻两人,就家去了。

潜家的甘蔗在整个戏台下算是独一无二的,才刚摆出,就有眼尖的小孩子拉着家长闻风而至。大过年做社戏时,最高兴的就数孩子们了。看到了新奇的吃食玩具,只要不是贵得离谱,家长们都愿意掏钱买上一份,不至于自家孩子骨碌碌眼馋被人笑话。不出一刻钟,潜家的甘蔗便走了五六根。

李梅君也拉着她妈妈的手过来了。李家妈妈佯怒唠唠叨叨数落着女儿:“你的嘴巴就像个石磨,一刻都不停的。这戏都还没开场,就解决了三根油条两个油饼子了。”嘴里虽说着,手上却没停,翻来覆去挑了根壮壮的,交给杨勇清洗去皮。付钱时又亲热地朝潜丽琴笑笑:“你们家真是雷打不动啊,年年都摆小摊子。”

潜丽琴给她找了钱,也是一脸的眉开眼笑:“没办法,家里劳力少、开支大,就巴望着做戏社这几天村子里人多,赚个几分几毛的。”

李家妈妈看了看正与潜家孩子玩成一块儿的自家女儿,又说:“可不是么,对我们小门小户人家来说,赚个几分几毛也是好的,能赚个孩子的学费就更好了。你看,我家小女儿跟你家大女儿还都是同桌呢,她回家也常常提起你家大女儿,说是学习好、画画好、字写得也好,老师都偏爱几分呢。”

没话可说时夸夸人家孩子总是不会出错的。潜丽琴听了很受用,虽然一个劲儿地谦逊,笑容里却分明透着掩饰不住的得意:“这孩子学习上倒是不用我操心,蓝老师和谭老师也都很喜欢她。”

李家妈妈于是顺水推舟地说:“可不是嘛。所以我就常常跟我小女儿说,多跟你家大女儿一起玩,有了学习问题也互相帮助,一起讨论。”

潜丽琴笑笑地把剁成小段的甘蔗放进塑料袋,递给李家妈妈,迭声赞同:“是啊,小孩子团结友爱最好不过了。大家一起学习,一起进步嘛。”

目送心满意足远去的李家母女,潜小麦啧啧称奇,心里大为感慨:“这算是一笑抿恩仇么?”奥斯卡啊,这么自然就能做出仿佛从来没发生过矛盾的真挚表情,不去做演员角逐奥斯卡小金人真是太埋没人才了。

这厢,潜丽琴却早早掉过头去,招待起其他人了:“阿春,今天不跟车啊,怎么有空过来看戏?”

“志刚他跑长途去了,外村有人包了车去安徽,我就不去了。”阿春身着一件浅蓝毛线长衫,袅袅婷婷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