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珠宝首饰鉴评-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疲韵殖�18K金的原本色泽。
4。镀(包)金
镀金覆盖层的金含量千分数不小于585,覆盖层(镀层)厚度不小于0。5μm。薄层镀金覆盖层厚度应等于或大于0。05μm,但小于0。5μm。镀金印记为“PAu”,薄层镀金制品不允许打印记。
包金覆盖层的金含量不低于375‰,覆盖层厚度不小于0。5μm。包金覆盖层标记为“LAu”。
在任何制品上都不必打上镀层的含金千分值的标记。
二、银
银是一种应用最广泛的贵金属,当代主要用于电子电器(占35%)、照相感光材料(20%)、化学试剂和化工材料(20%)、工艺制品及首饰(10%)、镀银行业(15%)等。白银早在4 000年前就被中国发现和使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银饰品和银制器出现。以银为原料,经过各种加工工艺制作而成的器皿、饰件称为银器。银器自古就是为皇亲贵戚、王公大臣、富商巨贾等少数人服务,被少数人拥有。我国银器经过绵延不绝的数千年发展,到了清代已得到全面发展。
在历史上,白银一度比黄金贵两倍。白银以其独有的光亮洁白的色泽和象征纯洁无瑕的高尚情操,自古就受到人们的喜爱并被人们广泛应用。有史以来,人们就将白银首饰视为吉祥物。如内蒙古鄂尔多斯阿鲁柴登战国时期的匈奴墓中出土的三件银饰牌,两件银虎头,其制作工艺也已初见成熟。两汉金银器制作已脱离了青铜工艺的传统技术,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并达到了成熟阶段;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器形、图案纹饰不断创新,技术更加娴熟;唐代是我国金银器发展的黄金时代,如陕西、江苏两省出土的银鎏金歌舞狩猎纹八瓣杯、银鹦鹉纹提梁罐、银狩猎纹高足杯等;宋代银器出现了与佛教密切相关的佛塔等器形,并出现与同期瓷器、漆器相同造型的银器(银如意纹梅瓶等);辽代银器独具风格,融合了汉文化与契丹文化的精神(银鸡冠壶、银人首执壶等);元代银器种类多,用途广,制作精美;明代银器则大多与宝玉石镶嵌工艺结合在一起,愈显尊贵与华丽;清朝银器采用的制作工艺与历代的方法基本相同,有熔炼、范铸、硾碟、焊接、镌镂、累丝、掐丝和镶嵌等技法,并在此基础上发明了银烧蓝技法,即在铜胎画珐琅的基础上演变而成。清代最擅长制作的最精美的银器的制作方法是银累丝工艺,累丝是利用金、银等金属的良好延展性,抽成细丝,通过盘曲、焊接等工序组成各种纹饰或造型,制作繁难,玲珑剔透。清代银器的种类涉及宫廷生活的许多方面,如祭祀、餐饮具、日常用品、陈设品、文房用具、后妃首饰等。银器中大部分为实用品,而且光素无纹者居多;有装饰图案的大部分是陈设品,主要为吉祥图案和花卉图案两种。银器在清朝得到了全面发展与提高,每件银器都是最高制作工艺水平的体现,凝聚了工匠们的才华和智慧。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是“见银在先,见金在后”,对白银首饰尤为偏爱。每逢民族佳节或婚嫁访亲,姑娘们就倾尽所有、全身披挂,打扮得光彩夺目,银饰质量可达十来斤,以充分显示自己的风姿、美丽和富有。当今,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无所顾忌地与白银相配组成新活银饰,与冷酷纯白银色相纳相容、相得益彰,居然可在一片静默中跳起阳光劲舞,让越来越多的时髦女孩酷爱,搭配简洁、轻柔、飘逸的时装,真是水漾俏娇颜,花舞美人装,更显高贵典雅。在高新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银器发展尤速,特别是纳米防暗化技术在银器(银币、银饰)领域的应用,有着良好的远景。
中国是世界上使用白银最早的国家之一,是一个白银生产大国、消费大国和出口大国。目前,我国的白银生产有两大特点:一是白银生产区域日益集中化,现在的湖南、河南、云南、浙江、广东已成为我国最主要的白银生产省份;二是矿产银企业产量保持稳定,再生回收银企业产量递增幅度整体比矿产银企业产量快。白银首饰已经成为我国珠宝首饰行业的快速增长点,广东、福建、浙江、上海等省市已是国内白银饰品、制品加工的集中地域,消费白银已达三百多吨,制品千万余种。追求时尚的青少年,是今后白银消费的主力军。
银在自然界中有呈单质自然银存在的,但主要的是以化合物状态产出。银的主要矿物为辉银矿(Ag2S)、硫铜银矿(AgCuS)、硫锑银矿(3Ag2S·Sb2S3)、硫砷银矿(3Ag2S·As2S3)、角银矿(AgCl)、氯溴银矿(AgCl·AgBr)及碲金银矿等。自然银多呈细粒状、发丝状,大块者罕见,但据报道,1875年曾在德国弗莱堡地下300m深处的矿井中发现重达5 000kg的自然银块,智利也曾发现重达1 420kg的片状自然银块。
1。纯银
纯银(自然银)为极亮的银白色,洁白悦目的金属光泽,原子量107。9,熔点960。8℃,沸点2 212℃,密度10。5gcm3,摩氏硬度2。7。导电系数高于其他金属,导热率418。68W(m·K),电阻率在20℃以下为1。59μΩ·cm。银具有良好的延展性,1g银可拉成长为1 800~2 000m的细丝,可轧成104cm厚的银箔。
银对可见光的反射率很高,达93%,因而接近纯白色。
银是贵金属中耐蚀性较差的金属。银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在常温下不被氧化,但在潮湿空气中,与含硫物质接触或暴露在含有二氧化硫、硫化氢的气体中会与硫发生反应,生成黑色硫化银(Ag2S)。银的化合物对光具有极强的敏感性,银可与砷化物(砒霜)、卤素元素发生反应,生成黑色的砷化银和卤化物,但银不与有机物气体发生化学反应。银不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却能与硝酸快速反应生成硝酸银(AgNO3)。银与汞发生反应,生成汞齐合金,可用于补2牙。
2。饰品银
白银种类比较复杂,过去称成色在98%以上的白银为银、纹银或白锭;成色在98%以下的称为色银、次银和潮银。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规定:“凡经中国人民银行指定熔炼厂提炼的白银为‘成品银’,其余无论成色高低均为‘杂色银’。”“成品银”的成色不尽相同,依其成色高低分为“高成色首饰银”和“普通首饰银”。
按GB11887—2008规定,银及其合金有4个纯度,引述如下:
(1)千足银。首饰中银含量千分数不小于999的银,印记为“千足银”。
(2)足银。银含量千分数不小于990的银,印记为“足银”。
(3)925银。银含量千分数不小于925的银,印记为“925银”,“S925”,“Ag925”。
(4)800银。银含量千分数不小于800的银,印记为“银800”,“S800”,“Ag800”。
国标规定:“银及其银合金首饰的最低纯度为800,银含量低于800‰的首饰,不能称为银首饰;银及其银合金首饰的最高纯度为999,银含量高于999‰的首饰也只能称为千足银首饰。”
对于足银、千足银首饰,其配件的银含量不得低于925‰。
3。镀(包)银
镀银首饰覆盖层厚度不小于2μm,含银量千分数不小于925,印记为“PnAg”;包银首饰覆盖层厚度不小于2μm,含银量千分数不小于925,印记为“LnAg”(n为厚度)。
4。低铂银
低铂银是指银与少量的铂(铑,铱)合金。
5。无氧化银合金无硅银合金
银合金内含脱氧剂,具较少微孔结构,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加入五成混合物,银合金可不断重新使用。
6。苗银
这是苗族特有的银金属,为银、白铜、镍等的合金,银含量一般为20%~60%。苗银饰品的成分以铜为主,通过电镀、加蜡、上色的工艺处理,形成颇具特色的苗银首饰。
7。藏银
传统上的藏银为30%银加上70%铜的合金,经常采用在白铜中掺入少量的银制成。目前市场出现的藏银一般不含银的成分,是白铜(铜镍合金)的雅称,并常与绿松石、珊瑚等相配做成首饰,红红绿绿煞是好看。
8。拉丝银制品
拉丝银制品用与银密度接近的合金作为一层,银为一层,两层通过拉丝技术吻合在一起,加工成银饰品后,控制银层在一面(表面),合金层在另一面(内侧)。
9。泰银
泰银,又称“乌银”,是利用千足银遇硫发黑的特性,再经过特殊的做旧处理,不仅长期不变色,而且表面硬度也比普通银大很多。泰银饰品精美绝伦,别具一格,粗犷古朴,美观大方,深受时尚一族喜爱。
三、铂族
铂族包括铂,钯,铑,铱,锇,钌6个元素。铂及铂族金属在地壳中含量极少,而且分散,通常以微量组分存在于基性及超基性岩中,多数以锑、碲、铅、硒、硫、砷等化合物形式存在,如铜镍硫化矿床中产出的锑铂矿、硫砷铂矿、砷铂矿、硫镍铂钯矿。其中这6种铂族元素共生在一起,以铂、钯为主,钌、铑次之,铱、锇较少。在铬铁矿型铂矿物中,多以自然元素、硫化物、砷化物及金属互化物形式出现,如粗铂矿、铱铂矿、锇铱矿等。在砂矿中的矿物种类、成分及产状与原生矿相比则有些变化,如含锇高的叫铱锇矿,含铱高的叫锇铱矿,是锇与铱的天然合金。铂族六元素的性质相似,对可见光的反射率都很高,所以均呈白色:铂呈锡白色,钯呈钢白色,铑呈银白色,铱呈白色,锇呈蓝白色,钌亦呈蓝白色。
铂族元素的熔点较高(表11),成为难熔金属。
铂族元素对酸的化学稳定性较高,特别是钌、铑、锇和铱,他们不仅不溶于普通强酸,甚至不溶于王水,只有铂和钯能溶于王水。
钯是铂族中较活泼的成员,它不仅溶于王水,甚至还可溶于浓硝酸和热硫酸。有人发现,所有铂族金属,都能熔于铅、锌、锡中。
当前市场上,铂族中只有铂和钯可单独用来制作首饰。
1。铂(Platinum)
铂给人的感觉是水样的纯净和清新。铂金首饰优雅纯净的动人魅力,是被其纯净、稀有、永恒的物理特性所赋予,怡情清凉的气质是铂金的灵魂所在。铂金配以钻石,突显高贵典雅,更博得无数情人的钟爱。
铂属重金属,虽密度高,但硬度低(4。3),色鲜亮,金属光泽,具良好的导电性(导电系数9。83×10)和导热率'69。5μW(m·K)'。铂有很好的延展性和可锻性(可轧成0。0025mm厚的铂箔),但随杂质增加而降低。铂有很好的化学稳定性。首饰铂有:
(1)千足铂。含铂量千分数不低于999的铂,印记为“千足铂”(千足白金、千足铂金)、“Pt999”。
(2)足铂。含铂量千分数不小于990的铂,印记为“足铂”(足白金、足铂金),“Pt990”、“铂990”。
(3)950铂。含铂千分数不小于950的铂,印记为“Pt950”、“铂950”。
(4)900铂。含铂千分数不小于900的铂,印记为“Pt900”、“铂900”。
(5)850铂。含铂千分数不小于850的铂,印记为“Pt850”、“铂850”。
2。钯(Palladium)
钯是近期开发的饰品用贵金属元素,以其特有的钢白色和稳定的性质博得人们的喜爱,因物相似铂而价格比铂便宜,适于大众消费,市场广阔。
钯耐硫化氢腐蚀,常温下不晦暗,在氢氟酸、高氯酸、磷酸、醋酸等常温下不受腐蚀,但盐酸、硫酸、氢溴酸可轻微腐蚀。硝酸、氯化铁、次氯酸盐和湿的卤素会快速腐蚀钯。用于首饰的钯有:
(1)千足钯。含钯千分数不小于999的钯,印记为“千足钯”(千足钯金)、“Pd999”。
(2)足钯。含钯千分数不小于990的钯,印记为“足钯”(足钯金)、“Pd990”。
(3)950钯。含钯千分数不小于950的钯,印记为“Pd950”、“钯950”。
(4)500钯。含钯千分数不小于500的钯,印记为“Pd500”、“钯500”。
(5)钯及其钯合金首饰的最低纯度为500,钯含量低于500‰的首饰,不能称为钯(钯金)首饰;钯及其钯合金首饰的最高纯度为999,钯含量高于999‰的首饰,也只能称千足钯、千足钯金。
(6)彩钯。彩色钯金首饰是由钯和珐琅(Enamel)材料经特殊工艺技术制作而成,其优点在于色彩非常绚丽。彩钯首饰融合了先进的Enamel彩绘技术,有蓝色、绿色、黑色等多种颜色,并且光泽和质感就像宝石一样,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美感。彩钯因其性质稳定,光彩和色泽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化,具较高的性价比。不同于电镀或Enamel工艺技术,深圳金吉盟首饰有限公司采用独特专利配方研制并通过特殊工艺制作而成的彩色钯金合金首饰,是真正意义上的彩色铂族贵金属合金材料。目前已研制出近千个款式,产品包括戒指、吊坠、项链、手链、耳坠等多个品种,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在国际色彩潮流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时尚人士成为现代彩色时尚的追随者,许多都市女性越发注重珠宝配饰的色彩和谐,而色彩绚丽的彩钯无疑满足了她们对珠宝色彩多样化的需求。
3。配件
铂、钯首饰的配件材料的纯度应与主体一致。因强度和弹性的需要,配件材料应符合以下规定:
(1)铂含量不低于950‰的铂首饰,其配件的铂含量不得低于900‰。
(2)钯含量不低于950‰的钯首饰,其配件的钯含量不得低于900‰。
四、多元贵金属
目前,市场上可以见到一件首饰是由金、铂、钯和银四种贵金属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制作的。这类饰品俗称为“双色”或“三色”饰品,比如18K金镶Pt900戒指、足金与Pt900缠绕攒叠组合而成的黄铂金项链等。对这类饰品,GB11887—2008规定:当采用不同材质或不同纯度的贵金属制作首饰时,材料和纯度应分别表示。即在金质部分标注“18K(或足金)”,在铂质部分上标注“Pt900”。如果无法分别在各自材料上打印材料和纯度印记,可将不同材料的名称和纯度打印在一种材质上,如18K金镶Pt900戒指,Pt900是戒面,在戒面上打印记会破坏饰品的整个形象,则可以在作为戒托的18K金材料上打印“G18KPt900”印记。但对于那些用一种贵金属作为补口加入到另一种贵金属中制作成的首饰,比如金首饰中加入银,则不能按此打印记,而应按贵金属合金的纯度范围打印主要材料的纯度印记。
五、贵金属市场
近年来,金、银、铂、钯等贵金属市场跌宕起伏,喜忧参半。贵金属市场发展趋势见表14,贵金属出借利率见表15。
我国2010年黄金产量达到340多吨,连续四年保持全球第一产金大国的地位。目前我国黄金生产的县市一级区域达到500多个,成为重要的财政来源,对安排就业和社会安定发挥重要作用。在黄金加工的需求方面,目前我国的黄金制品年加工能力已经达到600t,占全球黄金加工能力的25%。2009年我国黄金消费投资总需求达到430t,特别是黄金需求达到100t。上海黄金交易所各类黄金产品共成交量4 705。90t,成交额10 277。97亿元,成交黄金期货合约681。25万手,成交额15 272。82亿元。2009年我国又探明金资源量255t。据官方统计,中国内地持金量1 054。0t(居世界第6位),中国台湾持金量为423。6t(居世界第13位),香港地区持金量2。1t(居世界第86位),全球合计30 116。9t。但就黄金储备和交易而言,中国依然是一个黄金小国。2007年黄金交易量占GDP的比重不到1%,远不及英国的38%,美国的25%和日本的12%;就人均黄金拥有量来说,世界平均水平为人均25g,而中国人均仅为3g,人均年度黄金消费量仅为0。2g,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6左右。因此,专家建议国家黄金储备力争达到5 000t规模目标,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