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官场文化与潜规则_净素道人-第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制度缺陷,而在背后“一把手”有意无意的庇护。因此,人们对监督秘书和秘书长一类“身边人”的追问,往往转化为谁来监督“一把手”的追问。而对“一把手”的监督是个大问题和难点。对“一把手”的监督问题,实质上是如何对权力运行进行有效制约和监督的问题。
  秘书是干什么的?“秘书”是掌管文书并协助机关或部门负责人处理日常工作的人员。因此,秘书角色与警卫、司机一样,应当是“职员”,而不是“官员”。但长期以来,人们官、职不分,加上实际工作需要,领导将其权力的一部分或临时、或较长期地交给秘书等“身边人”运作,这就给他们“窃权”提供了机会。
  从我国官吏制度的演变来看,秘书角色由官员逐渐向职员演变。然而,我国秘书的角色仍然是“官”“职”不分,社会、领导包括秘书自己都把秘书视为官,而且是更实用的“官”。
  从已经公开的案件看,秘书腐败犯罪的前提大多是分享和递延了领导的权力。有腐败高官,身边人往往就有腐败秘书。互相牵涉的事实证明秘书已经与为其服务的领导形成了权力链条、腐败链条。这样的利益联盟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容不得出现一个缺口。这决定了领导和秘书两者必定互相利用,互相保护,没有特殊的时机和证据,绝难查处。而一旦查处,往往就是惊天大案,甚至足以瘫痪一个部门或者一级政府。
  以与领导的关系分类,秘书大约可以分为五种角色:文秘角色、智囊角色、经纪人角色、养子角色和黑帮角色。除了第一种角色外,后面四种都足以使秘书分享领导的权力,而不必等领导的授权,其中尤其以、智囊和经纪人角色为甚。
  文秘角色:这应该是秘书最原始、最本分的角色,主要是分担领导的事务性工作,属于有感情的文件和工作日程安排处理机。如果秘书们都恪守这个角色,也就很少有腐败的可能。但在官员的秘书中,尤其是其主要秘书中,甘于文秘角色的似乎不多。在公开报道的企业领导人犯罪中,似乎很少有秘书被牵连进去,就是因为企业的秘书一般都局限于文秘的角色,除了女秘书有可能与老板发生绯闻外,一般很少有参与决策的机会。
  智囊角色:这是领导的主要秘书所承担的角色,一般都获得了领导的青睐,被授权为领导决策作参谋。这是中国大大小小的秘书们最看重的角色,也是一些官员最愿意巴结的角色,更是少数商人最想收买的角色。因为大大小小的决策,一旦过不了智囊式秘书这一关,也就很难过得了领导的关。相反,在领导那里难以过关的决策,却可以通过智囊式秘书条陈利害,而得以过关。
  智囊角色其实是秘书最难当的角色,主要是分寸的把握。单纯陈述实情,客观分析各方观点,直言利弊,于公于私,都是最好的秘书。但这取决于领导是否愿意听真话,为人民办实事,否则再优秀的秘书都难以获得领导的信任。智囊式秘书如果一味揣摩领导意图,看领导眼色行事,摸透了领导的脾气和心事,就可能诱导领导的决策,最终代替领导决策,成为事实上的“二书记”。这时候,领导和秘书都离腐败不远了。李真在河北就被称为“二书记”,能够叫谁上谁就上,显然是分享了省委书记程维高的决策权。
  经纪人角色:这是所有腐败秘书共同的角色,也是社会舆论最为反感的秘书角色。此类秘书又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与腐败的领导狼狈为奸,做腐败领导搞权钱交易的中介人,从而自己获得“腐败中介费”。一种是利用领导的昏庸或腐败,瞒过领导,私下出售权力。多数腐败的秘书是两种情况兼而有之,李真是其典型。
  养子式秘书大多具有政治上的“抚养关系”。秘书获得领导的栽培而高升,高升后的秘书又会报答领导的栽培之恩。秘书跟定一个领导,就可能终身效忠于他,再彼此扩展,最终形成有政治血缘关系的权力同盟。主要领导不倒台,这个权力同盟就稳如泰山。
  黑帮角色:这类角色的秘书在公开报道中很少见,在影视剧中常见。他们或者与黑帮勾结,从领导那里收买权力;或者掌握了领导的腐败证据,利用隐私来讹诈领导,获得权力。李真案发后长达数月不承认犯罪,就是等待程维高的救护,因为李真掌握太多的秘密,程维高不救他,程维高也得完蛋。多数腐败联盟刚被调查时能够牢固地互相保护,就是因为陷入了连环讹诈的关系,不能不一致对外。但只要打开缺口,他们就变成了狗咬狗的关系,破案势如破竹。
  秘书得以分享和乱用领导的权力,说到底,还是对领导的权力缺乏约束,使得他能轻易将权力送人。在部分腐败的领导那里,权力本来就是个人掌握的稀缺资源,他愿意送给谁就送给谁,愿意买给谁就买给谁,与党和政府无关,更与人民的利益无关。他们认为自己的权力是自己从上级那里争取的,只该感谢领导,不必接受党委和群众的监督。
  领导者决策能力的低下、专业知识的缺乏和个人品德的下降,都使部分领导越来越倚重秘书、司机和警卫等身边人。这时秘书干政和秘书弄权就不可避免。许多领导所听汇报都是秘书筛选过的内容,所做报告都是都在念秘书写好的稿子,检查工作走的是秘书和基层官员安排好的路线。
  秘书在政治生活中有重要地位。因为在政治机器的运行中,政治人物面对的公众是不确定的,工作对象复杂化、多样化的特征直接决定了要更好地行使公务人员的服务职能很大程度上必须依赖于秘书这样一个角色。
  秘书身上赋予了两种权力:一种是由上演化而来的权力,也可以看成是决策权的延伸;另一种是由下派生出的权力,这是由于秘书处于核心权力与实施对象之间的关口,往往成为在某一个权力体系中间接近“权力核心”的必经通道。前者是一种显性权力,后者是一种隐性权力,而在缺乏透明度的权力体系和政治生活中,秘书运作权力时的“隐蔽性”被各个方面看好。
  秘书腐败已经成为中国官僚腐败的一个重要特色;秘书现象说到底还是领导现象;秘书的腐败实质上是领导干部的吏治腐败。腐败总是与权力相拌相生,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
  秘书这个职业已经蜕变或者说进化成了身份地位的象征、领导干部的级别标签。
  秘书本来无职无权,却能办一些有职有权的人都办不了的事情;秘书本来是个默默无闻的职业,却常常能镇住许多官员。
  腐败的小人物,大多是领导的秘书、司机、单位会计以及一些基层的公务人员。虽然名不见经传,但这些“小人物”大多岗位特殊,或者有领导“身边人”的特殊背景,尽管官位不大,有的甚至什么官都不是,但却往往有着管钱、管物的具体权力。“县官不如现管,现管不如办事员”,掌握权力的“小人物”不仅难逃腐败的危险,而且由于其“权力附加值”不为人注意,“小人物”的腐败行为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发现之时往往已经酿成大祸。
  “小人物”弄出“大腐败”这一现象再次说明,即使是最小的权力,如果不受约束与监督,也可能被用于腐败。目前对于领导干部的公共权力监督已经有一些法律、法规和制度,但是,对于在基层工作的“小人物”的权力的监督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缺乏有效的监督措施。
  人们往往以为,只有手中掌握了实权的人才是反腐败的重点监督对象。殊不知,在腐败的行列中还有一群特殊的人们:他们手中没有实权,但处于官场的边缘,有能力协调处理一些事情,并为受托人谋取利益,人们称为“官场边缘人”。
  频频发生的官场小人物成为大贪官的案件,却迫使我们不得不从更深的层面去思考问题,除了主观上的犯罪诱因以外,体制、环境、制约等等诸多原因都在我们的思考范围内。
  在中国的行政、执法以及司法体系中,有着大量的“官场边缘人”,他们虽然不在官场主流位置,却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独特优势,为自己、为亲友谋取利益。他们因为年龄等原因决定了他们升迁无望,可以不再顾及各种规章制度的约束,更多地关注如何挖掘自身的资源;他们熟悉官场的规则,也善于利用政策、体制的漏洞、缝隙,可以做成许多高层、中层和下层做不到的事情。
  “秘书兵法”归纳起来有四句话:
  一是先斩后奏。这是一个秘书的基本功,也是被应用得最为广泛的一招,就是说秘书的工作必须主动地为领导排忧解难,不能事事都请示领导,有些事情你请示了,但领导不表态,等于是给领导出难题。所以必须根据具体情况自作主张,作为秘书,他面对的大多数事情都可以这样处理。
  二是先奏后斩。这自然是一些事关领导全局的大事,比较容易掌握。
  三是奏而不斩。有些事情只需要做做面子,有个说法,有个名义在那里放着,让领导总是惦记着你,让其他同志以为你在忙着,但并不需要你真的去干。
  四是斩而不奏。
  秘书被定位于领导的“身边人”,走路要轻轻的,在领导面前要双手垂立,不能大声说话和放屁。说话的时候也不能有么说么张口就来。必须揣摩领导的意思,脑子滴溜溜转,专门拣领导爱听的说。所以出口的话没多少是真的。我那时年轻,就觉得这样活着太累。甚至还联想到一个更加屈辱性的词:太监。当然秘书被阉割的不是自己的命根,而是个性和思想。这种阉割是自愿的。也是不得不自愿的。秘书不能表现出黑白分明的性格和精神的贞操,这就是自我阉割的必要性。否则就难免受到领导体面的强暴。这个职业对于今天喜欢张扬的一代年轻人肯定不合适。别看他们还千方百计往公务员队伍里挤,一旦挤了进去他们保管不敢在领导面前放肆说一句“我就是我”。现在的孩子都不傻,过关斩将走关系跑门子挤进来不容易,只要是工作需要,他们时刻准备着接受精神的阉割。
  秘书给领导写文章必须要保持一定的高度。领导只要高度不要深度。对于真正的文人来说,制造这样的文章实在是一桩苦差。但秘书多半懂得韬光养晦。这方面的个人修为却讲究深度而不要高度。所以秘书行文时不能像古代举子赶考一样,追求“文采飞扬立论精辟”。领导根本就不需要你发表自己的观点,而是要忍辱负重跟上面和上面的上面“保持高度一致”,这样的文章便是好文章。
  做秘书的如果仅仅充当领导的文秘角色,这是远远不够的。一个有进取心的秘书,必须把奴性发挥到极致。超越工作关系之外,担当起领导的家奴角色。全心全意为领导的老婆孩子提供奴才般地效忠。这样的秘书,几乎被领导看作家庭中的一员。既照顾领导的家长里短,满足领导少爷公主的各种需求。也可以适时地跟领导吹吹风、传传话、打个小报告。秘书做到这个境界,算是修成了正果。别看在领导家里当孙子,出了门便可以趾高气扬当大爷。元末有一个叫做“审不清”的县官,手下的一名刀笔小吏很能讨得县官家小少爷的欢心。当然也就讨得了审不清大人的欢心。4岁的小公子谁都不跟,每天都要这位刀笔小吏抱着出去玩。全城的买卖铺户都被他们玩遍了———买卖铺户有什么好玩的?———可了不得!他是领导秘书啊。这位领导秘书把少爷往买卖家柜台上一放,掌柜的马上跑出来点头哈腰好吃好喝好待见。临走还要拿出银子孝敬。说是给小少爷买点吃的,真正目的是盼着秘书少来“光临”为妙。
  秘书做到这个境界,进一步就可以干政和弄权。这是现代秘书的最高追求。只图点孝敬银子的刀笔小吏恐怕还比不上。能够作为智囊型秘书为领导决策做参谋,这是现代秘书们最看重的角色。也是一些下级官员最愿意巴结的角色。更是少数商人最想收买的角色。“河北第一秘”李真就被称为河北省的“二书记”,显然已经分享了省委书记程维高的权力。这样的秘书有点像当年的宦官专权。
  这个层面上的秘书还必须扮演一个角色:领导的经纪人。有些事情领导很少亲自出面,而是通过秘书来办的。这样秘书便以其特有的身份介入到领导的权力链条中来。或者也可以叫做腐败链条。一旦有幸与领导形成这样的利益联盟,那么这个联盟将变得非常牢固。领导和秘书共同维护,共同建设,共同防御。其中秘书承担的工作更多一些。这些工作比较辛苦,不算加班,没有加班费。而是作为权钱交易的中介人,从中获取更多的“腐败中介费”来得以补偿。
  没有相当的定力和道德修养,秘书是最容易学坏的。就像太监净身那一刻只想入了宫混碗饱饭吃,混着混着就不满意了,就有了更大的贪欲。当年李真曾发誓要当一名焦裕禄式的好干部,最后还不是一样自毁了前程?
  领导秘书的仕途怎么就如此坦荡?
  领导干部的秘书进步快已是人所共知的事实,贪官李真因为担任河北省委原主要领导的秘书,年纪轻轻就官至正厅级,走上了河北省国税局长的位置;因情妇问题被市委书记扳倒的王华平因为担任辽宁省政府一位领导的秘书,从凤城副市长走上了抚顺市长的宝座。
  看一看现在的官场,领导干部的秘书已经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这个群体因其具有特殊的背景而在仕途上春风得意,步步高升。他们不仅进步快,是一般干部望尘莫及的,而且身居要职,更是一般干部可望不可及的。
  是什么原因使得秘书们的仕途如此坦荡,是谁为秘书们铺就了平步青云的升迁之路?也许从领导干部的“由衷之言”中我们可以找出答案。有的领导干部直言不讳地说,秘书与一般干部不同,整天在自己身边,是有感情的,秘书也从自己身上学习了一些领导艺术,处理问题的能力比一般干部要强。所以,有机会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秘书,再说,秘书跟自己多年,总不能亏待了他。
  这是某领导干部说的话,大意如此。如果设身处地地想一想,领导的话还是很有道理的。但是,这个道理只是个小道理,它既是干部用人之风不正的表现,更是干部用人之风不正的重要原因。如果说秘书因其位置的优越性而在仕途上走得更快还可以理解的话,领导干部的这种想法就太有违原则了。说到底,秘书的优越性是领导干部造就的,秘书的进步快是领导干部扶持的。因此,这个问题的根子不在秘书而在领导干部。
  因为领导干部对秘书的厚爱和扶持,在干部问题上也就导致了不公平竞争,使得一些优秀的干部在与秘书的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从而也滋生并助长了干部任用上的歪风邪气。
  现在秘书出身的领导干部犯事的越来越多了,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于是,我又想到,对于秘书们的腐败问题,领导干部能脱清干系吗,不应该受到追究吗?
  秘书也是干部,没有理由不让他们进步。但问题是,他们的进步应该回到公平竞争的轨道上来,如果有领导干部的后盾作支撑,如果领导干部总是优先考虑秘书,这就成问题了。
  权力腐败的“纵向”效应(指上下之间的关系),其力度和波及面相对还是有限的;而当权力腐败既“纵向”发展,又“横向”跨地区、跨行业发展时,其效应就可怕了;行业部门的“横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