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是男人就要成功 作者:张扬-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确实,人世间的事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很难用对和错来简单区分的,合适与否,才是最为紧要的。
在我们身边,无论同事、邻里之间,还是萍水相逢之人,不免会产生磨擦,如若斤斤计较,患得患失,结果就会越想越气,伤害身体,激化矛盾。如果能做到遇事〃糊涂一点〃,麻烦、恼火、损失自然就少得多。
第76节:得失输赢中的成功法则(1)
很多事情,谁是谁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问题能不能很好解决。所以,学会不分是非、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用现实的眼光看待别人和世界,是提高思考能力最基本的态度。
第二章 得失输赢中的成功法则
如果你不怕输,又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在挫折中发现并修正自己的缺陷,那么,你终将获得成大事的能力,并干出一番不平常的事业。
不喜不悲,得失随缘
佛家讲因果,认为眼前的一切都是过去种因所结下的果。得到了是你该得到的,用不着得意;失去了是你该失去的,用不着懊恼。得失都是缘,不妨淡然处之。
从人的正常心理来说,得到了自然高兴,失去了自然懊恼,哪能做到心如止水呢?达摩大师认为,应该考虑前因后果。他说:〃若得胜报荣誉等事,是我过去宿因所感。今方得之,缘尽还无,何喜之有。得失从缘,心无增减,喜风不动,冥顺于道。〃意思是说:如果得到了成功、名利等等,都是我过去所种的因,现在才结出果来。等到缘尽了,迟早会失去,有什么值得高兴的呢?无论得失,都从缘中生,看空得失,心不动摇,自可暗合于道。
所谓〃随缘〃,我们不妨理解为顺其自然。〃顺其自然〃是道家的名词,但它与佛家精神相通。如何随缘?我们不妨看一个故事:
三伏天,禅院的草地枯黄了一大片。小和尚向师父建议说:〃快撒点草籽吧!这样好难看啊!〃
师父说:〃随时!〃
到了秋天,师父买了一包草籽,叫小和尚去播种。一阵秋风起,草籽被吹跑了不少。小和尚急忙把这事报告师父。师父告诉他,吹走的多半是空的,撒下去也发不了芽。又说:〃随性!〃
撒完种子后,几只小鸟来啄食。小和尚急得跳脚。
师父告诉他,种子多,吃不完!然后一笑说:〃随遇!〃
半夜下起暴雨,小和尚担心草籽被冲走,急忙报告师父。
〃冲到哪儿,就在哪儿发芽!〃师父说,〃随缘!〃
第77节:得失输赢中的成功法则(2)
春天来了,原本光秃秃的地面,长出嫩黄的草苗,一些原来没播种的角落,也泛出了绿意。
小和尚高兴得直拍手。
师父点头一笑:〃随喜!〃
这个故事,表达了随缘的全部含意:一切结果因时机、努力、品性、机运、环境等等而成,当乐此结果,而不必强求结果。
有的人将随缘理解为什么也不干,被动地看着事情发生。这是错误的。随缘只是看淡结果,而不是放弃个人努力。所谓种因而得果,你必须播种才行。种下大豆而望西瓜,不是随缘。什么也不种而望收成,更不是随缘。所谓随缘,有三大要点:
1、不要为过去哭泣
无论过去的结果多么糟糕,也只是一个因果循环的过程,而不是人生全部,用不着看得太重。好比种庄稼,或因懒惰,或因天灾,或因人祸,收成不好。眼前最要紧的事是渡过饥荒,然后安排来年的生产,用不着为过去烦恼痛苦。
2、做该做的事
一个人有能力做好很多件事,但只有精力做极少一些事。那么,理当集中精力做好眼前能做又最要紧的事,暂时舍弃其余。既不要懈怠,也不要为没有做好每件事而焦急难受。
3、勿急功近利
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有其因,或者说,都需要充足的条件。条件不足,就只能创造条件。这需要时间,急不得。好比走路,有一百米就得走一百米,少一米都不行,哪能指望一步即达?有一个发生在日本的故事:柳生又寿郎拜剑道大家宫本武藏为师。行完拜师礼,柳生迫不及待地问:〃老师,以我的根基,何时能练成一流剑客?〃
宫本想了想,郑重地说:〃大概要十年。〃
〃啊!十年,太久了!〃急于成名的柳生失望地说:〃师父,我是一个意志坚强的人,如果我加倍努力地苦练呢?〃
〃那么,需要二十年。〃
柳生大惑不解,继续追问:〃假如我夜以继日、废寝忘食、一刻不停地用功呢?〃
〃那么,你三十年也不会成功。〃
宫本越发不解,又问:〃为什么越努力反而成功越缓慢呢?请您告诉我,这是什么道理?〃
第78节:得失输赢中的成功法则(3)
宫本说:〃如果你的两只眼睛死死盯着'成功'二字,哪里还能看清自己呢?所谓一流剑客,要永远保留一只眼睛看自己。〃
柳生惊得满头大汗,恍然大悟。后来,他以平常心努力练剑,终成绝顶剑客。
世事常常如此,欲速则不达。例如,要成为一流人物,不仅能力要上去,心态、境界、人脉等等都要与之俱进。这都是无法速成的。只要尽自己的努力,做好该做的事,不求名而名自至,不求利而利自来,又何必苦心以求呢?
安心活在真实的今天
有一天,一个人来到佛祖面前,问道:〃梵行圣者,你们居住在树林简陋的茅屋里,每天仅仅吃一顿饭,为什么还这样快乐?〃
佛祖回答:〃不悲过去,非贪未来,心系当下,由此安详。〃
佛祖寥寥数语,便道出了人生幸福的真谛:活在当下。
人们不快乐的原因,不仅仅因为身上的生活压力,还源于对过去的追悔和对未来的担忧。这好比一肩挑了三副担子,如何能不活得累?把过去、未来这两副担子抛开,就会倍感轻松。
如何把过去、未来抛开呢?方法有四:
(1)对自己的现在感到满意。
有人会想:我的最大烦恼就是对现在不满意不是一般的不满意,而是非常非常不满意。除非给我一百万,除非找到一份高薪工作,除非女朋友跟我言归于好……否则我没有办法对现在满意。
这些想法似乎有道理,可惜过于偏执:一定要在此时此刻得到某种东西,那怎么可能呢?想马上得到一百万,除非去打劫;想马上找到一份高薪工作,除非是做梦;想马上……总之,我们要抛弃一定实现某个想法的念头,以平常心看待眼前的一切。不管自己现在处于什么境况,都是客观条件和主观努力造成的真实结果,这就是说,是我们应该得到的结果。
既然是应该得到的,有什么不满意的呢?好比花一元钱买到了价值一元钱的东西,公平得很。如果因为花一元钱没有买到一百元钱的东西而懊恼,那是贪心在作怪。如果以为花了一元钱只买到一角钱的东西,那是高估了自己所付出的努力,也是自找烦恼。
第79节:得失输赢中的成功法则(4)
比方说,那个人为什么发财?他受过的苦,他受过的累,他受过的惊吓,他受过的羞辱,讲出来都让人直吐舌头。他花了一百元钱,买到一百元钱的东西,不是很合理吗?如果你希望像他一样富有,可以从现在开始像他一样付出。不过在付出之前,应该对眼前的结果感到满意。
(2)不要把希望寄托在明天。
有一则寓言故事:地狱的人口锐减,阎罗王着急了,赶紧召集群鬼,商讨诱人下地狱的办法。
群鬼各抒己见。
牛头说:〃我去告诉人类:'丢弃良心吧!根本没有天堂!'〃
阎王考虑一会儿,摇摇头。他认为,即使没有天堂,很多人还是不会丢弃良心。
马面说:〃我去告诉人类,'为所欲为吧!根本没有地狱!'〃
阎王还是摇头。即使没有地狱,很多人还是不会为所欲为。
这时,一个小鬼提议说:〃我去对人类说:'还有明天!'〃
阎王大声叫好,当即决定采纳小鬼的妙法。
这个故事的寓意显而易见,导致一个人堕落的根源可能不是良心沦丧和为所欲为,而是拖延的恶习。而这一恶习会使自己的状况变得越来越糟,在绝望的情况下,极可能自暴自弃而丢掉良心、道德。
所以,要想抓住幸福,就要好好把握当下。今天该做的事不要拖到明天,眼前该做的事不要拖到后面。这样,你就能从容地掌控自己的命运。
(3)好好享受生活给你的一切。
有人可能会说:我要什么没有什么,拿什么享受?
其实,只要你会享受,永远不乏可以享受的东西。现在是一个物质相对比较丰富的时代,吃穿住行等基本需求一般都能满足。即使在物质贫乏的年代,没什么可玩的,捉个迷藏,爬个树,也是娱乐,怎么会缺少享受的东西呢?
总之,快乐就在身边,根本不必去费心寻找,关键要有一颗平静快乐的心。
有人曾问大珠慧海禅师:〃和尚修道用功吗?〃
禅师回答说:〃用功。〃
第80节:得失输赢中的成功法则(5)
问:〃如何用功?〃
禅师回答:〃饥来吃饭、困来睡觉。〃
那人继续问:〃所有人都是如此吃饭睡觉,与和尚用功难道有什么不同吗?〃
禅师回答:〃不同。〃
〃有什么不同?〃
禅师回答:〃世间人吃饭时不肯好好吃,百种索取;睡觉时不肯好好睡,千般计较。所以不同。〃
慧海禅师可谓一言中的。绝大多数人并非真的没有条件享受快乐,而是自找烦恼。不是没有饭吃,而是杂念纷呈,吃得没滋没味。不是没有睡觉时间,而是心神不宁,睡不着觉。如果把杂念抛开,该吃饭时好好吃,该睡觉时好好睡,不是一样能享受到吃饭睡觉之乐吗?
(4)安心做好眼前的事情。
有人会想:我很讨厌眼前这件事情,如何能安心做好?
有这种想法的人,往往是觉得自己大材小用,将来有更好的事情等自己去做,做眼前的事,只是过渡,只是无奈,所以越干越没意思,越干越心烦。
其实,对任何人来说,眼前的事才是真实的,在未来的事情没有到来之前,眼前的事情是自己唯一应该做好的。而且,未来的事情往往以眼前的事情为基础、为条件,只有安心把眼前的事干好,自己希望的好事才会到来。
世界著名画家达·芬奇,前半生际遇坎坷,怀才不遇。30岁时,他投奔到米兰一位公爵门下,几年过去了,事业仍无起色。在他的再三要求下,公爵总算开恩,让他去给玛丽亚修道院的一个饭厅画一幅装饰画。这是一件非常辛苦又无足轻重没人爱干的活计,以达·芬奇的绘画才能来说,他早就有资格举办个人画展了,让他干这件苦活、脏活,似乎大材小用。但达·芬奇不这么想。他非常珍惜这个工作机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作之中,乐此不疲。结果,他画出了一幅惊世绝作:《最后的晚餐》。
世上只有低贱的人,没有低贱的工作。人的价值在于他本身,而不在于他从事的工作。无论什么工作,都能把一个人的心态、个性、气质、修养、才能透露无遗。是金子还是石头,都能通过工作体现出来。只要安心工作,展示出让人珍视的价值,自然会受到珍视。
第81节:得失输赢中的成功法则(6)
人到无求品自高
老子说:〃圣人为腹不为目。〃意思是说:圣人追求内心幸福而不贪求肉体享受。
对这句话,现代学者陈鼓应《老子注释与评价》说:〃为'腹'即求建立内在宁静恬淡的生活。为'目'即追逐外在贪欲的生活。一个人越是投入外在化的旋涡里,则越是流连忘返,使自己产生自我疏离,而心灵日愈空虚。〃
幸福是人的本质追求。它需要一定物质享受,但并不是物质享受越多越幸福。两者有一定关系,却不是互为因果的关系。古代人的物质享乐没有现代人多,是不是现代人比古代人更幸福呢?不一定。山区农民没有都市白领的物质享乐多,是不是都市白领比山区农民更幸福呢?也不一定。美国一些学者研究了世界许多地方的生活状态,发现人的幸福指数跟物质丰富程度并无必然关系。人是否幸福,主要取决于他的心态。
从幸福的角度来说,现代人其实很可怜:收入提高了,我们的生活压力并没有因此减轻,甚至压力更大了;物质丰富了,我们并没有感受到生活的精彩;娱乐增多了,我们并没有得到多少愉悦的享受;我们的活动范围扩大了,心中却并没有留下多少美好的记忆。
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做法跟圣人相反,〃为目不为腹〃,被动地接受物质刺激,并没有学会如何追求内心的幸福。
这是现代人经常干的傻事:大吃大喝,然后看着镜子里胖乎乎的脸蛋发愁,拼命吃减肥药消除多余的脂肪;周游世界,然后带着一身失落回家;拼命赚钱,连老父老母都没时间去看一眼……总之,人们追寻自己的感觉,让自己变得忙忙碌碌,却根本不知道要到哪里去;人们用各种稀奇古怪的东西装饰自己、用各种稀奇古怪的言行美化自己,想证明自己的存在,却根本不知道自己是谁。
在这种迷乱的状态下,如何能找到真正的幸福呢?
幸福是一种心灵,它需要借助一定的物质基础,却不是物质手段能够简单制造出来的。真正的幸福,来自于心灵的觉醒。
第82节:得失输赢中的成功法则(7)
有智慧的人,把幸福建立在〃道〃的追求上,而不依赖物质享受。他们心中执着某个信念,并以保有这个信念为幸福。这并不是说,他们拒绝财富,拒绝物质享受。只不过,当财富和享受跟他心中的信念发生冲突时,他们会毫不犹豫地坚持自己的信念而舍弃其余。
有一次,墨子派弟子公上让去向越王宣传墨家的政治主张。越王听了很高兴,说:〃如果您的老师愿意来到敝国的话,我愿把阴江沿岸三百社的土地送给他。〃
公上让回来向墨子报告此事,并问:〃您愿意接受越王的封赏吗?〃
墨子反问:〃你认为越王会实行我的政治主张吗?〃
公上让想了想,答道:〃据我观察,恐怕不能。〃
墨子说:〃那我就不能接受越王的封赏了!〃
公上让问:〃如果得到封地,不是可以在这里实践您的政治主张吗?〃
墨子说:〃唉!不仅是越王不了解我的心意,连你也不了解。如果越王愿意听从我的主张,我自然会酌情去做。如果越王不接受我的主张,即使把整个越国都给我,又有何用?既然越王根本不会采纳我的主张,如果我接受他的封赠,就是拿原则做交易。如果要拿原则做交易,又何必舍近求远跑到越国去呢?我早就在中原地区有所收获了。〃
公上让惭愧地说:〃多谢老师教导,学生实在有些浅薄!〃
那些有道之人对于道的执着,以及对于财富和物质享受的态度,确实是常人难以理解的。明明他们有机会轻松改变生活品质,他们却宁可固守贫穷,也不遗弃自己的道。
我们普通人,很难达到圣人的境界。但是,我们想追求幸福的话,必须有一个人生目标。有了目标,你就能忍受辛劳、困苦、挫折,不顾一切地向目标进发,并在过程中品味到真实的幸福感觉。如果没有目标,哪怕坐在黄金盖成的屋子里,拥着世界上最漂亮的女人,吃着世界上最好的饮食,你也只能得到短暂的快乐,而不是真正的幸福。
所以,追求幸福,要从心开始。
第83节:得失输赢中的成功法则(8)
从容不迫才是高手
伟大人物在任何时候都显得那么从容不迫。因为他们懂得,〃慌乱〃�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