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理想年代-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或者上山做土匪。当然就有人想到了去向富户募捐,李想在汉口不就干了一回。但是有钱人就是铁公鸡,要从铁公鸡身上拔毛太难,李想在中国的拉斯维加思的富人身上才拔出个十八万,其铁公鸡身上拔毛的难度可想而知。要是筹不不到钱,把他们丘八逼急了肯定便会向富户摊派军费,俗称:吃大户。大户可不好吃,武昌咨议局里坐的就都是大户。吃到他们头上肯定出大问题,那些人,李想都不愿意去沾惹。梁仲汉和刘英也都是从哥老会混到同盟会的人精,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去招惹这些人的。

“梁仲汉和刘英此次仓促响应武昌起义,日子过得肯定也不好。大帅要去接手,也许他们还会求之不得。我老家在襄阳府,湖北西部各州县亲朋好友也多,环境也熟悉,光复湖北西部的任务就交给我吧。”刘经主动请缨。

刘氏乃襄阳大族,在湖北西北一带有着庞大的错综复杂的关系网,就凭着他名头上的刘氏之姓,在襄阳就能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在晚清,这这个封建思想还根深蒂固的年代,名人或者大家族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就像九十年代的四大天皇一样,走到哪里,都可以轻易的卷起风云。所以在武昌是才会有那么多人要求推出黎元洪顶缸,用他的名义贴出通告,就能让武昌的老百姓,甚至湖北的老百姓接受造反的事实。

当然,刘经不是圣人,他也有一点小小的私心没有说出来。他现在已经混得风升水起,虽说还只是挂着团长的牌子,实际上已经都有一个协的兵力了。李想是觉得他们最近官升得太快,汉口革命军团以上官职,都是一夜之间从排连一级突然提上去的,坐火车也没有这么快,李想就把他们的官职压了一压。他刘经如今的地位要是放在前清,也可以称一声将军了。刘经自然而然便想要借此机会衣锦还乡,在父老乡亲面前,在刘氏各房面前,在他老父老母面前,献各宝,宝贝儿子光宗耀祖归来。

“行,襄阳你去。林铁长,你就把好武胜关得了。”李想爽快答应,剩下的武胜关就落在林铁长的身上。

刘经心中喜开了花,屁颠屁颠的谢大帅。李想倒是没有想到,刘经还有这样的虚荣心。刘经不像曾高,身上看不出任何的世家子弟的习气,俗称:贵族气息。在三道桥一战便看得出,拼命的性格像极了混迹哥老会多年的江湖豪客。这类人爱面子,但是却不虚荣。

曾高却是担心的说道:“梁仲汉和刘英未必会接受我们的改编,他们辛辛苦苦的拉拢起的队伍,那里会这么容易放手的道理。”

“现在形式紧急,也由不得他们,我要尽快统一湖北。金兆龙正在那边活动,能拉拢多少就拉拢多少过来。剩下的等我大军压境,便把他们强行改编了。梁仲汉和刘英就老老实实的来汉口,去人大做个常委。”李想说到这里,便觉得自己的语气带着几分独裁者的味道,赶紧闭嘴。

曾高露出一丝苦笑,“我就是怕各路起义军发生内部火拼的事情,让敌人看了笑话。但是除了大帅这个办法之外,也没有更好的快速统一湖北的办法了。我这个人就是太优柔寡断,所以只适合去做参谋。要干大事,还是需要大帅这样的果敢决断。”

是果敢决断,同时也是独断专横,或者说的是大独裁者。李想也管不了这么多,总要有个人来下决定,总要有个人来背负历史。历史上真正扛起中国近代历史的那个伟人,现在可能还在韶山冲的某个山头放牛。既然李想他穿越来早了,这段历史他便自己扛起来,先。要是实在扛不住了,再交给历史吧。现在的他每一决定都会影响历史,是好是坏,他不知道,后人会如何去评说,他也不知道。但是李想非常的在意,要是历史的风评不好,连带着他的儿子,孙子都要被人指指点点。

“等革命成功,我就退休。其实我活的很累,只是你们不知道。”李想一提马缰,烦恼的挥挥手,又向林铁长道:“其实我知道你也很累,不该让你去武胜关,应该给你放一天假,回一趟家。但是先放赵又诚这小子回去去看他老姐,你就再等等,等赵又诚归队,我让他顶你的位置,放你回家一趟。”

这又使得林铁长想起家里的伤心事,勉强的笑道:“谢大帅!我想,还是等湖北的革命局势稳定之后再回去祭拜我爹。”

刘经一听,就觉得自己太爱慕虚荣了,这个时候还想着衣锦还乡,老父面前献宝,比起林铁长的觉悟低得不是一个档次。他向林铁长便喊,“老哥,大帅给你放个假,是让散散心。你再这样憋着,会憋出病来的。你的情绪不稳,打仗都会出问题。”

宋缺和曾高亦跟着劝他应该休息,林铁长又何尝不想,只是心里总有一个逃避的念头,不敢去面对孝感死去的倔强老爹。可是不回去一趟,就像落了一块心病。最后林铁长总算是下定决心,刘经说得对,他情绪不稳,打仗都会出问题。如果因为他的情绪而危害到革命军,他就更是无法原谅自己了。总要面对的事情,就应该用勇气早点面对。

66 归去(四)

日头西斜,从李想他们所在的山丘上看去,安陆县城陆陆续续的变得繁忙起来。有郊外的农夫挑菜进城来卖,也有外出挑担的商贩归城来,还有不少路过进城打尖的脚商。都是因为战争的阴云消散,才使得小城恢复往日的生机。然而这一刻的平静又还能维持多久?李想心里还是不能确定,总是有隐隐的担忧,似乎革命形势发展的太过顺利。

城门口处几个学生正在设立宣传栏,这边的动静亦引来不少回城百姓的围观。一个学生干部趁此机会,干脆般来几块砖头大搞演讲。群众亦是一片叫好,原因无它,革命军进城之后,原设于城门口的入城税不用交了,进出城门亦方便许多,安陆县各路口多如牛毛的收税关卡亦全部撤销了,革命军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谁还会不与支持?

李想心想,至少现在湖北的革命形势一片大好。李想倒转马鞭,以马鞭手柄轻轻把大檐帽前舌往上顶高一分,抬高些许视线。“林铁长,刘经,你们连夜出发。湖北革命形势发展如此之快,清廷也快撑不住了,他们只有出大价码请袁世凯出山以挽回颓势,而我估计袁世凯在彰德也快坐不住了。襄阳和武胜关是湖北门户,你们必须要在北洋军南下之前彻底的控制两座城池。这样,湖北百姓便能免除一场兵祸。”

“是!”两人应若一声,便纵马冲下缓坡,四蹄翻飞,绝尘而往各自营地奔去。

曾高目送林铁长和刘经远去,“大帅是准备回孝感指挥前线作战,还是干脆回汉口?我们离开的时候,汉口租界和华界的局势便异常紧张了,现在还不知道混乱成什么样子。”

“先走一步看一步,到了孝感再说。我知道你们曾家也是出过一位杰出的外交家,我想问一下,你对汉口洋人的看法。你就畅所欲言,不算军人干政。”汉口现在是李想的心腹之地,现在却停靠着十六艘外国军舰,你让李想如何能够睡得安寝。现在历史都已经偏轨,洋人是否还能如历史一般坚守中立,亦变得不再确定。万一李想与袁世凯打得火热的时候,洋人突然再汉口发难,李想将陷身万劫不复。即使是万一的机率,李想便不想去冒这个风险。李想设计了一系列的计划,就是想趁着汉口民族情绪高涨的同时,一举收复汉口租界,永绝心腹之患。

李想的打算曾高也能猜出个大概,也只能在心里佩服李想行事的大胆。中国近百年来的国战,是屡战屡败。每一战败,都是巨额的赔款,丧权的割地,耻辱的不平等条约。到如今,国人对洋人的畏惧已经印在了骨子里,崇洋媚外的风潮愈演愈烈,似乎已经不再看到有人,有勇气敢于挑战洋人的权威。即使是同盟会的革命党人,也都是刻意避开洋人的厉害,妄想寻求洋人对中国革命的支持。

只是中国革命不可避免的会与的在华利益起冲突,比如说关税,租界,割地,各种不平等的条约,都牵扯到中国的主权,领土,核心,利益。同盟会的一再的逃避这些问题,并不代表这些问题便不存在。而眼前最大的问题是汉口港外停靠着十六艘外国军舰,这简直就是不定时的核弹,严重威胁着汉口革命军。

曾高把这些问题通通过了一遍脑子,斟酌的说道:“从目前的国际形势看,只要能以闪电般的速度解决停靠在汉口的十六艘外国军舰,西洋列强也只有捏着鼻子认了。外交其实就是狗屁,只要你打赢了,你就可以满天要价。现在协约国和同盟国情势紧张,欧罗巴简直就成了火药桶,英,法,德,意这些欧罗巴强国互掐都来不及,根本无暇东顾。”

此刻的曾高才显示出其不受时代局限的智慧,对于世界形势的掌握不下于熟知历史大势的穿越客李想。李想听得连连点头,曾高说得分毫不差,他模糊的记得中学教科书便是只要描述当时的世界历史。

曾高亦继续说得摇头晃脑,掰手指头还拿出一个例子。“想当初美利坚独立战争,华盛顿把英国佬打败了,英国佬还不是乖乖的在投降书上签字。英国佬后来也没有再远渡大西洋,讨回失败的耻辱。而现在,我们隔着英国一个地中海,一个印度洋,一个南洋,进入中国都还得深入腹地,英国又能派出多少远征军?何况我们革命军的实力,不是无能的满清八旗绿营可比。我们革命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更要紧的是我们士气高昂,民心凝聚。有我们革命军在,现在的汉口不是两艘铁甲船就能敲开的广州城,现在的汉口不是两千八国联军就能攻克的北京城。真要与洋人开打,我有十成的把握让葛福在投降书上签字。”

“一切都是纸老虎。十六艘外国军舰算什么,六十架克虏伯山炮还怕打不沉它。”李想在马上摇摇晃晃的一阵大笑,原来还是有人支持他与洋人掐架的。李想思来想去,就是怕军中将领反对他在与北洋军即将开战之际有再竖敌于洋人。虽然李想也可以使用强硬手段,使军中将领同意,但是他实在承担不起因此引发的不良后果。就像曾高说的,与洋人开战,便必须要闪电般的在数天之内分出胜负。时间只要一托久,革命军便要长期的两线作战,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局。但是看曾高现在的情形,他倒是有把握速战速决的很。

李想心里非常的明白汉口的价值,在于其张之洞建设良好的工业基础,和因此带来的活跃的商业氛围。在此,洋人也出力不少。李想身为一个受过良好现代教育的人,汉口的商机便像一块还未开发的处女地,正敞开了双腿等着他来开发。“只要能够收回汉口关税,革命军的收入就有了彻底的保障。汉口每年的关税都是上兆万,比起免除的湖北各项税收,不知多出多少倍。汉口只要经过我的商业工业大开发,税收只会更上一层楼。只需一个五年计划,汉口税收即能翻两翻。”

曾高就知道李想是不会打毫无利益的仗,此次歼灭张锡元便收获颇丰。“但是利益多多,害处也多多。老毛子和小鬼子与我们比邻,这两国的贪婪远超英,法等列强,向来执著于侵占中国的领土。汉口如果打起来,不是正好给了他们借口,东北就要遭殃了。”

李想眉毛横扫,“怕这,怕那,就不要革命了。老毛子和小鬼子是早晚是要硬碰的敌人,现在和将来,区别不大。北洋搞了半个世纪的洋务,北洋军的装备比老毛子和小鬼子的军队还要先进,要是还顶不住老毛子和小鬼子,就再一次充分的证明了他们的无能。”

李想的话,明显的说得有意未尽。曾高是何等玲珑的心窍,立刻听出他弦外之音。不得不佩服李想思虑之深远,计谋之阴险毒辣。古来成大事者,也必须具备如此素质。东北是块肥得流油的肥肉,老毛子和小鬼子垂涎已久。关外作为旗人的龙兴之地,对于满清朝庭的重要也是不言而喻。老毛子和小鬼子如果借此机会发难,势必会大大的牵累满清政府。满清政府如果再次割地赔款求和,只会更失民心,对于汉口革命军政府简直就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只是苦了关外的千万百姓,却成就了中国革命的早日胜利。日后若有人修史,这笔糊涂帐势必会算在李想的头上,因为这场战争始终是由他挑起的。是非功过难说,被人骂是肯定的。曾高真的不明白精明一世的李想,那来的勇气去扛起这个臭名。

曾高还是不免劝道:“大帅,你真的愿意去背负挑起国战的骂名?”

李想其实心里非常在意,总希望将来历史书上对他的描写,全是歌功颂德的绝妙好词。无奈,实在是无奈,才出此自毁名誉的下策。李想表面却是一副我入地狱,谁入地狱,大无畏自我牺牲精神表情,嘴硬道:“为了中华民族之崛起,为了中国革命能早日成功,为了中国人民少受苦难。日后总会有人明白,我今日的良苦用心。将来的历史,总会给我一个公正的评价。”

无聊的在旁边听李想和曾高说了半天废话的宋缺突然插嘴说道:“大帅,你说历史会给我什么评价?”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宋大将军。”这首六言诗,李想几乎是脱口而出,唯我宋大将军,差点念顺口,念出太祖原创,唯我彭大将军。李想暗抹一把冷汗,还好没有念出原创。抄袭的事情不能再干,露出马脚都不知道该做如何解释。

“好诗!大帅吟得一首好诗,必须拿去人民日报发表。”曾高却忍不住大赞,曾高这样的书香门邸出身,平时也喜欢做作骚人墨客。李想平时总会作出一些精彩的断章,却也只是一两句而已,今天总算是显出了真本事。

此次宋缺率骑兵追击张锡元,一路金戈铁马踏血猛杀,还真杀出了横刀立马的威风。全诗看来,简直便是为他量身定做。宋缺骑在马上,得意的一个劲的哈哈大笑。

67 归去(五)

即在李想他们于山丘顶闲聊的空隙,林铁长和刘经已经整队妥当,向着各自的目的地陆续出发。李想自高处俯瞰,两路大军移动,无数的人头拥挤而又有序,如两条密密麻麻的蚂蚁组成的长线。队伍当中的五星红旗迎风招展,夕阳之下最是显得耀眼。

原来革命军的铁血十八星旗,李想嫌它的设计实在太难看,又加上他的汉口革命军要武昌革命军有所区别,进汉口之后他就把旗帜撤换。当时有同志献出非常有中国特色的大旗,其图案为阴阳鱼太极八卦,实在像极了高丽泡菜棒子的国旗。李想无语,让这些职业军人搞设计,比让文盲写字还困难。李想最后拿出这面五星红旗,这些职业军人一个个点头叫好,他们就喜欢这血红的颜色。

安陆县现留有一步兵营镇守,而宋缺代领的两营骑兵看守着俘虏。

曾高问道:“大帅要怎么处置这些俘虏?”

一听曾高提起俘虏,宋缺就忍不住大骂。“大帅不许虐待打骂,还给吃给穿。这那里是俘虏,分明是大爷。这样养着,供着,还不如放了。”[]

李想摆弄手上的鞭子,摇头道:“他们是战争罪犯,绝不能放。我会给他们一个赎罪的机会,进行劳动改造。表现好的,可以补充进革命军。表现不好的,就继续劳动改造,直到把他们的思想改造为合格为止。”

劳动改造?曾高心想,这与古代的犯人服劳役有区别吗?曾高心里突然间释然,新时代,就要换新名词。劳动改造就不再是虐待犯人,绝对符合国际人道主义的理念。让犯人劳动,不是为了虐待犯人,是为了在劳动中改造犯人,使犯人改过自新。曾高摇摇头,感叹一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