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不容青史尽成灰-第1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功分给士兵,自己从来不克扣。身为统帅,他一贫如洗,仅有的钱都用来买书,他最喜欢汉家的兵书,每次打仗都照猫画虎。在他的军中,没有民族等级之分,没有士兵的高下之分。有的,只是立功的高下,战斗力的高下,歼敌的多少。在这支部队里,完颜陈和尚更按照传统的女真人习俗建军,对战利品,谁缴获的算谁的,按照歼敌的多少来给予赏赐,把部队划成8个部分,以集中管理,他缔造了一支用女真传统方式建立起来的,以北方汉族平民为主体的军队。他相信,这支军队能挽救摇摇欲坠的金朝,创造太平盛世。

但是完颜陈和尚始终是个理想主义者,比起他在战场上的足智多谋来,他在官场上却太单纯。他出生在一个纯粹的军人家庭里,在这个家庭里,他知道最多的,就是忠义,军人家庭直爽的性格也影响了他,因为这样,他可以和士兵们开诚布公,心意相通,将帅一心,相处融洽。但是到了官场上,却不为同僚所容了,这时候的女真王朝与南宋王朝一样,大行重文轻武之策,从皇帝到大臣沉迷于四书五经,平日里高谈阔论,人人都长了N张嘴,就是一打仗的时候,全吓得尿裤子,这样的朝廷,靠完颜陈和尚保得住吗?

当完颜陈和尚正为保家卫国拼杀的时候,他所誓死保卫的朝廷却向他发难了。他的上司是金军统帅移刺浦阿,这个人虽是统帅,却是一个十足的混蛋,他性格贪婪,贪得无厌,平日里最大的爱好就是贪污腐败,令人发指的是,为了聚敛钱财,他甚至经常纵容士兵去周边百姓家抢劫,然后再和他坐地分钱,如此垃圾人物,竟然执掌金军大权,金朝怎么能有救。偏偏完颜陈和尚的部队,是一支饿死不拆屋的文明之师。完颜陈和尚严格的条令里,规定的五不,第一条就是不可掠夺民财,可移刺浦阿布这么想,不掠夺民财老子吃什么?完颜陈和尚主动劝了几次,不听,他让完颜陈和尚出去打劫,完颜陈和尚回答,虽万死也难从命,两人的矛盾越来越大,有一次甚至竟然当众吵了起来。移刺浦阿恼火地质问完颜陈和尚,你凭什么背后诋毁我,完颜陈和尚回答,我从来没有背后诋毁你,我都是当面制止你,大丈夫顶天立地,要什么“背后”。耿耿忠言,竟让这位顶头上司无言以对。

从公元1228年到公元1234年,完颜陈和尚率领的忠孝军,与蒙古大军大小经历了50多次战斗,全部获胜。无论是蒙古本部骑兵,还是招降的汉军,甚至从西域中亚请来的雇佣兵,全被完颜陈和尚打了个遍,几乎所有的蒙古军将领都发现,和完颜陈和尚打仗是一件很抓狂的事情。第一他很猛,不管多强的对手,他的军队都敢往上冲,哪怕是再劣势的兵力,也从来不后退;第二他很鬼,有时候不知不觉,你就会被他拦腰切断,有时候你想包围他呢,却被他算计了;第三他很坚强,曾经有一次,他身中十多刀,胸部中箭,却不顾疼痛,依然冲杀不止,这是一个可怕的对手,是蒙古要想统一中原,必须要战胜的对手。

【三】

完颜陈和尚的末日,是在公元1232年。对他来说,最悲伤的不是战败,而是他作为军人,不得不接受一个错误的决定,冲向一个死地,以战死来证明自己。为了统帅一个急功近利的错误决定,他将在最后那场殊死的拼杀里,失去他的一切。

这一年三月开始,蒙古又集中大军,决心夺取金国盘踞的邓州,金国也集中了全部主力,包括3万骑兵和13万步兵,就由那位移刺浦阿统帅。这个贪得无厌的家伙,打仗也很贪得无厌,他希望能够在这一战中,用手中的兵力彻底消灭蒙古大军。因此决定主动出击,寻找蒙古军主力进行决战。但以金军的实际情况看,这样的想法无异于痴人说梦,甚至可以说是自杀。作为一个经验丰富的军事家,完颜陈和尚一开始就反对统帅的做法。他认为目前蒙古军的优势,是机动性强,以骑兵为主,金军的优势是步兵多,防御力强,应该依托城防进行积极防御,然后派骑兵侦察,用骑兵对敌人发起防守反击。这本是一个最稳妥的战略,但是移刺浦阿不接受,反而当众斥责完颜陈和尚懦弱、畏敌。对于一个军人来说,这样的说法比死还难受,完颜陈和尚当场落泪了,他反驳说,我不怕死,我只是怕死得毫无价值。但落泪也没有用,出征之前,像第一次出师一样,这次完颜陈和尚命令全军沐浴更衣,当众训话道:“此乃我最后一战,望众将奋力杀敌,一死报国。”他已经预见了这是个错误,但是没有办法,为了服从,他准备杀身成仁了。

这支13万人的金国部队出击了。他们像没头的苍蝇一样,追击着一触即溃的蒙古军队,然而就在他们到达河南三峰山的时候,改变出现了。蒙古军突然战略大迂回,从两翼将金军包围,以逸待劳的蒙古军,将金军一下子拦腰切成了两段,毫无准备的金军一触即溃。那位起先斥责完颜陈和尚懦弱的移刺浦阿,此时脚底抹油赶快逃命,没有想到却被蒙古骑兵在筠州俘虏,成了可耻的叛徒。金军里唯一保持不乱的,依然是完颜陈和尚的忠孝军。面对数倍于自己的蒙古大军,完颜陈和尚沉着应战,抱定必死之心,反而对蒙古军发起了数次反冲锋。战斗一直从早晨打到晚上,蒙古军拼死围追堵截,却还是让忠孝军冲开了一个口子,完颜陈和尚带着几百名忠孝军士兵突围出来,进入筠州。然后,就是忠孝军最后的演出了。经过一场惨烈的巷战,忠孝军全军覆没,完颜陈和尚被俘后宁死不屈,喷血而死。金国最后的勇士,就这样走完了他的人生。

值得一提的是,在筠州与完颜陈和尚巷战的,正是那位横扫西亚的速不台,完颜陈和尚牺牲后,速不台大为悲痛,在坟前祷告说:好兄弟,来生与你做伴。


第三十二章 蒙古军中的汉族名将们

有关蒙古灭南宋的掌故里,有这么一则流传很久的故事:崖山之战中,元朝汉族将领张弘范全歼张世杰水师,逼得宋朝末帝在陆秀夫的背上跳海殉国,事后有人在崖山留下一块石碑:宋将张弘范灭宋于此。

这个笑话显然是不真实的。在蒙古灭南宋的过程里,有许多汉军汉将不假,但是大多数的汉族兵将,都来自于中国北方,除了刘整等少数人外,基本都是对南宋没有太多感情的,所以“宋将张弘范”的说法,显然失真。

但是不容否认的是,蒙古灭南宋的战争,是蒙古横扫天下的战争里,打得最艰难的一场战斗。这场战争持续半个世纪以上,从蒙古帝国一直打到元朝。蒙古的统治者,从可汗一直打到皇上。无论是横扫中亚的蒙古骑兵,还是骁勇无敌的阿速军,凶悍轰鸣的回回炮,蒙古人的一切拿手武器,似乎都无法敲开南宋的铁壁雄关。而战争真正的转折点,就是最后一次襄阳会战中,蒙古改变战术,用大量的汉兵汉将为主力,去对付同样是汉人的南宋军队。没有想到这个做法立竿见影,接着大元朝摧枯拉朽一路南进,接连占领南宋各省份,最后还是由汉人张弘范,在崖山海面,为悲壮的南宋王朝,送了最后一程。

可是,这些汉族兵将们,他们为什么会选择为蒙古军效力呢?他们每个人的人生,都有哪些遭遇?

【一】

说到蒙古军中的汉兵汉将,虽然后人多调侃张弘范,但是在当时,蒙古汉将中资格最老,战功最卓著,最受蒙古人尊敬的,却是史天泽。

史天泽,字润甫,河北永清人。从北宋开始,史家在当地就是世家大族。北宋灭亡初期,还曾组织民团参加过抗金战争。他们的村庄,类似于水浒中的“祝家庄”,几乎全村习武。在这样环境下长大的史天泽,从小就孔武有力。公元1213年,蒙古将军木华黎统兵南下时,史天泽的父亲史秉直率部归降,史天泽也在其中。此时的史天泽才11岁,但少年老成,体魄见长。木华黎见后大为惊讶,对其父说:“汝子有将帅之相也。”之后,史家的这支军队,就编入了蒙古军的汉军战斗序列中,且以史家为核心不断发展壮大。蒙古军队起先自恃英勇善战,瞧不起汉军,年少气盛的史天泽主动找蒙古武士比试骑射,而且大多数时候他都能获胜。18岁的时候,史天泽参加蒙古军中的骑射赛,一举拔得头筹,他也是第一次在这个比赛中获得头筹的外族人。消息震动了整个蒙古军。从此,史天泽就脱颖而出了。之后史天泽随军南征北战,主要是帮助蒙古军平定北方汉族反抗蒙古人的红袄军起义。他虽勇猛,却同样富有谋略,经常谋定而后动,在战斗之前把每一个细节都算计到。同时他酷爱读书,是蒙古军中难得的“知识分子”。虽然是汉人,但史天泽性格豪爽,为人慷慨,与蒙古军将领常打成一片,各路蒙古军将也乐得和他携手作战。公元1217年,史天泽的兄长史天倪在战斗中遇害,史天泽承袭兄职,成为史家军的最高长官,同年,他参加了平定真定以及金朝筠州的战斗,屡立战功。公元1229年,史天泽第一次碰钉子,就是完颜陈和尚率领的忠孝军。在这场惨烈的厮杀里,史天泽本部兵马被打得溃不成军,仅带千人突围而出。但不服输的史天泽并没有因此撤退,反而又把这千人集结起来,以雪耻为口号,趁金军班师的机会,竟然一举奇袭了卫州,卫州坚城,就这样落到了史天泽的手中。3年后,史天泽终于在筠州之战里报了仇,他的部队参加了围攻老仇人完颜陈和尚的战斗,并最终将完颜陈和尚打得全军覆没。之后史天泽的部队又参加了最后平灭金朝的蔡州之战。这时候的蒙古和南宋还是盟友,但史天泽却料定,两家关系在灭金后必然改变,因此他未雨绸缪,在蔡州之战刚结束时,趁南宋军还没有回过神来,就突袭了南宋的重镇寿州。以劣势兵力将数万南宋军击溃,这种不宣而战的手段虽然下作,但却给蒙古人后来渡江,打下来一个重要的桥头堡。

在早期的灭金战争里,史天泽虽然建功颇多,但在蒙古军中并不算最突出的。他真正找到自己的位置,是在之后的灭宋战争里。骑了一辈子马的他发现,他竟然对水战无师自通。宋蒙战争早期,蒙古人尝够了宋朝水师的苦头,决定组建自己的水师,史天泽担任了这个重担。他训练的水师,无论是战船规模还是水手素质,都不比南宋的精锐水师差。在公元1252年蒙古人攻打合州钓鱼城的惨烈战役里,史天泽的水师出手惊人,他的部队负责在长江里打援。数月时间,南宋精锐水师竟然在他的阻击下无法前进,小小的钓鱼城被蒙古大军完全切成了一座孤城。钓鱼城之战失败后,蒙古可汗蒙哥汗殒命沙场,蒙古军中有多人遭到责罚,唯独史天泽因为打援有功,反而得到了5座城市的嘉奖。史天泽却推辞不受,坚称未灭南宋,无颜受赏。忽必烈掌权后,史天泽更受重用,在蒙古进攻南宋的关键战役——襄樊战役中,史天泽提出了长期围困,断其外援,步步紧逼的策略,主张采取蚂蚁啃大象的办法,将襄樊包围,然后用绝对优势兵力一个一个啃下据点。正是在这个方案下,蒙古大军经过5年的围困,终于成功夺取襄樊平原,打开了进入南宋的门户。蒙古大军进入鄂州时,史天泽因病火线返回,不久病逝。此时,他已经是元朝太师,堪称是元朝汉将里出将入相的第一人。

史天泽为人重义气,性格慷慨豪爽,仗义疏财。他曾经自己拿出家财,为无钱缴纳赋税的百姓还债,虽然立有大功,但他为人谦虚,因此也未被忽必烈猜忌。

【二】

在蒙古军中的汉将里,张弘范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位。

张弘范是河北定兴人,与史天泽一样,他的家族也是当地有名的汉族军头,在蒙古南下时期闻风而动,成为了蒙古军的部属。但和史天泽不同的是,史天泽是主动投奔,张弘范一家却是兵败被俘。公元1213年,张弘范父亲张柔率军抗击蒙古军入侵,不幸兵败被俘,但是这支军队坚忍的战斗力给蒙古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蒙古军主动招抚,张弘范一家,也就这样被编入了蒙古汉军之中。

事实证明蒙古人没有看走眼。张柔归顺后屡立战功,多次击败金朝军队以及北方抗蒙义军,不到几年的工夫,张家的私家军就打下了以保定为中心的30多个城市。蒙古人也顺水推舟,把这些城市的管理权委任给他们。之后,张柔参加了蒙古占领金朝首都汴京的战役和灭蔡州之战,被提升为万户,成为汉族军头中最大的一支。值得一提的是,张柔还是个文化人。打下汴京后,大家都忙着抢夺金银珠宝,张柔却首先从金朝库房中抢救出金朝实录,若无此举,金朝的历史,恐怕也是现在的一个世界之谜了。此时的张柔一家,已经成了蒙古军中的“世侯”,即占领中原一块土地,有自己独立的统治权,蒙古人只是派遣达鲁花赤进行督管。张柔就这样确立了他在中原的地位。到他49岁那年,张弘范出生了。因为此时他父亲已经是万户,张弘范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大学问家郝经曾经做他的师父,饱读诗书也让张弘范行事多了一份睿智冷静。之后张弘范开始为官,他做过顺天路的总管,不顾蒙古人的等级制度,严惩祸害百姓的蒙古兵,这事差点让他掉了脑袋。好在这时候山东军阀李檀叛乱,张弘范受命戴罪立功,与史天泽一起平定叛乱。这也是他第一次参战战斗,比起当时功勋卓著的史天泽来,这时候的张弘范还是个小字辈,因为征讨李檀有功,张弘范不但被赦免了罪过,更重新被任命为顺天路总管。此后,他又做出出格的事情,不经请示,就减免了当地老百姓的赋税,忽必烈责问他,他反而回答说:“百姓若无粮,国何有粮。”忽必烈听后转怒为喜,叹道:“真忠直清廉之臣也。”

公元1269年,蒙古攻打襄阳的战争重新打响了,其中一支军队,就是曾经叛乱的山东李檀的旧部,张弘范因为当年镇压李檀有功,也只有他能镇住这支部队,因此就调任他为指挥使。谁知金麟岂是池中物,张弘范接着咸鱼翻身,先在负责打援的时候,在襄阳外围消灭了范文虎部,然后采取分割战术,占领了襄阳和焚城之间的要塞,切断了两城之间的联系。而后,就是张弘范势如破竹的作战过程了,先平定襄阳,然后攻克临安,在临安外围作为先锋,冲垮了宋军防线,之后一路南下,相继抓文天祥,灭张世杰,说南宋的江山是他打垮的,毫不为过。

然而战功卓著的张弘范,在胜利班师后就倒下了。公元1279年张弘范班师,回来没多久就病倒了,忽必烈十分关心,下令要太医每天给张弘范检查一次,之后张弘范病情反复,到了次年终于病入膏肓。临终前,他把忽必烈赐给自己的尚方宝剑送给儿子,鼓励儿子为国效劳,不久后就溘然长逝。对元王朝,从小到大,从生到死,他都是百分之百地忠诚。

【三】

在蒙古的汉族将领中,比起张弘范和史天泽来,还有非常特殊的一位,刘整,他是南宋降将。

在宋蒙战争的初期,刘整曾一度是蒙古人非常头疼的人物。他是河南邓县人,早年和金国打仗的时候,曾经上演过18人攻破金军数百骑兵的好戏,也是一个骁勇善战的猛人。早期孟珙收复襄阳的战争里,他还是宋军的前锋将军,宋朝收复襄阳一战,刘整亲率敢死队强行登城,打到最后,一百多人组成的敢死队只剩下他在内的3个人,终于成功光复荆襄。到公元1260年的时候,他已经升任泸州知府兼四川安抚使,也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