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官脑 作者: 财神宁-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分配到公社镇政府机关做秘书的小姑娘。
出现这种情况,估计任谁都无法在短时间内坦然面对。
女孩留着一袭十分利索的短发,皮肤白皙如雪,紧紧裹在身上的衬衫与牛仔裤勾勒出一条美妙的曲线,发育良好的胸脯高高挺立,微微上翘的眼角透着一股媚意,让他又不由联想起自己那位半老徐娘,却依然风情万种的岳母大人。
跟二十多年之后相比,对方少了成熟女人特有的妩媚,却多了几分年轻人的青春与活力。
“宋镇长,有什么事吗?”发现对方盯着自己一言不发,刘海妮小脸不由一红。
中专毕业,她原本是分配到红洋镇党委做秘书,可没想那位周书记却是一名不折不扣的色中恶鬼,上班第二天便开始不时对自己动手动脚,这才打报告请调到镇政府这边来做文秘。
难道,这位平时风评不错的宋镇长,也是一头披着羊皮外套的狼?想到这里,她也不由对这位新上司有了一丝戒备之心。
摇摇头,努力将思维融入现在所处身份,宋逸闻眉头一皱,“没什么事,只是想问一下今天的报纸怎么还没送过来?”
喝茶看报纸,这可是这年代机关干部每天工作之前的必修课,也难怪没有在办公桌上发现当天最新报纸的宋逸闻,会表现得这样不满。
刘海妮一脸委屈,“负责发报纸的小郑,今天好像请病假了!”
“没了张屠夫,难道大家就都要吃带毛猪?”想到自己初次登门被对方赶出来的场景,嘴中语气顿时又严厉了几分。
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没想到自己还有这一天,能够这样正气凛然的去训斥原本高高在上的丈母娘。
要知道,以前由于囊中羞涩,他最怕见到就是这位市侩的岳母大人。
“我,我这就去取!”被领导一顿批评,刘海妮强忍着不让眼框边打转的泪水落下,转身便离开了办公室。
看着对方离去背影,宋逸闻微微一笑便走到窗台边,看着外面那座破败小镇深吸了一口气清新空气。
红洋镇是一个经过行政整合之后的大镇,将附近三个公社、九个大队都纳入到管理范围之内,面积达到165。3平方公里。。
镇上几位主要干部,周书记今年五十九岁,眼见就要到点退下来进政协养老,估计也没什么心气再跟自己这个晚辈来争权夺利。副书记刘旺才今年五十四岁,由于身体不好每年泡在县医院养病的时间,基本上比呆在镇政府内的时间要多,不出意外可以直接忽略;至于另一名副书记周良心,也因为以前在*时犯过错误,属于那种升官无妄的类型。
而镇政府方面;做为唯一女性的副镇长杨红今年四十八岁,到正好是干事业的黄金年龄,可惜女性干部在这个年代只有副手的命,不可能有机会染指一把手的宝座。另一位副镇长刘军刚从下面公社提拔上来,短时间内不可能再有前进的机会。
综合以上因素,自己未来的形势可以说是一遍大好,只要明年换届之前不闹出什么大动静,基本上已经锁定了镇书记一把手的位置。
微微笑了笑,摸出包一块三的红梅香烟点上一根,脑子里已经开始规划窗外那座破旧的小镇。
如同八十年代大多数公社镇一样,隶属于双河市东阳县的红洋镇还处于一种相对封闭的环境,刚露出小虎牙的深圳经济特区也没有对这座中部小镇产生什么震动,一切都还在按照以往几十年的轨迹运行,计划经济在生活中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
至于自己,如果不是根正苗红的革命后代,而且又姓宋,也不可能有机会座上镇长这个位置。这个年代升官基本上都是排资论辈,什么年龄担任什么官职都有一套约定俗成的规矩,像自己这样二十多岁便管理一座小城镇的主,不讲在双河市,便是在安桂省都是绝无仅有。
吸了一口手中劣质香烟,脑子里又不由冒出镇委那几名老革命的身影。在他们看来,自己这名镇长不过就是一名嘴上无毛,说话不牢的牛犊子吧!
想到自己最近提出“要想富,先修路”的口号,拳头不由紧了紧。
既然上天给自己一次重来机会,自己便要在这个大时代干出一番大事业,让宋逸闻这个名字在这个世界变得无比响亮,再也不能如同前世那样庸碌无为。
第二章 修路
更新时间2010111 11:54:53 字数:2436
“修路,修路,修路!”这个念头便如同野草一样在脑子里疯长。
自己没有按照老爷子的吩咐去省委机关熬资历,而是直接跑到中部小县城做了一个小镇长,而换来的时间不过区区三年。
如果三年之内不能做出成绩,那么便要回头乖乖听老太爷摆步,慢慢去省委机关大院熬资历一步步向上爬。
三十岁当处长,四十岁当局长,五十岁当厅长,五十五岁当司长,如果运气好六十岁之前便能成为副部级高官,甚至有机会进入中央核心权力圈。
这条路,对于这个年代的大多数机关干部来讲,无疑是一条金光灿灿的通天大道,可对于自己来讲却无法接受。如画的大好光阴,如果白白浪费在每天喝茶、看报的机关生活中,那无疑是一种折磨。
想到这里,顺手将秘书刚刚送来人民日报往办公桌上一扔,转身便来到了镇委书记周明国的办公室。
穿着一套灰色中山装,头发梳得一丝不苟,镇委书记周明国脸上挂着一抹笑容,“小宋来得正好,下午咱们一起喝两杯?”
听闻对方又拉自己喝酒,有过惨痛经历的宋逸闻一脸尴尬摇了摇头,“晚上还有事,下次吧!”
周明国也没生气,只是笑着给对方倒了一杯开水,道:“小宋镇长是无事不登三宝殿,是不是又想提那修路的事情?”
来之前,宋逸闻早想好了说辞,“红洋镇自然资源丰富,下面几个公社早年就已经探明储藏有丰富的锌矿与煤矿,如果咱们能修一条公路与314国道相连,无疑能大大提高红洋镇老百姓的生活水平……”
瞟了一眼跟前这头牛犊子,周书记一脸无奈,“谁都知道修路是一件造福后代的好事,可修路却不是你想得那么简单,以前也曾经计划修过几次,最后都是还没开工就由于各种原因搁置,搞得我这老头子心也淡了!”
眼见对方似乎有点松动,宋逸闻连忙,道:“只要齐心协力,相信咱们一定能将这条路修成,也算为红洋镇的八万父老公社亲做了一件好事。”
做为老毛那个时代的干部,周明国一直将“全心全总为人民服务”这句话装在心里,被眼前这位小同志一番鼓动也不由有点意动。心想着自己马上就要退居二线,如果能在退下来之前为公社亲做点实事,也算对得起党和人民对自己信任。
可想到前几次修路的经历,刚才那股心气又淡了下来。以前镇上也曾经请省里的专家来勘测过地形,甚至连设计图张都已经搞好,可最后却由于一些事情停了下来。”
想到那段修路的往事,他又不由摇了摇头,“想修路,难!”
修路的好处,宋逸闻做为“过来人”可是深有体会,所以依然坚持自己的观点,“只要有老书记的支持,我相信这条路一定能修成。”
周明国直视对方,道:“如果出了什么事情,你来负责,敢不敢?”
“敢,有什么不敢!”
周书记沉默片刻,仿佛下定了什么决心似的突然从椅子上站起来,“我这个老头子反正是要退二线的人了,既然小宋你有这个心想为红洋镇的老百姓做实事,那我便来当这个工作组的组长,至于具体事务则由老弟来负责,你看怎么样?”
“有周书记的支持,我相信这条路一定能修好,成为咱们红洋镇红百姓脱贫至富的一把金钥匙。”
宋逸闻清楚,这位书记大人之所以要任组长,那是对自己这个年轻人的爱护,如果修路中间真出了什么事,便由他来顶着。反正也快退二线的人了,按照这个年代官场的游戏规则,只要发生的事情不是捅了天,上面基本都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从这一点来讲,这个年代的机关干部,远比二十年后要可爱得多。
周书记是军人作风,第二天便将下面几个公社的负责人召集到镇里来开会,一起商量关于修路的事情。
“什么,又要修路?”
得知今天会议的主题,整个会议室突然变成一片安静,只有头顶上那架老式吊扇还在呼呼的转着,在会议室内卷起一阵阵热浪。
“这天气,热得可真是够呛!”
不知道谁说了一声,会议室才重新恢复了刚才的生气,镇委干部及几位公社书记开始在下面低声互相嘀咕起来。
红杨镇下属三个公社,分别是东杨公社,西杨公社及红石公社,几个公社书记也都知道修路的好处,可有前面几次修路的前车之鉴做榜样,现在大家对修路都报着一种怀疑的态度。
在红洋镇干了十多年革命工作,周明国自然有一套驾驭下属的手法,伸手便指了指一名肌肉扎实大汉,道:“洪书记,你有什么意见?”
红石公社在红洋镇属于最穷,最偏远的公社,虽然管辖地域储藏有大量优质石料、矿石,却由于一直没有能通重型载重货车的公路,只能抱着金娃娃喊穷,也是三个公社中最希望将公路修通的群体。
军人出身的洪武是个急性子,站起来便大声嚷道:“有什么好说的,这公路早就应该修了,只是……”
旁边两名公社书记原本也十分高兴,可听洪武这样一说也不由一阵黯然。
大家都明白,这个‘只是’后面是什么意思。这些年修了几次路,可每次都是虎头蛇尾,让人对修路有点悲大莫过心死的感觉。
原本,宋逸闻还以为只要提出修路大家都会积极响应才对,却没想到会是这种态度,那颗火热的心也随之凉了半截。
不过心凉归心凉,这事情自己既然已经提出来,那便一定要办成。这第一枪如果放了个哑炮,自己以后在这红洋镇也没办法呆了!
于是,清清喉咙站起来加大音量说道:“其它大道理,咱也不在这里多说什么,但大家都清楚这修路的好处,只有把路修好,咱们红杨镇才能够得到长足发展,大家才能住砖瓦房过好日子。经济上去了,外面的那些老师才会愿意过来教书,咱们的娃子才有希望上大学,将来才能出人头地有个好出路,只要大家能够齐心协力,就不信咱们修不好这条路。”
“是啊,只要咱们齐心协力,就不信修不出这条致富路。”
瞟了宋逸闻一眼,做为副镇长的杨树与刘军立刻附和,至于副书记周良心则是一脸阴晴不定,也不知道心里在打着什么算盘。
涉及到自己的利益,几位公社书记脸上神色顿时郑重起来。大家都是本地土生土长的干部,父母妻儿、亲戚朋友也都是在本地生活,如果能够将这条公路修通,他们无疑是最大的受益者。
沉默片刻,东杨公社一直没有出声的书记杨昆终于张嘴冒出一句:“只要县里肯批资金,咱们就拼上性命跟你干。”
他这一说,其它两位书记都连忙点头附和。
东阳是靠上级财政吃饭的贫困县,一年才那么一点财政拨款,县里老师的工资都经常拖欠,那里还会有钱给他们来修公路。
有了几位书记的表态,意气风发的宋逸闻轻轻笑了笑。
凭自己的本事,难道还搞不来几十万修路资金?
第三章 跑县进钱
更新时间2010111 15:58:02 字数:2432
一座三层红砖小楼,外墙上还爬满了绿色的苔藓,大院内的车辆停放区整齐摆放着一排新旧不一的自行车,唯一现代化交通工具就是一辆十分陈旧的绿皮北京吉普。
站在县委大楼跟前,做为“过来人”的宋逸闻也不由感慨良多。这个年代的机关大楼,跟二十年之后气派的政府办公大楼相比较,无疑是寒酸到了极点。
记得在那个时代,南方沿海那些县级政府大楼,通常都是动辄上亿的投入。不管什么地方,最奢华的建筑物不是政府大楼,便是某某银行的办公楼,反正玩得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钱。
“什么,修路?”坐在办公桌后面,县委书记周正福一脸愕然。
想起这些年修路的“光辉”历史,周明国也不由有点尴尬,“退下来之前,我想将这条公路修好,也算是为红场镇老百姓做了一件实事,还请县委一定要支持一下工作。”
看着这位即将退二线的老书记,周正福大有深意瞟了一眼旁边的宋逸闻,“老周,这恐怕不是你的想法吧?”
‘周’在东阳是大姓,周明国跟周正福是多年的老关系,甚至还沾了一点亲,再加上又是马上要退二线的人,说话也没什么顾忌,“这些年,红杨镇修公路的故事想来周书记也清楚,这次请一定开开恩拨点钱,也好让我在退休之前跟公社亲们有个交代。”
“县里情况,相信你们也清楚,现在还欠着老师几个月工资,难啊!”周书记说完双手一摊,倒有几分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式。
周明国人老成精,似乎早就知道会是这样的结果,于是又笑着建议,道:“既然这样,咱们也不好为县委为难,能不能将红杨镇今年的提留统筹当做修路资金……”
话没说完,周书记就将脑袋摇成了波浪鼓,“桥是桥,路是路,你们可别想打提留统筹的主意,否则以后大家没钱都拿提留统筹说事,我这个书记也没办法当了。”
沉默片刻,他又接着补上了一句,“我回头给王县长去个电话,让他帮你们解决一部分资金,你看怎么样?”
周明国脸上有点黯然,可还是无奈地点了点头,“既然这样,那咱们就不麻烦周书记了!”
走出办公室,宋逸闻一脸兴奋,“这下好了,资金终于有着落了!”在他看来,既然县委书记已经发了话,县长那边肯定会乖乖帮他们将资金问题解决。
至于周明国,却是一脸无奈地撇了撇嘴。
这小伙子还是太年轻,就刚才两下便让周正福那个老家伙给忽悠了,看来还需要多多磨练才行。
跟他们这些本地干部不一样,这个县长方忠是个外来户,绰号铁公鸡,也就是一毛不拨的意思。如果那位领导说让你去找方县长解决资金问题,那么基本上便是已经判了死刑,只等过去执行枪决。
瞟了一眼高挂天空的骄阳,周明国仿佛突然想起什么似的惊呼了一声,“哎呀,差点忘记了一件大事,等下你去找方县长落实资金,我先回镇里有点事?”
既然领导说有重要事情,那么就肯定是什么大事要办,只是这家伙脸上表情怎么这样奇怪?
看着身边书记大人,宋逸闻也没有多想便点了点头,“既然这样,那方县长那边我单独去跑好了。”
“好,小宋可真是一位好同志。”伸手在对方肩膀上拍了拍,一脸老狐狸笑容的某人走出了县委大院。
至于,他嘴中的大事则是。
回到家中,朝着厨房就是一嗓子,“老婆子,灶上的鸡汤煮好了没?”
……
来到县长办公室,一脸正气的县长大人正坐在办公桌后面批阅文件,眼宋逸闻走进来便朝旁边的椅子噜了噜嘴,“先坐一下,我看完这份文件咱们再淡。”
可还没坐稳,县委办龙主任就拿着一叠收据走了进来,“方县长,这次去南边考察的费用,能不能帮忙报销一下?”
接过单据一张张仔细看了一遍,他突然指着其中几张单据,道:“这次去都是住招待所,这几张宾馆的发票是怎么回事?”
龙主任连忙解释,道:“这次同去的还有几位老领导,咱们总不能也让他们住招待所吧?”
“规矩就是规矩,不能因人而废。”
说话间,方县长已经将手中单据递了回去,“那几张发票,你想办法自己解决。”
看着那位主任一脸无奈离开办公室,刚才还信心满满的某人心中不由打起了小鼓。这样一位能为了几张宾馆发票得罪同僚的县长,能轻松将修公路款批下来?
果然,当自己提出希望县政府能支持红杨镇修公路时,对方眼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