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听说,情调是一门艺术-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然面具来应万变之势,这也并不是什么难事,倒是自己对周围的事态有意“缓慢”地做出表态,确不失为一大明智之举。
还有一种面具是另一个自己,可能是潜意识的另一面,也有的人不确认有这一面。在伤害别人或被别人伤害时,他都可以躲在面具的背后……
面具是没有自信的男人喜欢的玩意儿。我就是我,李文就是李文,我们李家的历史就像一部书一样,没有什么好隐瞒的。如果这个世界上能多一点真诚的话,又何必带着面具生活呢。
我正面没敌人,背面倒有开枪的朋友,我正面没朋友,他们给吓跑了。
没听说有人敢戴着“面具”去见李敖……因为李敖是撕“面具”大师!
又贴:
十七世纪的人说:“上帝给你一张脸,你自己另造一张。”其实那时候的人,对另造一张脸并不在行,人类真正“给脸不要脸”而能另造一张,是三百年后二十世纪的事。这种造脸,就是今天的所谓“美容”。
看看美容广告,我们就不得不惊讶人类在巧夺天工。什么“丰额丰颞”也、“印堂镇平”也、“眉骨加高”也、“割双眼皮”也、“鼻头拉长”也、“美化下巴”也、“笑颜成形”也、“瘦面加胖”也,花样之多,令上帝叹为观止。《创世纪》记上帝说:“我们要照我们的形象,按我们的样式造人。”如今上帝看到人类如此美容,嫌他原始的形象与样式不中看,他在自惭形秽之余,真要感慨知人知心不知面了。
《文化美容,财政美容,司法美容》
其实,美容也是一种面具。
第三章第23节 照相
两性之间互赠照片虽不敌几十年前的以身相许,然而对玉照的选择,当事人还是不能不考虑再三。很多人面对自己的一大堆照片,挑来拣去,总是不满意。理由是自己不会临景表情,或者一时紧张,因此照片效果往往不理想。这种理由一直在说服着人们,为了学习表情,他们不惜浪费大量胶片,但结果仍是不如人意。这在女性当中尤其普遍。
一个人对自己的相貌,大都存在着超出实际的估计。即使一个五官挪位之辈,独自在镜子前搔首弄姿的时候,也会对自己深藏的美丽一瞬,感到自豪。她认为,这种美丽是可以在胶片上长存的,只是自己未能把握住机会罢了。实际上,这位临镜者的判断在镜像中发生了偏离,她把自己认为的美丽强加于镜子中的面庞上,并希望它闪光在生活中。这种幻觉产生的根源是对美的膜拜和对异性的高度负责,值得同情。
在我看来,每张照片,基本上就是当事人当时状况的真实反映。这就好像只能是你欺骗生活,而绝不是普希金说的生活会欺骗你!但是,当我们对照片不满意,往往会怪摄影师技术不好,没人会承认是自己当时的太肥太瘦导致照片效果不好。
坚持在镜头前春意荡漾,风情万种,的确是很困难的事情。因为最美的表情肯定不是在镜头前,而是在晕旋的黑暗中静静绽放的肌肤……而这个摄相镜头,正是男人的眼睛,那么,这些画面进入他的记忆库是可以常驻的。
我本人很喜欢照相,对胶卷的品质很挑剔。我觉得照相就是一种回忆,对于我这种身边亲人比较少的人来说,照片就是最珍贵的东西。
所有的理发师都恨秃子,所有秃子都恨理发师。
所有的照相师都恨丑八怪,所有丑八怪都恨照相师。
第三章第24节 误会的悖论
两性之间的误会随时都可能发生,误会既是两性关系的推动力,也是一把沙子,增加彼此的摩擦。而且,其误会一般都跟经济和另外的异性有关。
误会是难以避免的,就像女人的心事,有些乖张,但也不是徒生枝节。男人对单位的女同事热情有加,请到家里吃饭后,还坚持要护送回家。来去的时间长了点,麻烦就来了。独守空房的女人是不甘寂寞的,她们的直觉判断力告诉自己,男人多半跟那个女人有染,他们兴许正在拥抱,正在交换爱意,正在……以前,自己跟他也是这样一路走来的。心情跟天色一样黑了下来,等男人回来后,自然是一阵吵闹。
我们可以这样判定,这个男人对女同事是有好感的,只不过暂时没有实质性内容罢了。一个喜欢宴请女同事的男人,心思自然比那些偷偷摸摸的人更异想天开,这是走的“明修栈道”那一路。当身边的眼睛失去警惕,以为事情就水到渠成了。
但误会就像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反映出女人对自己的感情的占有欲,另一方面,误会极可能拉大彼此间的裂痕,把自己推向另一个女人的怀抱。这个时候,男人总是一脸无辜的神情,坐在哭泣的女人身边痛说事情始末。女人一声不吭,却是在认真地倾听,并从他的话语里发现任何可疑之处。在这个时候,即使很聪明的男人,也在犯一样的错误,那就是希望用很多的废话来宽慰女人的心,殊不知越是这样,就越给人欲盖弥彰的感觉,而且,谁有心情听你的陈腔烂调呀!
世界上的很多麻烦,就是越解释越麻烦,最后彼此视若寇敌!真到了水火难容的地步,当事人都会感叹,如果处理事情时能稍加判断,事情也不会到此地步,这就如同下棋一样,一步之差,可能落得全盘皆输。
假如男女双方都是有修养的成年人,没有必要把所有的人都牵扯进来。两个人相处最重要的就是快乐。一举手,一投足都有快乐,误会应该是越少越好。
有理和听起来有理的不同,就像音乐和军乐的不同。
误会就是“有理和听起来有理的”在“交战”……
第三章第25节 文火煮爱情
人们常常用“干柴遇烈火”来形容痴男怨女的一见如故,事实上相当多的男女情爱,火焰势头之高难以名状,自然是恋爱的一道风景。然而,不温不火,不疾不徐,也是爱情的一景。从实践的角度看,似乎后一种还显得更有滋味,被眼下的白领阶层的绅士丽人演绎的淋漓尽致。
这种煮法,主要发生在婚前,其爱情能“煮”多久,甚至今后会不会婚变,不得而知。所以,许许多多结婚很久的夫妻,高举“文火”,把爱情煮得不但惬意,还有星火燎原之势。
大约是中华古文化的那种恬雅文静,多少也影响了“文火们”的世俗生活吧,就像精心地炖肉一样,炉火纯青,简直要把自己的骨头一并煮了。小资女人还补充:要像熬中药那样!
但我想,能够坚持烧“文火”的男女毕竟是极少数,现在的绅士、丽人注重的往往是外表和做派,他们不过把这些当作道具,以应付自己的形象,不会改变自己去适应并接纳这套繁缛的方案。拍拖多年而没有什么结果,就像《编辑部的故事》里的葛玲和李冬宝,到头来仍然没戏。这样的“文火”不但煮不烂任何东西,连自己都熄火冻僵了,所以说保持恒温是“文火”的窍门。
说明白点,“文火煮爱情”的意思就是“冷水泡茶”,你如果相信茶水一定会自动沸腾的话,那就不妨慢慢等吧,或者觉得冷水可口,比热茶好得多,自然是你的权利,那不过是一种精神胜利法罢了。
因此,每每在茶坊里看到某个文质彬彬的绅士在那儿对着女人侃侃而谈,我就替他们捏把汗。茶都喝成白开水了,他们仍是滔滔不绝。突然男人蹦将起来,笨拙地抱住女人就狂吻起来——这就应证了我的判断——只要是火,不论是“文火”还是“武火”,终究要燃成熊熊烈火的!
罗素与海明威那样善于离婚,情感也未尝不受“打击”,但他们却丝毫没有抢地呼天死去活来的小丈夫的行径,他们知道使感情不褪色的方法不是不让它见阳光,而是经常染上新的颜色。他们是爱情上面的“有余味主义”者,他们恋爱,并不以结婚与否做成败标准,并不以占有做最后目标。恋爱的本身足以使他们功德圆满。他们并不反对结婚,但是反对“春蚕到死丝方尽”的婚姻,他们不肯在婚姻关系的卵翼下做对方感情的因变数,也不做对方人格的寄生虫。
《张飞的眼睛》
罗素、海明威、李敖均为“善于离婚”之高人……姐妹们,请小心他们!
第三章第26节 情诗的咏叹
情诗过时了吗?对一般人来说的确如此,包括那些找感觉的人。情诗永远只对情调中的男女开放,也只有对那个特定的年龄,情诗才闪耀光辉。
正因为情诗不为外人道,它才会成为密电码似的文本,在极其有限的圈子流传。情诗本不是拿给人欣赏的,它最主要的功效在于诉说衷肠。这决定了它跟别的文学体裁的功能不同。至于有些文人如郁达夫、梁实秋之类,拿情诗来拼命发表,那只是想证明自己“曾经沧海难为水”的心结,并乘机大赚稿费,自然不是普通人能够企及的。
处在青春时期的男女,不管时代如何急功近利,他们总是设法使自己的情感历史与现实稍稍隔开些距离,情诗就是一个很理想的分水岭,是开启乌托邦之门的钥匙。抒写情诗并不需要什么繁复的技巧,它仅仅是抒写记忆和憧憬的一种载体。
在拥挤的公交车上,我曾见到一个清纯的女孩,入迷地读着一页纸,我扫视到那是一篇分行的文字,稿纸还是有彩色花纹的那种,衬映之下,彩色的线条好像浸上了她的面颊。而她那副置身物外的神情,让我深切感到,人生当中,也许只有这么一年半载,才是一个人从事心灵“腾空”的惟一机会!之后,会降回地面,永远失去了飞翔的可能……
这难道不值得珍视吗?
但现实当中的一些人,从来就没有飞起来过,却一再嘲弄情诗的虚伪。打个比喻,当一个人双脚踩着水田辛勤工作的时候,看到观赏风景的人,是很不屑的。他想,有这么多闲工夫,不如多挑几桶水哩……
女的不再说山东话,男的不再说上海话,这才是国语运动的极致。
女人更不宜用山东话来“咏叹”情诗……
又贴:
新诗人者,双料骗子也。骗子只是骗人,新诗人却连自己一起骗。
女人,请绕开诗人走……
第三章第27节 伤害
可以肯定地讲,最刻骨的伤害出自两性之间,只有掺和了男女之情的伤害,才是剪不断,理还乱的,它拒绝任何解释,一直在内心抽搐……
当对一个人爱慕已久,思念的丝缕已经把自己和对方紧紧绑缚在一起,只要是能够想象出的困难,都可以对付,但当事人最不愿意去设想的,却是最容易发生的——可能对方早就准备跳槽了,并时时在寻找借口,或是以伤害别人来证明自己的存在,无论怎样,你都是他的牺牲品。
但在对方还没有找到借口时,当事人已揭开了偷情的面具。在这个时候,当事人就苦啦,他(她)会愤怒得十分冷静,乃至毫无声息。这时,一种尖锐得发亮的东西闪耀在心中,犹如紧握一块冰,直到它完全被体温融化、被吸收,不留任何痕迹。这种伤害会栖身在骨头里,并彻底扭转当事人对感情的本质性看法,甚至使偏激狭隘的意识占领当事人的全部思维和身体……
这种伤害没有良药,即使对方回心转意,也无济于事。伤害是拒绝解释的,它发生于激情,就不可能被道理说服。因为从伤害当中,我们完全可以发现对方的薄情和善变,你如果接纳了对方,就说明你注定将遭到毁灭性的打击。惟有时间,惟有在漫漫时间的冲刷下,伤害不会愈合,却可以逐步麻木……但是真正能伤害你的只有你自己,因为惟有你自己才可以选择是躲避刀子,还是任由刀子宰割。
即使过了很多年,当一个人面对伤害自己的情人时,我相信,是根本谈不上什么原谅的。因为在这么漫长的过程里,他(她)明白了一件事:惟一能够抵挡这种伤害的,只能是自己的自尊,而自尊是不会跟忏悔的泪水相融合的……
男女感情伤害是必然的,但伤害太多也没有必要在一起。沟通过后就要承认错误,而内地人大多不愿意承认错误,对于一个信奉儒家思想的文明国家,礼仪廉耻都跑到哪里去了?
消灭敌人,要靠朋友;消灭朋友,要靠朋友老婆;消灭朋友老婆,要靠上帝。
哈哈!老爸李敖,要将“消灭”进行到底……
又贴:
人间的关系只是三种:一、他跟你骂我;二、你跟我骂他;三、我跟他骂你。
此为人与人“伤害”三部曲……
第四章第28节 不“小心”结了婚
如果一不小心结了婚,你有怨言吗?这还用问?这谁都有啊,但怨言发泄多了,就觉得口干舌燥,心灰意冷,是不是要准备行动了呢?比如搞个第三者什么的平衡一下心态?!
结过婚的人,往往在怨言中滋生出越来越多的不满,这种不满来自于把配偶跟过去的情侣反复的比较当中。在这场感情的竞赛里,当事人所犯的错误都是近似的,那就是把现在的不满跟过去的幸福进行“强行对比”,好像过去的感情,即使是撕裂的感情碎片也闪耀着温馨的光芒。而他们从来没有在自己愉快的时候把这份愉快的来源跟过去的痛苦进行比较,所以只觉得幸福是必然。烦恼好像就是婚姻的另一面,它如影随形地延伸到婚姻可能达到的深度里,并偷偷播下异样的种子,然后假设当初选择的是另一条路,而那条路现今已成为梦中的“康庄大道”。
有的人承受不了这样的背叛,就重新来过,但再次起步一般还会重蹈覆辙,因为他们仍然在做着同样的事情,甚至还会夸大彼此的差异,把自己抬升到一团虚幻的云朵里,以俯视的角度小看对方,回忆过去畅想未来,怡然自得;到直视现在,悲从中来,于是更坚定自己的不小心。
人生最重要的就是现在,但现在不是孤立的岛屿,它承载着过去的智慧累积为现在,而现在再延续提升到将来。因此,就婚姻来讲,我们实在不该以埋怨的态度来对待现实两性相处的状态。
如果你不小心结了婚,或许会很幸福!
到现在,你还不想尝尝结婚的滋味吗?
不要不小心结了婚,要有心理准备地结婚。为了结婚而结婚是一件很悲哀的事。
女人对婚姻的看法只有一种;男人对婚姻的看法却有一千零一种。
又贴:
婚姻的趣味在通奸。
再贴:
男人在爱情上易出错觉;女人在爱情上易出醋觉。
此为“结婚需知”!
第四章第29节 不可错意的信息
男人和女人总是从不同的角度洞悉彼此的细节。然而,一些暧昧的信号,往往成为相互理解的障碍。千万千万注意,不要“贻笑大方”哦。
信号一:买单
当你说:“我们的晚餐执行AA制吧。”其实你的意思是:我们只是普通朋友见面。他收到的信号:“我不想因为钱的缘故,觉得欠你什么。”
其实恰当的理解原本是这样的:我想看看你是否有诚意请我,而且当我是追求的对象。
朋友聚会吃饭的时候,有些男人赚钱比我还多,轮到付账买单的时候都会如同“坐佛”一般,我觉得这是不尊重女性的一件事情。
有人问老爸李敖:你是大男子主义者吗?他说:我不是恶性的,我是良性的。大男子主义不一定是坏的,是代表男人相当的强势。台湾的小男孩和小女孩约会的时候,最后吃饭的钱还是各付各的,如果男的连饭都不能请女人吃的话,这算什么男人。
我很赞同爸爸的这个观点。
信号二:带个“电灯泡”
当你说:“我可以带一位朋友吗?”其实你想说:“周末晚上很想与你共进晚餐,但我事先约了一位很要好的女朋友,我不想让她失望。另外,我也想让她看看你有多棒。”
他以为你是在说:“我不想单独和你在一起。”
�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