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彩色的情话-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看家狗
所有的孩子都是天使,所有的童年都值得铭记。
提及童年,不仅仅是臆想,更多的是双手已经抓不住的落寞心情。
虽然最后总让人悲伤,可回忆的过程却总是无比闪亮。
那些狗,每每我想起她们时,她们就在离我不远的地方,蹲坐着,尾巴摇着,明亮的眼睛盯着。我靠近,她们远离。我愈靠近,她们愈是离我离得远。
怀念,不只是因为一只狗,更多的是那个年代,童年时代。
曾在我孩童时代承载我无限欢乐与悲伤的小狗们。
在乡下,养狗是一种习俗,如果谁家门口没拴着或院子里没撒着欢地跑着一条狗,那这家会被认为不完整。狗跟人的关系暧昧但又距离分明,但终归是家禽里跟人最亲近的家伙了。养狗须得从小养起,大狗成年狗会被认为不忠诚,其实也不是不忠诚,只是对前者忠诚而对后来者不驯服罢了。乡下的狗大多是用来看门守户的,不像城里的狗,生来就是让人爱让人宠的,环境不同,脾性也被决定不同,乡下的狗要野些,命运要坎坷些,不合胃口吃不饱肚子的情况暂且不说,不定在哪儿冒出来的被药死的耗子横在面前,一个念头不慎,眨眼就送了命。可是在离世前,这些狗总是会拼尽全力,口吐着白沫向家的方向挪移,纵死也要死在家里,而主人总是会心疼地咒骂两句,如果有小孩,会在小孩低沉的抽泣声中,挖个坑,庄严地为这狗料理,后事而我们这些小孩,会再抹着眼泪,郑重其事地在块木板上写下这狗的名字,权做墓碑,
失去了好朋友的日子,会闷闷不乐,看着空荡荡的窝,时不时还会有几滴泪星闪烁。可是一个家怎么能没有狗呢?几天后,阿爸又不知从何处抱来一只毛茸茸的还只巴掌大的小狗,一下子天空乌云散尽,赶紧铺窝喂奶,百般呵护,而红土之下的先前的好友早已被抛得远到九霄云之外了,而且永不再回来了。童年的记忆中,总是会有小狗的影子相伴左右。乡下孩子的童年,狗是最密不可舍的伙伴。
出门上学,小狗会在身后摇着尾巴紧紧跟随,到了校门外,招呼一声,“回去吧”,便一溜烟地沿着原路跑回去了。
上山砍柴,下地拾麦穗,狗寸步不离,在无人的山野,年幼的心也不至于紧张得忐忑。
晚上钻到被窝,小狗会在床下静静地卧着,仰着头睁着大大的眼注视着你,真想一把搂它上来,拥着它入睡,可就当沉思这工夫,小狗已被阿妈轰到了屋外。门被栓上了,灯熄了,还能听到小狗沉沉的呜咽声和用爪子重重的挠门声,会冷么?爪子会疼么?可终是不敢跟父母执拗,拥着无尽的心事,进入了悠长悠长的梦,可梦中,还是又触碰到了那双无辜的眼睛。
在孩子的眼里,狗有时甚至是比阿妈还要亲近的人,受了委屈的时候,小狗是唯一倾诉的对象,搂在怀里,把一股脑的不如意讲给小狗听,不知道它听不听得进去,不知道它懂不懂悲伤的心思,可当小狗用湿打打的舌头吮舔手心时,我知道,它会懂。
养过许多许多的狗,可往往总是无疾而终,一开始机灵毕现,活蹦乱跳,可最后总是会病恹恹地颗米不食,大人们不以为然,这生命在他们的
眼里轻若浮尘,可他们不会明白,对孩子而言,它是最好的伙伴,那感情,抵得上天。
孩子心想:狗不吃别的,狗得吃肉的,可去哪儿找肉呢!正巧这天阿爸卖完粮食后特意从街上捎回来一吊肉,阿妈做了做,不多,刚满一碗,香喷喷的肉端上来,孩子夹了一口,好香啊!再吃一口,搁嘴里嚼了半天,刚要咽,忽然想起了那已经几天不能进食的朋友,一股心酸涌上心头,赶忙用筷子夹了好几块往嘴里塞,阿爸不知其意,笑呵呵地说:慢点,慢点吃。等嘴里再也塞不下了,撂下筷子就往外跑,阿爸问一声:干啥去?边跑边用支吾不清的声音回答:上茅房。几步跑到门外的狗窝旁,把嘴里的肉一股脑吐到狗身旁,这狗虽然几天没吃食,可还能歪歪咧咧地站起来,来吃地上的肉。肉真是香啊,怪不得狗爱吃呢!看着狗贪婪的样子,孩子舔舔嘴唇想道。
可是狗还是不吃别的东西,一段日子过去了,阿爸踢踢已经瘦削得皮包骨头的身子,说,不行了,挖个坑,埋了吧。孩子哭着拽住要拿铁锹的手,“它还没死呢,我能救它,我能救活它”,孩子哭道。阿爸摇摇头,叹口气,“那就等咽气了再埋”。
这天,孩子执拗地缠着阿妈,说要吃肉。阿妈说上次买的全吃光了,刚吃的怎么还要吃。孩子不依,哭着闹着要吃肉。阿爸脾气急,过来要打。阿妈生气了,跟阿爸吵了起来,一个大男人,孩子要吃个肉都要打,这算过得什么日子!阿爸沉默了,躲开阿妈出门去了。晚上阿爸回家,手里提着一大吊肉,阿妈做了整整一大碗。
也是将嘴里塞得满满的,也是支支吾吾上厕所去。
把肉吐在狗身边,此时的狗却已是连站也站不起来了,只是用无采的目光,不知是打量肉还是打量孩子。
孩子哭了,“你吃啊,这是可香可香的上次你吃的肉啊”!
狗不理我。我摁住它的头,把他的嘴使劲往肉上摁,“你吃啊,你吃啊”,我流着泪,对狗使劲地嚷着,泪落在地上,溅起了雪花。
狗闭上了眼睛,它最终还是没有吃。
记忆里养了数不清的狗,可都没有结果,最终的结果就是我天真的撕心裂肺的童年的眼泪。
而一转眼这已经是30多年前的事情了,我至今仍怀念我的小狗,我至今仍怀念我童年想偎相依的小狗们!
蛙声
夏季的一天,我从城里回到乡下老家。晚饭后坐在老屋的天井里纳凉,满天的繁星比赛似的眨着眼睛,一阵清凉的风从耳边吹过,西墙的葫芦架上传来飞蛾嗡嗡的声响,老猫在墙头上跳来跳去┅┅我简直被这眼前纯朴的田园景色陶醉了。
啊,生活是如此的惬意!正飘飘然间,猛然听到“鬼呱、鬼呱”一两声青蛙的叫声。哦,久违了,蛙声!这熟悉的声音,这来自大自然的最动听的音乐!我赶紧侧耳细听,发现这声音来自远处传来,莫非是来自山寨前的小河?
记忆中,在离老屋几百米远的前边有一条小河,河里终年流水不断。每到盛夏三伏时节,小河里便响起了青蛙赶大集似的叫声。特别是晚上和阴天,那叫声更是此起彼伏,颇有些惊天动地的架势。
夏日的晚上,吃了晚饭,我便约上几个小伙伴,拖着破蓑衣,跑到河边听蛙声。有的青蛙叫声短促清脆,有的粗壮洪亮;有时说响一起响,你追我赶,扯着嗓子比赛似的;有时叫着叫着突然戛然而止,像被什么卡住了脖子。最有趣的是在它叫得欢的时候,你若往水里扔一个小石头,除了听到几声“扑通扑通”青蛙跳水的声响,包准会顿时鸦雀无声,别的什么动静都没有了。不过不消一刻钟,青蛙又会“鬼呱、鬼呱”的欢唱起来。每当这时,我们便为我们的恶作剧乐得嗷嗷大笑起来,大部分青蛙听到我们的笑声又赶紧闭上了嘴巴,也有几只胆大的,兀自叫起来。于是,我们的笑声、青蛙的叫声响成一片,田野里顿时热闹起来。
夏日或初秋的晚上,往往是我们的耳朵眼睛是最忙的时候。我们一边望着天上的星星和月亮,一只耳朵听着老人讲“牛郎织女”的故事,一只耳朵听从远处的水边、池塘里传来的蛙声,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曾启迪了我多少美好的向往。小学和高中的九年间,不知有多少个夜晚我都是在这种“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生活中度过的。
高中毕业后,从军离家远了,任务也重了,便再也没有机会静下来听一听蛙声,数一数星星了。再后来,我在城里安了家,远离了山村、远离了小河,不见了青蛙,耳朵里除了车辆的轰隆和机器的轰响声外,也就绝少听蛙声。以后即便回老家也是来去匆匆,很少住宿在家里,故乡的蛙声也就没机会听了。有几次,我问进城看我的弟弟,夏天晚上还能听到蛙声不?弟弟轻轻地要了摇头说,和过去没法比,那时一到晚上吵得人睡不着觉,这些年农药用多了,天旱的厉害,小河都干了,还有城里吃青蛙的人多了,青蛙也就一天比一天少了,晚上更是很少听到青蛙叫。听了弟弟的话,我心里一片黯然,常常几夜睡不着。
又是20多年过去了,今夜住宿在老屋,又听到了一两声蛙声,虽然不多,但足以让我想起童年,想起小时候那些美好的日子。记不清是哪位名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人,拥有时不懂得珍惜,失去了才知道珍贵。我庆幸,今夜我还能听到村子里的蛙声,但我不知道,明天我们的儿孙们能否也能和我一样听到蛙声?想念蛙声!
油菜花开
被风簇拥着的春天,阳光和煦,万物生机勃勃。“红杏枝头春意闹”,自然界的精灵们自然也不甘寂寞,渐绿的柳枝,吐芽的苞蕾,金色的油菜花,将无声的浓郁表现得似有声音般轰轰烈烈。
春风吹过,吹暖了空气,驱散了料峭的寒风,送来了暖暖的气息。在这早春的时日,趁着双休日,驾车来到乡下,一睹满乡遍野的疯狂绽放的油菜花。
身临乡村的原野,举目望去,满眼尽是黄澄澄、金灿灿的油菜花,仿佛置身花的海洋,那暖人思绪刹时从身边向四面弥散开来。
那一望无际的油菜花,就是一幅变幻莫测的画卷。在微风的吹拂下,那一方平整的油菜花,如湖水般波光粼粼,翻卷着层层金色细浪;那一方高低错落的油菜花,如狂风搅动着海洋,翻滚着惊涛骇浪。极目远眺,整个乡野犹如一幅巨大的黄金缎,在风中此起彼伏。顺着田径来到一座村庄,煞是惊异:村旁的油菜田,像是金色的波涛,从遥远的天际一层一层迎面扑来,把中国水墨画的乡村镶上一到金边。此时的村庄,就是金色海洋里的帆船,村庄里的每一位农人,都是勇敢无畏的水手。
远处,传来阵阵蛙鸣声,声声悦耳;近处,聆听雄鸡的啼鸣声,句句动听;头顶,山雀成群“呼呼”掠过,发出“喳喳”的欢叫声;脚下,甲壳虫“嗡嗡”地叫着,张望着行人,张望着春天,张望捉熟悉的乡村。眼望金色般的画卷,耳听天籁般的声音,我除了陶醉,还是陶醉……
在乡村,一旦到了三月,在春风的抚动下,一棵棵挺直的油菜,把自己打扮得青枝绿叶,肥头大耳的,把花苞鼓得饱饱的,等阳光一照,就看着那花蕾一个一个吐着春天的烟圈,“啪”地爆开金色一朵,金黄一野。把你开的一楞一楞的,没想到贫瘠的土壤里却蕴藏着硕大的花瓣,饱含捉阳光的墨汁。
返程的路上,我一直在思索:是否田野里的油菜花,是太阳的化身?
澜沧江从我家门前流过
澜沧江是东南亚有名的国际河流——湄公河,一泻千里贯通六国而流我的故乡昌宁,真可谓是上苍赐予我的家乡的一条玉带,“两岸去来情满载,扁舟各自任东西”。立于船头,香风拂襟,心静神爽,稚趣顿生,荣辱皆忘……澜沧江一遍又一遍从我家门前流过,长大了,我有幸踏访这条神秘的大江。
一
起伏的草原铺到天边,玉立的雪山插入云霄,湛蓝的天空旷远纯净,矫健的雄鹰在头顶盘旋,狂奔的野马踏响强音,还有那美丽而高贵的藏羚羊在低吟浅唱,那披着金色夕阳的牧人哼着歌谣。醉人的青稞酒,醇香的酥油茶,圣洁的哈达……这就是青藏高原,高山仰止,喜马拉雅山、昆仑山、冈底斯山、唐古拉山、阿尔金山雄踞在他的脊梁,最古老的高原托着最年轻的山脉,长江、黄河、澜沧江从她的怀抱蜿蜒流出,哺育着中着中华儿女生生不息。多少年了,她盛产着神秘的传说与神话,带给你无限的遐想与向往。
我选择了北行。我也不知道前方等待我的会是什么。
车说是九点钟走,但一直到十点钟才开出德钦县城,车上挤满了人,个个都呈贴身紧逼势态。如期而至的大雪,如散花飞扬,把人的心情敲击的更加落寞,这是当地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我已经多年没看过下雪了,但眼前飞舞的雪花,化作不成浪漫,反而成了你前行道路上一道无形的障碍。
二
翌日清晨;我们前往不通公路的澜沧江谷地。途中看到茂密山林中一片片很大面积的枯木朽枝;景象十分萧条;此乃多年数次森林火灾遗迹;那景象真有些恕�
不久;天气骤变;在霏霏细雨中;我们越过数重山岭急剧直下;路窄坡陡;只得下马徒步行走;山路又陡又滑;对我们;尤其是年纪稍大的人;不啻是个严峻考验。我们小心翼翼举步下移;加上饥渴交迫;越走越觉腿软;如此提心吊胆行至傍晚6时;才抵达海拔3800米的仁果村。仁果;藏语意为山上。在此居高临下;俯瞰山下澜沧江峡谷;深险如天堑;举目眺望;对岸重重黛山起伏如波浪;景色雄险壮伟。
第二天的路也不易走;我们或临陡崖峭壁;或涉山涧急溪;时停时行;整整7个小时;人困马乏地赶到澜沧江右岸高台地上的仁果乡政府所在地——若巴村。这里海拔2960米;气候较温暖而干燥;沿江两壁山岩峥嵘;唯有簇簇白刺花等灌丛与杂草;罕见天然乔木;显现了横断山区特有的干旱河谷景色。受惠于邻近山溪涓涓清流;这里有良田数百亩;较适宜青稞、玉米两季生产。最引人注目的是田间屋前遍植核桃树;尤其村边几株数人合围、树龄已达数百年的大核桃树;枝叶繁茂、浓郁葱绿;不仅让人赏心悦目;也给这荒寂空谷中的偏僻村寨增添了勃勃生机;宛若荒漠中的绿洲。
是夜;明月当空;凉风习习;望着那满天繁星与清冷皎月;不禁感慨万千。
三
八月的高原牧地已有了最初的霜降,拴在房外的牦牛也披着一层霜。随着大小牦牛的喘息,喷出的是一团团雾白的气,阿妈们和姐妹们蜷身开始挤这一天的第一遍牛奶。卓玛端进一盆牛饼生起火,而后开始给全家人烧这一天的第一壶奶茶。
我从海拔四千八百米的高处回望,看见了雪山。雪堆积在雪山上,闪闪发光。冷调子的太阳照着它,像银子;暖调子的太阳照着它,像金子。金山银山总是让看见它的人们惊喜不已,千辛万苦跑近了一看,是雪,人就走开了。
太阳从雪山背后落下去,其实是从另一个地方升起来,把另一座雪山照亮,那里的人们又开始欢呼。雪那么洁白,却把雪山变得那么神秘。
雪和雨其实是一回事,它们是云在不同季节不同地域生的孩子,就像北边的人和南边的人。雪水是雪的暮年,如同所有事物的暮年一样,稀里哗啦地流走了。只有雪山顶上的雪终年不化,让人觉得它们的中年期特别漫长,神话一般漫长。雪水流走时的样子十分壮观,高原留不住它们,像人的脸颊留不住眼中滚落的泪。
香格里拉既是雪的故乡,又是雪的驿站。
庄严的雪落在圣山上,化做圣洁的皈依和寄托,因为有了雪,香格里拉成了永远的向往。于是,从玉龙雪山到梅里雪山,雪花演绎的是一场朝拜顶礼的盛典,在开满格桑花的土地上,雪山成了最高最高的信仰。?
阳光穿透好几世的梦,又一次把我唤醒。在高原的每一处,我睡我醒,犹如我死我生。我醒来,太阳已在我身上烙下深深的印记。我感到太阳才是真正的牧者,它放牧整个高原,从天空的云朵到地上的生命。当春天来临,春雨沙沙落下,我们以为冬天已经消失,其实它正高踞在云层之上,和群山在一起,和天空在一起。你不是杉树,无法接近冬天。你不是雪峰,无法理解冬天。?
经幡也是声音,是另一种声音。它是虔诚的祈愿从生命的心灵深处发出,随风飘扬,在耳朵听不见的远处让眼睛看见。高高地竖起就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