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理想年代-第3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我的心太急。”孙中山微笑着看着冯如,“冯君,你看呢?”

“来武汉吧,那里才是你的梦想飞翔的地方。”李想立刻看出风向,信誓旦旦的说道,“有中国第一的工业基础,你一定可以造出世界第一流的飞机!用自己的一技之长报效祖国。”

“为祖国贡献出我菲薄的才智,正是我平生的愿望呀!”冯如热血上涌,拍着胸脯道。“我本是想回广东,可是之前中山先生一直向我推荐您,我现在终于知道为什么中山先生会向我推荐您了。”

李想欣然点头,转向孙中山道:“多谢导师。”

“我坚信,”孙中山道,“只有在你那里,冯君才能一展所长。”

李想和孙中山连袂走出三牌楼第一舞台。

“内阁人员定了没?”李想忽然问道。

“还在扯皮。”

上海,惜阴堂,后花园凉亭。

赵凤昌穿一身月白色府绸裤褂,脚上一双针纳千层底布鞋,躺在藤椅上,手捧香茗,双目微闭,正听一名状元公张骞念袁世凯来信。

张骞道:“同盟会坚持内阁总理必须由同盟会员担任,总理通过之后,再由总理提出阁员全体名单,请参议员投票。袁某人拒不接受这样的安排。双方互不让步,僵持多日。如何,乞速示。”

赵凤昌慢慢啜口香茗,然后将茶碗放在藤椅边茶几上,对张骞道:“告诉项城,我以为新总统的第一任内阁,是新旧总统交替的一个桥梁,所以这国务总理必须是孙、袁两位新旧总统共同信任的人物。我以为只有少川先生最为适当,只要孙、黄两先生不反对,我很想劝少川先生加进同盟会为会员,这就是双方兼顾的办法。”

北京,袁世凯私邸。

袁世凯一脸怒气,对在坐的唐绍仪说道:“参议院开议新阁员一案,也欲推黄兴管陆军,同盟会员覃振从南京急电上海各报说:组织内阁一节,袁公所提出阁员概属亡清旧吏,无一纯新人物差强人意者,此间军、政、学、商各界咸怀不平,暗潮汹涌。寻见南北混合之统一政府,势将破裂不可收拾,贵报主持舆论,最有价值,务希鼎力维持,大张公道,使袁公幡然醒悟,以融合南北感情,为今日救急之要义,万不可循私行诈,功亏一篑,致五大民族之新共和国陷于分裂之惨境,不胜祷盼。”

唐绍仪沉吟片刻,他想出了一个好主意:“总统所拟的内阁名单我很拥护,只是因南军力争陆军总长非黄兴不可,可改段祺瑞为总参谋长。”

军权是袁世凯的命gen子,他怒道:“什么都可以让,就是这个不能让!”

“既然如此,由段祺瑞任陆军总长,黄兴任参谋长。”

袁世凯点点头:“这还是需要惜阴堂去调解。”

唐绍仪又道:“总统留给南方的几个部,由南方自己来决定,这是很尊重南方的做法。不过,以后这几个部的总长就不会感激总统,他们只会感激自己的党派。不如干脆也由总统提名,当然提的是革命党。这样,他们本人就会感激总统了。”

袁世凯笑道:“少川,你竟然这样精明,将来可别用总理的职权来算计我哟!”

唐绍仪一惊,随即笑道:“哪能呀,到时若不称你的意,你一句话不就免了我的职!”

袁世凯收起笑容,说:“好,不说闲话了,就依你的办。我来提几个名字,你斟酌。”

袁世凯摸了摸胡须,思考了一会,说:“你上次从上海回来后说王宠惠年轻有为,北洋大学法科毕业后又在美国得法学博士,那就由他来当司法总长吧!宋教仁这个后生子,我看他骨相清奇,不同流俗。他长期在革命党内任要职,这次又是专使,就让他做农林总长吧!”

唐绍仪忙恭维道:“总统这两个人选都提得好,尤其是宋教仁,他上次的内务总长未获南方政府通过,这次总统提他的名,他一定感激得很。”

“革命党中有一个陈其美,上次孙文组阁没用他,其实此人值得一用。他是革命党,又是青帮大头目,上海商会被青帮控制,他掌握了青帮,商会也就在他的手里了。中国的工商,上海要占三分之一,让陈其美当工商总长是最合适的。”

袁世凯对陈其美的了解,令唐绍仪大为惊讶。因为陈其美在革命党的头面人物中并不很出名,唐绍仪自己就不知道陈的青帮大头目的身份。这位老上司的政治才能真不可企及。唐心悦诚服地说:“总统识人用人之才,绍仪万不及一。陈其美比起张謇来又有超过之处。”

袁世凯颇为自得地说:“少川呀,领袖群伦的要诀首在识人用人。这方面,近世惟曾文正公做到家了。你以后当总理,也是行政领袖了,要好好读读曾文正公全集。这书能给你很多教益。”

唐绍仪说:“总统的话实为金玉良言,《曾文正公全集》我过去浏览过一遍,没有细读,今后要遵照总统指示,好好读通。”

“少川,还有什么看法都一并说了吧。”

“总统,绍仪想内阁十个部,南方只占三个,他们可能会嫌少。教育部是个冷衙门,我们不如大方点,让给他们算了,而且南方有一个现成的教育总长,极孚人望,舍掉他不用也可惜。”

“你是说蔡元培吧!”袁世凯摸了摸刮得铁青的脸颊说,“我看蔡元培的确有一种雍容静穆的学者气度,身为革命党,能有这种禀赋,的确难得,且翰林出身,当教育总长自是很好的。只是杨度也出了不少力,应当重酬。他以前是学部副大臣,现在出任教育总长也合适。他这人书生气很浓,做别的总长都不宜,也只有出长教育,算是人地两宜了。”

唐绍仪说:“杨度长教育当然不错,但若与蔡元培比起来,资历上则差多了。蔡是前清的翰林,又做过学堂的监督,这些都比皙子强。另外,最重要的是,南方肯定认为三个部少了,要增加,如果他们提出要长陆军部怎么办?”

唐绍仪这几句话打动了袁世凯。袁世凯用人,向来看重出身资历,翰林出身的蔡元培的确要高过只有举人功名的杨度。况且要让出一个部的话,也只有教育了。不仅陆军部是命gen子不能让,其他海军、外交、内务、财政、交通都是要害部门,一个都不能让。好吧,只有委屈皙子了。

115流血也是一种威慑

孙中山召开内阁会议,议决对荷兰之交涉。会议还没开始,会场上议员们吵闹的起劲。

最劲爆的扯八卦无疑是泰坦尼克号的沉没,和长风号的下水。李想八卦之心火熊熊燃烧,忍不住开讲泰坦尼克号上白富美与穷屌丝的爱情悲剧。这个故事的前半段像极了中国传统的才子佳人,富家小姐和穷书生的老套,引来不小的围观。

故事讲完,真是感动不少的围观者。最后李想如章回小说作者一样作结束语:“如果泰坦尼克号最后没有撞冰山,那么结局会是怎样?Rose是否会与Jack厮守终老。”李想想起某位豆友留下的影评所说,“本该是一次转头就忘的约炮,却因一次海难成为一生的怀念!”

孙中山站在落地镜前,一边让宋大小姐和两个女儿穿上中山装,一边问道:“到底派不派兵舰去泗水护侨,你们是来问我这个的吧?”

并排坐在沙发上的黄兴和胡汉民同时道:“是的!”

孙中山犹豫一下,说道:“李想在我这里缠了很久,我也实话告诉你们,虽口头上答应了他,可我心里没底。若说派兵舰护侨,荷兰不是墨西哥,就怕引来列强干涉。李想的火爆脾气你们知道,打起来,事情闹大了怎么收场?我们和列强打了半个世纪,就从来没有赢过。真要开战,你们有几成把握能赢?若说不派兵舰泗水护侨吧,我中华民国不是媚外的满清王朝,看着荷兰它一个蕞尔小邦张牙舞爪的,欺负我们海外国人,又实在咽不下这口气!思来想去,只好把这难题交给内阁和你们了,也就是说,怎么着对付荷兰,是派领事交涉,还是派兵船交涉,由内阁会议全权决定!等会儿内阁会议上,你们务必拿出个妥帖的法子来不过呢,我还是那句话,必须给南洋国人一个满意的交代,无论如何不能含糊了事!”

黄兴耿直,听得糊里糊涂,偏要落实一句:“逸仙是不想派兵舰护侨,倾向派领事交涉?”

孙中山摇头道:“我什么时候说过不派兵舰护侨?不是说,一切交给内阁会议决定嘛!”

黄兴不再吭声。

胡汉民心里明白,突然说道:“我知道先生的心意了。”

好几个同盟会内阁议员在临时参议院门外聚集,一个个面色凝重,将目光都注视着宋教仁。

宋教仁沉默着,半晌,才徐徐道:“诸位,面对荷兰在泗水的暴xing,倒底是派兵船交涉还是派领事交涉,想听听诸位的意见”

田桐沉吟道:“应该先知道大总统到底意若何?”

宋教仁道:“我与李帅与中山先生谈起这件事,中山先生是想打的。至于北京的袁大总统呢,王宠惠再次致电袁世凯,转告荷属孟嘉锡侨民代表述说的“泗水事件”的最新发展事态,指出荷属华侨为抵zhi荷兰当局的暴xing而举行罢shi以示反抗之后,荷兰军警掳掠日甚,民不聊生,事在危急,“乞兵船交涉”。南京临时政府请求合作交涉的建议,没有得到北京dang局的回应”他冷笑一声道,“我看他老人家心里是不想“兵船交涉”的。”

刘道仁也冷笑道:“北边来的谷钟秀和吴景濂最明白袁世凯的心思。”

覃振连连冷笑道:“他们北洋上下都不想派“兵船交涉”。”

彭允彝道:“袁世凯是洋鬼子挺起来的,他就是凭着听洋大人的话上位,怎么敢跟洋大人叫板!”

宋教仁严正地说道:“他不想派“兵船交涉”,逼也要逼着他派“兵船交涉”!据我所知,全国各省都督中十有八九是力主派兵舰泗水护侨,真可谓同仇敌忾!另外,鄂州国民革命军大元帅李想主动请缨,愿亲自率领舰队南下泗水办此兵船交涉。袁世凯若以一己私利而置国体民命不顾,他将遭千夫所指,遗臭万年!”

田桐赞同地说道:“你说的很好。我想过了,这个交涉是非派兵船不可。泗水侨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民国初立,岂尚忍如满清政府放弃责任,漠视侨民,若不速为拯救,侨民的生命财产将受到更大的威胁。派领事交涉就是打嘴皮子仗,扯皮起来没完没了,哪有兵船交涉快速?”

一个叫刘彦的道:“若引发战争呢?”

出语惊人,众人都愕然望着他。

一个议员附和道:“真怕李帅在南洋掀起一场战争!”

宋教仁却摇头道:“我却不敢苟同。李帅虽然好勇斗狠,但知进退,明析世界潮流,不然能今日成就?他能坐拥五省,并收回五省流落洋人手中的利权,只是因为运气好?你们真把他当李疯子?”

田桐看场面有点僵,对众人说道:“好了,不管怎样,诸位主派“兵船交涉”的立场是一致的,待会内阁会议之上,定要申明大义,不让主派“领事交涉”的谬议得逞!好了,时间差不多了,我们进去把。”

说完,率领众人走进参议院。

当孙中山走入会场,浓浓的战争阴云,似乎也笼罩在会堂之上。

几位同盟会的议员,以及宋教仁等同盟会主干都是神态凝重,有的甚至显出慷慨以赴国难的样子,使本来就紧张的气氛更显得不同寻常。与他们相比,李想虽然之前还在谈笑风生,但此刻脸上也比往日多了几分沉重。

孙中山说话了:“眼下“泗水事件”“乃民国第一次交涉,如是失败,则外侮纷至”,李大帅,我想先听听你的意见?”

李想沉住气答道:“我以为目前惟有立刻派兵舰护侨,我率兵舰泗水交涉。国内必须一方面积极备战,一方面与荷兰领事交涉。最好能做与荷兰一战的准备!”

孙中山问道:“若打起来,能操胜券否?”

李想信心十足的道:“能!”

“狂生!”

不知谁在下面冷笑道。

李想脸色变了:“有种站出来说话!”

袁世凯派来的代表谷钟秀站出来说道:“目前能进行海战的巡洋舰只有四艘,其余船舰只能供运输和操练用,真正海上交锋,恐非胜算。”

一听此话,满堂一片哗然。

宋教仁也火了,厉声问道:“四艘巡洋舰怎么连一艘巡洋舰也没有的荷兰小国都打不赢?荒谬!”

吴景濂也站出来道:“荷兰虽是小国,然与英、美同气连枝,其实随意欺辱的对象?”

李想十分恼怒:“中国现在也不是可以随意欺辱的对象!今日之中国,已非昨日之中国。这一点连我们的敌人也不能熟视无睹。世界已经变了!”

听了这话,议员中有人不禁默默点头。

谷钟秀又好气又好笑,斜睨着眼睛看着李想说道:“李大帅真个是慷慨激昂,我只问李大帅一句话,你明知打不赢,也会去南洋送死吗?”

李想昂然道:“对,我明知对抗只能徒增流血,然而,家国的情怀我会义无反顾。凡夫俗子是很难将此认同为一种智慧的。但殊不知流血也是一种威慑!自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历史以满清王朝的覆灭而结束。饱经列强欺凌的中国人,站起来了。当一个民族经过血与火的洗礼后挺立在东方之际,谁还能将她再次推向深渊呢?除非她自甘屈辱、不求上进,否则,任何外力,不论坚船的还是利炮,都不可能把她屈服。”

李想几句话就把他们堵得哑口无言。会堂之上不觉出现了短暂的沉默。

半响,王正廷脸一沉说道:“疯子!战争疯子!”

谷钟秀不服气地说:“李大帅的口才,是连洋人都佩服的!不过,李大帅所言,那都是虚的。如今以我兵力而言,不足与列强一战。”

“战,会亡国灭种”好几个议员同时叫出声来。

“战不战先不说,泗水华人我们不能不管!”孙中山开口道,“披坚执锐血战千里者,内地同志之责也;合力筹款以济革命者,海外同志之任也。”又说,“同盟会之成,多赖华侨之力,军饷胥出焉”

他顿了顿,又道:“若只是通过公使的电报往来,势必使事件的解决旷日持久,而侨胞的损失亦会无形增大。我决定,还是派兵舰护侨”

孙中山突然说出这番话来,不仅谷钟秀懵了,大堂上所有的议员都懵了一下!

孙中山挺直腰杆,神采奕奕地宣布:“我决定,派遣海琛,海筹,还有归国途中的海圻,齐赴泗水护侨!”

他话刚一落音,同盟会的议员们早已感动得热泪盈眶道,他们多少从海外归来,深知海外华侨的苦难!

李想心里有万般感慨,说道:“泗水一案,尤宜坚持,弗轻解决。吾民等血泪矢誓,当为国涤羞。愿与君努力,共挽国权!”

孙中山交代道:“虽然同意兵船护侨,但我不同意与荷兰开战。李大帅一门心思寄托于兵船交涉,如你能保证不起战端,我答应派你为全权交涉代表。”

李想知道孙中山还是有顾忌,心里暗叹一声,郎声说道:“放心吧,打不起来的。”

孙中山凝视他许久,方道:“那你就去办吧!我会致电北京,保证给你合法的交涉委员的身份。不过对荷兰交涉的四项条件必须牢记:第一、全部释放被捕华侨;第二、赔偿财产损失;第三、对被害者给予赔偿;第四、恢复人权,华侨与欧侨和日侨一律对待。”

李想道:“如无满意答复,李想自有相当之对待。”

北京。东郊民巷朱而典私邸。

袁世凯与朱而典公使谈了很久了。

朱而典叹口气,说道:“荷兰人态度强硬,调解也难啊!”

袁世凯道:“如果不难,也不会请贵国出面了。南方逼我逼得紧,临时政府屡发数电,广大民众的舆论呼吁,激起了国人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