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铸剑天下-第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已经变得财大气粗的使得皖浙赣抗日民主政府的主要领导,当然不会对寻淮洲这个大财神有过多的怨言。
皖浙赣抗日民主政府的同志在接到寻淮洲关于加强东南坑道建设投入的要求后,没有一点犹豫,就一口答应了下来。
在布置完当前的主要工作后,时间已经到了四月底。
四月二十九日夜,红三方面军内线军团九万人以及皖浙赣军区地方部队四万人,共计十三万部队,在粟裕的领导下发起了沿江战役。
沿江战役的发动,拉开了红三方面军外线军团执行外线出击方案的序幕,也开始了中国现代战争史上,极其瑰丽多彩的解放战争的进程。
现在,甚至寻淮洲也没预料到,自己这次外线出击,将会给中国革命格局带来多么巨大的影响。
第九十七章 华中大决战一
更新时间2010910 8:43:14 字数:3094
昨日推荐满百,今日继续两更,现奉上第一更。
-----------------------------分隔线----------------------------
四月二十九日夜,红八师一旅,在两万地方部队的配合下,对安徽长江边的铜陵发动了佯攻作战行动。
同一时间,红八师二旅,在另外两万余地方部队的配合下,发动了对安徽安庆地区的佯攻作战。
粟裕则亲自率领内线军团主力三个师和各直属部队,在早就深入这一地区的特战二大队的特战队员的配合下,于二十九日夜,对长江边的池州地区发动了猛烈的攻击。
到三十日傍晚,不到一天一夜,池州城易手。
红三方面军内线军团,以极小的代价全歼了国民党驻守池州城的两个师共两万四千余人。
同时控制了池州地区的长江沿线共八十多里的水道,随即,部队立刻对这一水道实施戒严。
原本就偏向江防作战训练的红九师迅速组织沿岸船只,开始封锁长江,同时为外线军团十二大军准备渡江船只。
因为池州地区的长江水道相对狭窄,因此大小船只均能渡江,这为外线军团渡江提供了不少方便。
而此时,早就秘密潜入长江北岸的外线军团特战一大队,也完成了控制池州地区长江对岸外线军团渡江登陆场方圆几十里地区的控制。
五月一日夜间开始,寻淮洲率领红三方面军外线军团十一万八千人,从安徽池州地区分五个夜晚,秘密渡过长江,开始了红三方面军外线军团漫漫长征的传奇。
外线军团渡江作战的同时,粟裕指挥已经完成池州地区作战任务的红十师和红十五师,挥师西进。
与五月四日攻占了国民党长江南岸的安庆重镇,再次歼灭了国民党两个多师的兵力。
在此之间,各自聚集了国民党四个多师的东面芜湖方向和西面九江方向的国民党军队居然只是出城做了做样子,以每天行军二十里路的速度爬行。
直到红三方面军外线军团全部度过长江,红三方面军内线军团胜利完成掩护作战任务,于五月八日,全部回师根据地,将攻占的两个城市丢给了国民党军队。
这两个方向的敌军才姗姗来迟,完成了对铜陵的救援和对安庆、池州的收复。
为此,国民党宣传机构还在大吹特吹,说此役消灭了红军六万多人,一举击溃了红军侵犯长江沿线,控制长江水道的阴谋。
因为红三方面军外线兵团此次渡江行动隐蔽工作做得非常好,而且均为夜间行动,国民党蒋介石虽然知道红军派出了部分部队渡江,却摸不清虚实,不知道此次渡江人员究竟是多少。渡江后的去向是哪里。
蒋介石一方面命令江北各主要城市严加防范,加强侦察,一方面严令空军侦察机每天在安徽长江北岸附近侦察巡逻,希望能找到红军渡江部队的规模去向等有价值的信息。
这时,寻淮洲率领红三方面军外线军团主力正穿行在大别山区的崎岖山路上。
红三方面军先头部队渡江之后,就在特战中队的配合下首先拿下了池州对岸不远的大别山南麓的安徽重镇桐城。
随即大部队桐城做了简单休整后,立刻马不停蹄的有桐城一直向北,进入了大别山区。
红七师作为外线兵团的前卫师,在特战大队一中队的配合下最早进入了大别山区。
这几个月来,侧重于山地作战、训练的效果明显就显现出来了。
一红七师师长黄英特在特战一大队第一中队队长张德旺的配合下,一路上是攻城拔寨,从五月一日夜间秘密渡江,用昼伏夜行的方式,秘密行动,一直到五月十三日为止,短短十三天间,边行军边作战,长途奔袭近三百公里。
先后控制了安徽的桐城、岳西两县和和湖北的英山县和罗田县。
这几个县原本就没有什么国民党重兵,最多也就是一两个地方保安团。
在特战队员的配合下,红七师先头部队都是通过秘密手段,兵不血刃地控制了这些县城和沿线的个乡镇。为红上方面军大部队秘密通过该地区清理了道路。
寻淮洲和王如痴是随红十一师乔信明部由最后一夜度过长江的,
随即就赶往桐城县城,在桐城县城经过简单休整后,部队即沿着红七师开辟的道路,穿行在了大别山区里。
此次,跟随红三方面军外线军团一起渡江北上的,还有苏皖浙闽抗日民主政府和苏皖浙闽军区的大量工作组和游击队。
他们是进入大别山区,准备在这里开展游击战争和发展基层党组织的。
大别山区原来就有比较好的革命传统,此次东南分局决定排出部分力量进入大别山区开展工作。
也是为了进一步贯彻当初寻淮洲主持制定的皖浙赣根据地发展目标。
在挺进大别山的工作组站稳了脚跟,能真正立下足来后,红三方面军内线兵团将会再次分兵一部分,进入大别山区,在大别山区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
在外线军团连续赶路的日子里,寻淮洲终于得到比较充裕的时间,带领龙组成员进行了特训。
这些天,寻淮洲将部队的日常指挥完全交给了王如痴,他自己则带领陈杰和小田甜消失在群山中。
当天,寻淮洲就和先于外线军团北上已经在大别山区特训半个多月的龙组成员汇合了。
现在龙组成员已经发展到十六个人。分别是龙一到龙十六,大家看到总司令带着小田甜来到的龙组,得非常激动。
经过了两三个月训练的龙组成员,现在已经完全脱胎换骨了。
在着两个月中,他们除了训练就是特殊的任务,都不知道用冷兵器收割了多少敌人的生命。
现在,每一个龙组成员的眼光都非常冷厉,身上透出的冷意更是会让普通人在大热天都能感觉透心凉。
寻淮洲看着眼前的这些龙组成员,心中也不免感慨,这些人远比特战大队的队员犀利多了。
随着这些日子不停的打磨锤炼,已经渐渐成型。
当然要能真正达到龙组的标准,还远远不够,光是这些人身上这样的冷意,要全部内敛,归朴反真,就得还需要不知道多久的磨砺。
不过,随着这些人的成长,寻淮洲还是深感欣慰的,自己手上又多了一把改造中华的利器。
随着寻淮洲的到来,龙组队员最残酷的为期一周的野外生存和突袭训练开始了。
在这一周时间内,寻淮洲带领龙组队员每日急行一百多里路,而且都是那里艰险走那里,那里崎岖走那里。
一个个悬崖峭壁在战士们的攀爬下度过,一个个飞流险滩在战士们的泅渡下渡过。一个个地主恶霸在队员们的深夜突袭中莫名死亡,一座座县城敌军,在龙组队员们血腥清洗下崩溃。
从五月七日寻淮洲和龙组队员汇合开始,到五月十四日寻淮洲离开龙组队员到达湖北罗田县结束。
在这七天时间里,寻淮洲率领龙组队员,翻山越岭,穿行在大别山区,分别血洗了安徽的霍山、金寨、河南的商城、新县,湖北的红安、麻城等六个县城。
这几个县城的国民党保安团和恶势力军事在一夜之间被血洗,首恶均被杀戮殆尽,帮凶被留言条吓的当即一哄而散。
这为东南分局排出的大别山工作组和游击队在当地开展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当然,没有人知道具体是什么人干得,龙组成员留言的落款也只是红军北上抗日先遣军。
就是东南分局工作组人员,也以为是红三方面军那神秘的特战大队队员们为了帮助他们打开局面而执行的特战任务。
哪里知道这是寻淮洲这个总司令带领没有人知道存在的龙组队员十几个人在短短的七天时间干出的杰作。
龙组队员的这次行动也极大地麻痹了国民党蒋介石,混淆了国民党蒋介石的视听,有力地掩护了外线军团主力部队的作战意图。
现在蒋介石可是在南京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红军此次占领池州、安庆地区,定然是为了分兵渡江。
可是渡江之后的目的何在让蒋介石一时莫不着头脑,此次渡江究竟有多少兵力,主要攻击方向如何,攻击目标如何,这些问题在这几天来一直缠绕在蒋介石的心头,已经成为他最大的心结。
看到红军在渡江之后的几天没有什么大的行动,倒是让他心中越来越不安。尤其是龙组队员在对大别山地区的几个县城的血腥清洗,更是让蒋介石如同在云里雾里。
蒋介石在不停地猜测,红军发动如此大规模的沿江战役究竟是什么意图呢?肯定不会是如同儿戏般地占领自己的两个城市,然后掠夺一番后,就匆忙放手,那么,红军此次弄出如此大的动静来,真实意图究竟是什么呢?
第九十八章 华中大决战二
更新时间2010911 8:22:35 字数:3148
真诚道歉,昨日因为陪客人到很夜,因此没能实现二更承若,今日补上,三更奉上,现奉上第一、第二更,敬请阅读。
--------------------------分隔线-----------------------------
现在皖南红军此次作战表现出来的强悍力量让人极其震惊。
在自己重兵把手的长江沿岸的核心城市,居然轻而易举地就连下两城,一举消灭自己近五万部队。
现在,虽然皖南红军已经退出这两座城池,可是却几乎将城市里的主要军事设施和工厂等民用设施都一搬而空。
自己的部队就如同得到了两座空城。更是恶劣的是,自己精心策划的对皖南红军的包围圈,被红军这一打,再次支离破碎。
自己要调集部队重新形成包围圈,有得旷日持久。
现在皖南红军这一分兵,更是让人莫不着头绪,不过按蒋介石的推断,皖南红军现在形势发展极好。
从常理来讲,要想更好的发展,也应该是向浙西、赣东发展,而不会派大军渡江,使的自己的军队人为地被长江天堑组阁,军力不能集中使用。
因此估计此次红军渡江的人员应该是比较精干的小部队和工作组,目的应该是进入大别山区,开拓新的游击区和根据地,用来和皖南地区形成呼应,这样可以分散我方的注意力,缓解我方对皖南红军的压力。
而这次发生在霍山、金寨等县的血洗事件,就是红军为了在大别山扎根开展游击区和根据地的最有力证据。
红军是希望通过这种手段,更有利与在当地发动群众、发展组织。
哼,这点小伎俩,还能瞒得过我蒋某人的眼睛吗?
想到这里,蒋介石决定当前主要问题还是解决皖南红军这快对大的心病。而对分兵皖鄂边区大别山区的这部分敌人,宜采取分部清剿围困的策略,而暂时不宜分散自己过多的注意力。
为此,蒋介石这几天可是加紧部署围剿皖南红军的军事行动,再次从各地抽调大批兵力,准备进入皖浙赣地区。
蒋介石的这个昏招,恰恰给红三方面军外线军团带来了极大的战机。
在寻淮洲带领龙组队员特训和完成作战任务的这七天中,龙组成员的个方面能力都在飞速增长的。
尤其是完成了初步的理论知识和实战经验相集合的过程。为龙组首战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寻淮洲在特训中采取的是文化学习和体能锻炼相结合的方式,强调龙组的每一个成员均必须一心多用,这七天,寻淮洲也特别加强的龙组队员的外语能力的培训。
使得龙组队员的语言能力再次获得了突破。
寻淮洲给大家重点训练了日语的发音,使得现在的龙组队员,每个人都能说出一口地道流畅的日语了。
而大量的日本风土人情和地理历史的学习,更是这些龙组成员本一个个地都变成了日本通。
在几天的训练作战中,龙组组长龙一和副组长龙二变现出惊人的组织和领导才能,得到了寻淮洲的认可。
而龙六在这次特训中也展现出了特殊的才华,得到了寻淮洲的认可,被寻淮洲任命为第二副组长,陈杰也表现极其优异,得到了寻淮洲的表扬。
最是让人感觉惊讶的是三月份刚过七周岁生日的小田甜,虽然跟着寻淮洲这个师傅学习才不到三个月,却表现出了惊人的毅力和可塑性。
在野外生存训练和强行军过程中,小田甜在绝大多数时候,都是自己坚持走下来的,而且还从不叫苦叫累。
只是极少数她这样的身材实在没法攀爬飞渡的悬崖峭壁和山涧险滩,才由寻淮洲背着她渡过。
甚至在龙组队员的杀戮征伐过程,小田甜也全程参与了,到了最后几天,小田甜也同样用寻淮洲为她特制地一把轻薄锋利的匕首收割了不少熟睡在梦乡中的敌人生命。
在整个过程中,小田甜没有表现出一丝异色和不适应,不禁让久经沙场的寻淮洲也不得不承认,她就是天生的龙组队员。
小田甜现在可是龙组队员的开心果,大家都亲切地称她为龙组零号队员,名叫龙灵(零),大家都亲切地叫她灵儿,小田甜对这个新称呼很是喜欢。
为此还经常在寻淮洲面前腻来腻去,那个模样恨不得寻淮洲正式封她个龙组成员,和“龙零”这个名字才好呢。
每到这时,寻淮洲总是宠溺地拍拍她的小脑袋说:“你现在还小。等你长大了,在正式加入龙组也不迟。”
这时候,小田甜总会撅起她那粉嘟嘟的小嘴,一副不服气的模样。逗得寻淮洲忍不住要发笑。
十四日上午,寻淮洲将所有的龙组成员招集到一起,开了个短会,寻淮洲和大家一起总结了这几天的心得体会,也分析了每个人的特长和不足,给大家指出了改进的方向。
最后,寻淮洲给大家布置了一个长达一年的特训任务。
龙组成员分成三组,每组五人。
由龙一带领龙五、龙九、龙十一、龙十六为一组。
龙二带领龙四、龙八、龙十二、龙十四为一组。
由龙六带领龙三、龙七、龙十三、龙十五为一组,每组均配好电台等专用装备。
三组成员由龙一为队长、龙二副队长,在龙一、龙二的统一领导下,从即日起,用最快的速度,奔赴东北抗日战场。
进入战区后,采用或分或合,灵活机动的手段,训战集合,以战带训,将寻淮洲专门为龙组成员编练的教材内容经行实践锻炼。
寻淮洲要求龙组队员要在东北根据命令执行秘密任务,同时要对关东军放手大干,杀鬼子,除汉奸,破敌特,总之一句话,广大的东北和朝鲜半岛地区都是他们的作战区域,在那里,他们可以放手施为,
大家在东北和朝鲜半岛的行动,都统一以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军的名义开展。
一来是为了扩大红军影响力,二来是为了让小日本鬼子在今后听到红军二字,就吓得浑身都哆嗦。要让他们产生恐惧心理,这为将来我军和日本鬼子在正面战场上交锋,会带来心理优势。
为了掩饰龙组的身份,寻淮洲还准备派遣几个五人小组的特战队员也潜入东北,从事特种作战活动,同样以红军北上抗日先遣军的名义开展工作。
这样,就可以将龙组的行动归集到特战队员们的身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