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办公室哲学-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谡飧鋈怂档哪侵只肪忱铮丫歉鑫弈苷吡恕�
你在任何一个企业里,都会碰到这样的人,他们经常的在抱怨他们现在的不幸:
“没有人能赏识我!”
“没有人能和我配合!”
“我的上级根本不懂就瞎指挥!”
“我的下属都是笨蛋,什么事都做不好,都要我亲自动手!”
根据级别不同,他们的倾诉对象也有所不同。中、基层的管理人员,会向直属下属倾诉对上级的不满。而高层管理人员,只会对自己的亲信倾诉不满。一般情况下,这种不满往往是对上级。
中基层管理人员的牢骚类型:
〃我们老板太过分了,太不把我们当人了。这么多的工作,让我们部门独立完成。我就知道,他是故意刁难我们!每次任务下得都不清不楚的,还怪我没有听清!隔壁部门的小王跟他是一个大学的,他们之间狼狈为奸,老是刁难我们这个部门。上次综合考评,就因为有一个任务没有完成,给我扣了两分。谁能保证100%的完成任务啊!你们也给我争气一点,我经常为了你们跟上级闹矛盾。哎!碰到这么个上级,我算是倒霉了!〃
高层管理人员的牢骚类型:
〃这个公司我做不下去了。这些策略明明都是不可行的,但是,他偏偏要这么做!我跟他反映了很多次!我可是MBA毕业的!我对技术很有研究,为什么他就不听我的呢!他现在的种种成功,不过是运气而已,没有什么好稀奇的,总有一天他要失败的。跟着这样的老大,还不如我自己去开个公司呢!〃
这些不同的牢骚方式后面,又会有一段对过去时光、对过去公司的种种缅怀。这种牢骚不断的人,经常挂在口边的是他们自己的学历,他们自己毕业的院校,他们自己的经历(注意,不是经验),惟恐人不知道。
小张是公司的行政助理,有一次,公司要进行一次培训,小张负责协助布置课堂。在装好了投影仪以后,几个公司领导也到场看了一下。小张跟领导问好以后,接着自己的工作。他发现,投影仪始终不能对正。作为外行,小张说:“是不是因为是液晶投影仪的缘故!”
这时,公司的技术总监微笑的看着小张,幽幽的说:“你在我面前说液晶显示技术?”
小张一脸茫然,不知怎么回事。事后才知道,这位技术总监的博士论文课题,就是液晶显示技术方面。
小张在液晶技术方面的无能是很正常的,然而,这位技术总监在这个问题上显出来的急于炫耀,就显得很可笑了。由此,我们可以判断,这位液晶技术博士在这个公司里,其实已经开始显得不胜任了,他不得不通过这种经常性的宣扬自己的学历、地位来掩饰自己管理上的无能。果然,没有几个月,这位技术总监离职了。
大部分的牢骚者不会离职,一方面,他们整天在不同场合做种种抱怨,另一方面,他们死死盯着自己的职位,做出种种姿态,力图显得非常胜任,以防职位被替代。
特征六、图表爱好狂
图表的使用,为企业的内部沟通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使企业内部信息能够以更为有效的方式传递。但是,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底线,当过了这个底线的时候,再好的事情都会显得可笑了。
小张从商学院毕业,凭着他的侃侃而谈,被招聘到一家企业当生产主管。他既不懂该企业的生产方式,也没有任何经验,他完全按照书上的指导,盲目的实施一些管理方法,引起员工的反感,生产效率下降,上级对其工作比较不满。这使得小张诚惶诚恐,忧虑万分。
有一天,小张发觉领导对他制作的表格反映不错。于是,他立刻成为一个图表爱好狂。他不停的设计各种图表,不但用在文件传递上,更要求各下属部门图表上墙。他自己的办公室里,更是贴满了各种图表,以至于墙上没有一点空隙。
图表爱好狂对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有着异常的兴趣,他们顽固地严格遵循图表上的线路和箭头行事,完全不管这么做会导致延迟或损失的后果。把图表上墙是他们最为病态的表现。如果你仔细观察,你甚至可以看到,他们把工作搁在一边,很虔诚的站在他们的偶像(图表)面前,深情的凝望,宛若在看一个美貌的女子,或者朝拜一个崇高的神灵。
特征七、推诿狂
推诿狂不大懂得如何做出适当的决策,他们总是为一个问题的正、反两面不断思考,而得不出任何结论。他们把自己的无能解释为“遵循民主程序”“尊重大家的意见”“尊重领导的意见”“尊重下属的意见”“从长计议”。有了一个合适的借口,他们首先会把该解决的问题搁置一边,直到无法解决的时候,他们会想办法把工作推给上级、下级或其他部门。在这方面,他们有着非凡的天赋,总是知道什么样的工作可以推给上级,什么样的工作可以推给下级,什么样的工作可以推给其他部门。
小张在工作中,发现整个流程存在着一个较大的问题。虽然他认为,这是自己上级主管的事情,但是,作为公司员工,他有责任提出问题所在。于是,他到了上级的办公室,向上级提出了自己发现的问题,并谈了自己的种种想法。
上级在显得非常认真的听完报告以后,只说了一句话:“你去写个报告吧!”
小张认为上级已经认识到问题的重要性,于是,认真的起草一个报告,交给上司。
三天以后,上司对小张又说了一句话:“你的报告里缺乏问题的改进方法。”
这本来应该是上司考虑的问题,但是,既然上司提出了,显然,小张觉得受到了重视,于是,他没日没夜的赶工,查资料,终于提出了他自己认为的可行性方案。
上级拿到这份带着方案的报告,直接上交给总经理。
总经理批复下来,目前存在的问题,公司早有考虑,这么做有公司特殊的目的。
上司把小张叫来,对他进行了同志式的教育,对小张的本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批评,并要求小张先把本职工作做好。
信心十足的员工会因为上司的这种忽冷忽热的态度而感到无所适从,从而最终惊慌失措,象被猎人追赶的兔子,不知道怎么做才是安全的。而一个懂得推诿的上司,将会安然的坐在自己的宝座上,等待晋升的机会。
在一些有一定规模、管理规范的公司里,当某项工作被上级领导认可,并要求落实实施的时候,推诿狂有着更为漂亮的工作方式:
1、证明活动的必要性。一个推诿狂一定明白一个道理:任何一个问题,我们都不可能获得100%全面的信息。于是,让证据更加充分,让信息更加全面便成为推诿狂最好的借口。他们经常高喊的口号是“宁可谨慎也不要事后后悔!”“欲速则不达!”“磨刀不误砍柴工”。为此,他们花了很长、很长的时间去搜索相关资料,以证明活动的必要性。如果有可能,他们会一直坚持到该项活动的“必要性”消失为止。
小张所在的车间为了公司的某一批紧急出运的货物,需要连续通宵加班10天。为了督促工作,小张每天都坚持通宵加班,白天稍微睡个2、3个小时。在督促工作的时候,小张发现,公司食堂给通宵加班的员工提供的夜宵,不但东西少,质量差,而且,卫生状况极差,严重的影响了加班员工的工作热情。
小张不顾疲劳,立刻找生产科长反映情况。
生产科长首先要求小张写个报告。经过对报告格式的三次修改以后,生产科长对小张说:“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调查了解一下,也不能偏听偏信。”小张认为这很公平。
根据生产科长向小张的通报情况看,随着调查的开展,先是后勤部的部长出差;然后是膳食主管生病,最后是食堂当班员工不在,总之,暂时没有办法完成调查。
10天的加班结束了,关于夜宵问题的处理意见还没有下来。小张忙于其他工作,也没有继续追问。谁也不知道小张的这份报告是仍然留在科长的抽屉里,还是小张一离开,就已经扔到了垃圾桶里。
2、研究其他可行的办法。假如,非常不幸,有些问题的背景资料非常简单,使得准备工作迅速结束,所有调查都显示,必须尽快对某个问题进行处理。这个时候,推诿狂会使用一种新的技巧,他们会进一步探讨什么才是最有效的方法,不管花费多少时间。
如果你有一个手表,你将知道时间,即使不够准确;如果你有两个手表,而两个手表的时间不一样,你将会疑惑;如果你有很多手表,而时间都不一样,那么你将不会知道时间。
解决方案也一样,当你有一个解决方案的时候,你会解决问题,也许解决的不够完美,但是,问题总是解决了。当你有两个解决方案的时候,你就会困惑;当你有很多解决办法的时候,你将什么问题都解决不了。光是找到最好的解决办法本身,就花费了你所有的时间。
3、征询专家和其他人的意见。如果,非常不幸,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一个,推诿狂还有办法。他们提出,为了让这个解决办法更加精确,他们需要专家的最终意见,或者其他部门共同的意见,当大家的意见统一了以后,才能进行落实实施。当然,还要讨论落实实施的方案。小型公司会不停的开会,而大型公司很可能组成一个“委员会”或者“项目小组”。在进行的过程中,首先让参与者了解所有的情况,所有的背景,然后,对可行性方案进行阐述,接着,开始一轮一轮的讨论。
如果你找到足够权威的专家,你会发现专家们的意见总是不统一。如果你经常看报纸,你就知道,没有一个问题,所有专家的意见是一样的。推诿狂会延请意见明显不同的专家,为了“听取各种不同的意见”,以便顺利的拖延时间。
4、按部就班。非常非常不幸,专家们居然在有效的时间里,得出了一致的结论,事情必须落实实施了。这时,推诿狂还有办法,他们会设计详细的、费力、费时的行动步骤,贮备足够的备用物资,做好种种最坏打算下需要的准备等等。他们做的准备工作如此之全面,使得他们根本没有时间展开真正的工作。
在推诿狂的努力下,时间一点点流逝,而什么事情也没有解决。但是,推诿狂会受到公司是嘉奖、提薪和升职,为他的热情工作,为他全面的安排,为他的细心和认真的态度。
附录:无能者的借口大全(摘自《墨菲法则》)
当你的上司对你的建议说出下面列举的话时,你就知道,他已经光荣的到达了他不胜任的位置了:
1、 以前从来没有做过。
2、 别人没有尝试过。
3、 以前从来没有人尝试过。
4、 以前我们尝试过了。
5、 别的公司尝试过了。
6、 25年来我们一直都这么做的。
7、 这一套小公司行不通。
8、 这一套大公司行不通。
9、 我们公司行不通。
10、 好好的干嘛改?
11、 老板不会出钱的。
12、 需要更进一步的调查。
13、 我们的竞争对手没有这么做。
14、 改变太麻烦了。
15、 我们公司不同。
16、 宣传部门说这不能做广告。
17、 销售部门说这卖不出去。
18、 服务部门说客户不中意。
19、 工人说做不出来。
20、 办不到。
21、 没有经费。
22、 没有人选。
23、 没有设备。
24、 工会联盟会反对。
25、 太不切实际了。
26、 你不会教老狗学新招。
27、 这种改变太过急进。
28、 这不在我的职权范围内。
29、 这不是我的差事。
30、 我们没有空。
31、 有碍别的程序。
32、 顾客不会买。
33、 有违公司的政策。
34、 会增加开支。
35、 员工不会做。
36、 那不是我们的问题。
37、 我不喜欢。
38、 你说的没错,可是……
39、 我们没有心理准备。
40、 需要三思而后行。
41、 管理当局不肯接受。
42、 我们不能冒这个险。
43、 会赔本。
44、 回收太慢。
45、 现在我们做得已经很好了。
46、 需要成立委员会研究商讨。
47、 竞争对手不高兴。
48、 先睡觉,明天再说。
49、 本部门行不通。
50、 不可能。
特征八、细枝末节狂
当一个无能的管理者发觉自己根本不知道怎么去做才是对的时候,他唯一的方法就是什么也不做。但是,在一个企业里,有那么多虎视眈眈的眼神盯着你,如果你什么也不做,你就会显得无所事事、空闲万分。任何一个在企业里空闲的人,无论你是无能,还是效率高,都将被淘汰。这一点,无能的人比效率高的人有着更清楚的认识。于是,无能的人找到了一种方法——在这方面,无能的人总是比有能力的人更有能力——细枝末节管理法。
小张所在部门的主管对下属的上下班时间的记录精确到秒;对办公室的任何一个卫生死角每天检查;对办公桌上的混乱非常敏感;对办公区域的绿色植物的摆放有着严格的规定;对公用卫生间的卫生纸使用速度有着精确的了解;对员工的着装虽然没有明确的规定,但是,仍然时常批评员工的服装不适合办公室文化,对男同事的皮鞋缝里的泥巴提出批评;对女同事在办公室里梳头提出批评。
细枝末节管理法有两个极其明显的好处:第一,细枝末节管理法不需要专业的管理技能,可以完全凭个人喜好来判断对还是错,可以凭常识来判断好还是不好。第二,细枝末节管理法,可以以“严格管理”作为借口,掩饰实际上不懂得管理的弱点。
当一个管理人员对一些细节提出改正意见的时候,说明他真的是一个严格管理的人。但是,如果一个管理人员整天就是在对细节进行记录和管理,那么我们基本可以确定,他已经步入无能的阶段。
小张在一个企业的一个分车间里当车间主任。尽管他与人为善,但是,缺乏组织协调能力,使得他的车间管理效果不是很好,上级对此并不满意。小张诚惶诚恐,不知该怎么办。
后来,小张学习了一点ISO9000,学习了一点5S,虽然没有全部学会,不过他发现可以运用里面的思路解决一些问题,比如车间里的交通问题。他发现,在车间里,走廊里,转角、楼梯等地方,员工经常会有碰撞、拥挤的现象,他认为这个问题一定要解决。
于是,他的运用了细枝末节管理法,根据车间的整体情况设计了一套精密的交通流程系统,他在墙壁上和地板上画上各色的线条和箭头,并要求大家严格遵守交通秩序;他本人主要的时间花在在车间里巡游,以观察是否有人违反交通规则。
小张的车间以严格的秩序,逐渐被总公司知道,尽管业绩并没有上升,但是,他的“交通管制”还是受到公司领导的认可。谁看到这满墙的箭头、图标、各种记录,不觉得这是有效的管理啊!
这种细枝末节管理法不大容易被发现,而且效果显著。能够进行这样操作的,已经属于高级的细枝末节狂了。
特征九、名称狂
大凡有身份的人,都有些癖好,比如楚王好细腰,明清的王公爱小脚、闻臭裹脚布。在企业里,那些高级的无能者也有自己非常有个性的癖好——取名。
有个名称是好事,有了名称,你就不会搞错天和地,人和狗,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因此,取名是一项非常重要工作。到书摊上去找找,你可以看到专门的《取名学》这样的书。不过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对这样的书不感兴趣,这种书要求人要学会阴阳八卦,晓奇门,知遁甲,这太复杂了。高级管理人员对企业各部门名称的爱好在于名称本身的美感,他们追求名称本身的时代感和内在价值�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