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原来你非不快乐-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幸跎淼木辰纾�


未知死焉知生

子曰:“未知生,焉知死。”
很想气愤地问,为什么不是未知死,焉知生?解决了对死亡的惶惑,才能安乐地活着,战胜死之恐惧,才能勇敢地生活。否则,等如有算命的告诉你,你与你的未婚对象必然分手收场,这婚,该结还是不结?结,又用什么心态去过婚姻生活?当然,婚可以离,正如谈一场恋爱不是因为有了白头到老的保证才去爱上对方,不过,正是明知会分手收场也情不自禁,一定十分爱,一定怀着轰烈牺牲,有一天爱一天的忐忑心情倒数着生离的日子,然后用爱不在乎结局而是过程来安慰一番。
爱如此,生一样,明知道死是必然而没有为死后的世界备课,那么,在现世再轰轰烈烈地活,也难逃倒数不安的心情,有一天活一天,是漫无目的地等死,而世上太多说法美化等死的难堪。有人活着是为了快乐,但越快乐越恋生,越恋生越怕死。
倒数中的快乐不过是诚惶诚恐的白开心,拼死无大害地说不枉此生。你可以说:我是英雄,意思以唤醒大众的良心和灵魂,为这个世界贡献过后如灯灭也都生死得有意义。
贡献?精神长存?长什么存?有多长,长不长得过太阳的寿命?连太阳地球星辰都总有灭亡的一天,所谓贡献,即使大如改善国计民生,物质文明都不能永续,这贡献,不过是尚存者的鸦片。无意贱卖悲情,如果没有因为一句未知生别谈死而视死如忌讳,这只是清醒地看着开心果告别我们的反思。



超生破障寂灭忘言 

常言道:“临急抱佛脚。”
当年在医院中对着垂危中的罗文说,这个歌词是我昨晚帮你填好的,你早点出院就可以早点录音了。那一刻,我自觉何等的虚假,然后怕忍不住眼泪影响病人情绪,逗留一会便逃离现成。第二天,一代歌圣便辞世,证明我像很多人只有勇气对着危疾病人说白色谎言。
或者因为我有宗教信仰,总认为对濒危病人谈笑风生制造开心气氛之余,也可以坦然地谈一下我所相信的无惧死亡的原因。来不来得及对方真正皈依也好,起码有可能令临终者败给病魔依然有释然的感觉,比起纯以意志力长期对抗肉身折磨后,“逝去反而是解脱”的说法,这种精神上的释放,高一个层次。
是的,或许不止于对弥留者要这样,我们其实可以趁必然衰败的健康尚在时,不仅要洒脱地说一句生老病死乃人生必然阶段而把死亡轻轻带过。有什么可怕得过连遗嘱也要叫做平安纸的视死如归?
迷惘衍生漫天神佛,有人在绝望中放个菩萨像保平安,不过,有没有想过在佛教中有多少个菩萨,菩萨的角色又是什么?如果平日信观音会得借库,那只是一宗续命的投资,只会烧香拜佛拜观音,即使能保你这一次,别忘了还有一次又一次终将失效的一次,拜佛,却从不尝试了解佛教对死亡的看法,临终时会不会带着遗憾怪观音不灵?


顺变有理,节哀无谓 


常言道:“节哀顺变。”

对于朋友亲人过世,最常说的安慰话应该是节哀顺变,我们伤逝至伤身或余生都留下阴影,当然是逝者不愿意看见的,而挂在口唇边的安慰之一也是:他会希望你好好地坚强地活下去。
我们对坚强的推崇、敬佩、赞扬、歌颂,有时会不会过了火,以致好心做坏事,逼得坚强是为了别让众人担心、失望?令坚强成为加诸别人身上的压力?
平时,在社会的巨轮中,已有自动机制奖励坚强、淘汰软弱,在生活上,遇上没有上司监察评价的时候,何妨做一条软弱的小草,假如生离死别是一场风景,先折断的就是坚硬而内里空心的树枝。对未亡人倒不如说一句,要哭就尽情大哭一场吧。
眼泪是减轻痛苦的必需品,男人流血不流泪,累人不浅,等于要求一颗由肉造的人心,无时无刻的强,也是累得要命。
电视特辑有某艺人提及肥肥因亲人都在加拿大,故下班后一个人在家觉得孤独,爱找朋友打麻将,更有官员赞颂肥肥时居然说她一生把欢乐贡献给别人,自己却背人欢笑对人愁。听到这些事,这些感言,除了感慨一个开心果能倒过头来安慰给她安慰的人,也不禁想起坚强的代价。
多少人在这些关头会说,去世者已经到了一个平安快乐的遥远地方,究竟是指哪里?是西方极乐世界,净土彼岸还是天堂主的怀抱,逝者生前及说着话的人信的是佛还是上帝?对不起,一个我不相识但陪着我成长的开心果,虽然并非朋友,但容许我有违其亲友的意思,越想起她从前的笑声越悲伤,但顺变有理,节哀无谓。


笑丧

常言道:“知易行难。”
庄子的妻子死后,这位中国一代哲人打鼓唱歌,他对好奇的人解释,他妻子自大自然而来,今回归自然,自然可喜可贺,何哀伤之有。说得容易,听得明白,但真正面对死亡,谁可豁达至此。那是自己的妻子,可不是淡如水的君子之交。
有时无情或通透只是一念之别。
鲁迅也说过一个关于死的故事。有人的小孩满月,宾客尽管好话说尽,这孩子将来是要当大官的,这孩子将来是要发大财的,可是其中一个却说,这孩子将来是要死的。鲁迅乘机批评人性的虚伪,说门面话的收到欢迎,说实情的反而没有好报。如此以来,我们每年都恭喜人家发财,其实是虚伪的行为,但谁做得出在新年祝人快点立好遗嘱?虽然这也是一件早晚要做的事,且生命无常,越早越好,免得重蹈小甜甜的覆辙,钱少,一样有人争的。可是你试试下次拜年时这样祝你的亲朋戚友,看有什么反应。
还记得在张国荣的解慰宴上,黄沾曾跟我说,如果他死了,宁愿让大家笑着送他一程,他会事先录下逗笑的片段,保证亲友能破涕为笑,丧礼是不应该叫人哭的。我当时十分同意。
可是他出事当晚,我忍住不哭,一面增加他的业,但对不起,实在无法像他沧海一声笑就笑送以为如慈父一样的好朋友,纵然自问对生死也看得很通,平常也不大机会,常常说出来行迟早要还,这样子的工作量与身子,还有多少年命?
他临终前看的佛经就是《药师经》,现保存在我处,我没有什么勇气去看,将它收在众多佛经最不当眼处,以免伤情,知是一回事,行,又是另一个故事了。
   《西藏生死书》教生与死,叫我们预早了解死亡。看完了,平常惯于做朋友心理辅导员的我,还是没法理直气壮地劝慰有亲人离世的朋友。惟恐好心做坏事,说得太豁达,就风凉得不近人情。难道要跟鲁迅的讲法,别虚伪,跟对方说生有何欢死又何憾?


倘若乔峰不死

自杀会不会传染?

从数字上看,找不到证据,自杀数字上升,有太多因素,人性本贪生怕死,该不会看见别人因为跟自身处境相同而死,便拿自己的性命去效仿。可以生的话,不会死,太平天下中自杀,问题不在外缘,而在内心。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最近两宗自杀案,令人感叹《狮子山下》﹡的精神似乎已随歌者与填词者而逝。
一向对《狮子山下》所代表的观念有保留,若干、上进、挣钱,潜移默化成为港人不懂退的一元人生观,但肯挨,总比轻易放弃好。励志歌其实不该是只会唱好的精神鸦片,现实的因缘,并非你肯挨便保证有锦绣前程,更高的励志歌,该让人看懂能进能退,为锦绣与成就立下不止于衣食住行水平的定义
最重要的是如何面对现实,失败,得学懂接受,当下,再来,或改变人生观,转移追求目标。
死者为大,本不宜置一辞,但三母子为失业欠债而烧炭,为什么不申请综合援助救济金?孝敬母亲,不出国而去海洋公园观鱼,是否能体会身无一物的鱼儿,天生天养的道理?不能支持第一城七千元租金,长期失业,未能等及公屋,总可以暂时搬到分租的板间房,议员在此事上又怪到政府头上,对收数手法管制不严,正如三母女遗书怪追数公司害死他们。
但欠下的百万之数,高于贫穷线的必需消费,刷卡是要还的,情与义不可能在放债人牌照号码上找到。议员要政府膨胀到什么程度,换来的选票也不足以治好人民对生命的珍惜。贫确然难挨,安贫乐道的情操至少要有道路可以让人脱贫。
但如果以为所谓成功不用挨,却又误会了乌托邦与幸福是必然的,那就是愚痴。另一名会计因得不到多年老板的信任,因为遭误会而以死明志,换来清白,以及其丈夫一生的伤口。如果死者能在死线上听到一首让人破执的歌,回头看,可能有机会明白,人不是受这样的冤枉就是被别人误会,既自信清白,便足够了,毁誉于我们的洁净何有哉?人言可畏,清者不一定自清,读无关痛痒。
受了多年儒家的观念影响,是时候读老庄了。死让自身轻于鸿毛,在没有烟硝的福地,没可能重于泰山。
即使是乔峰,也没有非死不可的理由。当初在汉辽两难中自杀,以为可以保住和平,可以免辽人犯宋,倘若乔峰在金庸笔下有知,发现宋之亡,亡于内部,而非辽兵,不晓得有否后悔。最讽刺的是宋亡以前,金先把辽灭了,蒙古再吞金灭宋。正如很多为失恋而痛不欲生的人,多年后得遇前度,我想,都会惊觉自己当年何以为此人痴得左右脑失调。
往事纵不如烟,但时间会把当年的大事缩小,变成哭笑不得的小插曲。不想说蝼蚁尚且偷生了,不如直接残忍地说:“死亡迟早都找你,切勿凭自己。”可能比较科学而务实。
﹡《狮子山下》,罗文演唱,黄霑填词,是传唱全港的励志歌曲。


去你的传奇 

蝼蚁尚且偷生,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死有轻于鸿毛有重于泰山,退一步海阔天空,时间会治疗所有伤口,明天会更好,好了,够了没有,有效与否?因为耳熟能详。至理名言早已失效,如果我们都只懂拿这些接近政府公益广告的讯息,来挽救打算自毁的人,无益是不合格的社工,高估了自己的谈判员。
如果你的朋友站在天台上为失恋而寻死,危机之中大抵也只能把大量褪色的金句脱口而出吧,难道还有时间滔滔不绝,说什么痛苦的来源是把自己放得太大,一时的打击回头看只是人生的小插曲,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失恋是迎接真命天子的预备动作,悲伤是学懂快乐的课程,过程也是一种结果?是的,黑色的幽默结果是可能会让寻死的人听得耐人寻味,冷静下来消化爱一个人的收获,失去一个人的得着。更大机会引发的反应却是别唠叨,你们都不明白我。
是的,子非鱼,焉知鱼之苦。太多人认为所爱的人独一无二,忘记了只有亲生父母才是天下无双,太多人觉得自己的苦难与别不同,不足为外人道。太少人尝试耐心看蚂蚁,在人类视力中缩小了的生物,整齐地排着队蠕动,每只蚂蚁有什么不一样。
人们都不明白你,那你为免把自己的生老病死怨憎会求不得爱别离种种必然的痛苦看得太传奇了。去你的传奇!
电影《寻找周杰伦》中,有一个有趣的场面,伤心女子过关,问关员,你试过失恋吗?那关员似笑非笑,答道:你问问后面排着队的人,谁没有失恋过?
冷血地罗列一下自杀的原因,欠债,欠收入,绝症,抑郁病,都是实的,失恋?比眼泪更虚,把那失掉的人找回来缠着你就地求婚生子,可能吓得你梦中惊醒,悔不当初把失恋的快感美化。连屈原为表爱国忧民而投江身亡我都觉得都是愚忠的蠢行,何不将有用之身著书立说写些“说君难”之类有益后世?在观龙楼寻死的那位失恋者,连累了意图拉住他的朋友一同堕楼,他的闹剧制造了别人一家的悲剧。


无名氏的遗书 

常言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大概每个人都得在临死前,因为再没有可以失去的,在生命最后的时刻才活在当下,讲出最想讲的,最敢讲的。不过,我只能同意人之将死,其言也真,因为再没有说谎的必要。
有很多本书都叫《名人遗书》,好看在这些人都是对世界有影响力的人,一言一字都是在生命的火柴末端燃烧到最后,爆出来的烟火特别灿烂精彩有效。无名氏,也许亦意识到遗言特别受人主意,故也情真意切。所以,我们会常常听见:他临走前有没有什么遗言。
这不是不可怜的,一个人平常不见得受这么大的关注,要到死后才得到亲友,问最后一句话,问有何心愿未了。其实除了名人遗言值得出书,有可能的话,普罗大众的遗言也值得结集起来,将人之将死的心理状态分析研究,有几多放得开,有几多不甘心,有几多用最后一口气摆平家庭成员的不和,有几多着重把遗物分配。我听过一个患癌早逝的中学同学,留下:我很不甘心,我还有很多东西都没有试过。
我还未死,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死,何妨玩一个游戏,一年模拟一段遗言,多年后幸存的话,回头看,一定有如在显微镜下观照自己最真的一面。
人的想法随成长而流转,从关注自己的名牌如何分配,着眼到对亲友的期望,看一看自己在活着的洗礼下有没有拥有更多,或是放低更多,不管有没有想得更多或更少,起码,可以从模拟临死的愿望,看到活着的方向,也可以不那么忌讳死亡。


生有涯

有次饭局,一小友送上一大堆书给倪匡,老顽童一看,把那些什么非洲猎豹的东西都弃在一旁,并大喝一声,我都快要死了,还要害我花时间知道这些来干嘛,不如看小说来得快快活活?
另一个场合,是小型颁奖典礼,因为他老人家比较老师,真的依大会告诉他的时间准时到场,大会场地又下又乱,颁奖前大会嘉宾又爱出风头恨不得把一生要说的话在台上说完,我比较聪明,迟很多才到,倪匡一见我如见救生圈,并不断发炮:我快要死了,还要我憋在这鬼地方多久,我与老婆见面的时间又少了两个小时。
倪匡常说,快要死了快要死了,他并没有不治之症,且快活无障碍得很,吃自助餐都吃得乐上半天,并没有浪费他的生命。
我最近也效法了他,“我快要死了”成了口头禅,我还有很多书未看,还打什么麻将。不是真的相信自己快死了,只是觉得时间永远无多。有朋友以为我开始想避世,我解释了很多次看书对我来说跟看电影耍雀一样是娱乐,只是我又像每个人一样确实不知何时去世,看书有助我用有涯的生命去让我的理想达标。你呢?你想在去到生命的海角时多看点猎豹纪录片还是周星驰?


我们都是傻孩子

新闻报道员哭着报新闻,还是第一次目睹。是内地的报道员,关于陈坚。
陈坚,二十六岁,在瓦砾下苦苦挣扎了七十多小时,在场记者用电话让他连线到电视新闻台,向他的妻子报平安,救援人员经过六小时的抢救,终于成功把他抬上单价,可就在下山途中,他却终于在待救时所了很多次坚强坚强后,一放松下来就返魂无术,在场记者哭着喊他的名字,摇他的肩膀,最后,给他做过人工呼吸心脏复苏无效的上尉对记者凄然说,算了,你们已摇了他半个小时了。
事发后,这个被称为勇敢的灵魂,让我想一回就留一次眼泪。但是我没有依电视节目杏林在线的心理医生说:看得太多悲情的新闻,会影响自己的情绪,可能会有后遗症,受不住就别看太多,可看看做做别的东西。分散注意力。我反而以心试法,在Youtube上把这“令人划下眼泪的新闻”看了又看。
别误会我是沉溺自虐,我是希望用这对自己残忍的方法,鞥找到眼泪的起源及追寻到让眼泪蒸发后可以得到什么的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