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霸蜀 作者:庄不周-第1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目结舌的速度成长,在失败中汲取经验,最终将成为他的劲敌。
到目前为止,他隐藏的杀手锏基本都使出来了,司马师却还没死,反而看出了什么,那接下来的仗还怎么打?再联想到司马懿那个三国中后期最杰出的军事家、权谋高人,魏霸就觉得不寒而栗。
因为他亲率六百武卒,一人双马,狂奔不已。他知道这很冒险,很可能和司马懿派来的主力撞上,但是他不得不冒险一试,如果能将司马师斩杀,这次胜利才够圆满。
似乎感受到了魏霸的杀意,司马师一路狂奔。他只剩下不到四百人,根本没有实力再和魏霸较量,因此他不再有任何侥幸的心理,一路奔逃,活着逃回去就是最大的胜利。只要人活着。以后总有机会报仇,如果死在魏霸的手里,就算是冲天的怨气,他也只能徒呼奈何。
司马师也是个好面子的年轻人,可是他很清楚什么时候能要面子。什么时候不能要面子。在此生死存亡之际。他根本不考虑这么狼狈的逃跑是不是丢人,他只考虑会不会丢命。
三四百骑在驰道上狂奔,卷起一阵滚滚的烟尘,如同一条狂暴的巨龙。被人迎头海扁了一顿,掉头就跑。
司马师跑得很快,快得让正在赶往上洛的马操等人来反应的时间都没有。
马操他们在商县休息了一天,听说司马懿的大军正在逼近,他们也不敢再停留了。趁着夜色。带着战利品,迅速离开了商县。赶了一夜路,黎明时分,他们才停下来稍事休息。为安全计,他们不敢在驰道上休息,而是撤到了离驰道百余步的一个土坡下,坐下喘口气,喝点水,吃点东西。
他们没有魏霸配给的行军干粮。所以要吃饭,就必须先生火做饭,一生火,自然有烟。烟刚刚升起来,驰道上就卷来一条尘龙。马操莫名其妙。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就连耿平也有些摸不着头脑。
负责瞭望的士卒连滚带爬的冲了过来,声嘶力竭的大叫道:“骑兵!骑兵!”
马操气得破口大骂:“老子不知道这是骑兵?还用你说。快说,是谁的骑兵?”
那士卒翻着白眼:“不……不知道。”
“去你老母!废物!”马操飞起一脚。将那个士卒踢翻在地,立刻下令:“准备战斗!”
正围着锅等着吃饭的士卒大惊失色。连忙拿起武器列阵。他们都是马家、耿家的部曲,虽然身强力壮,也通晓一些武艺和阵法,对付一些普通的盗贼绰绰有余,可是面对真正的战阵,他们还是显得有些慌张。马操命令准备战斗,他们匆忙之间也不知道踢翻了多少锅灶,才勉强列好了阵。
他们的速度实在太慢,阵势刚刚列好,司马师已经飞驰而过,连停都没停一下,只留给马操一脸灰尘。马操和耿平面面相觑,有些搞不清状况。这算怎么回事?司马师怎么跑得像只兔子,而且……他怎么只有这点人,莫非……司马懿突然死了不行?
司马师不知道马操和耿平在怀疑他死了老子,他只知道快点跑。天色已经亮了,魏霸想必已经知道他逃出了堵截,很可能就在追赶他的路上。多耽搁一刻,就多一份危险。所以当有人建议他攻击路边的马操等人时,他不假思索的否定了。
这时候不是杀这些蜀汉军的时候,就算把这几百人杀光了,又有什么意义?败了就是败了,再杀几百人也是败了。万一被他们缠住,魏霸追上来,那就因小失大了。因此司马师根本没有任何犹豫,从离马操不到百步的地方呼啸而过,那架势倒是和奔丧有几分相似。
耿平似乎明白了什么,却不敢确定,他犹犹豫豫的说道:“云龙,不会是……败了吧?”
“败了,谁败了?”马操不解的问道。
耿平指指那些绝尘而去的魏军精骑:“当然是……他们。他们被魏参军……打败了。”
“不会吧?”马操咧开大嘴,想笑,又没笑出来。耿平也觉得这有些不可思议。魏霸是有近千人,其中有八百多魏家武卒,的确是精锐中的精锐,可要说他们能打有两千精骑的司马师打得这么狼狈,这似乎还是有些不可思议。与这个结论相比,马操宁愿相信司马师是赶回去奔丧。
耿平也觉得不太可能。昨天早上,魏霸刚刚偷袭一千魏军精骑得手,那是先把人家骚扰了一夜,然后又把人家堵在了大营里,无从发挥骑兵的优势,这才侥幸得手。司马师可是两千精骑,又是野战,他会败给人数只有他一半的魏霸?难道魏家武卒居然强悍到了这个地步?
马操和耿平一边胡乱猜想,一边重新起程,他们觉得这事情太诡异,不敢再停留下去了。万一司马师回头再来攻击他们,他们可没什么活路。
他们重新上路,一路紧赶慢赶,半个时辰后,他们遇到了追上来的魏霸,把目睹的情况告诉了魏霸。魏霸一听说司马师在半个时辰前就过去了,估计他现在已经过了商县。而司马懿的大军正在赶来,追杀司马师的风险急剧增加。他权衡了一下,最后决定还是放弃,分了一部分战马给马操、耿平骑乘,一起向上洛赶去。
……
司马师在商县东五十里处遇到了司马懿的大军。看到大营里飘扬的战旗。司马师的一颗心才算是最后落了地。他鼻子一酸,眼泪差点流出来。不过他还是忍住了,拉紧了马缰,以尽可能平稳而从容的步伐向大营走去。
司马懿之前就收到通报。知道司马师留在商县城外的一千精骑被魏霸袭击,全军覆没。此刻又听到司马师回来了,身边只有三百多骑,便大致猜到了结果。他不动声色的坐在大帐里,不紧不慢的翻看着公文。直到司马师走进来,他才慢慢的合上公文,抬起头,看着司马师。
司马师拱手施礼:“父亲,我又败了。”他的脸上全是灰尘,可是眼睛却是亮亮的,看不出一点沮丧,相反倒有些兴奋。
司马懿“哦”了一声,指了指对面的坐席。又吩咐道:“来人,打点水来。”
有亲卫打过水来,司马师起身洗脸,洗去了脸上的尘埃,露出他那张白晳而线条挺拔的脸庞。越发显得风神俊朗。
司马懿笑了:“饿了吧?”
“是。”
“那就先吃点东西,填填肚子。”
“喏。”
亲卫又端来了早餐,有酒有肉。司马师拿起筷子,在案上顿齐。打量了一下案上的食物,先挑了一块鱼。细心的剔去了鱼刺,放进嘴里,慢慢的咀嚼了片刻,轻声笑了起来:“没想到丹鱼的味道居然如此鲜美,以前倒是没有注意到。”
“因为以前你的心太浮躁,只看到天上,看不到水里,更没有心情来品尝丹鱼的美味。”司马懿赞许的点点头,“现在你应该知道了吧,最好的滋味,其实就在你身边,只是看你能不能发现。”
司马师放下筷子,躬身致谢:“多谢父亲教诲,儿子记住了,必当刻于座右,时刻铭记。”
“刻在座右,不过是徒具外形,刻在心里,才是最重要的。”司马懿指了指自己的心口,微微一笑:“现在,你可以和我说说,这三千精骑给你换来了什么,究竟是价值连城的宝,还是一钱不值的草。”
“喏,敢请父亲指点。”司马师开始从头讲述自己这一路的经过,从他在商县外扎营,魏霸派人来骚扰,他如何定计,魏霸又如何没上当,一直讲到他和邓芝在河滩上大战,最后讲到他主动进攻,利用烧毁魏霸树阵的机会逃脱。他甚至连路上遇到马操等数百蜀汉军的事情,包括当时自己是怎么考虑的,都一一讲来。
司马懿静静的听着,一声不吭。司马师讲完了,默默的坐在他面前,等着他的点评。司马懿沉默了很久,最后轻轻的吐出一口气。“子元,你这一战,我可以给你上下的评定。不过,考虑到三千精骑的损失,我只能给你一个下上的评定。”
司马师暗自松了一口气,明白了父亲的意思。抛除那三千精骑的损失,他的表现可以达到上下,这是按照目前大魏的九品制给出的评语,应该说,评价不低,表明父亲对他的表现是满意的。不过向皇帝报告,三千精骑的损失不可忽略,所以官方的评价,只能是下上。
“父亲,你能给魏霸作一个评定吗?”
“他啊。”司马懿展颜而笑:“上中吧。”
司马师躬身行礼:“那儿子将再接再励,争取下一次能赶上他。”
“我相信你,会有这一天。”司马懿探身过来,拍拍司马师的肩膀。
父子俩相视而笑。
第0204章 历史的惯性
司马懿随即上报天子曹睿,如实的讲述了最近几天的战事进程。逆蜀已经放弃武关,退守上洛。他正在率领大军一路追赶,不过追击的先锋司马师不敌逆蜀大将魏霸,中伏受创,三千精骑损失殆尽。这是我用人不明,请陛下处罚。
曹睿随即下诏安抚司马懿父子,胜负乃兵家常事。魏霸是逆蜀少有的年轻奇才,不可轻视。他驳回了司马懿的请罪,要求他胜不骄,败不馁,稳扎稳打,进军上洛,并收复关中。
司马懿对这个结果早有准备,在上疏的时候,他就开始进兵。天子的诏书到达之后,他加快了速度,不过也只是每天增加到六十里,赶到上洛,已经是三天之后的事了。
早在武关大战之前,魏霸就开始经营上洛。上洛的城防不如武关险要,要防守有更多的不利。不过上洛也有便利之处,那就是离关中更近。穿过城西的冢岭山,经过蓝田关,便可以进入关中平原,各种物资的运输要方便得多。
而相比之下,司马懿的大军辎重要从南阳运来,比从南阳运到武关足足远了近三百里,无形中就增加了很多消耗。也许这些消耗的增大现在还看不出太大的影响,可是魏霸相信,随着时间的积累,这些影响将会变得越来越显著,越来越让曹魏难以承受,胜利的天平,将会渐渐的向自己倾斜。
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取时间,这是为二十世纪初伟大的民族自救革命所证明的伟大思想,是弱者面对强者的正确选择。
通过武关之战和这场撤退中的反击战,邓芝对魏霸的怀疑减轻了几分。在巡视了上洛城外,他很有把握的对魏霸说:“我可以坚守上洛三个月。”
魏霸哈哈大笑:“有三个月足矣。我相信,三个月内,一定会有重大变化。我甚至觉得,变化其实已经开始,只是我们还不知道而已。”
邓芝也满意的哈哈大笑。到目前为止。蜀汉出兵已经有三个多月,关中还牢牢的掌握在他们的手中。曹魏虽然全力以赴,看起来双方的实力差距非常明显,可是形势却未必分明。从南到北,武关道、潼关和蒲坂津还在蜀汉的手中。曹魏除了强攻之外。没有任何可趁之机,这便是莫大的胜利。曹魏最后就算能够收复关中,他们也将损失惨重,接下来能不能顺势收复陇右。是个非常值得怀疑的问题。
一旦曹魏损失过大,三方的力量对比发生转变,互相之间的连合纵横,就要纷纷登场了。
“不过,我现在最不想收到成都的消息。”邓芝收起了笑容。忧心冲冲。“成都没有消息,便是好消息。”
魏霸轻轻的拍着城墙,颌首附和。成都没有消息,便说明永安一带没有战事发生,东吴没有行动,至少没有实质性的背盟,这样一来,蜀汉就不需要三线作战。诸葛亮改变计划,出兵关中。已经让局势变得复杂,一旦孙权再背盟,由长江仰攻永安,那蜀汉势必无法支撑。
所以邓芝说,成都方向没有消息。便是好消息。
不过,他和邓芝谁也说不清成都方向有没有消息。成都就算有消息来,也不会直接送到他们手上,必然要先送到汉中。再转到陇右,然后再由陇右的诸葛亮转发到关中。这样一转。他们至少要等事情发生之后半个月甚至一个月才可能收到消息。
这还是在诸葛亮愿意让他们了解局势的情况下,如果诸葛亮认为他们没必要知道这些消息,那他们也许要等到尘埃落定,才知道发生了什么。
说实话,到了这一步,魏霸不知道诸葛亮还会不会把他当成值得信任的对象,有没有把他当成敌人。
……
赵云纵马冲上一个高坡,深邃的目光越过浊浪翻滚的大河,向河对岸的曹营看去。隔着数百宽的大河,曹军大营像一个扁扁的棋盘,在狂暴的河水面前,没有任何震慑力,静静的像一潭死水。
可是赵云却不这么想。
他收到了一个消息,一个让他非常不愿意去相信的消息。
赵云帮魏霸组建了一个骑兵营,前前后后的大约两千人。考虑到蒲坂津要防守的地方不仅仅是渡口,沿河上下百里内,都有可能成为魏军的渡河点,所以魏霸就把这些骑兵交给了赵云。赵云安排他们每天沿着大河上下巡逻,一是练习骑士,二是可以监视魏军的动向。
这些骑兵们说起来由赵云指挥,其实从司马唐千羽到曲军侯,基本上都是魏霸的武卒担任的。他们深知这场战事对魏家的重要性,所以谁也不敢懈怠,每天都很负责的巡逻,防线一直到上游的龙门以北,整个冯翊郡的东线都在他们的警戒范围以内。
他们巡逻得勤,魏军的斥候行动就受限,几乎很难在河西的地界上立足,除非他们远远的绕到上郡去。上郡原是大汉的疆界,不过经过多年的战乱,曹魏的精力都在南方,上郡实际上已经落入羌胡的控制之中。而且绕道上郡,路途遥远,打探到的消息就会延迟,没有多大的作用。
这本来是个好消息,不过很快唐千羽等人就发现,从上郡绕道的曹魏斥候有增多的迹象,他们似乎不怕羌胡人的劫击。唐千羽下令围搏了几个斥候,却打听到一个让他们不解的消息。
上郡境内没多少羌胡,就像是在一夜之间,羌胡全部北遁了一般。
唐千羽不敢怠慢,立刻把这个消息报告给了赵云。赵云也觉得不可思议,立刻赶来查探。他深知自己没什么骑兵,不足以威慑那些只服强权,不通仁义的羌胡,要让他们望风而遁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有他们无法抵挡的力量进入了上郡。
这样的力量,不仅羌胡们会远遁,赵云同样不敢掉以轻心。他必须搞清楚这是什么力量,会不会有危险。战场上突然出现一个不可知的力量,对于任何一个将领来说,这都是一个值得警惕的大事。
赵云带着精骑,顺着洛水河谷深入上郡,终于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他发现有上万的骑兵经过的痕迹,而从路上零星捡到的物件来看,这些骑兵是曹魏的禁军精骑。
这个发现让赵云大吃一惊,他立刻将捕获的斥候带来重新审问。斥候们也不知道具体是什么情况,但是他们提到了一个问题,最近大营里不仅没有看到骑兵的踪迹,右将军张郃也有半个月没露面了。别看他的战旗还在大营里,可是他的大营是空的。
赵云倒吸一口凉气,半天没说出话来。他虽然没有和张郃交过手,但是他对张郃并不陌生。相反,他和张郃曾经是相交甚深的好朋友。张郃是河间啵耍浅I秸娑ㄈ耍际粲诩街荼辈浚谠艿恼氏绿钍保潜阋蛭蚁缃咏脑蚨煜ぃ忠蛭际俏淙硕∠嗔A饺说馁餍砸卜浅O嗨疲际巧砦淙硕鹬匚氖浚谖氖恐忻膊淮怼�
后来他追随刘备,张郃在官渡投降了曹操,双方就再也没有见过面,不过张郃在巴蜀与张飞大战的经过,赵云非常清楚。他知道那次失利无法代表张郃本人的能力。
他如果带走了曹真部下的骑兵,绕过雍州北部,突袭陇右,那将是意味着什么?一万精骑在张郃的率领下,足以抵得上五万步卒。
换句话说,陇右的兵力已经发生了逆转,而这一切,就发生在他的眼皮底下。大河挡住了曹真,同样也挡住了他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