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倾听自己-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恫辉茫蝗绻一共恢ぞ醯糜行┦虑樗灰欢ù淼煤茫敲凑馐蔽一岬玫揭痪洹霸俦鸸芰耍胁恍校俊保呛牵臀业慕涣饔镅跃褪侨绱说サ髌斗Α>」芩谖颐堑亩δ咳局驴戳撕芏嗍椋皇歉行缘娜耍镂囊膊皇撬某は睢N液芫靡郧盎箍垂淖魑模罄淳拖褚焕肟缒跃退∷腝Q一样,他连作文也对我们封锁了。我是无意中整理他的试卷看到他追忆和外爷在我老家院子坐在躺椅上听故事、听雨声的情景,想不到他漠然的面孔下还掩藏着些许柔情。我也偶然看到他记述的特别的生日礼物—一张照片,那是他11岁生日时我正巧在海南出差。远隔千里没有办法送他礼物,早上起来我来到宾馆旁静静的海滩上,用石子在沙滩上写下一行字“小猪生日快乐”。碰巧有人走过,我蹲在那行字后面,迎着海上朝阳初透的曦光,让人帮我拍了照片,想不到儿子从照片里读懂了我默默的祝福。去年他爸爸去开家长会看到他试卷里写“豁达的父亲”也感触良多。我们对这个日渐长大的儿子还真是缺乏了解。
昨晚我已经上床在看报纸,准备睡觉了,儿子走过来问“想不想看我写的东西?”奇怪,我的耳朵几乎是停止工作了,但绝对一下子就听懂了他这句话,我以为我听错了,我反问“看你写的东西?”在“你”字上加重了语气,不是别人写的?他很慎重地点了点头,伴之以他的招牌式的表情,睁大双眼,嘴唇轻抿,嘴角往两边咧,露出右腮的酒窝。我一下子就翻身下床,几乎连拖鞋都来不及穿了,要知道他从没有主动向我们敞开过心扉呢。我边下床还边说“你写的,我当然要看了,妈妈的态度可是很积极主动的,不像你!”我坐到沙发上时,他爸爸已经在上网本上看着一篇“中考一周年”的文字,不长的一篇随笔,却让我几乎说不出话来。我看完的第一感受就像我两年前看到他和女同学的短信记录一样难以置信,这是我儿子吗?怪不得他会评价我写的东西“不过尔尔”,我当时还有点不服气,看完他的随笔,我心悦诚服了。不过我也不能妄自菲薄啊,我说“谁没有过青春年少呢?妈妈也有过激扬青春的岁月,现在我不是经过岁月沉淀已经到了中年吗?”他笑笑什么也没说。我像他这么大时非常喜欢罗曼罗兰在《约翰。克里斯朵夫》里的一段话,不知道他是否读过,我愿意与他再次分享,感受那种憡入心底的感动。
“岁月流逝……人生的大河中开始浮起回忆的岛屿。先是一些若有若无的小岛,仅仅在水面上探出头来的岩石。在它们周围,波平浪静,一片汪洋的水在晨光熹微中展布开去。随后又是些新的小岛在阳光中闪耀。
有些形象从灵魂的深处浮起,异乎寻常的清晰。无边无际的日子,在伟大而单调的摆动中轮回不已,永远没有分别,可是慢慢的显出一大串首尾相连的岁月,它们的面貌有些是笑盈盈的,有些是忧郁的。时光的连续常会中断,但种种的往事能超越年月而相接……
江声……钟声……不论你回溯到如何久远,——不论你在辽远的时间中想到你一生的哪一刻,——永远是它们深沉而熟悉的声音在歌唱……
夜里,——半睡半醒的时候……一线苍白的微光照在窗上……江声浩荡。万籁俱寂,水声更宏大了;它统驭万物,时而抚慰着他们的睡眠,连它自己也快要在波涛声中入睡了;时而狂嗥怒吼,好似一头噬人的疯兽。然后,它的咆哮静下来了:那才是无限温柔的细语,银铃的低鸣,清朗的钟声,儿童的欢笑,曼妙的清歌,回旋缭绕的音乐。伟大的母性之声,它是永远不歇的!它催眠着这个孩子,正如千百年来催眠着以前的无数代的人,从出生到老死;它渗透他的思想,浸润他的幻梦,它的滔滔汩汩的音乐,如大氅一般把他裹着,直到他躺在莱茵河畔的小公墓上的时候。钟声复起……天已黎明!“
他的一向狂傲的爸爸在我的博客上发布了儿子的随笔,并且写了一句评语“人家树人第一才子的信手拈来啊,亚历山大!”我从未听说过关于“才子”的说法从何而来,他爸爸说是初三开家长会时老师说的。哦,有这么回事呀,人家玩的倒都是有格调的东西:小提琴、国际象棋、魔方、篮球,而且是发自内心喜欢的。我骄傲地拍着胸脯说“哎呀,到底是我儿子!”随即招来他俩的掩面哂笑。呵呵,他小时候只要干了哪怕芝麻大点值得夸赞的事,我们就抢着说“不亏是我儿子啊!”,“是我儿子!”;如果干了该指责的事,我们就互相指责“哼!都是你儿子干的!”“是你儿子!”。不过话说我真的觉得他比我们有格调啊,起码小小年纪认识到自身的问题,也知道要爱世界,爱每一个人。他的爸爸上床后还给我写下一句话“起点决定高度,高度的气定神闲,儿子的起点就是我的目标!”天哪,什么时候连他都这么谦卑了?
这么一篇短短的文字,虽然其中有个别字句我并不完全认同,但还是打开了我们和儿子交流的窗口,原来他早不是懵懵懂懂的小孩了。他对第一段感情的释然也让我释然;他对自己平和的认识也让我平和;他对自己的谦卑也让我谦卑。是的,“门是窄的,路是长的,踏上了这条路,那么就继续往下走,不会有尽头,但旅途的风景也很美,这段过程足以细细品味,至于结果,那就是天意了。”我们都需要用这辈子的时间,消除那些原本不属于我们的戾气,同时保留那份属于我们的随性,努力做回自己,不丢失自己就好。
16岁的人生,才刚刚上路;花样的年华,才刚刚绽放。我愿意感受着他还嫌青涩稚嫩的内省,目送他踏上自己的人生之路!
二〇一一年六月十六日早、晚
儿子随笔 中考一周年
算是中考一周年吧,回首这一年,心中不免有千丝万缕的感受。
这一年,因为中考考成了个毛线,而不high;
这一年,因为对学习心不在焉,考得不咋地;
这一年,因为第一段感情的结束而各种难受;
这一年,因为对情感的不知所措而虚度光阴;
这一年,因为各种不顺,第一次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
最终,这一年,在一些书,一些事中,突然明白了一些事情。算是结束了人生的一个阶段,也算是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没有结束的开始。
16载岁月,我终究意识到了自己的病,原来的自己有神经病,病的不轻。突然间发觉到,刻意的“狂傲,放荡不羁,桀骜不驯”是多么可笑,是多么无聊。自负,不过是一种病态的自卑,一种自我的扭曲罢了。我需要用这辈子的时间,消除那些原本不属于我的戾气,同时保留那份属于我的随性,努力做回自己,不丢失自己就好。
这一年学习上建树不大,对书的兴趣却依然不减。从书中,的确领会到了很多。我永远不是超人,也不会godlike,我穷究毕生的精力,还是不能完美。绝对的完美,不存在于这个维度。我只能如饥似渴地领会能领会到的。就如同天命,不可能知尽天命,只能感受冰山一角罢了。16年来第一次有种欲望,想要使自己变得谦卑。放下自负,才能得到更多。
喜欢这句话,人生就应该像一个无尽扩大的罐子,不断容纳更多的东西,却不丢失自己的形状。
对于这段感情,一段美丽的意外或许是最好的形容。意外当然无法以常理来判断,只好快乐过,痛苦过,那就让它过去吧。对于你,真心的祝福,祝福你能找到属于你的那一半。看开并不意味着忘记。
放弃了一些习惯,貌似有助于找回更真实的自己。坚持我所坚持的,学习我所学习的,放弃我所放弃的。
突然发觉王国维所谓的赤子之心,其实就是所谓纯净的灵魂,避免世俗的过多污染,努力寻找自己。
感情独立并不是感情麻木,而是爱得更深,满大街弥漫的,更多的都是貌似爱情的东西。
引用bible的一句话,门是窄的,路是长的,踏上了这条路,那么就继续往下走,不会有尽头,但旅途的风景也很美,这段过程足以细细品味,至于结果,那就是天意了。
既然生在红尘中,那么也就没有纯粹的仙居。过度清高其实也是做作而已。活在这个世界,那么就爱这个世界,爱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trytomaketheworldbetter。
在高中,还是有缘见到了很多牛人。但是,这个班终会分开,保留这份情谊,便无悔了。
佳羲是真才子啊,与君同窗一年欢乐无限啊。伴随着分科,也要和君离别,祝君一路顺风,多加保重~
这条路,才开始,也不会有尽头。尽量放弃固步自封,刚愎自用,狂妄自大,意气用事。努力地走好,在自己的人生路上闲庭信步,追寻自己,找回自己,最终做好自己。
抬头仰望星空,群星依然璀璨;低头俯瞰大地,生命也依旧可爱。面对目前的所谓学习和考试,无论是何种方式,终究要自己把握好。
16岁的人生,我才刚刚上路,那么let'sgo,少说多做!
之洲
二〇一一年六月十五日
挑刺
参加了昨晚半晚上、今天一下午的业务会议,有些如鲠在喉的感觉。当然我现在开会不是拿耳朵去听的,而是带着眼睛去看的。
上会要过的是一份份报告,尽管我没有做过报告,但我可以想象整个流程:搜集资料、实地调研、现场分析、撰写报告,按照标准做出专业判断。这肯定是个及其复杂的活,是需要专业水准去做的。
我现在尚不具备专业水平,也听不清会上讨论的话题,我能做的就是校对,尽我所能,去做一点小小的工作。
每一份报告我都是逐字逐句地看,但是能碰到一份从内到外让我赏心悦目的报告何其难也!
尽管手术后我的眼睛也不够好使,右眼不能完全闭合导致盯得时间长了发干发涩,但为了不至于尸位素餐,我对每一份报告都一视同仁地认真审阅。每次开会我都带两支笔,黑笔用来签字,红笔用来纠错。除了在文本上挑刺,看着看着,有时候我觉得眼睛里似乎都长出刺来。从形式到内容,从资料到判断,从文字到数据,从语句到标点,不让我用红笔勾画、再折角提示的报告真不多。偶然看到一份堪称完美的报告都有意外的惊喜!我有时候觉得很遗憾,为什么前期做了那么大量的工作,最后出成果的时候不能再挤出点时间,把报告再看一遍两遍,都九十九拜了,只差这最后一哆嗦了呀!看到很多“企业未发生重大诉讼、重组、仲裁、违法违纪、生产安全事故等重大不良事件”的表述也让我很纳闷,前三项算重大不良事件吗?重组概念或题材如果在出现股市,应该算重大利好信息吧?稍有风吹草动,鸡犬升天,垃圾股都会变成金股。
也许是我太认真了,工作的事多少人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我却偏偏抱着病残之身,要睁大双眼,较真地吹毛求疵,非要在鸡蛋里挑出骨头来。可是如果不挑出那一个个刺来,我不但眼睛会难受,心里也会一直惦记着,念念不忘啊。我写的“世园会观花”老公就说我简直是“专业挑刺”,呵呵,那完全是一个普通游客的一家之言,我的工作才真是“专业挑刺”呢。我在工作中得到的评价是“优点是认真,缺点是太认真”,呵呵,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啊!
错一个字、错一个数、错一个拼写有什么大不了的呢?好像是没什么哦,不过双汇集团非常隆重的万人道歉大会最后就是因为配音写错,正好被网友抓住把柄,群起而攻成为闹剧;故宫丢失展品案破获后,致谢的锦旗也只是因为一字之差让全国人民笑掉大牙的。呵呵。
我曾经见过一份合同,当我看到金额条款时差点没背过气去,“肆佰万万元整”,我以为自己看花眼了,揉了揉眼睛,千真万确,白纸黑字就这么印的。这个“万万”的表述真有些穿越,看解放前的电影老说“四万万同胞”,但在这里多一个万字,金额可是扩大了一万倍啊!我好心建议,金额条款属于合同的重要条款,最好把这一页重新打印装订,以免贻笑大方,但当事人觉得我简直大惊小怪,“用刀刮掉一个字不就行了吗?”如果是会计凭证,别说是金额了,就是其他票面要素发生涂改刮擦,都变成一张无效凭证了。尽管我平时老爱干越俎代庖的事,但这次我真不知道该刮掉前边一个万字,还是刮掉后边一个万。最后我拿到了人家很不以为然随便刮掉一个万字后的合同。
我想起刚参加工作时的一位领导,一个非常好的天津老头,尽管他学历不高,但一直努力进取,赢得大家的尊重。他曾经笑着批评我的一个女同事,“你简直是个白知”,我那个同事猛一下没反应过来,白纸还是白痴?等她明白是怎么回事,当时就偷着乐个不停,反倒把领导笑得莫名其妙,怎么有这么不嫌害羞的姑娘,挨批还笑得没完。自那以后,同事总是用天津话和我们开玩笑“你个白知”。哈哈。
我偶然看过回忆央视播音员罗京的专题片,说他26年播音不曾出错,简直创造了奇迹。可观众哪里知道这奇迹之后的努力呢?他播音桌下放的一本新华字典已经翻得破旧不堪,他每天晚上利用洗脚的时间读一页新华字典,从不间断。韩乔生等人都经常被他挑错,后来也养成了读字典的习惯。
说到读字典了,我想起我的一个来自广州的大学同学,她永远梳着打过摩丝的高刘海,一丝不苟扎着马尾发型。每当我和好朋友闲来无事在校园里散步,总能在安静的角落看到她,抱着一本比砖头还厚的《牛津英汉词典》,一页一页轻声诵读。大学毕业前夕她考取了美国大学的全额奖学金,我一点也没觉得奇怪,这真是背字典的另一个境界了。
失之毫厘差以千里啊!这个话我爸爸以前总是对我谆谆教导,他也以身作则,虽然在生活中难得糊涂,但对学习的事,他从不马虎。只要一拿起书都要在手边放本字典、放支笔。也许是钢笔、也许是圆珠笔、也许是我们不用的铅笔头。只要有他不确定读音和字意的字,他一定会放下书,查完字典,用笔连音带意标在旁边,他看过的书我若再看绝无障碍。记得小时候家里还没有红皮的新华字典,而是一本蓝色封面的四角号码字典,他为了培养我勤查字典的习惯,非要教我学会四角号码查字法,说技不压身。可我对数字真不敏感,尽管爸爸教得很耐心,但我还是没掌握多少,总忍不住想用拼音或偏旁去找,后来爸爸买了新华字典我终于解脱了。
我上学时从小学到初中,老师几乎都是用土话来教的,所以很多字我真的没有分清读音,比如声母N或者L打头的字,IN或者ING结尾的字,上大学后还闹过很多笑话。还有一些字也许并没有学过,但因为经常见,有时候也就熟视无睹,自以为认识了。我儿子小时候我还纠正过他“的地得”的区别,但后来他就经常担当我的一字之师了。他纠正我戛然而止的“戛”念jia而不是ga,我从善如流。他还指出哂笑的“哂”不念xi,也不念qi,天哪,这我还真是闻所未闻,一查字典,果然念shen啊,不虚心接受真不行啊。毕竟儿子现在受的教育也和我当年不可同日而语了嘛。
不过有一点是共同的,我觉得不管在什么时候,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爱惜自己的羽毛才是。
二〇一一年六月十七日晚
遭遇儿子早恋(一)
(2009年5月19日,一份没有发出的信。)
我最近是烦恼多多,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