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大业风云-第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泉盖家的厄运,不只是损失了一个汉城。

    平壤城里的反泉盖势力,又蠢蠢欲动了。

    泉盖苏文调集“勤王军”到平壤,给了对手可乘之机。

    饥不择食之下,什么军队都拉来保驾,这“政治可靠性”就有问题了。

第一百九十二章  平定高句丽3
    大业二十五年(公元六二九年)六月初一,得到攻克辽东喜讯的我带着御林军“御驾亲征”,出了临榆关(今山海关)。路上,我下了一道圣旨………以高满为高句丽“假王”,“兴讨逆之师,匡扶社稷”。

    泉盖苏文在高句丽人心目中,毕竟是司马昭一类的人物,而高藏的“王太弟”之位,毕竟是名不正言不顺。大隋的东征军,则改扮起“解放者”的面目。而高满很快组织起一支三万人马的“讨逆军”。七月初一,经过一个月的跋涉,我抵达了辽东城………而今已经改称辽阳县,接见了高满伯侄,而高满则“正式”提出“请”隋军“助讨叛逆”。

    而就在七月初十,隋军在萨水与高句丽军会战,双方互有胜负,但许多高句丽将领心存异志,成了泉盖苏文的亲军和与他姻亲的中部大人的亲军与隋军对抗的局面,泉盖氏的实力又大为削弱。

    七月十五日,平壤的一部分高句丽驻军发动兵变,攻打泉盖苏文的莫离支府,杀死泉盖苏文,拥戴高建武复位。

    高建武复位后,立刻在平壤肃清泉盖氏的势力,诛杀包括泉盖男建在内的泉盖家族成员三百余口,拘押了“亲泉盖”的中部大人和高藏,废黜高藏的“王太弟”称号。另一方面,高建武派出使者,向隋军求和。

    七月十九日,亲泉盖氏的势力企图向平壤反扑,被忠于高建武的部队击溃,原属于西部和中部大人的部属三万余人向隋军投降,而隋军趁着高句丽军内斗,萨水防线空虚,渡过萨水,逼至平壤城北三十里。

    七月二十三日,高建武不得不与来护儿达成了城下之盟。二十五日,在一万高句丽军、五千隋军的“护送下”,高建武亲赴辽阳,与我“会盟”。

    八月初一,坚守了两个多月的安市城终于打起了白旗。愤怒的罗士信请求屠城泄愤,被我阻止:“忠义之士,安忍加诛!”安市守军、百姓五万余被允许携带财产,迁往鸭绿江以南,而数万来自中原的移民,很快填补了高句丽人留下的空白。安市被改称海城县,隶属辽东郡。

    高句丽保留了形式上的独立。

    有时,退也是一种进。唐高宗灭高句丽、百济,可是不过数年,大半成果被新罗夺取。

    形成一种“均衡”,是大隋在朝鲜半岛长久施加影响的需要。

    鸭绿江以北,划入大隋的疆界,分属辽东、玄兔(郡治乌骨,改凤城县)两郡,李世民夺取的那些岛屿,自然也划归辽东郡。原靺鞨都护将军府改称安东都护将军府,仍驻节通定镇(辽东郡),治下泸河、怀远两镇,皆改县治,归入辽西郡,保留通定、旅顺两镇,并在鸭绿江跨江(今辽宁丹东和朝鲜新义州)设置鸭绿镇,在旅顺镇北,设置金县、复县,归辽东郡。辽西、辽东、燕郡、玄兔四郡归河北道,辽河以西,废屯堡,实行与关内相同的县…乡…里…村体制,但在辽河以东的“新疆”,则仍然实行移民屯田。辽东、玄兔大批高句丽人迁移,但留下的人口,仍然有十余万众,此后数年间,朝廷又陆续向辽河以东移民近四十万。白山、靺海两镇属新设的靺鞨都护将军府管辖,将军府设靺海镇(今俄罗斯海参崴)。

    作为对“盟军”的“酬劳”,百济的疆域扩展到今天韩国汉江以南、以西,而新罗则获得了汉江以东、北汉江以南的地区。至于突厥、契丹、靺鞨诸部,则赏赐金银、丝绸、布匹、牲畜等。

    鸭绿江南至萨水以北,相当于今朝鲜的平安北道、慈江道、两江道、咸镜北道的全部和平安南道、咸镜南道的北部,归高句丽“北部大人,莫离支、乐浪郡王”高满。高满自己原有的北部已经大多成了隋的辽东、玄兔郡,作为补偿,西部和中部的大片土地,还有被隋占领了的原本属于东部的一小部分,当然还有北部剩下的一些,都给了他。高满在今天的朝鲜江界一带设置“郡王府”。在他的地盘上,隋设置了青津镇(今朝鲜清津)。作为大隋的同盟者,高满的势力,在高句丽诸部“大人”中自然是最为强大的,甚至比起王室也并不逊色………地盘第一,人口第二。并且,作为“护国有功”,高满和他的后裔们可以“世袭”莫离支,有参与高句丽核心决策的权力,当然,高满还不至于傻到自己跑到高建武的地盘上去送死,而是更愿意呆在自己的郡王府,加上也算王族的旁系,和高建武的矛盾,反倒不似泉盖氏那么尖锐。

    高句丽东部,包括今天朝鲜咸镜南道、江原道大部和韩国的江原道北汉江以北,归高句丽“东部大人、东平郡公”。郡公府设在今天的朝鲜元山一带,而隋在他的地盘也设置了东平镇,东平镇位于近乎荒废的大行城以东(今朝鲜咸兴附近的兴南港)。这个东部大人,倒是高建武的“盟友”,在反对泉盖苏文的政变中出力不小。

    高藏也被从牢里放出来,被封为“南部大人、南平县公”,接替不幸阵亡的前任南部大人,他的地盘因为许多被划给了百济、新罗,自然要小的多,只有今天的韩国汉江…北汉江以北,朝鲜的开城以及黄海南道的大部、黄海北道的南部和江原道西南部的一小部分,在开城一带设置县公府,而隋则在汉江跨江设置汉江镇(今首尔)。高藏与高建武自然是不和的,我这么做,正是要“掺沙子”,而高藏由“阶下囚”突然又成为“土皇帝”,自然对我感恩戴德。

    其他的地方,原本是属于西部和中部的一部分,而今则是高句丽王室直辖。其实其他诸位大人的地盘,已经在事实上独立,对平壤“中央”的承认,只不过是象征意义上的,连爵位,都是接受东都的册封,爵位和官职都是世袭。高建武本人,也被册封“高句丽国王、朝鲜郡公”,成为隋的藩属。隋更在平壤不远设置了朝鲜镇(今朝鲜南浦)和安城镇(萨水以南,今朝鲜安州以西)。以上五镇,东岸两镇归属靺鞨都护将军府,西岸三镇则归属安东都护将军府。

    所有新置六镇,或是沿海良港,或是接近江河入海口,一旦有事,可以依托大隋强大的水师。鸭绿、汉江两镇更是跨江而设,各分为南北两座子城,中间以浮桥相连,可谓把持咽喉。而朝鲜镇和安城镇分别位于贝水(今大同江)和萨水(今清川江)的入海口,战略地位也十分重要。按照大隋设置兵镇的惯例,每个兵镇附近,都有至少两座屯田校尉府,各有三五百驻军,移民数百户。移民在兵镇和校尉府的护卫下,筑屯堡而居,从事农耕,所得可以补充军需,而一旦有事,屯堡自然成为兵镇的辅助,而移民也可以补充兵员。

    为了保持移民的文化传统,使移民点成为汉文化传播的桥头堡………我一直以为,经济文化的征服意义更胜于军事征服,而不是反过来移民被人口居优势的原住民同化,所有的移民点,官府都要开办学堂和各种祭祀场所,保持中原汉文化的传承。

    最初,朝廷的镇兵都是由兵部统一调配,但是随着兵镇越设越多,越设越远,继续实行变得非常困难,所以在后来,兵镇的士兵,包括下级军官,越来越多地开始由移民和一部分归化的当地人充当,只是副鹰扬郎将以上级别的军官,才由兵部调派。而许多镇兵,在退役后,也留在了当地屯垦………大多是因为娶了移民或当地土著女人,成了家。

    随着兵镇增多,为了节省开支,在一些相对易于控制的地区,镇兵由五千减到三千,校尉府驻军也由五百减到三百。当然,每名都护将军麾下,还有一千五百名士兵组成的“亲军”作为机动力量。

    作为藩属,高句丽王和他的三个诸侯也要尽一定的“义务”—…除开每年按时向东都进贡,还要向驻扎在自己土地上的隋军交纳一定的钱粮,大约是驻军所需的三分之一,这笔“供奉”有着严格的规定,藩属们固然不能少交,但驻军也不得多要,在藩属们需要交纳这笔“保护费”的同时,驻军也不得有侵扰当地百姓的举动。此外,贸易被全面放开,当然,这种贸易并非完全平等的,首先,综合实力更强大的一方往往在“国际”贸易中占据更大的“话语权”,即使在二十一世纪的国际经济关系中也是如此。此外,根据不大“平等”的协议,高句丽、百济、骠国这些“藩属”,不能够向从大隋“进口”的货物征收关税,而大隋则无论进出口都可以征税………当然如我前面所说,税率是比较低的。至于自己“出口”的商品,以及从隋的商人手上转给当地商人进行本地贸易的商品(也就是最后卖给“消费者”),是可以征税的,但税率不能比隋的更高。而像于阗、高昌、东突厥、契丹这些地方,由于他们现在已经是大隋的“国内”,当然不再有关税的问题。

第一百九十三章  平定高句丽4
    至于被隋军俘获的泉盖男生和泉盖男产,连同泉盖氏七百余口,被迁往中国………泉盖男生改姓钱,赐名钱男生………古代汉语中,泉钱读音相近,泉也有钱的意思,授予正七品闲散官职,领半数族人居住在东都一带,而泉盖男产则赐名盖南成,也授正七品闲散官职,领其他族人迁往南京安置。

    应该说,泉盖男生和泉盖男产是幸运的,西部大人和中部大人已经成为高句丽的“叛逆”,他们从前的地盘,大多数已经成为王室的“直辖领地”。高建武进行了“反攻倒算”………丧子之恨、夺位之仇,屠杀泉盖氏和中部大人的亲族部属数以千计,更有数万人沦为奴隶。数万人逃到邻近的几个“诸侯”领地上,对于这些“诸侯”而言,倒是乐于接受,尤其是曾经充当泉盖苏文“傀儡”的高藏,原本就力量弱小,又生怕高建武“秋后算账”,有成千上万的人来投,自然更加求之不得。而在萨水投降隋军的三万多高句丽军,本系西部大人和中部大人的部属,本着“自愿”原则,也被交给了高藏。高句丽四部,自然仍以高建武最强,高满稍逊,东部再次,南部的高藏最弱,但自保却还可以。

    朝鲜半岛三国,本以高句丽最强,有人口约四百万,百济次之,接近三百万,新罗两百万出头,民风却比百济彪悍,而今经过隋的蚕食、三国的争斗、倭国的入侵,百济和新罗都有大约两百万人口………百济有数以十万计的人口归入了隋的黄海郡,高句丽则有大约三百万略多,可是四分五裂,在三国中实力反而最弱。而新罗实际也被分成两部,朝鲜半岛,如今是四国八方,维持着一种“平衡”。

    大业二十五年(公元六二九年)八月初一,在大军护卫之下,我渡过了鸭绿江。

    我感到一种莫名的兴奋………这是我第一次出国,即便按二十一世纪的标准。

    八月初十,平壤。

    包括三万御林军在内的十万大隋军搞了一次盛大的“入城式”。而在平壤不远的贝水上,数百艘隋军战船和三万将士几乎铺满了江面。

    大隋在向高句丽人展示“军威”。

    就在这一天,在高句丽三位“大人”的“都邑”,各有两万隋军也搞了“阅兵式”,而数万将士则赶到各处圈定的“兵镇”所在,升起大隋的旗帜。八月十一日,在高句丽王宫,我“接见”了包括李世民、来楷、周法尚、张镇周、罗士信等“东征”的水陆军主要将领;高句丽王高建武和三部大人;百济王扶余璋、新罗王金白净和新罗大司马金浩直。

    但是却少了一位重要的人物………第一功臣来护儿。

    此时的来护儿,已经是重病缠身。

    还在大军渡过鸭绿江的时候,来护儿就已经病倒了,不仅是不能够骑马,连坐车都嫌颠簸,靠着军士们抬,才由鸭绿江边到了平壤城下。

    所以,八月十日的当晚,我便赶到平壤城外的军营,探望来护儿。

    见我来到,来护儿还欲起身相迎,我连忙阻止:“爱卿重病在身,一切礼节都还是免了吧。”

    “臣下惶恐,怎可不顾礼仪。”

    “无妨,朕唯望老将军保重身体,为我大隋再立功勋!”

    “微臣自知,恐是来日无多……”

    “老将军岂可说丧气话?军中军医,终归是碌碌之辈,朕已命从随驾御医之中,抽选数人,为老将军诊治。”其实我夜看得出来,来护儿如今的确是已经病入膏肓。

    来护儿轻咳几声,因我在旁,他已经是竭力忍住,一时便气息不畅,随侍在侧的来楷见状,连忙帮他拍背,来护儿连连摆手,显然是担心儿子有失礼的举动。

    我让来楷捧了痰盂,自己却在来护儿的背上轻拍起来,直惹得来氏父子感激涕零。

    “微臣久食朝廷俸禄,十余年前兵败平壤,平生大憾!蒙皇上不弃,十余年间,微臣父子,皆得拔撰,更让臣一雪前耻。臣自知时日无多,否则,情愿为陛下再驱驰十年……楷儿,我父子富贵,尽是皇上所赐,为父去后,你兄弟当赤心为国,效命朝廷……”

    来楷在旁连声应允。

    八月十一日,圣旨下:进封来护儿为诚国公,其子来楷,仍领黄海太守,兼理高句丽等处屯垦事宜,余子来整、来弘皆拜中郎将,调朝鲜半岛参与“东征”军务;周法尚封宁国公,领“征东大将军”,在朝鲜半岛全权筹备渡海东征倭国军务,诏征裴世清为“征东安抚特使”,襄理军务;李世民封咸阳郡公,为东征军陆军副将;罗士信封平国公,暂领靺鞨、安东两都护军务;张镇周进平海郡公,为东征军水军副将;苏定方封骠骑将军,领朝鲜镇总兵……。

    在平壤度过了大业二十五年(公元六二九年)的中秋节,八月十九日,隋军主力开始回撤。来护儿因为重病缠身,只好留在苏定方的军营里休养,随同的还有他的亲兵;来楷的千余地方军;周法尚、李世民、张镇周的“东征军司令部”也仍然暂时设在平壤城西的贝水(大同江)畔,连同附近的水军,仍然有七八万众,倒不担心高句丽人敢有什么不轨。况且,来整兄弟的两万生力军(未来东征军的陆战主力之一),已经在开赴平壤的途中,各兵镇的隋军,还有数万。

    九月初一,我返回了辽东城。十月初六,大军返回北京。

    在北京,我得到了两个不好的消息。

    第一个,是诚国公来护儿于九月初三日病故于朝鲜镇,来楷派人报丧,并请丁忧守孝。我闻听后,夜不免感伤,下旨追赐来护儿兵部尚书衔,以来楷袭诚国公爵,扶来护儿灵柩归乡安葬,其弟来整代理黄海郡政事,来弘代领屯垦事务。“……朕以来氏,素忠于国,以为肱股,当此国家用人之际,盼以故诚国公遗教,勉力为公,以慰朕心……”

    然而随之而来的另外一件变故,则足以使得“朝野大震”了。

    大业二十五年(公元六二九年)八月,燕王杨炎谋反。

    皇帝的龙椅,实在是太过于有吸引力了。

    在我的眼里,杨炎还是辽东城外那个胆怯的小男孩。

    可是几年的岁月,足以将那个小男孩变成一个充满野心的“燕王”。

第一百九十四章  燕王的谋反
    大业二十五年(公元六二九年)八月初五,就在我志得意满地渡过鸭绿江的几天之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