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剩女福田-第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汉子说话条理清晰,不像是一般藕农,小花连忙道:“是这样,我也新弄出来一块水田,先先种些莲藕改善下土质……”
汉子听了爽朗道:“那敢情好,我家内子便最懂得下藕结子了,等下我把东西送了,回家给她说一声。”小花连忙道谢,正合适自己也要进城看看能买些什么蔬菜瓜果的种子回来育苗,两人便边聊着朝城内行去。
汉子叫贺连山,是上埠头的藕农,他的藕鲜嫩肥大,不管是炖是炒还是生吃都别有一番风味,所以在这贫瘠的地方,一到收获藕的季节,城里的富人便早早定下了。这种完整的带泥的藕放地窖里十天半月不成问题,更有人喜欢将其磨成浆,晒干水份,做成藕粉,直接放糖浆,用滚烫的米汤调匀做成藕粉羹……
第一百七十七章 同舟共济
两人约定两个时辰后在码头见,贺连山去送藕,而小花则到各个街道上瞎逛,看这里的人都种植些啥作物,顺便淘点种子回来。
莫说,越是贫瘠的地方,贫富差距便愈加明显,一些人穷的填不饱肚子,一些人富的每天大鱼大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小花也只是顺便感慨一下,她不羡慕那些富人,也不随便怜悯那些比她过的还糟糕的穷人。这个世上从来就不需要怜悯,需要的是尊重。
一路逛下来,小花发现了相潭郡的另一面。表面上看这相潭郡城比方山县还要破落,实际上城里面才别有洞天,越往城中心,全是青砖黑瓦的成片房舍,朱红大门,门匾上直接写什么府什么府。小花虽然不懂得这些匾额书写规矩,但是能够称上府的无不是达官显贵,最不济也是那种世家才行。可是这里走过几条巷子,大多这样写着,而且门前的狮子一个比一个大,一个比一个用材讲究,那院落占地面积也一个比一个广,小花现在才知道相潭郡的水深着呢。
天高皇帝远,这里地广人稀,连年水患,那官是换了一茬又一茬,略微有些背景或者勉强弄点背景的人都被调走了。但是这些地方乡绅却没变的,相反,在连年的盘剥中,他们的势力如同滚雪球一样变得愈来愈大。所以那些当官的,明知道只有几年任期,与其吃力不讨好地弄那些滩地,修沟渠,还不如跟这些乡绅搞好关系,顺便充实一下自己腰包。
所以,不管外面如何的贫瘠,但在城内,这些富绅永远不用担心没人伺候,更不用担心吃的问题。他们自己名下便有很多肥沃的土地,有很多的佃农。自然有人专门把蔬菜粮食送进来…而且他们占的那些土地,几乎都是整个相潭郡里环境最好的地方,那些佃农为了能佃到他们的土地耕种,那价格抬的越来越高。没办法,谁叫命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
小花想到了汪太守,她有些理解他了,这世上不缺乏顺应而为的贪官,而这种想当好官清官的官却越来越少了,无论成效如何,至少让普通乡民看到了希望。难怪这里的人对他就像亲人家人一般呢。
小花立马想到另一个问题,那就是怎么赚这些有钱人的钱的问题。什么粮食蔬菜之类的,这些富人根本不缺。缺的是……养生。一旦有钱有势有地位,最在乎的是什么,是自己的小命呀。想要更好的享乐,没有好的身体怎么行?所以那些人参燕窝鱼翅鲍鱼什么的必定少不了……一个未来店面的经营模型渐渐在小花脑海里成型了。
小花看到有人卖菜,便去淘点菜种。这里没有专门卖种子的地方。这些瓜果蔬菜的种子都是乡民自己种植然后自己收集起来的。还好,这里人都还算淳朴,小花要种子,如果有带着的就顺便抓一把,如果没带上,便约好下次。
对方如此淳朴,慷慨送给自己种子。自己自然不好娇柔做作地给银钱什么的了,索性在对方摊子上买几把菜什么的,同时在心里将她们一一记下。越是细微处,越是不经意的地方,才最能看出一个人的真善美,或许说不定以后什么时候自己需要人手……
转了一大圈。小花算着时间,感觉差不多了,便准备出城,心中还记挂着一件事。就是上次让海子在相潭郡建分店,怎么自己转了几条街都没看到。而且问了几个人也说没听到过这个新店铺。心中纳闷,联想到先前在方山县,那伙计说掌柜上京都去了……小花心中疑窦更深,不过想到这几年自己的确给海子的权利太大,而且外面所有一切都是他在弄,不管是人脉还是信息资源等等俨然他就是华哥如意坊的掌柜了。
小花一边走着,一边想着问题,自己必须尽快在相潭郡站稳脚跟,租个店面,然后再找一个合适的人去把华哥如意坊的摊子个撑起来……
出城,小花身上大捆小捆的蔬菜,还有一些布包。等她赶到码头的时候,贺连山已经站在竹筏上了,上面放着几个空竹筐,还有两三个茭白。小花将身上的东西丢在竹筏上,跳上去,跟着对方朝上游划去。
小花看了眼对方买来的茭白,已经切割出来了的,白嫩嫩的样子,却只有拳头大小。这里水土丰茂,按理说茭白长得更肥硕才是呀……小花发现自己现在是看见什么就想到种植方面去了。小花问道:“贺大哥,这茭白多少钱?”
贺连山道:“这呀,两个加起来十多二十文,不过内子喜欢吃,两个娃也馋这一口,隔三岔五都会买一点。”
小花估摸,三个茭白最多两斤左右,算下来差不多十文钱一斤,的确有些贵了。她想到,自己有那么宽的土地了,以后也种植一点……
而后两人聊了一些关于莲藕种植方面的事情,以及滩涂改造等等,贺连山很是健谈,一一作答,也有一番自己的见解。以前贺连山也是佃农,可是每年佃来田地,一年四季去侍弄,到头来除了自己吃喝外,还不够上缴给乡绅的。索性自己亲自去太守那里花十两银子买了一块滩地。因为这块滩地在上游,比小花这块烂泥巴地方好多了,所以只有三亩范围就要了十两银子。
贺连山也是个有魄力的,带着妻子,将以前的祖产全部卖了,牛呀猪呀也全部卖掉,终于凑齐了这笔钱,两人便在自己的滩地上搭建吊脚楼,开始没日没夜地改造自己的土地……算算快有十年了,他们现在已经将周围的滩地全部买下来,足有十多亩,自己侍弄不过来,还请人帮着弄。用石头垒砌了一座小院子,带了两个娃,日子过得让周围人都艳羡不已。不过,无论现在生活多么富裕,贺连山和自己妻子都是尽自己最大努力去亲历亲为,所以旁人艳羡的同时也要赞叹一句“那两口子舍得卖命……”
贺家并不远,不到一个时辰就到了,贺连山妻子姜氏正在将那些挖折断的莲藕打理出来,洗干净后拿到城里去散卖,旁边就堆了一堆藕节子以及那些品相不好的小尖。
姜氏不到三十岁,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老许多,双手布满老茧,黑红的脸上一笑便堆上皱纹了。不过姜氏和贺连山一样,也很健谈开朗的样子,听说小花要种莲藕,便放下手中活,立马在旁边藕节子堆里扒拉起来,将那些发芽的,根须茂盛的结子选出来,用一个竹筐装上,双手一提溜就端到小花的竹筏上。
小花想给钱,但是两人都不要,索性卖了几斤旁边截断的藕节子。姜氏说,等明天一空,就过来帮小花看看那些滩地适不适合种植,小花连连道谢离去。
回到自家的小竹楼已经太阳西下,除了小荷刚刚回来准备晚晌饭以外,景婶辛婶甚至林氏都没回来。小花有些意外,没想到林氏也去帮着干活了。
将竹筐里的藕节巴放在坡地摊开,免得捂烂了,顺便将买来的藕段交给小荷打理,自己撑着竹筏去接应几人。
女人的潜力是无穷的,三人半天时间竟然将几里的沟坝子翻完了,都是按照小花说的隔两步远垒砌一堆。这样的泥地还不适合精耕细作,只有用时间用一茬一茬的种植来改善这里的水土环境。
落日的余辉投射在三人身上,泛出火红色的光芒,林氏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笑容。
果真,只有劳动才能让生命变得充实和有意义呀。
晚上,众人围着一大锅腊肉炖藕,外加一锅酸菜辣子鱼,吃的热火朝天的,这里没有主仆,只有同舟共济的家人。
第二天,几个女人便拿着小花昨天弄来的种子全部丢进挖起来的土堆里。接下来几个月都是旱季,直到来年入夏才会迎来汛期,小花必须在今冬河面封冻之前在自己滩地靠近主河道那面建起一座堤坝才行。
人多力量大,而且播种比翻土轻松多了,小半天时间几个女人就将那些种子全部种下去。
正在这时,宽阔的沟渠上面撑来一张竹筏,小花远远打招呼,“姜大嫂——”
姜氏将竹筏撑到弯道处,将竹竿往水里一插,纵身一跃便麻利地跳到垒砌的滩地上了。姜氏也不废话,直接让小花带她到要种植莲藕的地方去看看。小花让小荷将林氏以及景婶辛婶三人送回竹楼,把藕结巴运到那几个凹地去。
小花给两人穿上竹鞋,就是两根三尺长的竹子,留下两头竹节巴,捆扎起来,上面用麻绳套在脚上,两手撑着竹竿,在滩地上滑行。这样就不会陷进泥坑中了。
两人穿戴好便撑着竹竿慢慢朝滩地中间划去,姜氏很有经验,边走边用竹竿插入下面的泥地中,检查地基有多深,是否铁实,能不能进行种植,或者说即便将种子放下去了,能不能下地去收获又是一回事,要不然种了也白种。
第一百七十八章 自己的家
小花看着姜氏麻利的样子,没有丝毫做作,而且很是老练。心道,若不是人家现在已经是十多亩藕田的地主婆,她肯定想将对方顾过来帮自己打理滩地的。
小花的滩地面积实在太宽,两人只好从最近的一个凹地开始。凹地足有十来亩的范围,周围是稀泥,长满水葫芦,芦苇以及其它喜水的植物,越往中间,便是一汪浑浊的水泽。拜每年都会涨水所赐,这里的水算不上多么脏,但是下面的淤泥就说不定了,每年生长的植物都直接枯烂成泥,久而久之,以及堆积了好后一层黑漆漆的淤泥了。用竹竿一插,直冒黑色的泡泡,还有一股腥臭之气。
姜氏踩着竹鞋绕着凹地检查了一圈,说道:“这里水太深,而且中间全是烂泥,要么将中间的凹地挖出来,做成一个池塘,那些挖出来的泥土正好填平周围的滩地,做成藕田或者栽种稻谷都行。”
姜氏果真不愧为种田老手,一针见血就把这块凹地给弄透彻了。
小花一一应诺下来,接着又到下一块凹地……
总共算下来,小花上百亩的凹地范围,只有两块凹地勉强可以进行种植,稀泥大概有半人多深,如果不再涨水,或者说这里水不断渗透掉的话,来年可能泥层会贴实一些,就不会有这么深了…至少种下去的藕可以进行采挖…
小荷将一筐藕结巴拖过来,弄的浑身都是泥浆子,小花和姜氏两人也差不多。现在已经晌午过了,小花本来是想让姜氏会小竹楼吃过饭的,但是姜氏说,这里滩地太宽广了,一来一回就要差不多一个时辰,自己家里还有事呢,正好帮着小花把藕节巴种下去……
小花听了心中说不出的感动。也不做作了,一顿饭不吃饿不死,等以后自己发达了定要好好答谢。唔,前提是自己能将这个难关挺过去。
小荷见主子都一身泥地奋战。也不含糊,学着姜氏的样子,直接用竹竿在泥地中戳开一个窟窿,然后将藕节巴放进去,再用竹竿赶一下就行。
小花动作很麻利,她感觉到手中藕节巴就像是有生命一样,与胸口的生命之玉交相脉动。小花福至心灵,这生命之玉就是植物之灵的栖息地方,它能够感应到的肯定是有生命的植物,所以手中的藕节巴就是“活”的。
小花每当感应到这种生命波动时。便会从生命之玉中抽出一缕生命元力注入藕结巴中,然后再播种下去。成效如何,只有等来年开春的出芽情况了。
还没将所有的藕结巴种下去,景婶就带着腌菜肉干饭过来了,还有一锅子青菜鱼汤。
几人在旁边沟渠里洗了手脸。就坐在竹筏上吃起来。劳累过后的美食犒劳让众人胃口大开,好久没吃到这么喷香的白米饭了,几个女人将一大锅饭吃的底朝天,腌菜肉也十分入味下饭,肥而不腻,带着酸菜的特殊香味,让姜氏直道有空向景婶学习酸菜腌制方法。
吃喝完。姜氏回去忙自己的了,小花几人也回竹楼,打算挖个地窖,顺便将竹楼修整一下。
不是说这些挖地窖,修葺房舍的事情必须男人才能做,女人也行的。只是看有没有逼到这份上。就像现在这样,几个女人仍旧干的有模有样的。最感慨的莫过于林氏,先前还以为自己的生活多么艰难困苦来着,现在这样的日子比以前更加难熬,如果不是小花的话。几个女人在这滩地里面,没有捕鱼经验,迟早要饿死的。
以前觉得心里憋闷的难受,是因为一大家子人都巴望着自己,即便自己累死累活的,他们却在那里吹壳子打屁也不肯支手帮衬一下,甚至还各种使唤。心里严重不平衡呀。可是现在,大家同甘共苦,她却从中体会到一种叫幸福的东西,对头,就是幸福。
不知不觉中,林氏觉得小花对自己不管是语气还是神态都没有那么冷漠了,心中就像吃了蜜糖一样。怎么以前不觉得小花对自己温言一句多么了不得呢?
小花虽然不是圣母,但也不是铁石心肠,她内心真的不想让林氏累着,不过看她样子,干着活反而心情大好,而且身体也逐渐恢复过来,也就由她去了。
一伙人忙忙碌碌地一直到深秋,该下种的下种,该收割的收割,院落也整理出来。
先前小花弄了几十车的主粮,所以这个冬天也不愁吃的。接下来便等着再次召集人来挖沟渠了。
这次有小花亲自主持,汪正清不能太过,而且附近的人也不是多么穷凶极恶的,知道这几个女人落户这里也不容易,所以种种因素加起来,他们这次来的都是主劳力,还有几个手脚麻利的妇人帮着煮饭送饭什么的。
挖掘的沟渠距离竹楼有些距离,一来一回耽搁不少时间,所以都是做好饭直接送到工地上去。小花也不吝啬,挖沟渠比翻地还要累,所以每天都是百米干饭加上炖肉或者腌菜肉什么的,幸好景婶腌了不少盐菜,现在正合适派上用场了。
工期一直持续到冰冻来临。
以前小花想,即便结冰了,人可以站在冰面上,比现在泥坑里更好挖掘,实际上不是的,结冰后天气冷的吓人,河面封冻,土层也会被冻一层,挖起来十分吃力。挖土是个气力活,类的一身大汗,被外面冷空气一激,很容易得风寒的。
三个多月下来一共挖了两条沟渠,直接将整个滩地贯穿,滩地里面的水位一下子就降了下去,大片的黑黢黢的泥土露了出来。这些淤泥地还不能立马种植,必须经过大太阳狠狠暴晒过才行,再晾个几个月就勉强可以种植喜水的作物了。
小花原先还以为自己弄来的那些粮食至少可以维持一年,没想到短短三个月就差不多消耗光了,剩余的银钱除去劳工工钱也所剩无几。算算小花一共在这片滩地上投入近两千量银子了,还真是一个吞钱的无底洞呢。幸好自己先前积累了不少银钱,不然现在……
小花看着被完全扩大了一倍规模的竹楼,还有被平整起来的院坝,以及新开垦出来的屋前屋后的自留地,一个家的雏形以及有了。最重要的是这完全是属于她瞿小花的,没人可以赶她走,没人会觉得看她不顺眼就各种刁难了,这种成为家的真正主人的感觉实在爽呆了,小花觉得这一切都还是值得的。
林氏已经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