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打工心态究竟害了谁-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面对的是多么无聊或毫无挑战性的工作,“主动做事”的精神也会让你获得更高的成就。
在我们的企业里,很多员工像史密斯一样,常常要等老板吩咐做什么事、怎么做之后,才开始工作。这样的员工没有半点主观能动性,是老板心目中很恼火的人物。
在这个新经济时代,昔时那种“听命行事”、等待“老板吩咐”去做事的人,是不受欢迎的。时下,企业需要的、老板要找的,就是那种“不必老板交代”积极主动做事的新型员工。
假设你是一个老板,你有两个雇员,一个只有在工作任务交代得清楚的情况下才会去做,还经常会把事情弄糟;而另外一个总是能把交给他的任务完成得非常圆满,此外他还喜欢帮助别人,总是能为顾客和其他雇员把一切都安排得很好。这样的两个人,你更愿意同谁一起工作?你会提拔哪一个?答案非常明显。
小王在一家公司做文员工作,平时除了完成领导交代的一些公文外,很少有其他事情。小王渐渐地习惯了只完成领导布置的任务,其他的事情很少过问。刚开始,小王感觉工作还比较轻松,压力不大,松松垮垮一天就过去了。后来,她自己也感觉到这样的工作很空虚和无聊,尤其是领导没有布置任务的时候,她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再后来,对于领导布置的一些工作,有时需要领导督促才能完成,小王自己也感觉有些跟不上领导的节拍了。

第47节:工作被动,算盘珠子拨一下动一下(3)
转眼几个月过去了,她发觉领导对自己的态度也不同从前了,有时跟同事配合起来,也越来越缺乏应有的默契。这时,小王才发觉自己对工作的积极主动性还远远不够,而且意识到很多问题的出现都似乎与这一点有关系。至此,她才想到积极努力地去投身于工作,给自己也给领导一个满意的答卷。
每个老板都希望自己的员工能自觉主动工作,带着思考工作。对于发个指令,点一点鼠标,才会动一动的“电脑”员工,没有人会欣赏,更没有老板愿意接受。职场中,这类只知道机械完成工作的员工,老板会毫不犹豫地剔除到考虑之外。
工作自觉主动就是掌握老板的指令,加上自身的智慧与才干,把指令内容做得比老板预期的完美;主动学习更多的跟工作有关的知识,随时用在工作上;有高度的自律能力,不经督促,自行把工作保持在较高效率水平之上;了解公司及老板的期望,按部就班达到每一个目标;了解自己的身份和职位,随时调整自我去适应环境。
一位成功学家曾说过:“请求老板分派工作比顺从老板分派工作要更高一个层次,这是一种变被动为主动的技巧,它充分体现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
在企业里,有很多的事情也许没有人安排你去做,如果你主动的行动起来,不但锻炼了自己,同时也为自己日后的工作积蓄了力量和经验。
一个好员工,应该是一个积极主动去做事,积极主动去提高自身技能的人。这样的员工,不必依靠管理手段去强化他的主观能动性。他们能时刻与公司制订的长期计划保持一致,以实际行动和良好的业绩来督促自己,这样的员工才是老板所赏识的人。
成功奖赏那些积极主动的人
现在市场的竞争,也就是人才的竞争,大浪淘沙,自己不努力只有被摒弃,任何企业、老板都希望用积极主动的员工。任何老板,都需要那些主动寻找任务、主动完成任务、主动创造财富的员工。所谓的主动,指的是随时准备把握机会,展现超乎他们要求的工作表现,以及拥有“为了完成任务,必要时不惜打破成规”的智慧和判断力。那些工作时主动性差的员工,墨守成规、避免犯错,凡事只求忠诚公司规则,老板没让做的事,决不会插

第48节:工作被动,算盘珠子拨一下动一下(4)
在市场经济中,公司的大目标和员工的小目标都是创造财富。只要符合这个大目标,员工们就不应该局限于自己的任务,而应该在不破坏公司各种秩序的情况下,主动地完成额外的任务,出色地为公司创造额外的财富。甚至要先于你的主管和老板,提出并实施有益于公司发展的项目和业务。
20多年前,在内蒙一个偏僻、贫困的小村庄里,有一位普普通通的年轻人,在19岁那年,他带着6个窝窝头,骑着一辆破自行车,到80公里外的城里去谋生。
他好不容易在建筑工地找到了一份打杂的小工。一天的工资是1。7元,对他而言只够吃饭,但他还是想尽办法每天省下1元钱接济家人。
尽管生活十分艰难,但他还是不断地鼓励自己会有出人头地的那一天。为此,他下决心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两个月后,他被提升为材料员,工资加了1元钱。
靠比别人多付出,他初步站稳了脚跟。之后,他就开始重视方法。他认为要在新单位站稳脚跟,就得更多得到大家的认可,甚至成为单位不可缺少的人。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冥思苦想之后,他终于想到了一个小点子:工地的生活十分枯燥,他想,能不能让大家的业余生活过得丰富一点呢?想到这点,他拿出自己省下来的一点钱,买了《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名著,认真阅读后,讲给大家听。这一来,晚饭后的时间,总是大家最开心的时间。每天工友们开心的笑声,都是对他的极大奖赏。
更没有想到的是,一天老板来工地检查工作,发现了他有非常好的口才,于是决定将他提升为公关业务员。
一个小点子付诸实践后就能有这样的效果,他极受鼓舞。于是他便将主动找方法的特长运用到各个方面。
对工地上的所有问题,他都抱着一种主人翁的积极心态去处理。夜班工友有随地小便的习惯,怎么说都没有用,他想尽办法让大家文明上厕;一个工友性格暴躁,喝酒后与承包方要拼命,他想办法平息矛盾,做到使各方都满意……
别看这些都是小事,但领导都看在眼里。慢慢的,他成了领导的左膀右臂。

第49节:工作被动,算盘珠子拨一下动一下(5)
最有意思的一个时刻来到了,由于他经常主动找方法,他等来了一个创业的良机。
有一天,工地领导告诉他,公司本来承包了一个工程,但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难度太大,决定放弃。
作为一个凡事都爱想方法的人,他力劝领导别放弃。领导看着他充满热情,突然说了一句话:“这个项目我没有把握做好。如果你看得准,可以由你牵头来做,我可以给你提供帮助。”
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不是给自己提供了一个可以自行创业的绝好机会吗?他毫不犹豫地接下了这个项目,然后信心百倍地干了起来。
这位年轻人尝到了用不懈的进取精神和不断想办法来解决难题的益处,从此更加努力。他现在不仅拥有当地最大的建筑队,还是内蒙最大的草业经营者之一,每年有1万多户农民给他的企业提供玉米、草等饲料。拥有了很多财富的他,在贫困的故乡,建起了一个全世界最大的金霉素生产厂,其生产量占全球的14,很多父老乡亲跟着他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这位创造了奇迹的人叫王东晓,是内蒙金河集团的董事长。
上面这个故事,是吴甘霖在《方法总比问题多》中说到的一个案例。王东晓成功的经历启示我们:要想在现代企业中获得成功,就必须努力培养自己的主动意识,在工作中要勇于承担责任,主动为自己设定工作目标,并不断改进方式和方法。
在竞争异常激烈的时代,被动就会挨打,主动就可以占据优势地位。我们的事业、我们的人生不是上天安排的,是我们主动去争取的。如果你主动地行动起来,你不但锻炼了自己,同时也为自己争取这样的职位积蓄了力量,但如果什么事情都需要别人来告诉你时,你已经很落后了,这样的职位也挤满了那些主动行动着的人。
主动是为了给自己增加机会,增加锻炼自己的机会,增加实现自己价值的机会。社会、企业只能给你提供道具,而舞台需要自己搭建,演出需要自己排练,能演出什么精彩的节目,有什么样的收视率决定权在你自己。成功永远奖赏那些能抓住机会、积极主动的人。

第50节:牢骚满腹,总是喋喋不休地抱怨自己的工作(1)
12。牢骚满腹,总是喋喋不休地抱怨自己的工作一群打工者聚集在一起,牢骚和抱怨往往占了多数,牢骚一大堆,积怨满天飞。他们动辄抱怨被老板盘剥,替别人卖命、打工,是别人赚钱的工具;或者感叹自己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可是总得不到老板的赏识,“可惜我这匹千里马,没有遇到识才的伯乐!”;抱怨工作乏味,抱怨公司的老板苛刻;抱怨工作时间过长,抱怨工作量大且与收入不对称;抱怨分配不公平了,承诺的提成不兑现;抱怨公司管理制度过严……当然,他们的抱怨不仅仅是一种表现,可怕的是抱怨后面的打工心态。
在现实世界中,有太多的人虽然受过很好的教育,并且才华横溢,但在公司里却长期得不到提升,为什么呢?主要是因为他们不愿意自我反省,总是埋怨环境,对工作抱怨不休。工作中时常表现出这样的情况:一项任务交代下来后,如果上司不追问,结果十有八九不了了之;有些事情,如果上级不跟踪落实,就很难有令人满意的反馈;还有的人面对布置的工作常常只会睁大眼睛,满脸狐疑地反问上司“怎样做?”“这事我不知道啊?”抱怨的人很少积极想办法去解决问题,不认为完成工作是自己的责任,却将诉苦和抱怨视为理所当然。
一味地抱怨会使人的思想摇摆不定,进而在工作上敷衍了事。抱怨使人思想肤浅,心胸狭窄。一个将自己的头脑装满了抱怨的人是无法想象未来的。抱怨只会使他们与公司的理念格格不入,更使自己的发展道路越走越窄,最后一事无成。所以说,抱怨的最大受害者是自己。
不要抱怨工作
现实中,我们难免要遭遇挫折与不公正待遇,每当这时,有些人往往会产生不满,不满通常会引起牢骚,希望以此引起更多人的同情,吸引别人的注意力。从心理学角度上讲,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自卫行为。但这种自卫行为同时也是许多老板心中的痛,牢骚、抱怨会削弱员工的责任心,降低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这几乎是所有老板一致的看法。
看看我们周围那些只知抱怨而不认真工作的人吧,他们从不珍惜自己的工作机会。他们不懂得,丰富的物质报酬是建立在认真工作的基础上的;他们更不懂得,即使薪水微薄,也可以充分利用工作的机会来提高自己的技能。他们在日复一日的抱怨中,徒增岁长,而技能没有丝毫长进。更可悲的是,抱怨者始终没有清醒地认识到一个严酷的现实: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工作机会来之不易。不珍惜工作机会,不努力工作而只知抱怨的人,总是排在被解雇者名单的最前面,不管他们的学历有多高,他们的能力是否能够满足基本的工作要求。

第51节:牢骚满腹,总是喋喋不休地抱怨自己的工作(2)
程一大学毕业后就进入一家著名公司,他的同学和朋友都很羡慕。他本人也多次洋洋得意地说:“你们就等着看吧,公司将会因我而改变,总有一天公司将会以我为荣。”
程一以为公司将会把他安排在管理岗位上,却没想到被安排到车间做维修工。维修工作很脏,很累,很不体面。干了几天,程一就开始抱怨:“让我干这种工作,真是大材小用!”“维修这活太脏了,瞧瞧我身上弄的!”“真累呀,我简直讨厌死这份工作了!”于是开始藏奸耍滑,懈怠工作,每天都是在抱怨和不满的情绪中度过。
3个月后,跟程一同时进入公司的同学被提拔到了管理岗位,程一得知后大惑不解,又开始抱怨:“老板为什么不重视我?我什么时候才能脱掉这身油乎乎的工作服?”后来他工作起来更加消极,一开始偷懒还躲着主管,到后来竟然当着主管的面开起了小差。
一天,公司接到了一份很大的订单,只有开足马力生产才能完成。为此公司要求维修工对设备进行检修并严阵以待,保证设备正常运转。程一敷衍了事地应付,留下了隐患,导致在生产最忙碌的时候设备出了故障。经过全体维修工抢修,还是耽误了生产,延误了交货日期,公司为此遭受了严重损失。程一却抱怨说:“都是设备老化惹的祸,谁也无能为力。”
年底公司裁员,程一被裁掉了。临走的时候,程一还在抱怨:“为什么倒霉的总是我。”
他希望能得到同事们的同情,但是谁也不屑搭理他。真正尽职尽责的人,总是视抱怨如瘟疫,避之唯恐不及。
一个人如果整天带着抱怨的心情工作,不但工作效率低难有成就,还会影响自己的身体健康。长此以往,吹毛求疵、抱怨和牢骚的恶习,会将他卓越的才华和创造性的智慧悉数吞噬,使之根本无法独立工作,最后成为没有任何价值的员工。因此,一个人一旦被抱怨束缚,不尽心尽力,应付工作,在任何单位里都是自毁前程。
积极完成工作比抱怨更有效
几乎在每一个公司里,都有“牢骚族”和“抱怨族”。他们每天轮流把“枪口”指向公司里的任何一个角落,埋怨这个、批评那个,而且从上到下,没有一个能幸免。

第52节:牢骚满腹,总是喋喋不休地抱怨自己的工作(3)
他们喜欢喋喋不休地抱怨自己的工作、自己的上司、甚至于自己的顾客,但却似乎从来没有意识到,抱怨非但解决不了任何实际问题,反而会让人陷入负性情绪里。
一家公司要裁员了,李灿和张梅不幸都上了解雇名单,被通知一个月之后离职。两个人都在公司待了近10年了。李灿回家后,一整夜都没有睡着,第二天更是十分气愤,逢人就大吐冤情:“我在公司待了这么多年,平时兢兢业业,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嘛,凭什么解雇我呢?”
刚开始的时候,其他同事出于同情,还会安慰她几句,可李灿老是唠唠叨叨,就让人烦了。尤其是她竟然含沙射影,仿佛自己被陷害了似的,看谁都不顺眼,对谁都没有好脸色,闹得大家都怕碰到她,见她来了就远远躲开或绕道而行。
李灿还把气发泄在工作上,“反正我在这儿只有一个月了,干好干坏一个样,不如干坏一点,让陷害我的人遭受损失,让老板遭受损失。”结果,她的工作做得相当糟糕。
而杨燕在看到自己的名字上了解雇名单后,当然也难过了一个晚上。但她的态度和李灿截然不同:“既然只有一个月的时间了,还不如给大家留下个好印象。”于是,她从不说自己被解雇很冤,别人偶尔提起时,她反而说自己能力不足,应该被淘汰。她还逢人就道别:“再过些日子,我就要走了,不能再与你们共事了,请多保重。”
大家见她这么重感情,反而更亲近她了,这让她的心情好多了。在工作上,杨燕的想法是:在岗一天就应该认真干一天,给公司、老板和同事留下一些好的回忆,即使我走了,也会有人夸我、想念我。
一个月很快到了,李灿如期离职,杨燕却被老板留了下来。老板说:“像杨燕这样认真对待工作的员工,正是我们需要的,我们怎么舍得她离开呢?”
同一件不幸的事,你可以怨天尤人,抱怨不断,但事情却不因此而改变。因为没有什么是能够靠抱怨得到的。
有位企业领导者一针见血地指出:“抱怨是失败的一个借口,是逃避责任的理由。这样的人没有胸怀,很难担当大任。仔细观察任何一个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